15.青春之光课件(共3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5.青春之光课件(共34张ppt)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祝红蕾
青春之光
人物探知
有些人从山里走了,就不再回来;你从城里回来,却再没有离开。来的时候惴惴,怕自己不够勇敢;走的时候匆匆,留下最美的韶华。百色的大山,你是最美的朝霞;脱贫的战场,你是醒目的黄花。
黄文秀
时代楷模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
七一勋章
作者介绍
祝红蕾 ,山东临朐人,现为中国作协会员。鲁迅文学院第十七届高研班学员,代表作品有《中国新实力作家精选:在一只碗里过一生》等。 曾在《大家》《青年文学》《山花》《山东文学》《清明》等期刊发表作品200余万字。
山东散文30年创作新锐奖
首届延安文学奖等奖项
写作背景
2024年6月26日,《中国青年报》曾刊发文章《青春之光》报道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文章作者祝红蕾接受专访时表示,黄文秀乐观豁达、勇于付出、心中有爱、乐于助人,她被黄文秀身上的优秀品质所感动,从而萌发出了创作《青春之光》的想法并付诸行动。
她希望用文字的力量再现黄文秀的“青春之光”,带大家重走一遍黄文秀走过的“长征路”,让黄文秀的青春之光照亮更多的人。
读准字音
成语积累
瓢泼( ) 熟络( )
心扉( ) 执拗( )
噩耗( ) 抖擞( )
硝烟( ) 铆( )
字词清单
piáo
luò
fēi
niù
è
sǒu
xiāo
mǎo
心急如焚: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形容非常着急。近义词:心急火燎、心急如火。
进退两难:进退都不好,形容处境困难。
心惊肉跳:形容担心祸患临头,非常害怕不安。
直言不讳:直截了当地说出来,没有丝毫顾忌。
语重心长:言辞诚恳,情意深长。
阅读全文,把握小标题,圈画出重要的提示性词语和句子,完成下面表格。
时间 村民态度 关键事件
2018 年 3 月 26 日
两个月后
2018 年底
2019 年 6 月 18 日
初读课文
01
阅读全文,把握小标题,圈画出重要的提示性词语和句子,完成下面表格。
时间 村民态度 关键事件
2018 年 3 月 26 日 排斥 黄文秀初到百坭村
两个月后 接纳 绘制贫困户分布图
2018 年底 服气 砂糖橘产业成功
2019 年 6 月 18 日 悲痛 村民自发悼念
初读课文
01
小标题起到总领或概括文章部分内容的作用,可以使文章脉络更清晰,有助于把握文章主旨。
总结小标题的作用
初读课文
01
什么时候可以使用小标题?
写作
文章脉络、独特个性
拓展
初读课文
本文主体部分以小标题的形式,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黄文秀带领百坭村村民脱贫,在脱贫攻坚战中取得卓越成就,并和村民建立深厚感情,最终因公殉职的故事。
02
结合上述表格,小组讨论,简要概括文章主体内容。
初读课文
文章第1—4段先写了黄文秀的牺牲,后面部分再写黄文秀在百坭村的事迹,这是什么叙述顺序?
倒叙
关心灌溉农田的水渠,路遇洪水不幸牺牲。
开始扶贫工作,两个月事件逐一走访贫困户。
从沙糖桔产业入手,带领全村脱贫。
村民对黄文秀遇难的悲痛和怀念。
顺叙
初读课文
倒叙
关心灌溉农田的水渠,路遇洪水不幸牺牲。
制造悬念:开头抛出牺牲结局,勾起读者对主人公身份、牺牲缘由的好奇,吸引其继续阅读。
奠定基调:开篇营造悲壮氛围,奠定全文深沉、肃穆的情感基调,利于引发读者共鸣。
凸显主题:强调关心水渠之举,突出主人公心系集体、舍己为人的品质,彰显青春奉献的主题。
总结:1.突出中心;2.制造悬念;3.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叙述有波澜。
初读课文
顺叙
明晰成长脉络 详述扶贫历程
强化情感共鸣 丰满人物形象
总结:
1.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
2.文章层次井然有序,脉络分明。
开始扶贫工作,两个月事件逐一走访贫困户。
从沙糖桔产业入手,带领全村脱贫。
村民对黄文秀遇难的悲痛和怀念。
你还知道哪些叙述顺序?他们都有什么作用?
丰富文章内容,让情节更饱满。
补充背景资料,助读者理解人物和情节。
推动情节发展,为后文埋下伏笔。
突出文章主题,升华文章主旨。
调节叙述节奏,使行文张弛有度。
插叙
初读课文
补充情节,使故事更完整。
解释悬念,让读者解疑惑。
深化主题,强化文章主旨。
增加可信度,使内容更真实。
补叙
初读课文
我们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叙述顺序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现在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简要概括一下课文主要讲述了黄文秀的哪些事迹。
1
2
3
4
初读课文
返乡扶贫,奉献青春:第一书记,扶贫路当作自己的长征路
倾力扶贫,全力以赴:努力融入村民,深入走访贫困户,绘制贫困户分布图,积极寻找脱贫致富的突破口
推进党建,以促脱贫: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建立讲习所
恪尽职守,以身殉职
精读课文
精读课文,聚焦人物言行细节,聆听他人心声,走进黄文秀的精神世界。
精读课文,圈画出印象最深的句子,并作好批注。
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真实地展现了黄文秀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的委屈。但她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反而更加努力地去开展工作,体现了她在面对困难时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展现出她强大的内心和坚定的信念。
她打开了驻村日记,眼泪吧嗒吧嗒掉了下来:‘我觉得心里憋屈,搞不懂为什么我辛辛苦苦地翻山越岭、走村串户,老百姓们却对我这么排斥……
精读课文
01
正面描写
精读课文,圈画出印象最深的句子,并作好批注。
语言描写。这句话直接体现了黄文秀的决心和对家乡的热爱,折射出她对党忠诚、对事业热诚、对群众真诚的青年党员风采。
“走出去之后,肯定有一部分人要回来的,我就是那个要回来的人。”
精读课文
02
正面描写
精读课文,圈画出印象最深的句子,并作好批注。
语言描写。直接引用主人公日记中的语句,真实再现人物意志坚强、不愿服输的性格特征。
从她留下的日记里,可以读到这样一句话:“长征中,战士死都不怕,在扶贫路上,这点困难怎么能限制我前行 ”
精读课文
03
正面描写
精读课文,圈画出印象最深的句子,并作好批注。
动作描写。全方位展现了黄文秀在扶贫工作中的奉献与担当,体现了她一心为民、勇于创新、务实奋进的精神品质。
此后,黄文秀一有空就往村屯跑,不让她进门的,她就去两次、三次;人家去田里干活儿,她就去帮忙;哪位老人行动不便,她卷起袖子就帮着打扫院子。
精读课文
04
正面描写
精读课文,圈画出印象最深的句子,并作好批注。
细节描写。通过对宿舍窗外环境和黄文秀失眠状态的细节描写,反映出她初到百坭村时因扶贫工作而产生的焦虑和责任感。还有 “她在笔记本上手绘‘民情地图’,详细记录着 195 户贫困户的信息” 这一细节,体现其工作细致。
宿舍窗外青山含黛,静谧的夜里传来声声虫鸣,初来乍到的第一书记却无法入眠。
精读课文
05
正面描写
精读课文,圈画出印象最深的句子,并作好批注。
通过村民反应衬托。这些村民的话语和行为,从侧面衬托出黄文秀工作的坚韧执着,以及她用真心真情感动了旁人,突出她的工作得到了人们认可。
“慢慢地,村民们对她打开了家门,敞开了心扉:‘你这个女娃娃还真是难缠得很哩!’”“班统茂深受感动,埋头干了起来。村支部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越来越强,村民的心气干劲也越来越高。周昌战由衷地称赞文秀:‘她年轻有文化,点子多,做事有韧劲,大家都服气!’”
精读课文
01
侧面描写
精读课文,圈画出印象最深的句子,并作好批注。
通过环境变化烘托。通过百坭村的基础设施改善和村民生活的变化,侧面烘托出黄文秀为脱贫攻坚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
这些屯子分散在山坳里,山高路陡,上门一趟十分不易。
2018 年底,通屯路、硬化路连接起了四个屯的家家户户,两个屯的夜色第一次被 47 盏路灯照亮,四座蓄水池建起来了,村民的腰包也鼓起来了。
精读课文
02
侧面描写
精读课文,圈画出印象最深的句子,并作好批注。
通过村民怀念体现。 从侧面衬托出黄文秀是一位真正把村民当亲人的好书记,表达了村民们对她的怀念之情。
“村民们忘不了文秀常背的双肩包。村民们忘不了文秀天天穿着的运动服和运动鞋。村民们更不会忘记文秀那向日葵一样灿烂的笑容。路灯亮起来了,村民们驻足凝望怀想,有人在轻声自语:‘仿佛她还在一样。’”
精读课文
03
侧面描写
精读课文
正面描写直接展现了黄文秀的形象和品质,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她的精神风貌。
侧面描写则通过他人的反应、环境的变化等,从不同角度烘托出她的优秀,丰富了文章内容,使她的形象更加立体饱满,让读者对她的奉献和付出有更深刻的体会,引发读者对她的敬佩与赞美之情。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作用
精读课文
还原心路历程
初到百坭村:“我就是那个要回来的人”,面对质疑虽委屈,但回乡奉献决心不改 。
融入村民、探寻脱贫路:“长征战士不怕死,扶贫这点困难怎限制我”,无畏艰难积极奋进 。
工作见成效:“每天辛苦,但心里快乐”,从付出与村庄变化中收获满足 。
展望未来工作:“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坚定传承精神、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 。
快速全面了解她扶贫中的经历与思想变化 ,从初到百坭村的决心,到面对困难的态度,再到工作成效带来的感受以及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全面呈现了她的工作状态和精神成长。突出了她无私奉献、不畏困难、坚守初心等品质,进一步强化了文章赞扬她的高尚精神、歌颂扶贫工作者伟大付出的主题
黄文秀精神品质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热爱家乡,矢志不渝
扎根基层,一心为民
直面困难,坚韧不拔
认真负责,严谨细致
真心为民,深得民心
工作出色,成效显著
榜样力量,鼓舞人心
精读课文
是什么支持黄文秀一直奋勇前进?
党员使命担当:黄文秀时刻牢记党员 “为人民谋幸福” 的使命,入党申请书里她明确表示,个人不能只为自己活,要为国家、社会奉献。这份对党的忠诚与使命担当,化为她投身扶贫工作的强大精神动力,驱使她在扶贫路上毫不退缩,将脱贫攻坚视为践行使命的征程,一心为贫困群众谋福祉。
深入探究
是什么支持黄文秀一直奋勇前进?
良好家风熏陶:父亲黄忠杰的言传身教深深影响着黄文秀。父亲教导她要感党恩,强调到最困难的地方为党和祖国办事,这种理念塑造了黄文秀 “感恩反哺” 的价值观。家庭的教导成为她心底的情感支撑,让她怀着对家乡和社会的感恩,坚定地回到家乡,致力于改变家乡贫困面貌。
深入探究
是什么支持黄文秀一直奋勇前进?
个人理想追求:出身贫困山区的黄文秀,对家乡怀着深厚情感与责任感,一心想回报家乡。她把脱贫攻坚比作长征,面对工作中的艰难险阻,凭借 “战士死都不怕,这点困难怎限制我” 的顽强毅力,克服重重困难,在扶贫路上不断奋进,努力将希望带给父老乡亲 。
深入探究
为什么文章要以“青春之光”为标题?“光”有什么含义?
文章以 “青春之光” 为标题,源于黄文秀将青春奉献给扶贫事业,绽放出夺目之光。“光” 有如下含义:
信念之光:黄文秀把脱贫攻坚当使命,坚定的信仰与信念,为其前行导航。
奋斗之光:她一心扑在扶贫路上,青春岁月全力奋斗,照亮脱贫征途。
奉献之光:付出青春乃至生命,无私奉献的精神温暖人心。
传承之光:事迹激励广大青年,成为榜样,引导新一代拼搏奋进 。
深入探究
角色置换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想法。
如果你是黄文秀,如何让自己的“青春之光”绽放光芒?
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讲述黄文秀放弃城市优渥条件,毅然回到家乡投身脱贫攻坚事业的感人事迹,展现了她坚定的理想信念、无私的奉献精神、强烈的责任担当和不懈的奋斗品质,歌颂了她用青春和生命诠释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高尚情怀,同时也激励着广大青年以黄文秀为榜样,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绽放出绚丽的光芒。
作业
除了黄文秀同志,还有很多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青年人物,请搜集资料,选择你最喜欢或者最崇敬的几位,写一份简短的介绍,并将其制作成宣传卡片在班级展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