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道德与法治6.2《做核心思想理念的继承者》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的第二框内容。从实践层面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 ,教材含七段正文,穿插一个生活观察、两个探究与分享等模块。通过具体案例和故事,引导学生理解讲仁爱、重民本等思想要求。七年级学生对传统文化已有一定认知,此内容能让他们系统学习,体会传承核心思想理念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增强文化自信,在生活中自觉践行,提升文化素养与道德品质。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正处在身心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对世界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在学习《做核心思想理念的继承者》前,他们通过校内外学习和生活见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初步了解,能感知一些文化符号,对传统文化有亲切感、认同感和自豪感。但他们的抽象思维尚不完善,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较感性,知识储备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对传统文化缺乏系统认知,还有学生觉得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关联不大,甚至受错误思潮影响产生误解。这些情况都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核心思想理念 。三、核心素养目标道德修养:将仁爱、诚信等理念内化为自身道德准则,以榜样为引领,在生活中践行传统美德,塑造正确价值观。健全人格:借传统文化塑造积极思想品质与健康生活态度,培养自尊自信、友爱互助品质,乐观面对挫折。责任意识:树立主人翁意识,关注国家社会发展,积极投身公共事务和志愿服务,担当文化传承责任。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内涵,知晓传承理念的方法途径。教学难点:在多元文化与现代生活中,将传统理念转化发展,使其成为学生持久的价值追求与行为准则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许多历久弥新的核心思想理念。从古至今,这些思想理念一直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行为。比如春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它们不仅是文化习俗的传承,更是核心思想理念的体现。还有许多古代的经典故事,也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即将学习的《做核心思想理念的继承者》,将带我们深入了解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一起成为优秀的传承者,将这些理念继续发扬光大!、新课讲授多媒体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在中华文化中居于核心地位。它不仅塑造了民族性格与价值观,更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深厚根基。像“仁爱”思想,教会我们尊重他人、关爱社会;“天人合一”引导我们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些理念贯穿古今,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 ,在当代社会仍散发着蓬勃生机与不朽价值。总结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地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在漫长的生产生活过程中逐渐凝结为具有主导性、根本性意义的核心思想理念。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内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的具体要求引用孔子“仁者爱人”的观点,解释讲仁爱要求我们关爱亲人、尊重他人、关心社会、爱护万物。列举生活中关爱他人的小事例,如公交车上让座、帮助同学解决学习难题等,让学生理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仁爱。总结1.讲仁爱内涵及现实要求内涵:讲仁爱要求我们“亲亲”“仁民”“爱物”,即爱自己的亲人,爱全社会的人,爱天地万物。现实要求:我们应当孝敬父母、关爱亲人,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实现由爱亲、爱他人、爱人类到爱万物的扩展。介绍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说明重民本就是要重视人民的地位和作用,以人民为中心。结合当今国家在民生保障、脱贫攻坚等方面的政策和成就,阐述重民本在现代社会的体现。总结2.“重民本”的思想内涵及现实要求内涵:重民本的思想要求我们遵循“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古训,充分认识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爱民保民利民。赢得人民的支持,国家才能长治久安。现实要求:我们应当站稳人民立场,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讲述曾子杀猪、季布一诺千金等经典故事,强调诚信是为人之本,是社会交往和经济活动的基石。让学生思考并分享身边有关诚信和不诚信的事例,讨论不诚信行为的危害和诚信的重要性。总结3.守诚信的基本要求①守诚信要求我们做到真实无欺、言行一致。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现实要求:我们应当树立诚信意识,做诚实守信的人。分析孟子“舍生取义”以及文天祥坚守道义的事迹,阐述崇正义就是要坚持做正确的事,维护公平正义,弘扬社会正气。引导学生思考在校园生活中如何做到崇正义,如面对校园欺凌时应采取的正确态度和行动。总结4.崇正义的价值观体现在哪些方面及现实要求体现:①崇正义的价值观体现在坚持做正确的事,做符合道义的事情。②“君子义以为上”,“见利思义”,“义然后取”。通过实现社会的正义,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弘扬社会正气,坚守民族大义,才能让每个人有尊严地生活。现实要求:在面对个人利益选择时,我们应当将道义置于优先位置,让我们的言行合乎道义。讲解“和而不同”“协和万邦”等理念,说明尚和合追求的是和谐、协调,强调多样性的统一。通过展示不同民族文化在交流中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尚和合在促进人际关系和谐、世界和平方面的作用。总结5.尚和合的理念内涵及现实要求内涵:①尚和合的理念追求的是和谐,并强调多样性统一。②“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只有多样性的东西相互作用并达到平衡,即“和”的状态,才能生生不息,发展壮大;完全相同的东西简单相加,事物则会失去生机,难以维系。现实要求:我们应当正确看待差异与矛盾,坚持多样性统一,构建和谐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天下大同”的传统理念引入,介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让学生理解求大同就是要胸怀天下,追求和谐美好的理想社会。组织学生讨论青少年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可以发挥的作用。总结6.求大同的理想内涵及现实要求内涵:求大同的理想指向一个胸怀天下,牢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古训的社会,将天下视作天下人的天下,追求和谐美好的理想社会。现实要求:我们应当热爱祖国和人民,积极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作出贡献。、课堂总结在本节课中,我们深入学习了如何做核心思想理念的传承者。核心思想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包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这些思想理念不仅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根基,也是我们在新时代中不断前行的重要指引。我们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践行这些理念,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努力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板书设计做核心思想理念的继承者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地位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内容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的具体要求1.讲仁爱 2.重民本3.守诚信 4.崇正义5.尚和合 6.求大同六、教学反思在教授《做核心思想理念的继承者》后,我进行了深刻反思。课堂上,小组讨论环节学生参与度较高,能结合生活事例理解讲仁爱、守诚信等理念,但对尚和合、求大同这种抽象理念,理解稍显吃力。在教学方法上,案例展示直观有效,可多媒体运用不足,未充分展示传统文化魅力,后续教学我会优化案例,多运用多媒体,还会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分层任务,提升教学效果。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