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六年级语文(部编版)期中考试卷(建议完成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年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1.骑上配有金 luò nǎo( )的马,是李贺保家卫国的愿望;经历千 chuí( )万 záo( )、烈火 fén shāo( )的石灰,依旧不改清白的本色;jiān jìng( )的竹子,亦是理想人格的化身。2.站在 jiāo xíng( )架下的李大钊,为人民 lì yì( )而死的张思德,不畏 xī shēng( )的董存瑞,他们的身上都闪耀着信念的光芒。二、单项选择。(1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急遽(jù) 绊倒(pàn) 赤裸裸(luǒ)B.徘徊(huí) 惶恐(huáng) 泡沫(mò)C.蚂蚁(yǐ) 耽搁(ge) 搓洗(cuō)D.念叨(dāo) 消逝(shi) 砖块(zuān)2.下列加点字与“这段时光不好挨”中的“挨”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老师让我们把书挨着次序放好。B.我累极了,好不容易挨过了这个下午。C.学生一个挨一个地走进教室。D.他舍不得走,挨到第二天才动身。3.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与“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相同的一项是( )。A.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 B.运动员像离弦的箭一般向终点跑去。C.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D.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4.下列习俗与寓意不相符的是哪一项 ( )A.过年守岁:年年有余 B.生日吃面:健康长寿C.清明祭扫:寄托哀思 D.中秋吃饼:幸福团圆5.下列关于阅读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读名著时,我们可以根据书中的一些片段和句子对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B.我们要留意文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从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C.许多名著作品不仅故事情节引人入胜,还有深刻的内涵,读之前可以先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D.往往通过一件事就可以反映出人物所有的性格特点,这样的人物很立体、很形象。三、综合实践。(14分)近期,学校开展了“时间都去哪了”的综合实践活动,请同学们积极参加并完成练习。1.为营造活动氛围,学校想张贴一些关于时间的名句,请你推荐一句。 (2分)2.活动中,瑶瑶朗诵了《匆匆》中的语句———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听了瑶瑶的朗诵,同学们深有感触,请把他们的发言补充完整。(3分)小卷:刷短视频时,日子从 。小新: , 。3.参加活动时,有的同学感慨道:“勤奋者珍惜时间,懒惰者丧失时间,有志者赢得时间,无为者放弃时间……”请你从下面给出的身份中挑选三个,仿照该同学的话进行续写。(4分)求知者 闲聊者 劳动者 创业者 探索者4.在本次活动中,浩宇表现突出,受到了学校的嘉奖,请你根据他的心情,把他对身边景物的感受写具体。(5分)景物设定:初夏,走在绿草如茵、鸟语花香的公园里。景物感受: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2分)1.我觉察 ,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 ,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 ,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 在叹息里闪过了。2.《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作家 ;《骑鹅旅行记》是一部享誉世界的童话作品,作者是 (填国家)的塞尔玛·拉格洛芙;《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美国作家 .3.《马诗》中,作者借马抒情,传达出企盼 的远大志向。《石灰吟》中,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写出自己 的精神和坚守 的决心。《竹石》的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表达了自己 的高尚人格。这三首古诗都采用了 的写法。五、阅读理解。(26分)(一)课内阅读。《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11分)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善于 “打破砂锅问到底” 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 “偶然的机遇” 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1.文中“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意思是( )。(2分)A. 性格固执 B. 不断追问 C. 动手实验 D. 忽略细节2.作者列举的三个事例共同说明了什么科学道理?(3分)“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四个短语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3分)应用题:请举一个生活中因“追问”而发现真理的例子。(3分)课外阅读。年味悠长(节选)(15分)年味,是烟火爆竹那硝烟的味道,是采办年货那喜气洋洋的味道,是看春晚时兴致勃勃的味道,更是异乡游子回家时幸福团圆的味道。儿时,一过完腊八,人们就开始忙活起来。姥姥会挑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动员全家来一场大扫除。 大家用毛巾裹头,举着扫帚从屋顶到墙壁,除尘扫灰,每个角落都不放过。转眼到了年三十,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布置新年场景。 门边贴上红红的对联,有了一抹中国红,就有了过年的红火喜庆。①墙上贴着带“福”字的年画,蕴含着中国年的韵味和希望。我最喜欢帮姥爷贴春联,记忆中,那些春联语言质朴、简洁风趣,饱含着人们对美好年景的期盼。虽然我对春联上的字句还不太明白,但还是喜欢跑东家串西家大声诵读各家门上的春联。②姥姥会用红纸剪出漂亮的窗花贴在木制窗棂上,顿时,灰暗的土屋变得生机盎然起来。最难忘的莫过于除夕夜。天还没暗下来,整个村庄就鞭炮齐鸣,震耳欲聋。幼小的我跟着一群大院的孩子们欢快地在院子里跑来跑去。 向长辈讨要压岁钱后,在街口购买鞭炮。一个个花炮从地上垂直地飞向天空,以一种傲慢的姿态在空中绽放,闪现出一朵朵闪烁、晶亮的花朵,转眼间又消失在黛蓝色的夜空中。孩子们吸吸空气,空气里面夹杂着那股硝烟的味道。伴着这浓浓的鞭炮味道,我们这群孩子兴奋地奔跑在寒冬中体验简单的快乐。放完鞭炮,全家人就开始吃年夜饭,然后全家人在唯一的一台电视机旁看春节联欢会。岁月如刀,我已年近不惑,可依旧怀念那悠长的年的味道。1.梳理文中的“年味”,补全下面的思维导图,并完成练习。 (6分)短文详写 、除夕夜发生的事,略写 的事,这样写的好处是2.下列对文章第一自然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这段话开篇点题,在文中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B.这段话与最后一自然段形成了首尾呼应。C.这段话在文中起到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的作用。D.采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阐释了生活中的年味,表达了作者对年味的怀念和赞美。3.请你根据画线句子提示,回答下列问题。 (2分)(1)句子①带“福”字的年画,蕴含着中国年什么样的韵味和希望 (2)句子②联系上下文,写出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4.用“ ”画出第三、四自然段中的过渡句,这些语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2分)5.那么多年过去了,作者也过了许多幸福、快乐的“年”,为什么依旧怀念那悠长的年的味道 (3分)六、习作。(30分)每个人的心中,一定都埋藏着一个美丽而又远大的愿望!长大后当一名保卫人民的警察,或者当一名学生喜爱的教师;希望妈妈烦心事少一点,希望奶奶身体健康;想拥有一本自己写的书,想有机会去看看高山草原 你的愿望是什么呢 请选择一个最想和大家分享的愿望,用一种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写一篇习作,题目自拟。450字左右。六年级语文(部编版)期中考试卷参考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1. 络脑 锤 凿 焚烧 坚劲2. 绞刑 利益 牺牲二、单项选择1. C 2. B 3. B 4. A 5. D三、综合实践1. 示例: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2. 示例:小卷:刷短视频时,日子从滑动的屏幕里溜走。小新:发呆时,日子从空洞的眼神中流逝。3. 示例:求知者抓紧时间,闲聊者消磨时间,劳动者创造时间。4. 示例:初夏的公园里,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绿草如茵的地毯上点缀着野花。鸟儿在枝头欢唱,仿佛在庆祝他的成功。微风拂过,带着淡淡的花香,浩宇深吸一口气,嘴角扬起微笑,脚步轻快得像要飞起来。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 他去得匆匆了 伶俐地跨过 睁开眼和太阳再见 新来的日子的影儿2. 丹尼尔·笛福 瑞典 马克·吐温3. 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不怕牺牲 清白 坚韧不屈 托物言志五、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1. B(不断追问)2. 科学真理的发现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和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3. 不能调换。四个短语层层递进,体现从发现到实践的完整过程。4. 示例:牛顿因追问苹果下落的原因,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二)课外阅读《年味悠长》1. 思维导图:详写:除夕夜放鞭炮、贴春联 略写:腊八大扫除好处:突出春节核心活动,详略得当,重点鲜明。2. C3. (1)“福”字象征吉祥如意,寄托对新年幸福安康的期盼。(2)窗花为破旧房屋增添生机,体现传统艺术对生活的美化作用。4. 过渡句:“最难忘的莫过于除夕夜。” 作用:承上启下,引出下文重点描写。5. 放鞭炮。原因:放鞭炮是孩子心中最欢乐的春节记忆,体现童真与年味的融合。6. 童年的年味承载着亲情、传统和简单的快乐,是成年后难以复刻的纯粹幸福。六、习作(30分)评分要点:主题明确:选择具体愿望(如“当一名教师”“希望家人健康”)。内容具体:结合生活实例,描述愿望的由来和意义。情感真挚:语言生动,表达对愿望的渴望或对他人关怀。结构清晰:开头点题,中间详写,结尾升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