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测评】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测试卷(一)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素养测评】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测试卷(一)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道德与法治
【素养测评】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测试卷(一)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 分
得 分
快乐填空。(每空2分,共20分)
1.___________,当思来处不易;___________,恒念物力维艰。
2.人人有权参与公共生活,利用 ______ _和_______ ,享受公共利益。
3.与父母沟通需要讲技巧,“四心”沟通法主要指的是 、 、 、 。
4.1912年2月12日,清帝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 ,民主共和渐入人心。
5.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是 。
二、选择乐园。(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20分)
1.1842年签订的条约是( )。
A.《北京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2.发动虎门销烟的是( )。
A.左宗棠 B.张之洞 C.林则徐
3.到了近代,清政府腐败无能,抱残守缺实施( )政策。
A.闭关锁国 B.改革开放 C.求同存异
4.下列说法不是对家庭尽责的是( )。
A.自立自强方能悦亲 B.事不关已高高挂起 C.留心观察主动询问
5、( )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
A、皖南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6、被称为“两弹元勋”的科学家是( )。
A.袁隆平 B、邓稼先 C、钱学森
7、郑和下西洋,开辟了中国的( )。
A、丝绸之路 B、陶瓷之路 C、青铜之路
8、每年的10月1日是( )。
A、国庆节 B、建党节 C、建军节
9、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李大钊
10、下列做法中违反公共秩序的行为是( )。
A、抢占应急车道 B、参加竞赛活动 C、劝阻他人不要插队
三、明辨是非。(正确的画“√”,错误的画“ㄨ”)(每小题2分,共20分)
1.做善事一定要有报酬,真正体现有付出就有回报。( )
2.《马关条约》中要求将中国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
3.“容止格言”告诉我们小学生要时刻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 )
4.辛亥革命是一次彻底的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
5.爸爸早上骑电动车送我上学,怕我迟到闯了红灯。( )
6.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和人民的勤务员雷锋都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
7.历经艰难险阻,红军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 )
8.落后就会被挨打,自强不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
9.排忧解难方能帮亲。( )
10.我们只能无视不遵守公共秩序的人。( )
四、连线题(共1题,共10分)
1.将名人与其称呼连起来
杂交水稻之父 李四光
地质力学的创立人 袁隆平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孙中山
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 林则徐
禁烟民族英雄 邓小平
五.简答题(共4题,共20分)
1.请你说一说一件最近与父母发生小矛盾的事情,并说说你现在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2.到了近代,中国遭受侵略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公共标志的作用是什么?
4.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中国梦的?
六、综合题(共10分)
雯雯在学校生活中,有爱乱扔垃圾的小毛病,有时课间还在教室内大声喧哗,去食堂打饭的时候喜欢插队,同学们都不喜欢和她交往。雯雯却说:“你们喜不喜欢没关系,只要我自己觉得舒服就行了,我还可以过得随心所欲。”雯雯的这一说法对吗?说说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
快乐填空
1、一粥一饭 半丝半缕 2、公共资源 公共设施 3、留心看 、细心听、用心讲、耐心说。
4. 退位 ;封建帝制 5.小岗村
二、选择乐园
1.B 2.C 3.A 4.B 5. C 6.B 7.A 8.A 9. C 10. A
三、明辨是非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连线题
1.如图:
杂交水稻之父 李四光
地质力学的创立人 袁隆平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孙中山
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 林则徐
禁烟民族英雄 邓小平
简答题
1答:放假了,妈妈让我上美术班,我不想上,就和妈妈吵了几句。冷静下来,我发现,妈妈是为我好,我应该和妈妈平心静气的谈谈,告诉她,我不喜欢画画,我想学弹琴。
2答:主要原因:清政府腐败无能,抱守残缺,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3答:为了引导、提示大家自觉维护和遵守公共秩序,人们设置了公共标志。
4答: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更是未来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中国人的持续奋斗中变为现实。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每一个中国人都是最终受益的“圆梦人”!
六.综合题
1答:雯雯的这一说法是错误的。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做到文明有礼,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遵守公共秩序,具备公共意识。 如果过分强调自己的利益,妨碍甚至危害他人的社会利益,不利于构建平等友善的社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