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3(共2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3(共25张ppt)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是________。
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________
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________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________
我国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________
课前提问
6.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六课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核心要点 素养目标
1.了解我国的民族概况和民族关系。 2.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内容及其优越性。(重点+难点) 3.全面正确地理解我国宗教政策的内容。(重点+难点) 1.政治认同:坚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2.科学精神:理解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
3.法治意识:依法维护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宗教活动依法进行。
4.公共参与:维护民族团结,科学对待宗教、反对邪教。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宪法》
1.说说我国是一个怎样的国家?我国民族格局呈现出怎样的重要特点?
2.我国各民族的贡献?我们应该如何做?
3.基于这一特色国情,我国行政区域设置有何独特之处?
要求:快速浏览课本并标注在课本上,时间2分钟。
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1)民族格局特点:多元一体。
(2)表现:
①多元:各民族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
②一体:各民族又都凝聚在一个统一的命运共同体中。
(3)贡献:共同开拓辽阔疆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书写了辉煌的中国历史;共同创造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4)要求: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2.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
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
自治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
行使高度自治权
无自治权
都必须接受中央政府统辖。
注意:自治权 高度自治权 主权
专家点评:
法律意义上的主权,指的是一个国家在所辖领土范围内独立处置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最高权力。
国家主权的两个基本特征是:对外的独立性和对内的最高性。
在国际交往中,我国的主权由中央政府统一行使。
议一议:
你认为藏族人民能真正站起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这一根本性变化助力我国形成了怎样的民族关系?
西藏各方面的发展成就侧面反映出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坚持怎样的方针?
1、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
我国始终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
基本方针 含义 原因或意义
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
各民族共同繁荣
各民族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
原因:各民族无高低优劣之分;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
各民族在平等基础上和谐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
意义: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各民族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原因: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民族平等≠消除民族差别;特殊的扶持和照顾是实现平等的必然要求。
共同繁荣≠同步繁荣、同等繁荣、同时繁荣.不仅指各民族经济方面的繁荣,也包括政治、文化方面的繁荣。
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
共同繁荣
政治 基础
前提条件
物质保证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 各民族共同繁荣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关系(请画出图示结构)
拓展延伸
①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区--—全国人大批准建置、自治州、自治县 ——国务院批准建置
②自治机关:包括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 (不含监察委和司法院、检察院)
③拥有的权力: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自治权
④特点:以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国家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有机结合
注意:民族乡作为民族区域自治的一种补充形式,是与乡、镇平级的行政单位,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
(1)我国的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是什么)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的民族政策)
含义:
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
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前提和基础
非“各民族”;非“居住”
核心内容
自治机构
1
2
3
4
自1965年以来,西藏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先后制定了300部地方性法规和具有法规性质的决议。
西藏自治区国税局紧紧抓住国家对民族自治地方赋予的特殊稅权,对农牧民在农牧区取得的销售收入免征增值税。
1981年,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从西藏婚俗实际情况出发,通过了《西藏自治区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变通条例》,将男女法定结婚年龄分别降低两岁。
西藏全面推行以藏语文授课为主的双语教育体系, 此外,还将“藏历新年” 等藏族传统节日列入节假日。
让我们一起走近西藏的制度实践……
依法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立法自治权
依法管理地方财政、自主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的经济建设事业——经济自治权
依法自主管理本地方教、科、文、卫事业——文化自治权+变通职权
议一议:
1.结合材料,谈谈西藏有哪些自治机关,享有哪些自治权?
2.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行使权力是否完全自由?为什么?
以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
必要性
①根本原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②地位: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一个重要制度保障。P63-1
③国情: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的民族分布格局及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P61—1
重要性
①既保证了国家团结统一,又实现了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P63-1
②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符合我国国情,在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在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P63-1
(1)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为什么)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的民族政策)
(2)怎样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怎么做)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①要充分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切实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积极推动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②必须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尊严,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关系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依法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及其活动;
③必须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各民族交流交融,不断增进各族群众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补充:
④还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⑤坚持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⑥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方针,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⑦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中华人民共和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宪法》
议学任务二: 学习任务2(阅读理解):
阅读教材P63-65页的内容,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谈谈我国的宗教政策是怎样的?
要求:小组合作探究,组长负责,小组成员有序发表意见,小组发言人作好记录和整理,并代表本组进行展示交流。时间5分钟。
三、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
1.重视宗教工作的原因
我国有多种宗教,妥善处理宗教问题,对维护国家统一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佛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天主教
道教
传入有两千多年
产生有一千七百多年
传入有一千三百多年
鸦片战争后传入
鸦片战争后传入
千百年来,各宗教和睦相处,其文化已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一部分
2.我国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宗教自由
①信与不信: 信不信的自由
②种类:信哪种教的自由
③派别:信哪个教派的自由
④时间:什么时候信的自由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
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①国家实行宗教信仰自由不代表国家鼓励、支持信教。
(国家不鼓励、不支持、不反对)
②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不允许信教。(无产阶级政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所武装的,这就决定了共产党员只能是无神论者,不得信教。)
③宗教的本质:唯心主义世界观
注意:
依法管理
遵守法律
权责统一
①内容
首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在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能干预国家行政和司法。我国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我国的宗教事务管理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原则。
②原则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强调规范宗教活动
注意:不是社会主义(社会性质)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涉及对外交往角度
①宪法规定:“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的宗教事务。
②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严格禁止境外宗教的渗透和发展,坚决打击宗教极端思想的传播,严密防范宗教极端行为的发生。
①重要任务: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
②具体举措: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宗教,用中华优秀文化浸润宗教;爱国守法拥护党;服务于国家利益;对教义做出符合社会进步的阐释;反对利用宗教进行的非法活动。
社会现状
材料一:在西藏,处处可见从事宗教活动的信教群众和悬挂着的经幡,信教者家中几乎都设有小经堂和佛龛。
材料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宗教事务条例》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用数字出版、互联网等收听、收看、存储、持有、复制、制作和传播破坏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等方面的内容。
材料三:在我国境外,敌对势力还在利用宗教进行破坏活动,向我国非法运输宗教印刷品;有的宗教职业人员入境后,发展教徒,搞地下宗教活动,对这些不法活动要坚决予以打击。
材料四:宁夏在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中广泛开展“知大局、守规矩、起作用”“看宁夏、知宁夏、爱宁夏”等主题教育活动,举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演讲比赛。在这些活动中,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与宗教活动实现了有机融合。
阅读下列材料,并说出材料体现了我国哪一宗教政策?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课堂检测
(1)宗教的本质: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
(2)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 鼓励公民信教(不鼓励、不支持、不提倡、不发展)
(3)共产党员不能信教。
(4)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 限制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
(5)国家保护正常、合法的宗教活动
(6)邪教不是宗教,邪教的本质是反人民、反社会、反科学的,取缔邪教组织,严惩邪教犯罪。
(7)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 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特别提醒】关于宗教工作的认识误区
思考: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和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矛盾吗?
不矛盾,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正常的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法律政策的范围内进行,国家坚决打击一切宗教外衣掩盖下的违法犯罪活动,因此,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不是放任自流。
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多元一体
行政区域类型划分
新型民族关系
民族关系的方针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妥善处理宗教问题的意义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原因、含义
自治地方、自治机关、自治权
前提和基础
地位、意义、要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
我国宗教政策与法律
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课堂小结
易错辨析
(1)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逐步消除民族差别
(2)民族地区各级政府积极行使自治权,完善民族区域自治
(3)构建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新型民族关系
(4)我国逐步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在各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6)”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
(7)我国鼓励和支持宗教事业的发展,引导宗教团体发挥积极作用
(8)我国支持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9)引导宗教团体学习科学理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
据统计,新疆现有清真寺、教堂、寺院等宗教活动场所2.48万座,信教群众占新疆人口很大比例。自治区政府每年投入大笔资金用于保护宗教遗址。这说明在我国
①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积极贯彻
②鼓励和支持少数民族信仰宗教
③宗教信仰的本质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
④宗教文化得到了国家的尊重和保护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宗教政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每年投入大笔资金用于保护宗教遗址,这说明在我国,宗教文化得到了国家的尊重和保护,也说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积极贯彻,①④正确;宗教在本质上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其本质没变,③说法错误;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②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课堂检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