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练习-2024-2025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1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练习-2024-2025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6.1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 练习
一、单选题
1.近年来,故宫博物院探索建设国际领先的零废弃博物馆,通过环境行为学调研分析和数据化呈现不同空间、时间维度下的游客游览动线,了解游客会在哪些地方停留和休憩较长时间,并依据所得信息重新布置垃圾桶点位,逐步形成了一套切实有效的垃圾管理制度。上述行动( )
①遵循演绎推理规则,获得了正确的认识结果
②巧妙发挥了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综合优势
③把握和遵循了客观规律,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④契合社会的实际需要,其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在一一个平面内,直角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锐角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钝角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是全部的三角形。所以,平面内的一切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这一推理是( )
A.演绎推理 B.归纳推理 C.类比推理 D.必然推理
3.(2024·广东惠州·一模)有1、2、3、4四个号码牌。老师把其中三个号码牌中随机给了甲、乙、丙,并要求三人通过交谈推断出另外二个人手中的号码牌,在交谈中不能说出自己手中的号码片并且每人只能说一句话。然后甲乙丙三人有了以下交谈。
甲先对乙说:“你的是3号牌吗 ”
乙回应甲道:“你的要么是1号牌,要么是2号牌。”
丙听完两人对话后,对甲说:“我确定你的是2号牌。”
经过思考后,甲乙丙三人都得出了自己的结论。老师说他们的结论都正确。
根据以上信息,推出乙和丙的号码牌分别是( )
A.3号牌,4号牌 B.3号牌,1号牌
C.4号牌,1号牌 D.4号牌,3号牌
4.某小区业主阿某因对物业公司服务不满,所以一直拒缴物业费,双方发生纠纷。社区的普法志愿者向其解释了民法典中关于物业服务合同的相关规定:物业服务是物业公司对属于公共设备、公共区域的部分承担管理、维修义务,对于业主专有的房屋没有维修义务。而作为业主,享受了相关物业服务,理应按时缴纳物业费。在法官的耐心调解下,阿某认识到拒缴物业费的不良影响,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该起案件得到圆满解决。该案件成功解决体现了哪些逻辑思维方法( )
①运用定义的方法,依据民法典为阿某准确定义物业服务概念,厘清阿某对物业服务的认识误区
②法官结合民法典相关规定和已有法律事实,正确运用选言判断等复合判断,作出阿某违约并将带来不良影响的真值判断
③法官结合民法典相关规定和已有法律事实,正确运用联言判断等复合判断,作出阿某违约并将带来不良影响的真值判断
④法官根据民法典中物业服务合同相关规定,运用演绎推理方法,从一般到特殊,推断出阿某应按时缴纳物业费的结论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5.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是全球气温升高的重要原因。相关研究显示,近几十年来,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续增加。依据该前提,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未来,全球气温将持续升高
B.二氧化碳不利于人类的生存
C.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有助于抑制全球气温升高
D.要防止全球气温升高就必须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6.推理,就是人们在已有知识所形成的判断的基础上,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出一个新的判断的科学思维过程。尽管人们探求新的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十分复杂,但都离不开推理这种思维方法。推理是由________构成的。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论题和论据 B.论据和论证 C.前提和结论 D.前提和论据
7.判断有真假之分,推理则有对错之分。如果一个推理的结论是真实的,则( )
①作为推理根据的前提可能是真实的判断
②作为推理根据的前提一定是真实的判断
③前提和结论的逻辑联系方式必须正确
④前提和结论的逻辑联系方式可能正确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机关的工作人员小张、小王、小李和小周四人中只有一人迟到,主任询问是谁迟到时,他们做了如下回答:
小张:是小李迟到。
小王:我虽然比平时来得晚,但没有迟到。
小李:我不但没迟到,而且还提早来了。
小周:如果小王没迟到,那就是我迟到了。
如果他们中只有一个人说了谎,则以下哪项一定成立( )
A.小张迟到 B.小李迟到 C.小王迟到 D.小周迟到
9.伽利略说:“在真理面前,一千个权威抵不上一个谦恭的逻辑推理。”对于逻辑推理,下列选项理解正确的是( )
①推理就是从一个或几个已有的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②推理和结论之间的逻辑联系方式叫作推理结构
③推理所依据的已有的判断叫作推理的前提
④依据个别与一般的关系,推理可分为必然推理和或然推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下面几种推理过程是演绎推理的是( )
A.两条直线平行,同时和第三条直线相交,同旁内角互补,如果∠A和∠B是两条平行直线与第三条直线相交形成的同旁内角,则∠A+∠B=180°
B.由平面三角形的性质,推测空间四面体的性质
C.某校高三年级共有10个班,其中一班51人,二班53人,三班52人,由此推测各班都超过50人
D.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由此归纳出联系具有客观性
11.许某忘记了他的行李箱锁的密码,经过尝试后得到以下信息。由此推断出密码是( )
①704,没有一个数字正确
②450,一个数字正确,但是位置不正确
③281,两个数字正确,只有一个位置正确
④591,两个数字正确且位置正确
A.158 B.436 C.521 D.792
12.为培养高中学生的创新思维,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学校为高中学生开设了“网络运维与安全”“计算机编程入门”两门校本课程。每个班级学生要选择其中的同一门课程,集体上课学习。右图有三个关于高一3班学生选课的判断(只有一个判断是真的),据此可以推论,高一3班班长( )
甲:班里的同学都学“网络运维与安全”。乙:班里的高楠同学学“计算机编程入门”。 丙:班里的同学都不学“网络运维与安全”。
①学“网络运维与安全”
②不学“网络运维与安全”
③学“计算机编程入门”
④不学“计算机编程入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数字中国”被评为2023年十大热词之一。“热词”即热门词汇,是在一定时期内,在社会大众中广泛使用和流行的词语材料。其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新鲜感和活力,既丰富了社会话语表达,又折射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时代风貌。在此语境下,符合逻辑要求的是( )
①热词与热门词汇在概念上是全同关系
②词语材料与“热词”在概念上是种属关系
③“热词”和“数字中国”不具有周延性
④推理可得“数字中国”折射着我国的时代风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看见一群乌鸦是黑的,于是断言“天下乌鸦一般黑”;看到天空乌云密布、燕子低飞、蚂蚁搬家等现象,认为“天一定会下雨”。按照推理的种类划分,这两个推理属于( )
A.前者是演绎推理,后者是归纳推理
B.前者是类比推理,后者是演绎推理
C.都是归纳推理
D.都是必然推理
15.材料价格上涨必然带来成品价格上涨,猪肉价格上涨必然带来猪肉制品价格上涨。这一推理( )
①属于演绎推理 ②属于或然推理 ③前提真实 ④结构正确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小红和小佳是邻居也是好朋友。她们家楼下开了一家奶茶店,她们常常在一起喝下午茶,她们发现常去喝下午茶的人或者喜欢红茶,或者喜欢花茶,或者喜欢绿茶。小红喜欢绿茶,小佳不喜欢花茶。根据以上陈述,下列说法必定为真的是( )
①小佳如果喜欢红茶,就不喜欢绿茶
②小佳如果不喜欢红茶,就一定喜欢绿茶
③常去喝下午茶的人如果不喜欢红茶,就一定喜欢绿茶或花茶
④常去喝下午茶的人如果不喜欢绿茶,就一定喜欢红茶和花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7.爱因斯坦曾出过一道推理能力测试题。有一位想招聘助手的土耳其商人,将前来应聘的A、B两人带进办公室,向他们展示了两顶红色、三顶黑色的帽子。然后,他关掉灯,在一片漆黑的情况下,要求A和B各摸一顶帽子戴上,他自己也戴了一顶,并将其余两顶藏了起来。开灯后,商人要A、B尽快说出各自头上戴的是什么颜色的帽子。A、B看到商人戴的是红色帽子。过了一会儿,A喊道:“我戴的是黑色帽子。”商人询问了A的推理后,决定录用A。
(1)A是如何得出他的结论的?
(2)在相同的条件下,A为什么比B聪明?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汪某于2021年12月入职某公司担任财务经理一职。因父亲患重病,汪某于2023年8月多次请假,其中,2023年8月15日至19日的请假申请未获得该公司同意,但汪某仍前往老家陪护父亲并线上办公。该公司认为汪某在此期间属于旷工,依据公司规章制度于2023年8月25日解除与汪某的劳动合同。
汪某认为:因父亲病重需要照顾而请假,属于合理事由;请假期间本人仍在线上办公,并未影响工作,公司据此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属于违法解除,公司应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
公司辩称:公司规章制度规定,员工连续旷工3天及以上,公司有权解除劳动合同;汪某连续旷工3天及以上,所以,公司有权解除与汪某的劳动合同。
运用《逻辑与思维》中演绎推理的逻辑要义的知识,指出材料中公司辩称的结论是否真实,为什么?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开放;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条道路既不是“传统的”,也不是“外来的”,更不是“西化的”,而是我们“独创的”,是一条人间正道。只有这条道路而没有别的道路,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实现人民福祉。
根据上述材料,有人得出判断:“只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能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指出该判断的错误,并将该错误判断改为正确的判断。
20.小王、小张、小赵三个人是好朋友,他们其中一个人下海经商,一个人考上了重点大学,一个人参军了。此外还知道他们以下条件:小赵的年龄比士兵大;大学生的年龄比小张小;小王的年龄和大学生的年龄不一样。
这三个人中谁是商人?谁是大学生?谁是士兵?请写出推理过程。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C C C C B D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B C C B C
1.D
【详解】①: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材料不涉及演绎推理,①排除。
②:材料强调数据分析和科学管理,体现的是抽象思维,没有涉及形象思维,②排除。
③:通过环境行为学调研分析和数据化呈现不同空间、时间维度下的游客游览动线,了解游客会在哪些地方停留和休憩较长时间,并依据所得信息重新布置垃圾桶点位,这体现了从实际出发,找到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③符合题意。
④:故宫博物院根据游客停留和休憩的规律重新布置垃圾桶点位,逐步形成了一套切实有效的垃圾管理制度,这说明上述行动契合社会实际需要,其结果具有可检验性,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B
【详解】B:从个别三角形的特点归纳出所有三角形的相关特点,体现了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属于归纳推理,B正确。
A:演绎推理指的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排除A。
C:类比推理是指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C排除。
D:必然推理是前提与结论间具有蕴涵关系的推理,排除D。
故本题选B。
3.C
【详解】ABCD:甲问乙“你的是3号牌吗 ",乙的回答要么是”是”,要么是"不是"。如果乙回答“是”,甲马上可以得出乙的号码牌是3号,但乙的回答是"你的要么是1号牌,要么是2号牌",说明乙的号码牌不是3号。结合乙的回答,丙确定甲的号码牌是2号,说明丙的号码牌是1号,因此乙的号码牌是4号,丙的号码牌是1号,C正确,ABD错误。故本题选C。
4.C
【详解】①:物业服务是物业公司对属于公共设备、公共区域的部分承担管理、维修义务、对于业主专有的房屋没有维修义务,这采用了下定义的方法,①正确;
④:根据民法典规定,阿某享受了物业服务,所以需要缴纳物业费,属于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推理的方法,④正确;
②③:依据材料可知,享受了相关的物业服务,理应按时缴纳物业费,志愿者运用假言判断,作出阿某违的并将带来不良影响的真值判断,②③错误;
故本题选C。
5.C
【详解】A: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是全球气温升高的重要原因,还受其他因素影响,且前提中未明确未来二氧化碳浓度的状况,并不能必然推出未来,全球气温将持续升高,A错误。
B:前提只提出了二氧化碳的部分属性,不能据此断定二氧化碳不利于人类的生存,B错误。
C: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是全球气温升高的重要原因,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有助于抑制全球气温升高,C正确。
D:二氧化碳只是全球气温升高的原因之一,故防止全球气温升高并不只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D错误。
故本题选C。
6.C
【详解】ABCD:依据教材知识可知,推理是由前提和结论构成的,由前提推导结论,前提作为结论的理由,C符合题意,ABD均排除。
故本题选C。
7.B
【详解】要确保得到真实的结论,演绎推理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作为推理根据的前提是真实的判断。二是推理结构正确。
①②:如果前提虚假,由前提推出的结论就不能保证真实可靠,②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
③④:如果推理结构不正确,也就是说,前提和结论的逻辑联系方式是错误的,那么,尽管前提真实,也不能保证推出正确的结论,③符合题意,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8.D
【详解】ABCD:真话假话题型,先找矛盾关系的命题,小李、小张的话不可能同真,则必有一假。根据已知只有一句假话,可以得出小王、小周的话为真,则“小王没有迟到”,根据小周的话,充分条件假言命题肯前必肯后,推出“小周迟到”一定为真。D正确,ABC错误。
故本题选D。
9.B
【详解】①③:依据教材知识可知,推理就是从一个或几个已有的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推理所依据的已有的判断叫作推理的前提,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②:前提和结论之间的逻辑联系方式叫作推理结构,②错误。
④:依据个别与一般的关系,推理可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④错误。
故本题选B。
10.A
【详解】A:由演绎推理的定义可知,A符合题意。
B:由平面三角形的性质,推测空间四面体的性质为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B排除。
C:某校高三年级共有10个班,其中一班51人,二班53人,三班52人,由此推测各班都超过50人为归纳推理,是或然推理,C排除。
D: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由此归纳出联系具有客观性选项为归纳推理,是或然推理,D排除。
故本题选A。
11.C
【详解】ABCD:依据①和②,可知数字5正确,但位置不对;再依据④,可知数字5的位置在第一位;依据③和④可知,数字1是正确的且位置在第三位,数字2是正确的且位置在第二位,所以正确密码是521。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2.B
【详解】①②:因为只有一个判断是真的,甲、丙必有一真一假。乙不能为真,只能为假,即“班里的高楠同学学‘计算机编程入门’”为假,那么高楠同学只能是学“网络运维与安全”。这样,丙为假,甲为真。高一3班班长,是“所有的同学”之一,他一定是学“网络运维与安全”,①符合题意,②排除。
③④:每个班级学生要选择“网络运维与安全”“计算机编程入门”其中的同一门课程,集体上课学习。由上可知,高一3班班长学“网络运维与安全”,那么他不学“计算机编程入门”,④符合题意,③排除。
故本题选B。
13.C
【详解】①:在此语境下,“热词”等同于“热门词汇”,在概念上是全同关系,①正确。
②:词语材料与“热词”在概念上是属种关系,②错误。
③:“热词”和“数字中国”都具有周延性,③错误。
④:“热词”折射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时代风貌,“数字中国”被评为2023年十大热词之一,因此,“数字中国”折射着我国的时代风貌,④正确。
故本题选C。
14.C
【详解】ABC:归纳推理是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类比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或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题干中的两个推理都是从个别现象推出一般结论,是属于归纳推理,A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D:题干中的两个推理都是不完全归纳推理,它们不是必然推理,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5.B
【详解】①:由“原材料价格上涨必然带来成品价格上涨”这一前提推出“猪肉价格上涨必然带来猪肉制品价格上涨”这一结论,这种推理由一般推出个别,属于演绎推理,演绎推理是必然推理,①符合题意。
②:题中所给推理属于演绎推理,是必然推理,②错误。
③:原材料价格上涨未必带来成品价格上涨,前提错误,③不符合题意。
④:由“原材料价格上涨必然带来成品价格上涨”这一前提能推出“猪肉价格上涨必然带来猪肉制品价格上涨”这一结论,前提和结论的逻辑联系方式正确,这一推理结构正确,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6.C
【详解】由题意可知,常去喝下午茶的人或者喜欢红茶,或者喜欢花茶,或者喜欢绿茶。这是一个相容选言判断,一真即真,全假才假。
①:根据相容选言判断规则,我们可以得知,小佳不喜欢花茶,如果喜欢红茶,那么可能喜欢也可能不喜欢绿茶,①不一定为真。
②:小佳不喜欢花茶,如果不喜欢红茶,那么就一定喜欢绿茶,这样才不会三者全假,②一定为真。
③:常去喝下午茶的人如果不喜欢红茶,那么剩下两个选言判断就一定要二者至少有一个为真,该判断才为真,③一定为真。
④:常去喝下午茶的人如果不喜欢绿茶,那么剩下两个选言判断不一定同时为真,④不一定为真。
故本题选C。
17.(1)A、B都看见商人戴的帽子是红色,如果他们之间任何一个人戴的是红帽子,则另一个就可能很快说出自己帽子的颜色,题中说“过了一会儿”,说明双方都看到对方所戴的帽子不是红色的,A的推论是:如果我头上戴的是红帽子,那么B能立即说出自己帽子的颜色,而B没有立即说出来,所以,我头上戴的肯定不是红帽子。因此,A能够准确说出自己头上帽子的颜色。
(2)由于只有两顶红帽子,而A、B双方不仅能看到商人戴的帽子也能看到对方所戴的帽子,两人面对的条件完全相同,这时A能更快地说出正确答案,说明A的思维能力更强,A就更聪明。
【分析】背景素材:爱因斯坦的一道推理能力测试题
考点考查:思维的含义和特征、演绎推理的含义、推理的含义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为材料分析类主观题,运用逻辑与思维推理的知识,分析A如何得出结论。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两红三黑五顶帽子,商人头上是红帽子,过了一会,A得出了结论→可联系推理的相关知识,已经排除一顶红帽子的情况下,B没有及时提出结论,说明A头上不是红帽子,因此A头上必然是黑帽子。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等相结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为材料分析类主观题,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分析相同条件下,A比B聪明的原因。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A在看到商人头上有一顶红帽子,且B没有及时判断自己头上帽子的情况下,立马说出了自己头上的帽子颜色→可联系推理的知识,A与B都能看到对方头上的帽子,且A与B所面对的条件是完全相同的,A的反应更快,说明A的思维能力自然更强。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等相结合。
18.不真实。要确保得到真实的结论,演绎推理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作为推理根据的前提是真实的判断,二是推理结构正确。公司辩称的前提不是真实的判断,汪某的行为不能归结为旷工,所以,由该前提推出的结论不能保证真实。
【分析】背景素材:劳动纠纷
考点考查:掌握演绎推理方法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要求谈谈对“公司规章制度规定,员工连续旷工3天及以上,公司有权解除劳动合同;汪某连续旷工3天及以上,所以,公司有权解除与汪某的劳动合同。”这一辩称的看法,属于辨析类试题,需要调用掌握演绎推理方法的有关知识,首先判断该结论的正误,然后分析。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观点正误判断:该结论不真实。
论据:公司规章制度规定,员工连续旷工3天及以上,公司有权解除劳动合同;汪某连续旷工3天及以上,所以,公司有权解除与汪某的劳动合同→从演绎推理的两个条件的角度分析:前提不是真实的判断,所以,由该前提推出的结论不能保证真实。
第三步:整合论点与论据,组织答案。
19.演绎推理要确保得到真实的结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前提真实,二是推理结构正确。“只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能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推理错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推理的前提虚假。正确的判断应该为: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分析】背景素材: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
考点考查: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推理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说明类主观题,需要调用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推理的有关知识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可联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关键词②:只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能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可联系演绎推理要确保得到真实的结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前提真实,二是推理结构正确。该判断推理的前提虚假。
关键词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可联系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推理,因此正确判断为: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0.小张是商人,小赵是大学生,小王是士兵。
推理过程:假设小赵是士兵,那么就与题干中“小赵的年龄比士兵大”这一条件相矛盾,因此,小赵不是士兵;假设小张是大学生,那么就与题干中“大学生的年龄比小张小”这一条件相矛盾,因此,小张不是大学生;假设小王是大学生,那么就与题干中“小王的年龄和大学生的年龄不一样”这一条件相矛盾,因此,小王也不是大学生。所以小赵是大学生。由条件“小赵的年龄比士兵大”“大学生的年龄比小张小”,得出小王是士兵,小张是商人。
【分析】背景素材:小王、小张、小赵三个好朋友的身份
考点考查:推理与演绎推理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科学精神、公共参与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要求回答这三个人中谁是商人?谁是大学生?谁是士兵?并写出推理过程。属于分析类主观题。题干提供的条件比较多而且关系比较复杂,无法用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直接推出所需结论,此时应采用“假设分析法”进行逻辑推理。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小赵的年龄比士兵大→假设小赵是士兵,那么就与题干中“小赵的年龄比士兵大”这一条件相矛盾,因此,小赵不是士兵;
有效信息②:大学生的年龄比小张小→假设小张是大学生,那么就与题干中“大学生的年龄比小张小”这一条件相矛盾,因此,小张不是大学生;
有效信息③:小王的年龄和大学生的年龄不一样→假设小王是大学生,那么就与题干中“小王的年龄和大学生的年龄不一样”这一条件相矛盾,因此,小王也不是大学生。
由此推导出:小赵是大学生;由条件“小赵的年龄比士兵大”“大学生的年龄比小张小”,得出小王是士兵,小张是商人。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得分点①:小赵不是士兵+小赵的年龄比士兵大。
得分点②:小张不是大学生+大学生的年龄比小张小。
得分点③:小王也不是大学生+小王的年龄和大学生的年龄不一样。
得分点④:小张是商人,小赵是大学生,小王是士兵。
【点睛】解答体现、说明类试题可分四步。第一步“定”,即确定所要运用的观点、原理。第二步“分”,即对观点、原理进行分解。第三步“筛”,即筛选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第四步“联”,即把保留的观点、原理与相应材料进行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