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1判断的概述 练习一、单选题1.下列语句不能够准确表达判断的是( )A.他打碎了花盆! B.多么蓝的天啊!C.他把花盆打碎了。 D.飞机!2.《资治通鉴》记载,战国时期魏国丞相公叔痤去世前召见卫鞅道歉说:“我曾向魏王举荐你做大官,并说如果魏王不同意,则必须杀掉你。你赶快逃走吧!”卫鞅摇头说:“国君不会听从你的意见来任用我,又怎么会听从你的意见来杀我呢?”后来,魏王果然没起用卫鞅,也没杀卫鞅。这反映了( )①感性认识可上升到理性认识 ②人们能由已有判断推出新判断③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具有能动性 ④通过实践形成的判断才是正确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某省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检查评估组对该省某市教育实践活动进行检查评估验收,群众测评中总体评价为“好”的占90%,“较好”的占9.5%,没有人投差评票,检查评估组作出了“优良”的评判。检查评估组的评判( )①使用的是肯定判断②反映了实际情况③源于人民群众的好评④经受了社会实践的检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在一个奇妙的魔法学校里,小精灵们正在进行一场逻辑思维大挑战。小精灵乐乐兴奋地说:“嘿,伙伴们!你们看这个说法,魔法棒永远都闪着最耀眼的光,这是不是判断呀?”小精灵萌萌歪着脑袋想了想:“乐乐,我觉得这不一定呢,魔法棒也有不发光的时候呀,这可不是判断。那这个呢,独角兽都有彩虹色的鬃毛。”小精灵跳跳蹦出来说:“我觉得这个像判断,不过我也见过没有彩虹色鬃毛的独角兽画像呢。那这个呢,会魔法的小精灵都很勇敢,这是不是判断呀?”小精灵可可插话道:“这得好好想想,勇敢这个可不好说呢。现在看看这些选项哈。①会飞的扫帚速度都超快②魔法药水都是紫色的③聪明的小精灵总能找到宝藏④魔法花园里的花都有魔力。这里面哪些是判断呀?问题:上述情景中的选项中哪些属于判断?(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5.钻石和珍珠是世上最稀少的东西,而可靠的判断则更为罕见。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判断的是( )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②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③为什么老百姓日益关注食品安全问题④增进人民福祉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对于事实问题的健全的判断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础。对于判断,下列选项理解正确的是( )①只有判断才能表达某种确定的思想②认识事物,必然会对事物作出判定③判断就是肯定事物是什么、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④判断是社会实践的来源,符合实践的判断是真判断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7.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下面对于判断与语句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①不作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②含义不明确的语句,不需要依据语言的具体情况排除歧义③语句是判断的逻辑特征④判断通过语句表达,但非语句都表达判断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牛顿说:“没有判断能力的人,往往对一件需要做的事无法开始,即便开始也无力进行。”牛顿的观点告诉我们( )A.只有判断才能表达某种确定的思想B.有断定做事情就会取得的成功C.实践推动逻辑判断不断深化D.判断对实践具有推动作用9.霍金以其“黑洞理论”闻名于世,但他并未因此获诺贝尔奖。有诺贝尔委员会委员认为,原因在于霍金这一理论还没有得到验证;霍金也承认是因为他的黑洞蒸发还没有被观测或者被实验所证实。这说明( )A.只有判断才能表达某种确定的思想B.人们要进行思想交流,需要形成判断C.判断正确与否要经受社会实践的检验D.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10.对于判断的分类,下列选项中认识正确的是( )A.判断分为复合判断和性质判断B.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关系判断C.判断分为复合判断和简单判断D.判断分为联言判断和简单判断11.北方人不都爱吃面食,但南方人都不爱吃面食。如果已知上述第一个断定为真,第二个断定为假,则以下哪项不能确定真假( )①北方人都爱吃面食,有的南方人也爱吃面食②有的北方人爱吃面食,有的南方人不爱吃面食③北方人都不爱吃面食,南方人都爱吃面食A.只有① B.只有②C.只有③ D.只有②和③12.美国人登月是否真实,几十年来全球人民一直争论不休。大量网友怀疑美国航天员没有登上月球,其月球车也没有登上月球,航天员和月球车登月的影像都是在摄影棚里拍摄的。对于美国航天员是否登上了月球的判断有几种( )A.一种 B.两种 C.三种 D.四种13.下列诗句中,属于真判断的是( )①横看成岭侧成峰②何当共剪西窗烛③钟山只隔数重山 ④黄河之水天上来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下面是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的语句,属于肯定判断的是( )①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②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③中国人民从来没有欺负、压迫、奴役过其他国家人民,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④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5.没有判断能力的人,往往对于一件需要做的事无法开始,即使开始也无力进行。我们认识事物,必然会对事物作出判定,或者肯定它们是什么、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或者否定它们是什么、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在作出肯定或否定认识活动中,就使用了判断。判断就是( )A.对认识对象情况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B.对认识对象情况有所肯定的思维形式C.对认识对象情况有所否定的思维形式 D.对认识对象情况有所划分的思维形式16.英媒称,如果唐纳德·特朗普及其亲密顾问以为中国经济将崩溃、不堪一击,那他们就严重误判了形势。这里的误判( )①属于肯定判断 ②属于否定判断 ③属于假判断 ④没有对情况形成正确的认识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二、非选择题17.鲁迅既是文学家,又是思想家。--联言要么武松把老虎打死,要么武松被老虎吃掉。--选言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假言是简单判断还是复合判断?找出其结构?属于复合判断是哪一种?18.乌龟约仙鹤一起到远方旅游。乌龟不会飞,它咬住树枝的中间,要两只仙鹤各叼住树枝的一端。临行前,仙鹤提醒乌龟到了空中不要说话:“如果你一张嘴,就会掉下去。”当它们飞过一个小镇时,有个小孩喊道:“看呀,仙鹤绑架了乌龟!”乌龟想解释一下,刚说“不……”,就从空中掉了下去……。仙鹤的话中使用的判断与性质判断、关系判断有什么区别?19.阅读材料,完成要求。材料一 看到某个小镇山清水秀,小李问道“你们有何感想?”小张说:“这里的人有环境保护意识。”小起说:“这里没有污染环境的企业。”在后来的考察中,证实了小张和小起的猜测是正确的。材料二 亚里士多德认为,重量不同的两个物体从高空掉落,重者必然先落地。而伽利略认为,重量不同的两个物体从高空棉落,会同时落地。后来,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证明了伽利略的断定是正确的。结合上述材料,适用“判断的概述”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简析判断与语句的关系。(2)谈谈判断与社会实践的关系。(3)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二者划分的标准是什么?又分别可作什么样的划分?20.材料一 判断有一个真假的问题。句子表达的内容与客观事实不符、与事理情理相悖或过于绝对,因有违真实性原则而不能使人信服等,就犯了判断不符合实际的语病。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其正确与否要经受社会实践的检验。请阅读下列三组判断:①“苹果是水果”“钢笔是笔”“月球是地球的卫星”;②“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一切天体都以太阳为中心运行”“上帝创造了一切”;③“宇宙人是存在的”“飞碟是外星人的飞行器”“光是速度的极限”。材料二 要准确地把握不同判断的逻辑性质,需要清楚地了解判断的类型。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判断进行不同类型的划分。有同学提供了以下四个判断:①小李是三好学生;②0小于1;③小刘或者是优秀团员或者是三好学生④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结合材料,运用“判断的概述”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判断?请你对材料一中的三组判断的特征进行分析。(2)分别指出材料二中四个判断的类型。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C A B B A B A C C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D B A B A D1.D【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AC:“他打碎了花盆!”“他把花盆打碎了。”表达的是同一个判断,AC不符合题意。B:“多么蓝的天啊!”表达的是“天是很蓝的”,准确表达了判断,B不符合题意。D:“飞机!”是独词句,它并没有表达一个明确的意思,如“飞机飞过来了”或“飞机飞得真快啊”,所以不是一个判断,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2.C【详解】①:材料没有体现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①错误。②:卫鞅由公叔痤的说推出“国君不会听从你的意见来任用我,又怎么会听从你的意见来杀我呢?说明人们能由已有判断推出新判断,②正确。③:通过公叔痤和卫鞅的对话可知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具有能动性,③正确。④:通过非实践的途径形成的判断也可能是正确的,说法过于绝对,④错误。故本题选C。3.A【详解】①②:群众测评中总体评价为“好”的占90%,“较好”的占9.5%,没有人投差评票,检查评估组作出了“优良”的评判。检查评估组的评判使用的是肯定判断,反映了实际情况,①②符合题意。③:判断来源于社会实践,③说法错误。④:材料没有体现该评判是否经受了社会实践的检验,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4.B【详解】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判断的基本特征有两个: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判断有真假之分。①:会飞的扫帚速度都超快是对事实的一种陈述,并没有作出判断,不属于判断,①排除;②:是对魔法药水颜色的断定,是判断,②符合题意;③:聪明的小精灵总能找到宝藏是对小精灵能否找到宝藏的断定,是判断,③符合题意;④:魔法花园里的花都有魔力,是对事实的一种陈述,并没有作出判断,不属于判断,④排除。故答案选B。5.B【详解】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①③:判断是对认识对象情况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是判断的一个基本特征。“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老百姓日益关注食品安全问题”都是提出问题,没有出现断定这一基本特征,不属于判断,①③符合题意。②④:“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增进人民福祉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均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属于判断,②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6.A【详解】①②:人们要进行思想交流,需要将概念结合起来,形成判断。只有判断才能表达某种确定的思想,我们认识事物,必然会对事物作出判定,①②符合题意。③:判断既有肯定也有否定,③错误。④:判断来源于社会实践,④错误。故本题选A。7.B【详解】①④: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但是,不作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即并非所有的语句都表达判断,①④符合题意。②:对于含义不明确的语句,我们需要依据语言的具体情况排除歧义,才能准确把握这些语句与其所表达的判断之间的关系,②错误。③: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不是判断的逻辑特征,③错误。故本题选B。8.A【详解】A:“没有判断能力的人,往往对一件需要做的事无法开始”,这表明只有判断才能表达某种确定的思想,才能有序地开展工作,A符合题意。BD:断定有真有假,只有正确的判断,才能对实践具有推动作用,做事情才会取得成功,BD说法错误。C:材料没有体现实践推动逻辑判断不断深化,C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9.C【详解】ABD:材料强调的是判断的检验,没有涉及只有判断才能表达某种确定的思想,也没有涉及思想交流、判断的来源,ABD排除。C:霍金以其“黑洞理论”闻名于世,但他并未因此获诺贝尔奖,原因在于霍金这一理论还没有得到验证,这说明判断正确与否要经受社会实践的检验,C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10.C【详解】C: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C正确。ABD:三项均犯了“越级划分”的错误,ABD错误。故本题选C。11.D【详解】题干的第一个断定为真,等价于“有的北方人不爱吃面食”。题干的第二个断定为假,等价于“有的南方人爱吃面食”。①:前半句为假,①错误。②:前半句真假不定,后半句也真假不定,②正确。③:前半句真假不定,后半句也真假不定,③正确。故本题选D。12.B【详解】ABCD:判断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美国航天员没有登上月球属于简单判断,航天员和月球车登月的影像都是在摄影棚里拍摄的是复合判断,因此有两种判断,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3.A【详解】①③:横看成岭侧成峰和钟山只隔数重山均符合实际,是真判断,①③符合题意。②:何当共剪西窗烛是疑问句,不属于判断,②不符合题意。④:黄河之水天上来属于夸张的手法,并不符合客观,所以不属于真判断,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14.B【详解】①④:判断是断定某些事物是否存在或有无某种属性的思维过程,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这均属于肯定判断,①④符合题意。②: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属于具体要求,未作出判断,②不符合题意。③:中国人民从来没有欺负、压迫、奴役过其他国家人民,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属于否定判断,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5.A【详解】A:判断是对认识对象情况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A符合题意。BC:判断是对认识对象情况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不仅有肯定,也有否定,BC排除。D:明确概念外延的方法,需要对认识对象情况有所划分,但不是判断,D排除。故本题选A。16.D【详解】③④:判断有真假之分,符合认识对象实际情况的判断就是真判断,不符合认识对象实际情况的判断就是假判断。误判属于假判断,没有对情况形成正确的认识,③④符合题意。①②:材料没有直接涉及肯定、否定问题,①②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7.这三个判断分别由两个简单判断构成,都属于复合判断。组成复合判断的判断,称为支判断。联结支判断的词项叫作联结词,如上例中的“既……又……”“要么……要么……”“只要……就……”。【分析】考点考查:正确运用复合判断、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核心素养: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是分析是简单判断还是复合判断?找出其结构?属于复合判断是哪一种?需要调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从正确运用复合判断的角度来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既……又……”“要么……要么……”“只要……就……”→可联系教材知识:组成复合判断的判断,称为支判断。联结支判断的词项叫作联结词。关键词②:鲁迅既是文学家,又是思想家→可联系教材知识:复合判断中的联言判断。关键词③:要么武松把老虎打死,要么武松被老虎吃掉→可联系教材知识:复合判断中的不相容选言判断。关键词④: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可联系教材知识:复合判断中的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相结合。18.仙鹤的话是一个复合判断,复合判断是由其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它由联结词和支判断组成,拆开后是判断。性质判断、关系判断是简单判断,拆开后是概念。【分析】背景素材:乌龟与仙鹤旅游考点考查:正确运用判断有关知识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要求考生回答仙鹤的话中使用的判断与性质判断、关系判断有什么区别。需要调用复合判断有关知识,结合材料,首先说明仙鹤的话是一个复合判断,然后说明其与性质判断、关系判断的区别。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如果你一张嘴,就会掉下去。”→可联系仙鹤的话是一个复合判断(假言判断)并说明它由联结词和支判断组成,拆开后是判断。而性质判断、关系判断是简单判断,拆开后是概念。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19.(1)①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但是,不作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在日常语言中,有歧义的语句,需要依据语言的具体情况等条件排除其歧义,才能准确把握这些语句与其所表达的判断之间的关系。②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是判断的一个基本特征。断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肯定,二是否定。小张的话是肯定判断,小赵的话是否定判断;小李的话既没肯定什么,又没否定什么,不是判断。(2)②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其正确与否要经受社会实践的检验。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真判断,不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假判断。②比萨斜塔实验证明,伽利略的断定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是真判断;亚里士多德的断定不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是假判断。(3)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作简单判断。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作复合判断。简单判断包括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复合判断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详解】(1)本题考查判断与语句的关系知识点,考生结合教材知识直接回答即可,根据教材知识可知,小张的话是肯定判断,小赵的话是否定判断;小李的话既没肯定什么,又没否定什么,不是判断。详解略。(2)本题考查判断与社会实践的关系知识点,考生结合教材知识直接回答即可,根据教材知识可知,比萨斜塔实验证明,伽利略的断定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是真判断;亚里士多德的断定不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是假判断。详解略。(3)本题考查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知识点,考生结合教材知识直接回答即可,详解略。20.(1)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情况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判断有两个基本特征。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是判断的一个基本特征。断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肯定,二是否定。上面三组判断都是肯定判断。判断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有真假之分。如果一个判断的断定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它就是真的;否则,它就是假的。第①组判断都是真判断,完全符合客观实际。第②组判断都是假判断,不符合客观实际。第③组判断是真是假一时难以下结论,只有通过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才能断定这些判断的真假。(2)①是简单判断中的性质判断;②是简单判断中的关系判断;③是复合判断中的选言判断;④是复合判断中的假言判断。【分析】背景素材:判断的真假问题、把握不同判断的逻辑性质考点考查:判断的概述的知识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核心素养:科学精神【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求说明什么是判断?并对对材料一中的三组判断的特征进行分析。是分析类主观题;需要调动判断及其基本特征的知识;考生在解答时,要调动教材知识,分析材料问题。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什么是判断?——判断的概念。有效信息②:三个案例——联系判断的两个基本特征。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得分点①:概念——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情况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判断有两个基本特征。得分点②:断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肯定,二是否定。上面三组判断都是肯定判断。得分点③:判断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有真假之分+第①组判断都是真判断+第②组判断都是假判断+第③组判断是真是假一时难以下结论。(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求分别指出材料二中四个判断的类型。是说明类主观题;需要调动判断的类型的表达与知识;考生要结合教材知识,做出合理判断。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小李是三好学生,这是在判断事物的性质——体现性质判断。有效信息②:0小于1,这是在断定认识对象之间的关系——体现关系判断。有效信息③:小刘或者是优秀团员或者是三好学生,在对对象情况不能做出确切断定时,估计他有几种可能的情况——体现选言判断。有效信息④: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是在断定事物某种情况的存在是另一种情况存在的条件的判断——体现假言判断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得分点:分别指出四个案例的判断类型。【点睛】回答说明类主观题,解题时要注意:(1)审设问:一是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范围和考查意图,正确联想相关知识,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认识;二是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分清题干要求答题的类别,即回答“是什么”、或“为什么”、或“怎么样”、或“怎样体现”中哪一类。(2)审材料: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这样做,一是为了正确联想相关知识,二是进一步明确答题的主体,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三是关键的句子要作为“材料语言”写入答案要点中。审材料实质上就是为了进一步证实“审设问”的正确与否。(3)组织作答:将材料与知识点相结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