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了解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及问题。
教学目标
1.唯物史观:辩证认识城市化与人类社会环境的关系。 2.时空观念:从英国和中国的不同角度展现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3.历史解释:分析城市化的成因及影响。 4.史料实证:根据史料了解城市化的过程,认识近代以来城市化的进步意义及存 在的问题。 5.家国情怀:认识城市在历史发展的作用,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观念。
教学内容
本课在教学设计中希望通过对“城市化的演进”、“居住条件的改善”、“公共设施的完善”、“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等四个子目的梳理,让学生理解城市化的发展对人类生活产生的深刻影响,启发学生思考如何解决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从而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观念。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城市化对近代以来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近代以来中外城市化的原因、存在问题及解决。
课前准备、课时安排
课前准备: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新授课
学法指导
表格梳理,根据表格梳理内容情况直观判断学习效果和知识掌握程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二次备课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通过天津老城厢建筑与天津小洋楼的对比,引发学生思考:天津这座城市的建筑风格为何差异如此之大?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世界各国近来以来的城市化又有怎样的发展历程呢? 设计意图: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对本课学习的热情,有利于深入学习。
第 学习任务一:中西方近代以来城市化的演进历程 教师活动:通过幻灯片展示城市化的概念和城市化的表现,然后展示两份图片史料:欧洲中世纪的城市与中国古代的城市,辅以教师讲授,讲解古代中外城市的特点、功能。 学生活动:回顾本册书第10课的内容——中西古代城市的发展情况。 设计意图:联系课内知识,通过已掌握的古代城市的相关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教师活动:展示英国近代城市化发展成就的文字材料,引导学生思考西方近代城市化开始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活动:研读史料,思考问题并作答。 材料一 大工厂,特别是从蒸汽机开始代益水力发动机的时候起,越来越多地开设在那里,据一个同时代的人说,曼彻斯特约有五十个纱厂,大多数都拥有蒸汽机,那些赶忙建筑起来的、太小不够人口居住的工人房屋绵延在纱厂的周围,几乎把旧城围绕起来,……设有商店的中心区域已经美化了,在城市的最外边东南方,那里开辟了宽阔的街道,两边有很高的砖砌的房屋。 ——(法)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英国近代大工业初期的概括》 思考:依据材料一指出推动西方近代城市化开始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近代西方的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的开始。 设计意图:通过史料教学,培养学生阅读史料、查找和提炼信息的能力。 教师活动:以表格的形式展示1751-1851年间英国城市人口数量与比例变化的数据,引导学生思考数据反映的实质问题。 学生活动:分析数据,整理思路进行作答。 材料二 英国城市人口数量与比例变化 思考:人口的增长会给城市带来哪些红利?城市人口比重上升有何意义? 城市人口的增长会给城市带来充沛的劳动力和庞大的消费人群。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长甚至超过一半,说明英国的城市化已初步实现。 设计意图:通过数据材料的补充和分析,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数据史料,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和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 教师活动:介绍英国曼彻斯特的城市化情况。补充史料并引导学生思考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 学生活动:自主阅读史料并检索信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作答。 材料三 从英国的工业革命开始,工业化与城市化就紧密结合在一起,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二者互为因果、互相推动。工业化有力地促进了初始城市化进程,城市化的发展反过来给经济增长注入强大的动力,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形成一种互相促进的机制。 ——高嵩《工业革命与城市化发展》 思考:依据材料三、四指出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 关系:工业化催生城市化,城市化推进工业化 设计意图:补充相关材料,丰富学生的资料来源,引导学生思考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教师活动:补充史料,介绍当今世界城市化的现状及问题。 学生活动:从表格提供的数据中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图表使学生对当今世界城市化现状和问题有所了解,引导学生学会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教师活动:补充中国近代城市化的相关史料,引导学生思考中国近代城市化的特点及类型。 学生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提炼信息并作答。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史料,提取信息的能力。 材料四 中国城市告别传统城市形态走向近代是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的。与西方资本主义诸国通过提高农业生产力、工业革命和日益增长的商业化等内力作用实行近代城市化和城市近代化不同,中国的城市近代化发轫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一批有别于传统封建市镇的近代城市首先在通商口岸崛起。……这些通商城市以贸易为中介,并通过强行建立租界等手段,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新的技术、城市建设与管理、文化样式及价值观念移植嫁接到传统城市之中,从而使这些城市走出乡村社会及文化的包围而开始了艰难的近代之旅。 ——涂文学《中国近代城市化与城市近代化论略》 思考:中国近代的城市化进程有何特点? 具有半殖民地特征、受西方工业文明影响大、空间布局不均衡、起步晚于西方国家 传播西方思想、价值观念等 材料五 近代中国出现的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香港、青岛等长期为列强占据;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近代工矿企业、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郑州、石家庄等因地处铁路枢纽得到很大的发展。 ——摘编自周谷城《现代中国社会变迁概论》 思考:中国近代城市有哪些种类型? 口岸型、 资源型、 商业型 、 交通枢纽型 教师活动:补充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结合所学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市化发展历程。 学生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城市化发展曲线数据,总结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市化发展情况。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数据资料的能力。 资料: 新中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 AB段:城市化进程加快。 原因:“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大跃进”运动,大办厂矿企业。 BC段:城市化趋缓甚至倒退。 原因:“文化大革命”导致国民经济建设陷入停滞。 CD段:城市化快速发展 原因:改革开放,农村发展非农产业,出现大量乡镇企业;城市体制改革、户籍改革、社会保障体系建立,非公经济获得发展,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学习任务二:近代以来城市化的进步之处 教师活动:通过图片展示近代以来城市中居住条件的改善。 学生活动:从图片中获取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增强学生对城市化进程中居住条件改善的直观感受。 教师活动:引入材料 启发思考城市公共实施建设对社会生活的意义。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了解工业革命以来,城市供公司设施建设取得的成果。 材料六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工业的正常运转,对基础设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包括良好的道路、使用的交通工具和多种多样的运输设施,燃料及充足的电力、良好的给水排水工程、热供应,必要的职工住宅区及相应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以及随之而来邮电通讯、公共交通、文化娱乐设施、学校图书馆、医疗卫生及科研技术机构等等。 ——高嵩《工业革命与城市化进程》 思考: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对社会生活有哪些意义? 增强城市服务功能、 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服务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教师活动:讲解城市生活的特点和传统城市向近代城市转型的变化。 教师活动:介绍20世纪以来世界城市化进程表现出的特点 特点:城市化水平大幅提升、 特大城市迅速发展 、 出现了巨大的城市群(城市带) 学习任务三: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与治理 教师活动:展示有关城市化进程中出现问题的相关史料,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活动:阅读史料,提炼信息并作答。 材料七 在18、19世纪英国城市化过程中,工厂主在自认为最有利于其经济活动的土地上任意建造厂房,在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城市,狭窄且不规则的街道上工业建筑和居民建筑混杂交织在一起,工业生产所带来的污水和浓烟在城市里蔓延……到19世纪早期,几乎所有快速增长的大城市的人口密度都达到了每英亩300人,低矮的工人住宅区到处都是水洼,被垃圾、度弃物和臭气所包围。 ——梁远《近代英国城市规划与城市病治理研究》 材料八 在该城的某些部分………地下室的潮湿程度根本不宜于给人居住……据我所知,有许多工人家庭在这种墙上滴水的地下室住上一段时期后就与世长辞了。这些寄宿合的恐怖景象是很难描述的:一个新从乡间来的房客往往睡在前一住客留下的、尚布满传染病菌的床上,或者几个钟点以前才从这个床上抬走一具患伤寒而死的尸体。 ——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思考:工业革命后,英国的城市化发展出现了什么问题? 工业产生的废水废气污染了自然环境。 底层工人生活条件简陋,卫生健康状况恶劣。 交通拥堵、犯罪率和失业率上升等。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史料中获取信息并作答的能力。 教师活动:展示有关城市化问题的治理情况,引导学生思考治理之道有哪些。 学生活动:阅读史料,提炼信息并作答。 材料九 1956年颁布的《清洁空气法案》划定了“烟尘控制区”,区内禁止直接燃烧煤炭。政府陆续颁布了《控制公害法》《公共卫生法》《放射性物质法》等法律,并大力推动能源结构调整。 1964年,鲁尔区所在的北威州推出《雾霾法令》,应对雾霾危机。如今在德国,环保理念已深入人心,对不少德国人来说,在城市里能坐地铁等公共交通就没必要开车,垃圾分类也必须仔细,投资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已成潮流。 上世纪60年代末,催化式排气净化器出现,从技术上解决了汽油燃烧不完全的问题。十多年后,洛杉矶所有汽车基本实现安装净化器。据统计,洛杉矶一级污染警报的天数1977年为121天,1989年下降到54天,1999年这个数字才降为零。 ——据新华网《三个“雾都”如何走出“霾伏”?》整理 材料十 德国许多城市与此类似,只要步行45分钟左右便可走完全城。城市不大,但水、电等基础设施都是高标准,街道整洁干净,店铺应有尽有,
第 在那里可以找到大城市里几乎所有的一线品牌和全国连锁超市。 ——张诗雨《发达国家的城市治理范式》 材料十一 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规划,提出”多核多圈域”空间概念,将大学、研究机构和一些城市功能向建成区以外区域转移。同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限制在建成区内发展工业等的法律,以引导工业企业向圈内其他区域转移,逐渐形成日本城市圈的区域布局。 ——刘春燕《日本如何疏解大城市人口压力》
第 在那里可以找到大城市里几乎所有的一线品牌和全国连锁超市。 ——张诗雨《发达国家的城市治理范式》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城市环境治理有哪些途径? 政府主导,制定相关法律 注重新型能源开发 增强环保理念 建造卫星城市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的补充,引导学生思考城市化问题治理的途径有哪些,培养学生阅读史料、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第11课 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 一、城市化的演进 1、西方近代城市化的演进 2、中国近代城市化的演进 二、城市化的进步之处 1、居住条件的改善 2、基础设施的发展 三、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与治理 1、城市化发展中的问题 2、城市化相关问题的治理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