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检测卷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10分)
(本部分共包括10小题,每小题1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题序 1 2 3 4 5 6 8 9 10
答案
1.丹东的金属矿产主要有铁、铜、铅、锌、金等,这里的铁、铜等是指( )
A.分子 B.原子
C.离子 D.元素
2.下列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几种元素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钙 B.铝
C.铁 D.硅
3.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等。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氧气 B.水
C.氯化钠 D.铁
4.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工具。下列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 )
A.H2O2 B.2H2
C.2H D.2H+
5.“立冬报喜献三瑞,小雪鹅毛片片飞”是对二十四节气中“立冬”和“小雪”的形象描述。雪是由水蒸气凝华而成的,在这一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 )
A.水分子的体积 B.水分子的质量
C.水分子的数目 D.水分子间的间隔
6.铷原子钟是我国北斗卫星的“心脏”。铷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INCLUDEPICTURE"25QDX9HRLNsjT30.tif" INCLUDEPICTURE "D:\\25秋\\9化学上R辽宁\\25QDX9HRLNsjT30.tif" \* MERGEFORMATINET
A.铷元素符号为Ru
B.铷属于非金属元素
C.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 g
D.铷原子核内质子数为37
7.14C呼气试验是临床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一种常用方法。下列关于14C(质子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4)说法错误的是( )
A.14C的核电荷数为6
B.14C的中子数为14
C.14C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D.14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8.原子结构示意图是我们获得原子信息的重要依据,根据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所获取的信息错误的是( )
INCLUDEPICTURE"25QDX9HRLNsjT31.tif" INCLUDEPICTURE "D:\\25秋\\9化学上R辽宁\\25QDX9HRLNsjT31.tif" \* MERGEFORMATINET
A.它们表示三种元素
B.②③的化学性质相同
C.①表示的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D.①表示的是原子,而④表示的是阴离子
9.归纳总结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见微知著:端午时节粽飘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着
B.推理分析:相同元素原子的质子数相同,质子数相同的微观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化学史:张青莲主持测定了多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
D.化学排序:地壳中的元素含量:氧>硅>铝>铁
10.如图为两种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不同小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INCLUDEPICTURE"25QDX9HRLNsjT32.tif" INCLUDEPICTURE "D:\\25秋\\9化学上R辽宁\\25QDX9HRLNsjT32.tif" \* MERGEFORMATINET
A.图示中共有四种分子
B.图示原子种类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改变
C.图示说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不可再分
D.图示化学反应一定属于氧化反应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40分)
(本部分共包括4小题)
11.(8分)科学探究是我们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途径。运用科学探究的手段认识分子,某兴趣小组探究分子的特性时做了以下四组实验。
【实验一】已知: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而氨水呈碱性,打开盛浓氨水的试剂瓶时能够闻到强烈刺激性气味。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INCLUDEPICTURE"25QDX9HRLNsjT33.tif" INCLUDEPICTURE "D:\\25秋\\9化学上R辽宁\\25QDX9HRLNsjT33.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25QDX9HRLNsjT34.tif" INCLUDEPICTURE "D:\\25秋\\9化学上R辽宁\\25QDX9HRLNsjT34.tif" \* MERGEFORMATINET
甲同学用小烧杯取约40 mL蒸馏水,向其中滴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溶液的颜色无明显变化。
(1)如图1所示,取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烧杯C,向其中加入约5 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如图2所示)。观察烧杯A、B发生的现象,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B烧杯的作用是________。
【实验二】(3)乙同学将实验一进行改进(如图3所示)后进行有关分子性质的探究实验:试管中的滤纸条上相间滴有无色酚酞溶液,试管口塞上一团蘸有浓氨水的棉花(由于棉花上的浓氨水而闻到有刺激性气味),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3实验与图2实验相比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①浓氨水能挥发出氨气,浓盐酸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二者接触反应会产生白烟(即氯化铵固体)。②由于分子质量小,所以化学上引入了分子的相对质量来表示分子的质量,即相对分子质量。③氨气分子的相对质量是17,氯化氢分子的相对质量是36.5。如图4 所示,在玻璃管两端分别放入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花团。
(4)发现C处产生的白烟较多。由此可知,分子的运动速率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三】(5)丙同学设计实验如图5所示,在一个玻璃杯中放入约50 mL水,向水中放入一大块糖块,在容器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当糖块消失后,液面比水平线________(填“高”“低”或“相平”),这一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14分)学习化学应学会“见著知微,见微知著”。
Ⅰ.物质构成的奥秘。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请根据下列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INCLUDEPICTURE"25QDX9HRLNsjT35.tif" INCLUDEPICTURE "D:\\25秋\\9化学上R辽宁\\25QDX9HRLNsjT35.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25QDX9HRLNsjT36.tif" INCLUDEPICTURE "D:\\25秋\\9化学上R辽宁\\25QDX9HRLNsjT36.tif" \* MERGEFORMATINET
(1)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如金属汞是由________构成的。
(2)图1为粒子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其中①表示的是________。
(3)图2中C粒子是________(填“原子”“阴离子”或“阳离子”)。
(4)D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当x=11时,则表示该粒子的符号为________。
(5)A、B、C、D中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__(填字母)。
Ⅱ.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请认真分析后回答。
INCLUDEPICTURE"25QDX9HRLNsjT37.tif" INCLUDEPICTURE "D:\\25秋\\9化学上R辽宁\\25QDX9HRLNsjT37.tif" \* MERGEFORMATINET
(6)由表可知,原子的种类是由____________决定的。
(7)第三周期有________种金属元素。
(8)观察氟原子结构示意图,在化学反应中,氟原子易____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____________(填“阳离子”或“阴离子”)。
(9)每一周期的原子相同的是____________,从左到右依次递增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如图是某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变化的微观示意图。
INCLUDEPICTURE"25QDX9HRLNsjT38.tif" INCLUDEPICTURE "D:\\25秋\\9化学上R辽宁\\25QDX9HRLNsjT38.tif" \* MERGEFORMATINET
(10)从微观角度回答下列问题:①方框A、B、C内的物质表示纯净物的是________(填字母)。②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观粒子是________。③由变化Ⅱ可得到的微观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8分)为了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人类经历了漫长的探索。阅读分析,解决问题:
材料一:1803年,道尔顿在原子论中提出:物质由微小的不可再分的原子构成。
材料二:1897年,汤姆孙发现原子内有带负电的微观粒子,否定了“原子不可再分”。
材料三:1909年,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α粒子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构成)轰击金箔实验。结果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角度超过90°,有的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材料四:1919年,卢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α粒子轰击氮原子,发现一个α粒子留在了一个氮原子中,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同时有微观粒子从氮原子中被打出。
材料五: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的铟、铱、锑、铕、铈、铒、锗、镝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被国际原子量委员会采用为国际新标准。直到原子量得以较准确测定后,近代原子论学说才真正地确立起来。
(1)汤姆孙实验中,带负电的微观粒子是________。
(2)卢瑟福实验中使用的金箔是由__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通过卢瑟福实验,可推出的原子结构模型为________(填图1中字母)。
INCLUDEPICTURE"25QDX9HRLNsjT39.tif" INCLUDEPICTURE "D:\\25秋\\9化学上R辽宁\\25QDX9HRLNsjT39.tif" \* MERGEFORMATINET
(3)当α粒子轰击金箔时,图2所示的运动轨迹不可能是________(填图2中字母)。
(4)一个α粒子的质量和一个下列原子质量最接近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氢 B.氦
C.锂 D.氧
(5)小凯在阅读材料四后,认为该过程不属于化学变化。请结合化学变化的微观本质进行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张青莲教授在德国深造期间,开始了重水临界温度的测定,研究1个重水分子是由2个重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重氢原子的质子数是1,中子数是2,和氢原子互为同位素。1个重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重水和双氧水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但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10分)某兴趣小组设计如图实验探究微观粒子的性质。
INCLUDEPICTURE"25QDX9HRLNsjT40.tif" INCLUDEPICTURE "D:\\25秋\\9化学上R辽宁\\25QDX9HRLNsjT40.tif" \* MERGEFORMATINET
【知识回忆】
(1)如图1所示,烧杯A中装有20 mL蒸馏水,并滴入了几滴酚酞溶液,在烧杯B中装有10 mL浓氨水。一段儿时间后,烧杯A中的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可知浓氨水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性。
【猜想与假设】关于酚酞溶液变红,该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提出以下三种猜想:
猜想一:从烧杯B中蒸发出水蒸气,部分水分子运动进入烧杯A,水使酚酞溶液变红;
猜想二:从烧杯B中挥发出氨气,部分氨气分子运动进入烧杯A,氨气使酚酞溶液变红;
猜想三:从烧杯B中挥发出氨气,部分氨气分子运动进入烧杯A与水结合形成氨水,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
【交流讨论】
(2)同学们经过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一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3)为了探究另外两种猜想,同学们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一张滤纸浸入酚酞溶液中,1分钟后取出,悬挂在通风处晾干用剪刀将其剪成两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滤纸不变色 猜想______(填“二”或“三 ”,下同)不成立
在另一片滤纸上滴几滴蒸馏水,再放入收集满氨气的集气瓶中 滤纸变红色 猜想______成立
【实验拓展】(4)同学们按照教材设计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但实验中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同学们对此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2所示,b、c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由此得到关于分子性质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3(如图3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________(填“有”或“没有”)必要。
INCLUDEPICTURE"25QDX9HRLNsjT42.tif" INCLUDEPICTURE "D:\\25秋\\9化学上R辽宁\\25QDX9HRLNsjT42.tif" \* MERGEFORMATINET
(7)老师带领同学们采集了图2实验中的相关数据,并绘制了随着温度变化分子运动速率的图像(如图4),其中M代表测的是______(填“X”或“Y”)处分子运动速率。
答案
1.D 2.B 3.C 4.C 5.D 6.D 7.B 8.B 9.B 10.B
11.(1)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2)分子在不断运动;作对照 (3)滤纸条上的点按点C、点B、点A的顺序依次变红;节约试剂 (4)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5)低;分子间有间隔
12.(1)汞原子 (2)原子 (3)阴离子 (4)Na+ (5)AB
(6)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7)三(或3) (8)得到;阴离子
(9)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或质子数)(10)①AB ②氢分子 ③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合理即可)
13.(1)电子 (2)原子;C (3)BC (4)B (5)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种类不发生改变(6)22;分子构成不同
14.(1)挥发 (2)酚酞溶液中本来就有水
(3)将一片干燥滤纸放入收集满氨气的集气瓶中;二;三
(4)b、c处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且c处比b处变红的快
(5)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6)没有 (7)Y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