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3.1 人须有自尊 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七年级下册(新教材)一、单选题1.“行己有耻”的意思是对自己不善的动机和行为有羞耻心,能以羞耻心约束自己的行为,凡自己认为可耻的事就不去做。这提示我们要( )①知廉耻、明是非②在日常生活中遵纪守法③肯定自己的价值④拒绝不良诱惑,增强自控力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2.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开始注意自己的衣着打扮是否大方得体,行为举止是否符合学生的身份,言谈话语也开始有所顾忌和选择。这些都是A.自负的表现 B.自尊的表现 C.虚荣的表现 D.自卑的表现3.期中考试快结束的时候,小江同学突然感冒,班主任老师要求小江回家休息,可是小江坚持考完最后一场,小江的行为赢得其他同学的肯定。他的行为是( )A.不知羞耻的行为 B.自尊的表现C.不尊重他人的表现 D.爱慕虚荣的表现4.下列能体现自尊的名言警句是( )A.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D.业精于勤,荒于嬉5.“自尊者,则人尊之;自贵者,则人贵之。”这启示我们( )A.人生当自强 B.人要有自信C.人须有自尊 D.自立少年始6.某同学在学习上有些问题明明没有理解,却又不愿意放下架子向人请教,觉得向别人问问题很丢人,于是自己暗自吃力追赶,但效果不好。这表明该同学( )A.有强烈的自尊心B.没有做到真正的自尊C.有志气,有毅力D.有好强心,能自立自强7.下列行为中,属于自尊表现的是( )A.考试作弊,没被老师发现,沾沾自喜B.参加学校演讲比赛,精心准备,力求展现最好的自己C.对同学善意的批评不屑一顾D.总是羡慕别人,觉得自己一无是处8.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类有许多高尚品格,但有一种品质是人性的顶峰,这就是个人的自尊心。”下列选项中对自尊重要性的认识有误的是( )A.自尊是一种做人的品格B.自尊是成功者必备的心理品质C.懂自尊的人必然知廉耻D.自尊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条件9.李双在一次单元测试中成绩不合格,被同学取笑为“猪脑袋”,他不服气地说:“谁是猪脑袋等期末考试完再说。”从此他刻苦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全班第三名的好成绩。李双的事例告诉我们( )①自尊是促使人奋发进取的心理因素 ②有了自尊心就一定能走向成功③自尊的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④强烈的自尊心能使人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A.③④ B.②④ C.①② D.①④10.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用“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来说明自己的品格和态度。由此可以看出陶渊明( )①尊重他人、言谈得当②不慕虚荣、淡泊名利③人格独立、心胸豁达④知耻后勇、无所畏惧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1.“知耻是由内心以生,闻过是得之于外。人须知耻,方能过而改,故耻为重。”这就要求青少年自尊自爱,知廉耻、明是非。以下场景中的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有(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12.在“自尊自爱,绽放光彩”的主题班会中,同学们纷纷发言。以下是小海的分享:“我是个热心肠的人,生活中关心他人,愿意帮助他人。为此,我主动报名参加了学校的志愿者社团,去敬老院、去社区……用自己的爱心给他人带去美好。”小海的分享说明( )①自尊的人能肯定自己的价值②自尊的人能扬长避短③自尊的人能积极地表现自己④自尊的人能正确看待自我A.③④ B.②④ C.①④ D.①③13.下列关于自尊自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自尊就是轻视别人,狂妄自大,高人一等B.自尊自信是成才成功者必备的心理品质C.自尊是一种做人的品格,有自尊才能站得直,行的正D.一个人有了自尊自信,就会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14.同桌带来一个新奇的文具,小蕾不屑地说:“我马上让我妈妈买最新款,比你这个可好多了。”作为小蕾的好朋友,你应该劝说她( )A.要不断肯定自己,行己有耻B.要不断超越自我,追逐青春梦想C.不要爱慕虚荣,过分追求表面上的荣耀D.不要骄傲自大、迷失自我15.在学校的科技比赛中,小航代表本组进行成果展示,最终小航所在的小组获得第一名。得奖后,小航对班上同学说:“如果没有我,我们小组就不可能得第一名。”小航的言行( )A.能肯定自己的价值,值得学习B.是有自尊的体现,向他看齐C.过分追求表面荣耀,需要改正D.赢得了他人的尊重,为他点赞二、分析说明题16.“厚德载物”是出自《周易》的经典名言,寓意着一个人要有深厚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才能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和使命。厚德包括很多品德,其中有“尊重之德”,即把别人的自尊放在第一位,努力使人感受到他的尊严,给弱者尊重则更可贵。(1)“尊重之德”是把别人的自尊放在第一位,努力使人感受到他的尊严,说明我们不仅要自尊还要怎么样?(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自尊的人有哪些表现?17.阅读图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武汉地铁站,一位老人刷卡进站时,超过免票身高的孙子调皮地紧贴爷爷“逃票”过了闸。对此,爷爷果断批评并让孙子重新刷卡进站。(1)材料一中的爷爷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个人层面的哪一价值准则(2)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践行这一价值准则?材料二 著名小说《简·爱》中有这样一段对话:罗彻斯特:“我有权蔑视你!”简·爱:“你以为我穷,不好看,就没有自尊吗?不!我们在精神上是平等的,正像你和我最终将通过坟墓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3)材料二说明了什么?(4)我们应该如何尊重他人?参考答案1.D本题考查自尊的人的表现与要求。①②④:题干中要求我们要做到行己有耻。依据教材知识,这提示我们要知廉耻、明是非,日常生活需要遵规守纪,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故①②④符合题意;③:肯定自己的价值与材料无关,故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2.B自负的表现是:( 1 )自视过高,认为自己非常了不起,别人都不行; ( 2 )看不起别人,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很多; ( 3 )过度防卫,有明显的嫉妒心 。自尊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它首先表现为自我尊重和自我爱护,自尊还包含要求他人,集体和社会对自己尊重的期望。虚荣心是一种扭曲了的自尊心,是自尊心的过分表现,是一种追求虚表的性格缺陷,在物质上讲排场、搞攀比;在社交上好出风头;在人格上又很自负、嫉妒心重;在学习上不刻苦。自卑是一种自我否认,对自己没有信心,也对自己不认同的心理表现。所以选B。考点:自尊的表现3.B本题考查人须有自尊。B:根据所学,自尊的人能认可自己,自尊的人能够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能肯定自己的价值;能够积极地表现自己,获得他人的良好评价,体验到自己是有价值的、为人所需要的。据此,题文中小江同学的行为是自尊的表现,故B正确;ACD:小江同学的行为是自尊的表现,故ACD错误;故本题选B。4.A本题考查自尊的表现。A:意思是在富贵时,能使自己节制而不挥霍;在贫贱时不要改变自己的意志;在强权下不能改变自己的态度,这样才是大丈夫。这句话体现了一个人对自己人格尊严的坚守,不被外界的富贵、贫贱、威武等因素所左右,体现了自尊的品质,故A符合题意;B:意思是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主要体现的是一种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与自尊的含义不符,故B不符合题意;C:强调的是要通过亲身实践来获取知识和经验,体现的是关于学习和认知方法的道理,即不能仅仅依赖书本知识,而要注重实践,与自尊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D:意思是学业由于勤奋而精通,但它却能荒废在游戏玩耍中,主要是在强调勤奋对于学业和事业的重要性,与自尊的内涵没有直接关联,故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5.C本题考查自尊。C:“自尊者,则人尊之;自贵者,则人贵之。”意思是自己尊重自己的人,别人也会尊重他,自尊看重自己的人,别人也会看重他,启示我们人须有自尊,故C说法正确;ABD:题干体现的是自尊,没有体现自强、自信、自立,故AB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6.B本题考查对自尊的认识和理解。B:由所学知识可知,我们越来越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和言谈举止。考虑自己行为的影响,希望赢得他人的认可,这些都是自尊的表现。材料中的某位同学认为想被人请教很丢人,是没有做到真正自尊的表现,故B符合题意;A:这是没有自尊的表现,故A说法错误;CD:材料中没有体现志气、毅力和好强心、自立自强,故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7.B本题考查对自尊的正确认识。B:参加学校演讲比赛,精心准备,力求展现最好的自己,这是自尊的积极表现。通过努力准备并展示自己的能力,体现了对自己的尊重和追求卓越的态度。故B说法正确;A:考试作弊,没被老师发现,沾沾自喜,这种行为是不道德的,而且反映出缺乏自我尊重和诚信。自尊并不是建立在欺骗或逃避责任上的。故A说法错误;C:对同学善意的批评不屑一顾,这种行为反映出对他人意见的忽视和不尊重,同时也表明缺乏自我反省和改进的意愿,这与自尊的含义不符。故C说法错误;D:总是羡慕别人,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这是自卑的表现,缺乏自尊。自尊意味着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的认可,而不是一味地贬低自己。故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8.C本题考查自尊的重要性。ABD:依据教材知识,自尊是一种做人的品格,自尊是成功者必备的心理品质,自尊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条件,故ABD说法正确;C:观点虽然正确,但没有体现自尊对个人成功的重要性,故C说法错误;本题属于反向选择题,故本题选C。9.D本题考查人须有自尊。①④:根据所学,自尊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包括自我尊重和赢得他人的尊重,每个人都有自尊的需要,当这种需要得到满足时,我们便会感到快乐。据此,题文内容说明自尊是促使人奋发进取的心理因素,强烈的自尊心能使人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故①④说法正确;②:一定能,说法绝对化,有了自尊心有利于走向成功,故②说法错误;③:说法正确,但在题文中未涉及,故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0.B本题考查做自尊的人。②③:题文中,“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意思是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表现了他对物质生活的淡泊态度,体现出“不慕虚荣、淡泊名利”和“人格独立、心胸豁达”的品格和态度,故②③符合题意;①④:题干未能体现尊重他人、言谈得当和知耻后勇、无所畏惧,故①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1.D本题考查自尊的要求。③④:青少年要自尊自爱,知廉耻、明是非,在公共场所不喧哗、参加义务植树,都做到了知耻,故③④符合题意;①:熬夜打游戏不利于身体健康,故①说法错误;②:在地铁上不能吃味道大的食物,要顾及周围乘客的感受,故②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12.D本题考查自尊的人的表现与要求的相关知识。①:小海认识到自己是个热心肠的人,主动参加志愿者社团帮助他人,这体现了他对自己热心助人这一价值的肯定,故①说法正确;②:题干中小海的分享主要围绕热心助人、积极奉献,没有体现出“避短”相关内容,故②不符合题意;③:小海主动报名参加志愿者社团,去敬老院、社区等地方奉献爱心,这是他积极表现自己、展现自己美好品质的体现,故③说法正确;④:题干主要强调小海积极地展现自己的优点和价值,没有突出“正确看待自我”,故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3.A本题考查自尊的人的表现及要求、做自信的人的要求。A:依据教材结合题文,自尊的人能认可自己,知荣辱、讲自爱,能够做到尊重他人,而不是轻视他人,狂妄自大,高人一等,故A说法错误;B:依据教材结合题文,自尊自信是成才成功者必备的心理品质,故B说法正确;C:依据教材结合题文,自尊是一种做人的品格,有自尊才能站得直,行的正,故C说法正确;D:依据教材结合题文,一个人有了自尊自信,就会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故D说法正确;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故本题选A。14.C本题考查正确认识自尊。C:依据教材知识可知,自尊的人不爱慕虚荣,不为名利所诱,不过分追求表面上的荣耀,能够真诚面对自我,正确看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分析选项,小蕾与同学盲目攀比,作为小蕾的好朋友我们应劝告她不要爱慕虚荣,要做自尊的人,C符合题意;ABD:不是针对小蕾存在的问题的劝说,AB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15.C本题考查自尊的表现的相关知识。A:肯定自己价值应建立在客观、全面认识的基础上,小航的说法片面夸大自己,并非值得学习的正确肯定方式,故A说法错误;B:自尊是对自己的尊重和爱护,同时也尊重他人,小航的言论没有体现正确的自尊,不能向他看齐,故B说法错误;C:小航把小组荣誉过度归功于自己,过分追求表面荣耀,这种言行需要改正,故C说法正确;D:小航这种忽视团队其他成员的言论不会赢得他人真正的尊重,故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16.(1)尊重他人。(2)自尊的人能认可自己;自尊的人知廉耻、明是非;自尊的人不爱慕虚荣。考点考查:尊重他人、自尊的人的表现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道德修养、健全人格(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尊重他人的有关知识,从说明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尊重之德”是把别人的自尊放在第一位,努力使人感受到他的尊严→可链接尊重他人;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本题考查自尊的人的表现。依据教材内容回答即可。17.(1)诚信。(2)①树立诚信意识。②运用诚信智慧。③珍惜个人诚信记录。(3)人生而平等,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4)①积极关注、重视他人。②平等对待他人。③学会换位思考。④学会欣赏他人。考点考查:诚信的表现;践行诚信的要求;尊重他人的表现和要求能力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核心素养:道德修养(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政公民, 需要运用诚实守信的有关知识,从认知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爷爷果断批评孙子逃票的行为并让孙子重新刷卡进站→可链接诚信。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本题从中学生角度考查如何践行诚信,结合教材知识组织答案。(3)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政公民, 需要运用尊重他人的有关知识,从说明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我们在精神上是平等的,正像你和我最终将通过坟墓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可链接平等对待他人,尊重他人。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4)本题考查如何尊重他人,结合教材知识组织答案。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