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12.《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写“彻、迁”9个生字,会写“革命、解放”17个词语。认识并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掌握多音字的用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3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毛泽东在张思德追悼会上的演讲意义。学习议论文的写作特点,理解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展开的论述。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叙述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内涵,培养学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学习张思德等革命先辈的高尚品质,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敬仰之情。联系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说说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教学重难点】1.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叙述的。2.联系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说说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教学课时】2课时【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课文相关图片、视频(如“阅兵式”视频、张思德事迹视频)。学生准备:学生提前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张思德及毛泽东的生平。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并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掌握多音字的用法。2.了解课文背景,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3.感悟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敬仰之情。课时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为人民服务”的中心论点。难点:理解课文背景与中心论点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①视频导入:播放“阅兵式”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军人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感。②提问导入: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为人民服务’吗?张思德是谁?毛主席为什么会在其追悼会上作这样的演讲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毛泽东同志在张思德追悼会上的演讲——《为人民服务》。”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理解“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做铺垫。引发学生思考,自然引入课文主题。2.基础知识学习,了解时代背景①认识张思德:介绍张思德的生平事迹(1915—1944),四川仪陇县人,1933年12月参加红军,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经担任过中央警备团警备班长和毛泽东的卫士。1944年9月5日,他带领战士们在陕北安塞县执行烧炭任务时因窑洞突然塌方而牺牲,牺牲时年仅29岁。设计意图:通过具体人物事迹,帮助学生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具体内涵,突出其为人民服务的精神。②作者简介:介绍毛泽东的生平及主要作品:(1893—1976),湖南湘潭人,字润之,笔名子任,诗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作品:《论持久战》《为人民服务》《矛盾论》《实践论》等;诗词作品:《长征》《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等。设计意图:帮助学生了解作者背景,强调其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③了解背景:讲解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 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说明毛泽东演讲的针对性和重要性,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④字词学习字词通关:讲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重点指导多音字的用法。认读词语:通过认读、解释词语,帮助学生积累词汇,理解词义。设计意图:扫清字词障碍,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好准备。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提升语文素养。3.初读课文,理清脉络①自由朗读: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与以往课文的不同之处。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议论文的特点。②学习任务: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讨论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些内容,各段落之间的关系?第1自然段——明确“我们这个队伍”的性质。第2自然段——论述如何对待“死”。第3自然段——论述如何对待批评。第4自然段——论述如何对待困难。第5自然段——论述如何对待“我们的队伍”里死去的同志。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③ 默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段中的哪一句话在进一步诠释“为人民服务”的具体内涵?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讨论交流:可以删除这句话中的“完全”和“彻底”两个词吗?从这两个词中可以感受到什么?(“完全”说明我们这个队伍是百分之百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别的目的。“彻底”则说明了我们这个队伍无论在什么时候,做什么工作,时刻都想着人民。这句话揭示了党和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人民服务的要求和标准,党和军队与人民群众有着密切关系。)④“我们这个队伍”指的是什么?(“八路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革命武装,原是中国工农红军的主力部队,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后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是华北抗日的主力。)(新四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革命武装,原是红军游击队,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后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是华中抗日的主力。)⑤读一读,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指出张思德同志就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是努力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典范之一。)⑥ 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毛主席的演讲中只有两句话提到了张思德,这是为什么?◇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毛主席针对当时革命队伍存在的问题进行演讲,是要号召革命队伍中的每一个同志都要向张思徳同志学习,学习他的精神,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设计意图:以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琢磨内容,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与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4.单时教学小结和作业布置①小结:《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这篇演讲稿着重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一篇典型的演讲词。毛主席针对当时革命队伍存在的问题进行演讲,是要号召革命队伍中的每一个同志都要向张思德同志学习,学习他的精神,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巩固学习成果。②作业布置:查找资料,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预习课文第2自然段,思考毛泽东是如何论证“为人民服务”的观点的。设计意图:通过作业巩固课堂所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拓展教师提出要求:你知道哪些人物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预设:邓稼先、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毛泽东论证“为人民服务”观点的方法。2.学习课文的写作特色,理解课文中的经典语句。3.感悟“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内涵,培养学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课时重难点重点:理解毛泽东论证“为人民服务”观点的方法。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经典语句,结合实际谈体会。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学生对“为人民服务”中心论点的理解。(1)如何对待死亡 (2)如何对待批评 (3)如何对待困难 (4)如何对待死去的同志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帮助学生巩固上节课的学习成果,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研读文段,论证观点①如何对待“死”:(1)引导学生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毛泽东是如何论证“为人民服务”的观点的。讲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含义,结合张思德的事迹,帮助学生理解。设计意图:通过经典语句的理解,帮助学生深入领会“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内涵。(2)读读这些加点的词语和词组,你有什么发现?(“为……而死”有主动担当的态度,带有颂扬的情感。“替……去死”表示的情感让人痛恨、憎恶。前面和后面不仅内容相反,而且情感也有天壤之别。前面是极力颂扬,后面表现出极为厌恶的情感。)(3)结合资料,说说为什么张思德的死重于泰山。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张思德牢记革命队伍的宗旨,为人民的利益工作,为人民的利益牺牲,体现了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他的死是有意义、有价值的。)②如何对待批评:(1)引导学生分析第3自然段中关联词的使用,思考:运用这些关联词有什么好处?可以删去这些关联词吗?哪一种说法更有说服力?讨论其表达作用。组织小组讨论,明确正确对待批评的重要性。(关联词的使用使得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更紧密,结构更清晰;句意转折、承接、递进等关系明确,表达更具有条理性。关联词不可以删去。恰当的关联词的使用可以让意思表达得更加完整、严密,更有说服力,让句子的表达更加完整、严谨。)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讨论:能否将这些句子的顺序打乱?不能。这四个句子都是紧扣“不怕批评”这个中心意思来写的。第①句指出不怕别人批评指出我们的缺点;第②句指出我们欢迎任何人的批评;第③句指出我们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是正确的、对人民有好处的批评;第④句明确了正确批评的标准。内容越来越具体,逐层深入地阐明了正确对待批评的问题。(3)此处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来阐明我们不怕批评?你是怎样理解这段话中的最后一句话?人民的利益是衡量对错的标准。要使我们的队伍兴旺起来,就必须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坚持好的,坚持对人民有益的,改正错的,改正对人民无益的。③如何对待困难:引导学生画出重点句子,讨论如何在困难中看到成绩和光明。结合课文内容,讲解革命队伍中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重要性。(1)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指的是当时的陕甘宁边区和华北、华中、华南等抗日根据地。当时这些根据地的人口总和是九千一百万。这句话是说,还要扩大抗日革命根据地,才能取得全民族,全中国的解放。可见,当时为人民服务的共同目标就是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民族。)(2)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这句话是说,革命斗争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很多艰难困苦。但是,我们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民族的解放,必须要克服一切困难,为此,我们要树立信心,鼓足勇气,直到取得胜利。)(3)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先讲“我们要努力奋斗”,再讲“要奋斗就会有牺牲”,然后用“但是”一转,讲死的意义,最后用“不过”一转,写要“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论述缜密,环环相扣,层层深入。)(4)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革命队伍的人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走到一起的。因此,不论是干部对战士,还是战士对战士,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帮助。这样才能更好地团结起来,共同奋斗,实现我们的目标。)设计意图:通过课文内容的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④如何对待死去的同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一说:开追悼会的意义是什么?引导学生阅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讨论开追悼会的意义。(开追悼会为了怀念死者,怀念那些曾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做过贡献的人,同时开追悼会也能使人民更加团结,使整个民族团结起来。)强调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重要性。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帮助学生理解革命精神的传承。3.课文总结,结构梳理①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通过悼念张思德,讲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侵略者。②说说“共同的革命目标”是指什么?取得全民族的解放,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③为实现这一革命目标应该怎么做?(1)不怕苦难 (2)不怕牺牲 (3)互相爱护④说说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如何对待“死”——强调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如何对待批评——强调不怕别人指出我们的缺点;如何对待困难——强调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和光明;如何对待死去的同志——强调不管是谁,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⑤本文的写作特色是什么?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心思想论述时,注重摆事实,讲道理,条理清晰,语句在逻辑上结构严谨。⑥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中心思想,梳理课文的结构:本文是毛泽东同志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一开始就提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然后结合实际,从如何对待“死”、如何对待批评 、如何对待困难、如何对待死去的同志几个方面来说明如何为人民服务。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提升思想认识。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内涵及课文的写作特色。4.板书设计《为人民服务》.如何对待“死”: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如何对待批评:接受批评,改正错误如何对待困难:看到成绩,树立信心如何对待死去的同志:寄托哀思,团结一心5.课堂演练,拓展延伸、作业布置①张思德“尝百草”的故事②关于“死”的意义的诗句③布置课后作业:(1)查找资料,背诵2—3自然段。(2)课下观看电影《张思德》,然后写下自己的感受。(3)推荐阅读革命题材的小说,如刘知侠的《铁道游击队》,徐光耀的《小兵张嘎》,王愿坚的《小游击队员》等,有条件的同学可以找来读一读。设计意图:通过作业巩固课堂所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62张PPT)部编版 小学语文 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观看“阅兵式”视频新课导入《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同志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张思德是谁?毛主席为什么会在其追悼会上作这样的演讲呢?今天,让我们学习《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任务一基础学习,了解背景第一课时认识张思德张思德张思德(1915—1944)四川仪陇县人,1933年12月参加红军,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经担任过中央警备团警备班长和毛泽东的卫士。1944年9月5日,他带领战士们在陕北安塞县执行烧炭任务时因窑洞突然塌方而牺牲,牺牲时年仅29岁。张思德牺牲片段作者简介毛泽东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字润之,笔名子任,诗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他平生于政务、军旅之暇,喜爱诗词、书法,用功尤勤,造诣甚深。作品:《论持久战》《为人民服务》《矛盾论》《实践论》等;诗词作品:《长征》《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等。了解背景“为人民服务”是适应时代要求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道德思想。这句话原本是毛泽东在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会上的演讲。张思德生前是中央警备团战士。1933年参加革命,任劳任怨;1944年9月5日,在陕北山中烧炭,炭窑崩塌,因奋力将队友推出窑外,自己被埋而牺牲。1944年9月8日,中央直属机关在延安凤凰山脚枣园操场上为张思德举行了追悼会。毛主席亲笔写了“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下午1时以后,毛主席迈着沉重的步子走上祭台,作了题目是《为人民服务》的演讲。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字词通关彻彻底彻夜迁迁就迁移泰泰山泰然迫迫切被迫批批斗批准标标准标志牺牺牲chèqiāntàipòpībiāoxī炊炊烟野炊葬葬礼埋葬多音字剥bō ( )( )bāo( )剥削剥花生zàngchuī剥夺削xuē ( )( )xiāo( )削弱削减削皮迫pò ( )( )pǎi( )压迫逼迫迫击炮认读词语彻底司马迁泰山鸿毛压迫批评标准铭记牺牲炊事员追悼埋葬qiānhónɡchètàipòmínɡchuīpīxībiāodàozànɡ读准字音词语解释【泰山】:山名,在山东省。古人以泰山为高山的代表,常用来比喻敬仰的人和重大的、有价值的事物。【鸿毛】:大雁的毛,比喻事物微不足道。【牺牲】:为正义事业舍弃自己的生命。【哀思】:悲哀、思念的感情。【卖力】:尽量使出自己的力量。【追悼】:指的是怀念死者,表示哀悼的意思。【精兵简政】:缩小机构,精简人员。【五湖四海】:泛指全国各地。联系上下文,可理解为革命队伍的人来自全国各地,四面八方。【五湖四海】:泛指全国各地。联系上下文,可理解为革命队伍的人来自全国各地,四面八方。【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所,处所,地方。任务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初读课文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这篇课文与以往学习的课文有什么不同?议论文本篇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生动的情节,主要是围绕着一个观点,给我们摆事实,讲道理,这样的文章就叫做议论文。议论文是以“议论说理”为主的文章,也叫“论说文”。自由朗读课文,课文是围绕哪一个观点来写的?为人民服务你知道“服务”是什么意思吗?服务是指为集体(或别人的)利益或为某种事业而工作。学习任务1.朗读课文,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主要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本文各段落间的关系是怎样的?2.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哪句话是在进一步诠释“为人民服务”的具体内涵?3.自主圈画、批注,小组交流。自学提示本文围绕中心论点讲了哪些内容?23451明确“我们这个队伍”的性质是“为人民服务”论述如何对待“死”论述如何对待批评论述如何对待困难论述如何对待“我们的队伍”里死去的同志我们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1自然段)中心论点本文各段落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论述如何对待“死”论述如何对待批评论述如何对待困难论述如何对待“我们的队伍”里死去的同志(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第4自然段)(第5自然段)分段论述:该怎样为人民服务默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段中的哪一句话在进一步诠释“为人民服务”的具体内涵?交流讨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完全为着解放人民,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我们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可以删除这句话中的“完全”和“彻底”两个词吗?从这两个词中可以感受到什么?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完全:说明我们这个队伍是百分之百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别的目的。彻底:说明了我们这个队伍无论在什么时候,做什么工作,时刻都想着人民。“完全”和“彻底”表明了为人民服务的程度,表明中国共产党和革命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坚定决心。资料链接“我们这个队伍”指的是什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革命武装,原是中国工农红军的主力部队,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后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是华北抗日的主力。八路军新四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革命武装,原是红军游击队,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后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是华中抗日的主力。新四军读一读,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指出张思德同志就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是努力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典范之一。毛主席针对当时革命队伍存在的问题进行演讲,是要号召革命队伍中的每一个同志都要向张思徳同志学习,学习他的精神,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总结归纳《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这篇演讲稿着重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一篇典型的演讲词。毛主席针对当时革命队伍存在的问题进行演讲,是要号召革命队伍中的每一个同志都要向张思德同志学习,学习他的精神,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拓展你知道哪些人物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两弹元勋邓稼先解放军好战士雷锋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干部楷模孔繁森任务三研读文段,论证观点第二课时复习导入本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毛泽东同志是如何清楚地论证自己的观点的。如何对待死去的同志如何对待“死”如何对待批评如何对待困难学习任务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毛泽东同志是如何论证自己的观点的?圈画相关内容,并作简单批注。学习提示:·运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什么意思。·句与句之间有什么联系。·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如何对待“死”2提出观点列出依据,印证观点对比举例引用资料补充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史记》,被后世尊称为太史公。《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固:本来或:有的人于:比泰山:比喻伟大的事物。鸿毛:大雁的羽毛,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有价值,有意义,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无价值,无意义,比鸿毛还轻。读读这些加点的词语和词组,你有什么发现?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为……而死”有主动担当的态度,带有颂扬的情感。“替……去死”表示的情感让人痛恨、憎恶。你能读出这种情感吗?结合资料,说说为什么张思德的死重于泰山。张思德,加入红军后当过通讯员、交通员,他在战斗中浑身是胆,屡立战功,被战友们亲切地誉为“小老虎”。长征途中,为了战胜饥饿,组织发出了“尝百草”的号召,张思德总是抢在前头,用自己的嘴去分辨草能不能吃,差点因为中毒而牺牲。在经济困难期间,部队粮食供应紧张。张思德在吃饭的时候经常借故走开,以便让班里的其他同志多吃一点。他第一次作为班长带队到黄土沟烧炭时,班里有的同志生病了,他就用自己的津贴从老乡那里买来鸡蛋和麻油,给班里的病号做荷包蛋。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张思德牢记革命队伍的宗旨,为人民的利益工作,为人民的利益牺牲,体现了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他的死是有意义、有价值的。读一读人总是要死的,但 。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 的说过:“人 ,或 ,或 。”为 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 卖力,替 和 ,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 。死的意义有不同司马迁固有一死重于泰山轻于鸿毛人民利益法西斯剥削人民压迫人民比泰山还要重的齐读第2自然段,然后试着填一填,背一背。如何对待批评中心句思考:运用这些关联词有什么好处?可以删去这些关联词吗?哪一种说法更有说服力?关联词的使用使得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更紧密,结构更清晰;句意转折、承接、递进等关系明确,表达更具有条理性。关联词不可以删去。恰当的关联词的使用可以让意思表达得更加完整、严密,更有说服力,让句子的表达更加完整、严谨。小组讨论讨论:能否将这些句子的顺序打乱?①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②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③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不能。这四个句子都是紧扣“不怕批评”这个中心意思来写的。第①句指出不怕别人批评指出我们的缺点;第②句指出我们欢迎任何人的批评;第③句指出我们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是正确的、对人民有好处的批评;第④句明确了正确批评的标准。内容越来越具体,逐层深入地阐明了正确对待批评的问题。此处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来阐明我们不怕批评?你是怎样理解这段话中的最后一句话?3用“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的提出的例子来证明“我们”不怕批评,更有说服力。人民的利益是衡量对错的标准。要使我们的队伍兴旺起来,就必须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坚持好的,坚持对人民有益的,改正错的,改正对人民无益的。资料链接李鼎铭(1881—1947)字丰功,陕西米脂人。他并不是共产党员,但他拥护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日的政治主张。在1941年夏天召开的边区参议会二届会议上,提出了“精兵简政”的提案,建议精简人员、缩减机构,得到了毛泽东同志的支持。读一读自由读第3自然段,并尝试根据本段中的关联词进行背诵。(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如果有缺点,( )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 )。( )你说得对,我们( )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 )照你的办。因为就所以都行只要不管就就如何对待困难4方法与第2自然段如何对待“死”呼应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句子或不懂的句子,然后在小组中说说你对重点句的理解,在相应的位置做好批注。小组同学共同讨论,互相补充。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指的是当时的陕甘宁边区和华北、华中、华南等抗日根据地。当时这些根据地的人口总和是九千一百万。这句话是说,还要扩大抗日革命根据地,才能取得全民族,全中国的解放。可见,当时为人民服务的共同目标就是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民族。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革命斗争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革命斗争必然要遇到艰难困苦,但是我们为了人民利益,为了全民族的解放,就要不怕困难,要看到成绩和光明,要树立信心,鼓足勇气,直到取得胜利。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先讲“我们要努力奋斗”,再讲“要奋斗就会有牺牲”,然后用“但是”一转,讲死的意义,最后用“不过”一转,写要“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论述缜密,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革命队伍里的人是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的。因此不论是干部对战士,还是战士对战士,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帮助。这样才能更好地团结起来,共同奋斗,实现我们的革命目标。如何对待死去的同志5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一说:开追悼会的意义是什么?这个方法也要介绍到老百姓那里去。村上的人死了,开个追悼会。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开追悼会为了怀念死者,怀念那些曾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做过贡献的人,同时开追悼会也能使人民更加团结,使整个民族团结起来。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资 料毛泽东主席为什么要在张思德的追悼会上进行演讲?任务四课文总结,结构梳理第二课时归纳总结一、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通过悼念张思德,讲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侵略者。二、说说“共同的革命目标”是指什么?取得全民族的解放,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三、为实现这一革命目标应该怎么做?①不怕苦难②不怕牺牲③互相爱护四、说说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如何对待“死”——强调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如何对待批评——强调不怕别人指出我们的缺点;如何对待困难——强调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和光明;如何对待死去的同志——强调不管是谁,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五、本文的写作特色是什么?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心思想论述时,注重摆事实,讲道理,条理清晰,语句在逻辑上结构严谨。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是以议论为主的文章的主要表达方式。围绕一个中心论点论述,首先要确定文章的中心论点,其次要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论述,注重摆事实、讲道理;另外,在论述的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简练、论据充实。围绕一个中心论点论述,可以使中心明确,有据可依,有的放矢,让文章有说服力。主题概括本文是毛泽东同志在 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一开始就提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是 ,然后结合实际,从如何对待 、如何对待 、如何对待如何对待 几个方面来说明如何为人民服务。张思德为人民服务“死”批评死去的同志困难结构梳理为人民服务提出观点:具体论证得出结论:寄托哀思,使整个民族团结起来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生死观)坚持好的 改正错的 (批评观)团结奋斗 不怕牺牲 (团结观)一切为人民献身为革命任务五课堂演练,拓展延伸课堂演练联系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说说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的死就比泰山还要重,李大钊同志和张思德同志都是为人民的利益奋斗的,都全心全意为人民贡献了毕生的力量和心血,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拓展阅读张思德“尝百草”红军长征最艰难的要数爬雪山、过草地了。当年,为了能走出草地北上抗日,首长们把驮文件的马杀了,战士们把牛皮带煮了充饥。那时候,张思德还没有入党,但他处处按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党组织号召的“尝百草”活动中,每见到一种草。他总是先尝,发现能吃的,就马上告诉兄弟单位。一天,一名战士采了一兜小蘑菇,张思德怕它有毒先尝了尝。结果,他脸色发青、呕吐、浑身无力,这蘑菇有毒……张思德慢慢醒来后,模模糊糊地看见战友蹲在跟前,他急忙说:“不要管我,快去告诉其他同志去。”你知道哪些关于死的意义的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毛主席演讲《为人民服务》课后作业1.查找资料,背诵2—3自然段。2.课下观看电影《张思德》,然后写下自己的感受。3.推荐阅读革命题材的小说,如刘知侠的《铁道游击队》,徐光耀的《小兵张嘎》,王愿坚的《小游击队员》等,有条件的同学可以找来读一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2.为人民服务 朗读音频.m4a 12.为人民服务 课件.pptx 12.为人民服务 配套教案.doc 张思德的一生 完整版介绍视频.mp4 毛主席演讲《为人民服务》视频.mp4 视频:张思德牺牲片段.mp4 阅兵式.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