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九 蛇年春晚 2025届高考三轮冲刺政治高频命题热点练习(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九 蛇年春晚 2025届高考三轮冲刺政治高频命题热点练习(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专题九 蛇年春晚
【时政链接】
2025年1月28日20点,1月29日凌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如约而至。晚会以““巳巳如意,生生不息”,主标识由双“巳”字对称构成,寓意吉祥圆满与文化传承”为主题,凸显开心信心、奋进拼搏的时代新气息。非遗申遗成功后的首届春晚,融入“常德丝弦”“贺州板鞋龙”等非遗元素,展现中华文化魅力,XR+数字孪生+VP融合拍摄:打造虚拟舞台空间,展现古建神韵,亮点迭出、精彩纷呈,新媒体点播数和海外传播量创历史新高。
2025年蛇年春晚的节目编排呈现出诸多亮点。从类型上看,涵盖了歌舞、相声、小品、戏曲、武术、魔术等多种形式,满足了不同观众群体的喜好。例如开场歌舞《压岁钱》,汇聚了张一一、苏有朋、陈伟霆等众多明星以及蓝天幼儿艺术团,一开场就营造出欢乐喜庆的氛围,兼具流行性与童真性。
在节目内容的选择上,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巧妙融合。一方面有乙巳蛇年贺岁赋《蛇赋》这样具有传统民俗特色的节目,通过任鲁豫、龙洋等主持人的诵读,展现独特的文化韵味;另一方面也有融入非遗技艺的节目,像非遗创意节目《斗级营》,融合了郑钦文、刘亦菲等明星和多所高校、艺术团体,将女书、常德丝弦、贺州板鞋龙等非遗元素进行舞台呈现,这不仅向观众展示了非遗文化的魅力,而且通过现代化的舞台编排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非遗文化,也是节目编排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体现。
从地域特色上考虑,采用北京主会场与西藏拉萨、重庆、湖北武汉、江苏无锡四地分会场的设置。各地分会场的节目编排各有特色,例如在西藏拉萨分会场的节目可能会融入当地的民族文化特色元素。各分会场与主会场节目相得益彰,通过不同地域的文化展示,丰富了整个春晚的节目层次和文化内涵,让全国观众感受到不同区域春节文化的多元性。
此次春晚的节目编排还十分注重对不同群体诉求的回应。邀请了农民文学奖得主、各行各业代表参与,如鹤龙湖农民作家协会农民诗人等参与歌曲《熠熠生辉》,体现对平凡而伟大的奋斗者群体的关注和敬重,增强不同行业群体的参与感和共鸣感。
同时,本次春晚对节目顺序的安排也经过精心考量。通过不同风格节目穿插进行编排,比如歌舞节目与语言类节目相互交替,避免观众产生视听疲劳。总之,2025年蛇年春晚的节目编排通过多种方式兼顾不同观众的需求,使得整体节目富有节奏感、层次感和文化底蕴。
【知识点链接】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统一
2.辩证否定观
3.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4.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
6.文化的功能。
7.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8.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9.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10.文化发展的基本途径
11.民族精神
12.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3.传统文化与文化创新
14.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15.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16.文化自信
17.文化产业
【试题练习】
1.2025蛇年春晚Logo从中国传统纹样中汲取灵感,基于甲骨文的“巳”字进行创作,将其进行图形化演变成为一个方圆并济、独具特色的花纹图案,再将“巳”字图案进行对称镜像复制,便巧妙的形成了乙巳合璧,事事如意,这是乙巳蛇年与如意之间吉祥曼妙的创意链接,饱含喜庆美满的家国祝福。蛇年春晚logo的设计( )

①体现了中华文化内涵丰富独树一帜的优越性
②展现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③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④彰显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时代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为迎接蛇年春晚和首个“非遗”版春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了2025年春晚主题、主标识(下图)。巳(sì),象征着阳气巳出,阴气已藏,万物见,成文章,而将两个“巳”字对称摆放,则恰似中国传统的如意纹样,双已合璧,事事如意,这是乙巳蛇年与如意之间吉祥曼妙的创意链接。这一标识( )

①立足中华美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物化载体
②融入了艺术创作者们对家国祝福的主观情感
③链接了文化元素,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
④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贡献了更多的中国色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2025蛇年春晚吉祥物“巳升升”从中华传统文化中寻找设计灵感,整体造型参考甲骨文中的“巳”字,悠态可掬又富有古意。其眉眼取自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蛇形器的歧羽纹、臣字目;头部轮廓与脸颊上的螺旋形状来源于陕西扶风法门寺唐代地宫出土的银质鎥金如意,通身典故寓意着“福从头起,尾随如意”。蛇年春晚吉祥物的设计( )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
②彰显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启示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要与时代同行
④表明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蛇年春节是首个“世界非遗版”春节,非遗元素成为春晚节目创排的重要灵感。春晚开场视觉秀《迎福》一口气展示了庆阳剪纸、北京绢花、扬州绒花、洛阳牡丹瓷、潍坊风筝、温州螺钿、成都漆艺等16种非遗项目,这些项目通过AR、3D等科技手段焕发了新生。据此,下列图形能正确表达相关概念之间外延关系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25蛇年春晚吉祥物官宣!吉祥物“巳升升”眉眼取自三星堆青铜蛇。青铜蛇从三星堆来到春晚,穿越了3000多年,关于那个时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出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广泛地使用金属工具
②开始出现原始畜牧业和农业,人类已经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
③剥削者占有生产资料,被剥削者只能获得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④人们从食物采集者变为生产者,生产资料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2025年蛇年春晚,创意融合舞蹈《秧BOT》将传统秧歌与机器人元素巧妙结合,这种创意给观众带来了独特的视觉美感。这种美感不仅吸引了观众的眼球,也激发了观众对科技与艺术融合的深入思考。这启示我们( )
①科技与文化相互交融,是文化创新的关键
②科技推动文化创新应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
③科技为艺术创新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滋养
④科技创新能丰富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蛇年春晚上,当中国民歌《兰花花》遇上世界文化遗产、秘鲁名曲《山鹰之歌》,中国歌手与世界知名男高音以歌会友,中国民族乐器唢呐与秘鲁民族乐器排箫音律和鸣,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惊喜。这说明文化的交流碰撞( )
①丰富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促进中秘两国文化交流互鉴
③赋予中秘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④推动中秘文化在取长补短中共同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2025蛇年春晚吉祥物“巳(si)升升”造型参考甲骨文的“巳”字,头部轮廓与脸颊上的螺旋形状源于陕西法门寺唐代地宫出土的银质鎏金如意,眉眼取自四川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蛇的歧羽纹、臣字目,寓意事事如意、生生不息。该创作成功之处在于( )
①立足传统,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
②古为今用,实现传统美学和现代情感融会贯通
③锐意创新,以丰富的文化表现形式为根本追求
④与时俱进,深入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2025年农历蛇年央视春晚的主题是“巳巳如意,生生不息”。这一主题巧妙地将中国传统文化十二生肖中蛇(巳)与吉祥如意相结合,“生生不息”强调了生命的延续与发展,整个主题既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继承,又展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这说明( )
①弘扬传统文化要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②文化传承与创新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
③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④在推动文化互鉴中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2025蛇年春晚吉祥物“巳(si)升升”造型参考甲骨文的“巳”字,头部轮廓与脸颊上的螺旋形状源于陕西法门寺唐代地宫出土的银质鎏金如意,眉眼取自四川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蛇的歧羽纹、臣字目,寓意事事如意、生生不息。该创作成功之处在于( )
①立足传统,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
②古为今用,实现传统美学和现代情感融会贯通
③锐意创新,以丰富的文化表现形式为根本追求
④与时俱进,深入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2025蛇年春晚吉祥物“巳(sì)升升”造型参考甲骨文的“巳”字,头部轮廓与脸颊上的螺旋形状源于陕西法门寺唐代地宫出土的银质鎏金如意,眉眼取自四川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蛇的歧羽纹、臣字目,寓意事事如意,生生不息。该创作表明( )
①文化创新需要融通古今中外文化资源
②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连续性
③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符合时代要求
④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有利于传统文化复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2025央视蛇年春晚吉祥物“巳升升”从中华传统文化中寻找设计灵感,整体造型参考了甲骨文中的“巳”字。吉祥物从头部的蝙蝠装饰到尾巴点缀的寿字盘长结,寓意着“福从头起,尾随如意”,背部的缠枝纹寓意着“生生不息”,这在无声中向全世界传递着中国文化的韵味。这一设计( )

①运用联想思维,将对不同事物的认识进行联结与思考
②运用形象思维,体现了思维表达的情感性、基本单元的形象性
③运用抽象思维,通过概念揭示吉祥物的本质属性
④运用发散思维,围绕吉祥物设计这一轴心进行思维收敛和集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蛇年春晚确山铁花、庆阳剪纸、传统植物染料染色技艺等多个非遗代表性元素在AR、裸眼3D等创新形式下焕发新生,让传统文化变得活灵活现。甲:“非遗代表性元素在AR、裸眼3D等创新形式下焕发新生,所以,只有与现代科技融合,才能提升传统文化的知名度。”乙:“我不同意,传统文化的知名度可以通过与现代科技融合提升,也能通过策展等活动提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所运用的是不完全归纳推理,不可能得出真结论
B.甲得出的结论没有正确揭示前后件之间的条件关系
C.乙的联言判断形式结构是正确的,所以该判断为真
D.乙的观点违反排中律的要求,犯了“两不可”错误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迎接农历乙巳蛇年,进一步弘扬“福”文化,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2025年1月,由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指导,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福文化研究院组织设计的农历乙巳蛇年“福”文化形象IP“福宝”及主题海报正式发布。“福宝”是基于“福”文化专门打造的形象IP。男“福宝”头戴海浪帽,身形灵动,衣服下摆刻有幸福祥云纹;女“福宝”身姿娟秀,头戴簪花,身着融入闽剧水袖等元素的服饰。“福宝”形象展现了福建地域文化的丰富多彩,与同时发布的“福海扬帆福行天下”主题海报共同传达出新一年乘风破浪、奋勇争先的美好愿景。
作为全国唯一以“福”命名的省份,近年来,福建充分挖掘“福”文化资源,积极推动“福”文化的产业化和现代化转化。此次“福”文化形象IP的发布,正是福建写好“福”字文章、打响“福”文化品牌的重要举措之一。未来,福建将持续发力,推动“福”文化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同时积极拥抱数字化和网络化,让“福”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1)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的知识,说明“福宝”的发布对推动“福”文化的积极影响。
(2)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分析联想思维在“福宝”创作中的具体运用。
(3)从“自我革命”“伟大工程”“伟大梦想”“伟大事业”中任选两个与下列材料主旨最符合的关键词,并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写一则简评。
要求:不抄袭给定材料,逻辑清晰,字数不少于80字。
习近平同志曾在福建工作17年多,开创了一系列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如大力整顿宁德农村基层党支部;在福州实施“堡垒工程”计划,狠抓村级组织建设;出台《关于地委、行署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若干规定》等廉政制度,提出“为官四要”等。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5年春晚以“巳巳如意,生生不息”为主题,为全球华人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开场视觉秀《迎福》融合了打铁花、庆阳剪纸等众多非遗元素,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节目《栋梁》以“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为灵感,带领观众领略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歌曲《我的家》由四十多位生态文明建设者代表共同演唱,展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描绘出美丽中国的新画卷。《一起ChinaFun》向全球观众传递出“全球同庆中国年”的温暖与欢乐,让世界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和包容。
材料二“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每一个人都是主角,每一份付出都弥足珍贵,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辉”。
——节选自习近平主席二○二五年新年贺词
(1)结合材料一,运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相关知识,分析2025年春晚是如何体现中国梦的。
(2)结合材料二,谈谈广大青年如何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发挥自己的光芒。
参考答案
1.答案: C
解析: 2025蛇年春晚Logo的设计灵感源于中国传统纹样,并基于甲文的“巳”字进行图形化演变,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同时,Logo的设计通过将“巳”字进行图形化演变,并进行对称镜像复制,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花纹图案,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因此,正确答案为C选项。
2.答案: C
解析: 这一标识立足实践,而不是立足中华美学,①排除。巳,象征着阳气巳出,阴气已藏,万物见,成文章,而将两个“巳”字对称摆放,则恰似中国传统的如意纹样,双已合璧,事事如意。由此可见,这一标识链接了文化元素,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同时也融入了艺术创作者们对家国祝福的主观情感,②③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世界文化多样性,④排除。故选C。
3.答案: D
解析: 蛇年春晚吉祥物“巳升升”的设计灵感源于甲骨文、三星堆遗址和法门寺地宫出土文物等多个文化元素,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和兼收并蓄的特点。同时,吉祥物的设计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审美相结合,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启示我们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因此,正确答案为D。
4.答案: B
解析: “潍坊风筝”“庆阳剪纸”“北京绢花”都属于不同种类的非遗项目,它们之间是并列关系,不存在包含与被包含的情况。图①中三个概念相互独立,符合它们之间的外延关系,①正确。洛阳牡丹瓷是一种具有洛阳特色的非遗项目,“洛阳牡丹瓷”是种概念,二者是全异关系,不是种属关系,图②中“洛阳牡丹瓷”包含于“洛阳”的表示是错误的,②不选。“扬州绒花”温州螺钿”“成都漆艺”均为16种非遗项目中的一种,它们三个并不是非遗项目的全部,而图③将它们画在一起,形成一个属概念,不符合实际的外延关系,③错误。AR、3D 都属于科技手段,“AR”和“3D”是“科技”的一种,“科技”是属概念,图④中“AR”和“3D”包含于“科技”,正确表达了它们之间的种属关系,④正确。故选B。
5.答案: A
6.答案: C
解析: 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而不是科技与文化的相互交融,①排除。《秧BOT》将传统秧歌与机器人元素结合,是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说明科技推动文化创新要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②正确。优秀文化能为艺术创新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滋养,而不是科技,科技主要是为艺术创新提供技术支持,③排除。《秧BOT》通过机器人元素让传统秧歌有了新的呈现方式,丰富了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体现了科技创新对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丰富作用,④正确。
7.答案: A
解析: 本题的文化交流碰撞并未赋予中秘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也无中秘文化的取长补短中共同发展,③④排除。但新的编曲和演绎丰富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也促进中秘两国文化交流互鉴。故选A。
8.答案: C
9.答案: A
解析: 春晚“巳巳如意,生生不息”这一主题既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继承,又展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这说明弘扬传统文化要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文化传承与创新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①②入选。材料是对蛇年春晚主题“巳巳如意,生生不息”的解读,不涉及“文化交流”,③不选。④选项说法正确,但它强调的是对外文化交流中应体现这一立场,而材料并未体现该点,④不选。故选A。
10.答案: C
解析: 文化创作应立足社会实践,而不是“立足传统”,①错误。2025蛇年春晚吉祥物“巳(si)升升”造型参考甲骨文的“巳”字,头部轮廓与脸颊造型源于唐代地宫出土文物,眉眼取自三星堆遗址出土文物,赋予其“事事如意、生生不息”的现代情感寓意,实现了古为今用,传统美学与现代情感的融会贯通,②符合题意。春晚吉祥物的创作体现了锐意创新,但丰富文化表现形式不是艺术创作的根本追求,③排除。“巳(si)升升”的创作将古代文化元素与现代寓意相结合,体现该创作成功之处在于与时俱进,深入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④符合题意。故选C。
11.答案: A
解析: 2025蛇年春晚吉祥物“巳(sì)升升”造型参考甲骨文的“巳”字,头部轮廓与脸颊上的螺旋形状源于陕西法门寺唐代地宫出土的银质鎏金如意,眉眼取自四川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蛇的歧羽纹、臣字目,寓意事事如意,生生不息。该创作表明文化创新需要融通古今中外文化资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符合时代要求,①③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文化创新,而不是强调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连续性,②排除。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复兴传统文化,④错误。故选A。
12.答案: A
解析:吉祥物从头部的蝙蝠装饰到尾巴点缀的寿字盘长结,寓意着“福从头起,尾随如意”,背部的缠枝纹寓意着“生生不息”,这在无声中向全世界传递着中国文化的韵味,体现出运用联想思维,将对不同事物的认识进行联结与思考,以及用具体可感的形象来承载情感与意蕴的形象思维,①②正确。材料运用了形象思维,体现了思维表达的情感性、基本单元的形象性,没有涉及运用抽象思维,③排除。围绕一个问题进行思维收敛和集中,属于聚合思维,不是发散思维,④错误。故选A。
13.答案: B
解析: 不完全归纳推理结果不保真,但不是不可能得出真结论,“不可能得出真结论”太绝对,A说法错误。掌握假言判断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是我们正确运用假言判断的前提,与现代科技融合,不是提升传统文化的知名度的必要条件,甲得出的结论没有正确揭示前后件之间的条件关系,B符合题意。联言判断为真,不仅要求形式正确,而且还要求内容也真实,不能仅由形式正确就断定判断为真,C说法错误。违反了逻辑思维排中律的要求会犯“两不可”的错误,但是甲的观点只是一种,乙并没有不同意两种相反观点,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4.答案: (1)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福宝”作为“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了多种福建地域文化,生动展现了丰富多彩的“福”文化,对推动“福”文化的产业化和现代化转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有利于塑造“福”文化品牌,为传承和弘扬“福”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2)联想思维是对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反映,创作者通过想象、迁移等思维方式,把人物形象与海浪、簪花、水袖等福建特色文化元素联结起来,构思出“福宝”的IP形象,并以此作为桥梁表达出新一年的美好愿景,弘扬“福”文化。
(3)关键词:自我革命、伟大工程。
答案示例: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党的自我革命的深刻理解和坚定实践。今天,我们应当继续发扬党的自我革命精神,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
解析: (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为意义关主观题,要求运用整体与部分的知识,说明“国家”的发布对推动“国”文化的积极影响。考生要从分析课堂与福文化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用所要求的知识加以分析。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按照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根据知识指向和说问要求一可直接写出股体和部分的关系,主要写出部分对于整体的重学生
有效信息②:“福建”是基于“要文化专门打造的形一可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角度,分析“确定”对推动情文化的产业化和现代化转化具有重要的情绪
意义。
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2)第一步:牢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深圳与思维》的知识,分析联想思维在“复案”创作中的具体运用,考生实现要调动联系思维的含义和要求,然后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杆母,段落等,按照材料有效信息。
下摆到有幸福洋云纹:女“福宝”身资消费,头鼓梦展现了福建地域文化的丰富多彩,与同时发布的福
农、奋勇争先的美好愿景一可用联系思维的含义和要求分析创作者把人物形象与海浪、智花、水柚等标记特色文化元素联结起来,运用了想象和迁移的方法。
教材和实际材料,对改信息等相结合。
(3)第一步:牢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要求考生从“自我革命”伟大工程”伟大梦同,并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写一则同工程的角度撰写。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科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大力整顿宁德农村基层党支部;出台《关于地委,行薪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看干规定》等廉政制度一可确定材料的主旨是党的自我革命。所以考生要选取自我革命和伟大工程两个关键词。有效信息②:习近平同志曾在福建工作17年多,大力整顿宁德农村基层党支部;紧抓村场组织建设;出台《关于地委、行警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君干规定》等廉政制度一可直接写出勇于自我革命的地位和作用,并分析习近平同志在报建工作期间的实践行动。
有效信息③:综合说问要求一可写出对我们今天从产治党的要求,以及自我革命与实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系。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原因以及教材加强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15.答案: (1)①中国梦的本质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中国梦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表达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②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春晚通过展现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反映人民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的奋斗与成就,说明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不断为人民造福。③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春晚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展示,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体现了对国家文化繁荣、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追求,彰显了中国梦中国家、民族层面的内涵。④中国梦是与世界息息相通世的梦,中国通过春晚这一文化交流平台,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促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为世界文化交流与发展贡献力量,展现了中国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推动世界共同发展的担当,表明中国梦是世界的梦。
(2)①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理想,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相连,以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追逐梦想。②脚踏实地,立足实践,积极参与社会建设,为解决社会问题贡献智慧和力量。③练就过硬本领,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