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9.2溶解度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溶液是溶质分子或离子分散在溶剂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C.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通过改变条件可以相互转化D.物质的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能量的变化2.康康通过对蔗糖溶液的探究,得出对溶液认识的结论中正确的是A.蔗糖溶液的下层比上层甜B.温度不变时,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溶液浓度不变C.溶质都以分子的形式溶解在溶剂里D.溶质溶于水时,都有明显的放热或吸热现象3.要使一杯氯化铵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A.加水 B.不断搅拌C.升高温度 D.加入氯化铵固体4.可证明一瓶硝酸钾溶液是饱和溶液的方法是A.蒸发掉1 g水,有少量固体析出B.降低温度,有少量固体析出C.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固体不再溶解D.加入少量水,没有固体析出5.在一定温度下,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①升高温度;②降低温度;③增加硝酸钾;④减少硝酸钾;⑤增加溶剂;⑥减少溶剂.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⑥6.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固体可以作溶质 B.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C.水能溶解所有物质 D.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7.溶解度曲线中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溶液的一种特定状态,当溶液状态发生变化时,表示溶液状态的点的位置(坐标)也将发生相应的改变。如图是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果只改变一个条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蒸发溶剂,A点不动 B.升高温度,A点沿曲线上移C.升高温度,B点向右平移 D.稀释溶液,B点垂直下移二、实验题8.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提纯实验如图所示。(1)仪器a的名称是 ,操作⑥中的错误是 ,改正后,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顺序为 (填操作序号)。(2)操作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当观察到 现象时,停止加热。(3)过滤后,发现滤液仍然很浑浊,请你列举一种可能 。三、科学探究题9.二氧化碳是我们身边非常重要的物质。Ⅰ.分类视角(1)二氧化碳属于 (填字母)。A.混合物 B.单质 C.化合物 D.氧化物Ⅱ.组成与结构视角(2)二氧化碳由 组成(填名称),下列能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填字母)。A. B.C. D.Ⅲ.性质与变化视角(3)如图 1,写出 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 ,B 处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的物质是 (用化学用语填空)。(4)图 2 用数字化实验探究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ab 段压强减小的原因是 ,c点对应的操作是 。Ⅳ.制备和用途视角(5)小明同学用废弃软塑料管设计如图装置作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关于该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能控制反应速度B.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C.变废为宝,废物再利用(6)图 1 C 装置表现出来的性质,说明二氧化碳可用于 。(7)工业上用二氧化碳来制备汽水,喝了汽水易引起打嗝,说明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与 有关。Ⅴ.环保视角(8)二氧化碳虽然用途广泛,但排放过多会导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这就是所谓的 。 因此各国大力提倡低碳生活,同时开发出多种二氧化碳再利用技术。高温下用 CH4 与 CO2 反应生成 H2 和 CO,如图是此变化的产率与温度的关系,试从节能的角度选择最适宜的温度为 ℃。四、综合应用题10.溶解度与速度、密度一样,都是控制某变量,度量另一变量,以表达事物固有属性。(1)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其含义是 。(2)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有 (填字母,下同)。A.温度 B.压强 C.溶质、溶剂的种类D.搅拌 E.颗粒大小 F.溶质、溶剂的质量(3)影响固体物质溶解速度快慢的因素有 。A.温度 B.搅拌 C.颗粒大小 D.振荡(4)不同温度下,O2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t1对应的温度为40℃,则t2对应的温度 。A.大于40℃ B.小于40% C.无法确定(5)某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KNO3溶解度的测定实验。步骤1:分别准确称取3.5g、1.5g、2.0gKNO3.加入药品后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右边,则接下来的操作是 。A.添加KNO3直至天平平衡 B.取出KNO3直至天平平衡C.改变砝码、游码,直至天平平衡 D.重新调节平衡螺母至天平平衡步骤2:将3.5gKNO3放入大试管中,并用量筒量取10.0mL蒸馏水于试管内。注意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要与液体 保持水平。步骤3:振荡大试管,发现有固体未溶解,于是用如下图所示方法进行水浴加热,使固体全部溶解,则此加热方法的优点是 。步骤4:取出大试管,插入温度计,用玻璃棒轻轻搅拌并摩擦试管壁,同时观察温度计的读数。当刚有晶体析出时,立即记下此时的温度T1。步骤5:此时在大试管中再加入1.5gKNO3,重复步骤3、4,记录温度为T2;同样方法,再加入2.0gKNO3实验,记录温度为T3.则T3时KNO3的溶解度为 g。实验交流与反思:交流1:判断溶液的饱和状态是溶解度测量的关键点。欲使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是 。交流2:依据学生实验后绘制的下图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Cl的溶解度小于KNO3的溶解度B.分别将b℃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a℃,KNO3溶液析出的晶体多C.在a℃时若配制等质量的两物质的饱和溶液,KNO3所需的水量多D.从含有少量NaCl的KNO3中提纯KNO3,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五、填空与简答11.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5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 g;(2)2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3)温度为 ℃时,甲、乙两物质溶解度相同;(4)5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10℃,所得溶液质量由大到小是 。12.从溶解度曲线上分别查出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铵、硝酸钾四种物质在25℃和85℃时的溶解度。氯化钠 氯化钾 氯化铵 硝酸钾溶解度 25℃85℃13.“20℃NaC1的溶解度为36g”的含义:(1)20℃时,100g中最多可溶解NaCl g。(2)20℃时,36gNaC1恰好完全溶解达到饱和需要 g水。(3)20℃时,36 g NaCl和100g水恰好形成饱和溶液,其质量为 g。(4)20℃时,136g饱和NaCl溶液中含有NaCl g,水 g。(5)36gNaC1和100g水形成饱和溶液时,温度为 。14.分析下列溶解度曲线,完成下列各题。(1)溶解度曲线中A点的含义: 。(2)溶解度曲线中B点的含义: 。(3)判断正误:①硝酸钾的溶解度比氯化钠的溶解度大。( )②5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小于硝酸钾的溶解度。( )《9.2溶解度》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答案 B B D C D B B1.B【详解】A、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的粒子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故A不符合题意;B、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的联系,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故B符合题意;C、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可以通过改变温度、添加或减少溶剂、减少或添加溶质相互转化,故C不符合题意;D、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有的物质溶解过程吸热如硝酸铵、有的物质溶解过程放热如氢氧化钠,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2.B【详解】A、溶液具有均一性,蔗糖溶液中各处一样甜,故选项说法错误;B、温度不变时,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所得溶液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液浓度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C、溶液中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存在溶液中,故选项说法错误;D、物质溶于水分为两个过程:构成物质的微粒向水中扩散的过程,这一过程需吸热,构成物质的微粒与水分子形成水和分子的过程,这一过程需放热,如果吸热大于放热则溶于水表现为吸热,如果吸热小于放热则溶于水表现为放热,如果吸热等于放热则表现为溶于水温度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3.D【详解】A、加水后,溶剂质量增加,不能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不符合题意;B、不断搅拌,只能加快溶解速率,不能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C、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升高温度不能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降低温度的方法,不符合题意;D、加入氯化铵固体,可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符合题意。故选D。4.C【详解】A、蒸发溶剂可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甚至有固体析出,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大部分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降温则可使溶解度变小,可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甚至有固体析出,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在其它条件不变的前提下,饱和溶液已经不能再继续溶解该溶质,该选项符合题意;D、溶剂变多,原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但都不会有固体析出,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5.D【详解】硝酸钾溶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所以要将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需要降低温度;还可以增加硝酸钾或者减少溶剂。故选:D、②③⑥6.B【详解】A、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选项说法不正确;B、饱和溶液与溶液浓稀没有必然的联系,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选项说法正确;C、水并不能溶解所有物质,选项说法不正确;D、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纯净物,不是溶液,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B。7.B【详解】A、蒸发溶剂,溶液晶体析出,但仍然是饱和溶液,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所以A点不动,正确,不符合题意;B、升高温度,溶解度升高,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A点平行右移,错误,符合题意;C、升高温度,溶解度升高,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B点向右平移,正确,不符合题意;D、稀释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所以B点垂直下移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8.(1) 漏斗 缺少玻璃棒引流 ①⑤②③⑥④(2) 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大部分固体析出(3)滤纸破损或漏斗中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等【详解】(1)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漏斗;操作⑥是过滤,过滤应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故错误是: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粗盐提纯的实验步骤为取药品、称量药品、把药品放入烧杯中,加水、溶解、过滤、蒸发,操作的顺序为①⑤②③⑥④;(2)操作④为蒸发,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蒸发时,当观察到大部分固体析出现象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其蒸干;(3)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可能原因是滤纸破损(会使得液体中的不溶物进入下面的烧杯,从而使得滤液浑浊)、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会使部分液体未经过滤纸的过滤直接流下,该操作会使滤液仍然浑浊)或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9.(1)CD(2) 碳元素和氧元素 D(3) H2CO3(4) 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造成气压减小 向容器内滴入稀盐酸(5)ABC(6)灭火(7)温度(8) 温室效应增强 900【详解】(1)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二氧化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其中含有两种元素,故为化合物,在两种元素种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故属于氧化物;故选CD;(2)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式CO2,可知二氧化碳是由碳氧元素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微粒是二氧化碳分子,故选D;(3)A中发生的反应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式表达式为:B 处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显酸性,使石蕊变红,碳酸化学式为:H2CO3;(4)ab 段压强减小的原因是,向容器内滴入了石灰水,二氧化碳与石灰水中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和水,造成气体减少,所以气压降低了;由图可知c点开始cd段气压升高,操作应为向容器内滴加了稀盐酸,稀盐酸与生成的碳酸钙发生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造成气体增多,气压升高;(5)A、此装置能通过控制与固体接触的液体的量,从而控制反应的速率,选项正确;B、通过挤压和松开下部的塑料软管能控制固体与液体接触和分离,从而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选项正确;C、此设计利用了废弃的塑料软管,做到了变废为宝,废物再利用,选项正确;故选ABC;(6)图1C装置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于灭火;(7)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将汽水喝到体内,温度升高,二氧化碳气体溶解度变小,有部分溶解的二氧化碳又变回了气体,故喝了汽水易引起打嗝;(8)高温下用CH4与CO2反应生成H2和CO,分析图3是产率与温度的关系可知,在900℃时产率最高,温度再高就会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浪费。10.(1)20℃时,在100g水中溶解36gNaCl形成饱和溶液(2)AC(3)ABCD(4)A(5) A 凹液面最低处 温度可控、受热均匀 70 加入溶质硝酸钾、蒸发水、降低温度 CD【详解】(1)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其含义是20℃时,在100g水中溶解36gNaCl形成饱和溶液。(2)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有溶质种类、溶剂种类、温度,压强几乎不影响固体溶解度,搅拌、颗粒大小、溶质、溶剂质量都不会影响溶解度;故选AC。(3)A. 温度升高,微粒运动加快,可以加快物质溶解,正确;B. 搅拌可以加快物质溶解,正确;C. 颗粒越小,与溶剂接触面积越大,溶解越快,正确;D. 振荡可以加速物质溶解,正确。故选ABCD。(4)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图中t1对应的温度为40℃,同压强下t2对应的溶解度更小,故温度大于40℃;故选A。(5)步骤1:称取一定质量药品,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右边,说明药品质量偏小,则接下来的操作是添加KNO3直至天平平衡;故选A。步骤2: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要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步骤3:水浴加热,使固体全部溶解,则此加热方法的优点是温度可控、受热均匀。步骤5:由题意可知,水的质量为10mL,则水的质量为10g;T3时溶解溶质质量为3.5+1.5+2.0=7.0g,则T3时KNO3的溶解度为。实验交流与反思:交流1:欲使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是加入溶质硝酸钾、蒸发水、降低温度。交流2:A.没有指明具体温度,不能判断NaCl的溶解度小于KNO3的溶解度,错误;B.没有确定两种物质溶液质量大小,不能判断将b℃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a℃时KNO3溶液析出的晶体的多少,错误;C.在a℃时,氯化钠溶解度大于硝酸钾,若配制等质量的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则硝酸钾所需的水量多,正确;D.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从含有少量NaCl的KNO3中提纯KNO3,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正确。故选CD。11.(1)40(2)乙>甲>丙(3)40(4)丙>乙>甲【详解】(1)由图可知,50℃时,乙的溶解度是40g,故填:40;(2)由图可知,2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为乙>甲>丙,故填:乙>甲>丙;(3)由图可知,甲和乙溶解度曲线交点在40℃,此温度下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故填:40;(4)对于甲和乙,降温都会使饱和溶液中溶质析出,且相同条件下甲析出更多,形成10℃的饱和溶液,而丙溶液组成不变,则所得溶液质量由大到小为丙>乙>甲,故填:丙>乙>甲。12. 36.1g 36g 39g 38g 37g 53g 69g 185g【详解】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氯化钠 氯化钾 氯化铵 硝酸钾溶解度 25℃ 36.1g 36g 39g 38g85℃ 37g 53g 69g 185g13.(1)36(2)100(3)136(4) 36 100(5)20℃【分析】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在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形成的溶液为饱和溶液。【详解】(1)20℃NaC1的溶解度为36g,则20℃时,100g中最多可溶解NaCl36g。(2)20℃时,36gNaC1恰好完全溶解达到饱和需要100g。(3)20℃时,36 g NaCl和100g水恰好形成饱和溶液,其质量为36g+100g=136g。(4)20℃时,136g饱和NaCl溶液中含有NaCl36g,水100g。(5)36gNaC1和100g水形成饱和溶液时,温度为20℃。14.(1)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2)70℃时,硝酸钾和硝酸钠的溶解度相同,为128g(3) 错误 错误【详解】(1)根据图中信息,A点的含义为: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2)根据图中信息,B点的含义为:70℃时,硝酸钾和硝酸钠的溶解度相同,为128g。(3)①根据图中信息,大约在25℃-100℃之间,硝酸钾的溶解度比氯化钠的溶解度大,大约在0℃-25℃,氯化钠的溶解度比硝酸钾的溶解度大,说法错误。②根据图中信息,硝酸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说法错误。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