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检测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35.5 K-39 I-127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10分)
(本部分共包括10小题,每小题1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题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氯碱工业是以电解食盐水为基础的基本化学工业,电解食盐水不可能生成的是( )
A.H2 B.Cl2
C.NaOH D.NaNO3
2.关于化学方程式H2+Cl22HCl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氢气加氯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等于氯化氢
B.反应物是氢气和氯气,生成物是氯化氢
C.2 g氢气和35.5 g氯气反应,生成37.5 g氯化氢
D.每1份质量的氢气和1份质量的氯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氯化氢
3.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是学习化学的基本技能。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Mg+O2MgO2
B.2H2O22H2O+O2↑
C.2P2O54P+5O2
D.2HgO2Hg+O2↑
4.下列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m g水受热形成m g水蒸气
B.湿衣服晾干后,质量变小
C.10 g食盐溶于70 g水中得到80 g食盐水
D.煤燃烧留下的煤灰比原煤的质量少
5.公共场所常用“84”消毒液进行环境消毒,其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若将它与“洁厕灵”(有效成分为盐酸)混合,发生如下化学反应NaClO+2HCl===NaCl+X+Cl2↑,由此推知X的化学式为( )
A.H2O B.O2
C.H2 D.ClO2
6.为防止人体缺碘,食盐中添加了少量的碘酸钾(KIO3),使用说明中强调“不宜高温烹煮”,原因是2KIO32KI+3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生成碘化钾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3
D.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少
7.某实验小组为验证水的组成,进行如图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INCLUDEPICTURE"25QDX9HRLNsjT90.tif" INCLUDEPICTURE "D:\\25秋\\9化学上R辽宁\\25QDX9HRLNsjT90.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25QDX9HRLNsjT91.tif" INCLUDEPICTURE "D:\\25秋\\9化学上R辽宁\\25QDX9HRLNsjT91.tif" \* MERGEFORMATINET
A.实验1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
B.实验2中证明b管中生成的气体为O2的现象是能使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
C.实验2中产生H2、O2的质量比为2∶1
D.实验1、2均能验证水的组成
8.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INCLUDEPICTURE"25QDX9HRLNsjT92.tif" INCLUDEPICTURE "D:\\25秋\\9化学上R辽宁\\25QDX9HRLNsjT92.tif" \* MERGEFORMATINET
A.丙可能是单质
B.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若消耗3 g的乙,则生成17 g的丙
D.反应前甲、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反应后丙的质量
9.工业上制备酒精的主要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INCLUDEPICTURE"25QDX9HRLNsjT93.tif" INCLUDEPICTURE "D:\\25秋\\9化学上R辽宁\\25QDX9HRLNsjT93.tif" \* MERGEFORMATINET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4+H2O C2H6O
B.甲和丙两种物质都属于化合物
C.该反应中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质量比为1∶1∶1
D.在该反应中分子的种类改变,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10.某小组同学通过铜与氧气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如图a),锥形瓶中固体部分变为黑色,实验过程中瓶内物质或元素质量变化与图b相符的是( )
INCLUDEPICTURE"25QDX9HRLNsjT94.tif" INCLUDEPICTURE "D:\\25秋\\9化学上R辽宁\\25QDX9HRLNsjT94.tif" \* MERGEFORMATINET
A.铜粉的质量
B.氮气的质量
C.氧元素的质量
D.固态物质的质量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40分)
(本部分共包括4小题)
11.(9分)质量守恒定律是一条重要规律,请利用该规律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INCLUDEPICTURE"25QDX9HRLNsjT95A.tif" INCLUDEPICTURE "D:\\25秋\\9化学上R辽宁\\25QDX9HRLNsjT95A.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25QDX9HRLNsjT95B.tif" INCLUDEPICTURE "D:\\25秋\\9化学上R辽宁\\25QDX9HRLNsjT95B.tif" \* MERGEFORMATINET
(1)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原子个数 ②分子个数 ③元素种类 ④物质种类 ⑤原子种类 ⑥物质的总质量
(2)图1中气球的作用:____________(写一条);图2表示镁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氧化镁(只考虑氧气参加反应,下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固体质量变化用图3表示,则M2与M1的差值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质量,用该反应的微观过程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4中二氧化锰起________作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束后天平指针________(填“向左”“向右”或“不”)偏转,该反应___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12.(10分)多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
(1)从微观角度看。如图1是氢气与氯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INCLUDEPICTURE"25QDX9HRLNsjT96.tif" INCLUDEPICTURE "D:\\25秋\\9化学上R辽宁\\25QDX9HRLNsjT96.tif" \* MERGEFORMATINET 图1
①微观角度看,该化学变化中发生根本改变的粒子是__________(填“原子”或“分子”)。
②参加反应的氢气与氯气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③反应中,氢气、氯气和氯化氢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
(2)从能量变化角度看。氢气能在氯气中安静地燃烧,并放出大量的热;某些火箭用联氨(N2H4)作燃料,用四氧化二氮(N2O4)助燃,生成物不会对大气造成污染。请补充完全燃烧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2H4+N2O43________+4H2O。
(3)从应用角度看。我国科研团队利用催化剂MOS2实现低温、高效催化CO2加氢制甲醇(CH3OH),以实现能量的高效利用,物质转化关系如图2所示。
INCLUDEPICTURE"25QDX9HRLNsjT97.tif" INCLUDEPICTURE "D:\\25秋\\9化学上R辽宁\\25QDX9HRLNsjT97.tif" \* MERGEFORMATINET
①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②写出CO2加氢制甲醇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________(填化学式,写一种)。
④理论上,光伏发电电解9 kg水可制得H2的质量为____kg,制氢电解水的质量______(填“>”“=”或“<”)燃料电池生成水的质量。
⑤写出该转化的1个优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10分)“84”消毒液于1984年由北京第一传染病医院研制成功,故得名“84”消毒液,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制作方法之一是将氯气(Cl2)通入氢氧化钠(NaOH)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次氯酸钠(NaClO)。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能和棉纤维上的天然色素之间发生复杂反应,使其褪色。通过实验测得不同温度下“84”消毒液的ORP值(ORP可衡量“84”消毒液的漂白能力,数值越大,“84”消毒液的漂白能力越强),记录如表:
“84”消毒液与水的体积比 温度/℃ ORP值
1∶25 3 608
1∶25 16 592
1∶25 52 558
  “84”消毒液为无色或淡黄色液体,具有刺激性气味,见光或受热就迅速分解。“84”消毒液常用于医疗器械、餐具、地面等处的消毒。另外“84”消毒液有腐蚀性,尤其不能直接接触皮肤。“84”消毒液与洁厕灵混合会产生氯气,氯气是有毒气体,人体吸入后会中毒发生剧烈咳嗽。
依据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次氯酸钠中钠、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质量比为________,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2)制作“84”消毒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物质不能用“84”消毒液进行消毒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塑料玩具
B.教室桌椅
C.红色纯棉短袖
(4)“84”消毒液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
(5)分析表格可知,使用“84”消毒液漂白时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日常保存“84”消毒液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材料分析,我们在生活中使用“84”消毒液时,应注意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点)。
14.(11分)同学们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后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活动。
活动一: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INCLUDEPICTURE"25QDX9HRLNsjT101.tif" INCLUDEPICTURE "D:\\25秋\\9化学上R辽宁\\25QDX9HRLNsjT101.tif" \* MERGEFORMATINET
(1)甲同学所做的是铜与氧气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将烧杯放在天平上用砝码平衡,然后倾斜烧杯使稀盐酸与碳酸钠粉末(Na2CO3)接触,反应结束后发现天平的指针向右偏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讨论】为进一步完善乙同学的实验,小组同学设计了丙、丁实验装置,你认为最合适的装置是________(填“丙”或“丁”),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探究物质组成
木糖醇是一种白色粉末状物质,易溶于水,新型甜味剂。
【提出问题】木糖醇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
【提供资料】1.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能够用来吸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2.浓硫酸是干燥剂,能够吸收水分。3.氢氧化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化学性质相似,都能与二氧化碳反应。4.酒精燃烧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
【实验探究】(3)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适量的木糖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同时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证明木糖醇的组成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烧杯倒转,并注入适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证明木糖醇的组成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交流讨论】(4)大家认为上面的实验设计不严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权威实验证明:木糖醇充分燃烧后的产物只有水和二氧化碳,由此确定其组成元素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
【继续探究】为进一步确定木糖醇的元素组成,取样探究如图2所示(反应皆完全)。已知:浓硫酸可作干燥剂,用来吸收水分。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CO2。干燥管可阻止空气中的水分和CO2进入装置。
INCLUDEPICTURE"25QDX9HRLNsjT102.tif" INCLUDEPICTURE "D:\\25秋\\9化学上R辽宁\\25QDX9HRLNsjT102.tif" \* MERGEFORMATINET 图2
(5)实验前先通一会儿氮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实验时将6.08 g木糖醇样品放入C装置中使之充分燃烧,待反应物消失后继续通入氮气直至室温,称量发现D装置增重4.32 g,E装置增重8.8 g,则木糖醇中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 2.B 3.D 4.D 5.A 6.C 7.C 8.C 9.C 10.A
11.(1)①③⑤⑥ (2)平衡压强;2Mg+O22MgO;参加反应的氧气(合理即可);氧分子分解为氧原子,氧原子与镁原子结合成氧化镁,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变 (3)催化;2H2O22H2O+O2↑;向右;符合
12.(1)①分子 ②1∶1 ③2∶71∶73 (2)N2
(3)①O2 ②CO2+3H2CH3OH+H2O
③CO2(或H2O) ④1;= ⑤保护环境(合理即可)
13.(1)1∶1;23∶16;+1
(2)Cl2+2NaOH===NaCl+NaClO+H2O (3)C
(4)无色或淡黄色液体(或具有刺激性气味,合理即可);见光或受热迅速分解(合理即可)
(5)温度越高,其漂白能力越弱;避光、低温保存
(6)不能加热使用(或不能直接接触皮肤,合理即可)
14.(1)红色粉末变为黑色,小气球先胀大后变瘪,反应前后电子秤读数相同 (2)生成气体逸出使总质量减少
【交流讨论】丁;装置密闭,用天平测量时不受浮力影响 (3)氢元素(或H);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酒精燃烧也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碳元素和氢元素(或C、H) (5)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干扰实验
(6)2H2O22H2O+O2↑ (7)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或C、H、O)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