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十一单元化学与社会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中的重要循环(如图)。分析两种循环,其中不正确的是A.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反应B.氧气只有通过燃烧才能参与碳循环C.可通过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以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D.碳循环和氧循环维持了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2.下列属于洁净燃料的是A.煤 B.秸秆 C.氢气 D.石油3.“飞天”舱外航天服的制造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A.棉 B.羊毛 C.铝合金 D.氯丁橡胶4.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下列不属于微量元素的是A.碘 B.钾 C.硒 D.氟5.2022年世界地球日主题为“携手为保护地球投资”,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将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 B.利用风能发电C.减少使用塑料袋 D.将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河中6.“可燃冰”开采中,如果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会引起的环境问题是A.臭氧空洞 B.酸雨 C.温室效应增强 D.白色污染7.化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观点中,合理的是A.婴幼儿缺钙可引发骨质软化症B.为了补充维生素,可大量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C.消毒杀菌可以用高锰酸钾溶液D.碘酊可用于除眼睛外的任何伤口二、实验题8.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学完氧气的性质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做用不同燃料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的实验:分别在图甲所示装置的燃烧匙内放置铁粉、红磷(均足量),电加热引燃。氧气含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乙和图丙所示。 (1)温度传感器显示,实验过程中瓶内温度均 (填“升高”或“降低”)。(2)待铁粉熄灭并恢复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进入瓶内水的体积约占原水面上方容积的 。(3)分析图乙、图丙可知,实验中消耗氧气速率更快、更彻底的是 (填“铁粉”或“红磷”) 。三、科学探究题9.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燃烧与人类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某校实践小组的同学们在老师的组织下,带着极大的兴趣以“探究燃烧的奥秘”为主题展开了如下项目化学习。任务一:调查燃烧的价值(1)同学们通过上网搜索、图书馆翻阅资料、社区调查、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调查发现社区的家庭使用天然气(主要成分是)做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任务二:探究燃烧的条件【设计实验】为探究燃烧的条件,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实验室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 【查阅资料】①白磷的着火点为,红磷的着火点为:②磷燃烧产生的白烟会刺激人的呼吸道。【实验分析】(2)图甲中铜片上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烧杯中热水的作用一方面是提供热量,另一方面是 。(3)通过对比图甲中 (填序号)处的现象,可得出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4)通过图乙中a处的白磷燃烧,b处的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交流讨论】(5)图乙中a处白磷燃烧后很快熄灭,原因可能是______(填字母)。A.Y形管内的温度降低 B.氧气耗尽 C.白磷的着火点升高(6)实验小组又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一组实验探究燃烧条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图1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B.图2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C.若将图3中白磷换成红磷,也能观察到燃烧现象任务三:调控运用燃烧打铁花是一种传统的民间焰火表演艺术。其原理是将生铁烧至熔化成为铁水,再将铁水在空中用力击打而形成四处飞溅的耀眼“铁花”。(7)烧铁水时,用鼓风机不断向燃着的焦炭中鼓入空气,其目的是 。【拓展应用】(8)对下列词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______(填字母)。A.火上浇油—隔绝空气 B.风助火威—为燃料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C.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 D.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四、综合应用题10.请回答下列问题。(1)现有a木炭 b镁 c细铁丝 d蜡烛 e红磷,五种物质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用序号回答。①产生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②有生水的是 。③有白色固体生成的是 。④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生的现象是。和在空气中相比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得更旺,从微观角度分析其原因是。(3)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红磷燃烧前后不发生改变的粒子是(填符号)。(4)如图G为我市某日的平均空气质量等级为 空气质量优,其污染物中对空气质量没有造成影响的是(填化学式)。(5)将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如图二放置,并分别同时 甲 乙迅速插入一根带火星的木条,发现木条均复燃,并且甲中燃烧比乙中更旺,该实验说明氧气具有的性质是。五、填空与简答11.目前,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根据图文回答问题。(1)煤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2)分别取1kg天然气和煤充分燃烧,产生的CO2和SO2气体的质量如图一所示,CO2和SO2中会导致酸雨的是 ,图中更清洁的燃料是 。(3)天然气主要成分的元素组成是 (填元素符号)。若家中使用的燃气是天然气,为防止燃气泄漏造成危险,可在家中安装报警器。则报警器应安装在图二中的 (填“甲”或“乙”)的位置。(4)SO2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列式并写出答案)。12.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水资源的不足,将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请结合下列信息回答。紧缺程度 人均水量/ (m3 a-l)(a,年的符号)轻度缺水 1700-3000中度缺水 1000-1700重度缺水 500-1000极度缺水 < 500(1)我国人均水量约为2048m3·a-1,居世界第30位,水资源紧缺程度为 。(2)实验表明,一节含汞、镉、铅等金属的电池所造成的污染可使60t水无法饮用,若成年人每人每天饮水约2kg,则60t水能供一个人饮用约 年(一年按365天计,结果保留整数)。(3)为保护有限的水资源,说说污水经处理达标后的用途有: 。13.人体维生素缺乏症缺乏维生素将使人体患病。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 ,缺乏维生素B会引起 ,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 ,缺乏维生素D会引起 。14.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南海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资源。(1)化石燃料有石油、天然气和 。天然气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天然气不完全燃烧会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是 。(2)化石燃料属于 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第十一单元化学与社会》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答案 B C D B D C C1.B【详解】A、碳循环和氧循主要包含动植物的呼吸,光合作用,以及化石燃料的使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均发生了化学反应,选项正确;B、氧气还可以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参与碳循环,选项错误;C、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所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选项正确;D、碳循环和氧循环维持了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选项正确。故选B2.C【详解】A、煤在燃烧时能产生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空气污染物,不属于洁净燃料,故选项错误;B、秸秆在燃烧时能产生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空气污染物,不属于洁净燃料,故选项错误;C、氢气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属于洁净燃料,故选项正确;D、石油在燃烧时能产生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空气污染物,不属于洁净燃料,故选项错误。故选C。3.D【分析】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详解】A、棉属于天然材料,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A错误;B、羊毛属于天然材料,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B错误;C、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C错误;D、氯丁橡胶是合成橡胶的一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D正确。故选:D。4.B【详解】人体中的常量元素主要有:氧、碳、氢、氮、钙、磷、钾、硫、钠、氯、镁;微量元素主要有:铁、钴、铜、锌、铬、锰、钼、氟、碘、硒。A、 碘属于人体微量元素,不符合题意;B、钾属于人体常量元素,符合题意;C、硒属于人体微量元素,不符合题意;D、氟属于人体微量元素,不符合题意。故选B。5.D【详解】A、将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正确;B、利用风能发电能节约化石能源,保护环境,正确;C、减少使用塑料袋能减少白色污染,保护环境,正确;D、将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河中会造成水体污染,不能保护环境,错误。故选D。6.C【详解】A、臭氧空洞是冰箱制冷剂泄漏导致的,选项错误;B、酸雨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到空气中形成的,选项错误;C、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会引起的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增强,选项正确;D、白色污染是废弃塑料形成的,选项错误;故选C。7.C【详解】A、婴幼儿缺钙会导致佝偻病,而成人缺钙才会引发骨质软化症,故不合理;B、维生素虽重要,但过量摄入(尤其是脂溶性维生素)可能有害,“大量食用”不合理为了补充维生素,可合理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不能大量服用,故不合理;C、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稀释后可用于消毒杀菌(如皮肤或物品表面),故合理;D、碘酊(碘酒)刺激性较强,仅适用于未破损皮肤的消毒,不可用于黏膜(如口腔、鼻腔)或已破损的伤口,故不合理;故选C。8.(1)升高(2)五分之一(3)铁粉【详解】(1)红磷、铁粉燃烧都放热,故温度传感器显示,实验过程中瓶内温度均升高;(2)铁粉燃烧消耗氧气,由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故待铁粉熄灭并恢复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进入瓶内的水约占原水面上方空间体积的五分之一;(3)根据图乙、图丙可知,实验结束,铁粉燃烧后氧气含量为0.5%,红磷燃烧后氧气含量为3%,故实验中消耗氧气更彻底的是铁粉;铁粉反应,氧气减少的快,反应完全所需时间比短,故消耗氧气速率更快的是铁粉。9.(1)(2) 隔绝氧气(3)①③(4)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5)B(6)C(7)使焦炭充分燃烧(8)AC【详解】(1)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烧杯中热水的作用一方面是提供热量,另一方面是隔绝氧气;(3)①处白磷与氧气接触, 温度达到了着火点,发生燃烧,③处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隔绝氧气,不燃烧,故对比图甲中①③处的现象,可得出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4)图乙中a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b处红磷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5)A、白磷燃烧放出热量,Y形管中的温度没有降低,不符合题意;B、白磷燃烧消耗氧气,当氧气耗尽后,会导致白磷熄灭,符合题意;C、着火点是物质的特性,不能被升高,不符合题意;故选B;(6)A、图1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未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不符合题意;B、图2白磷与氧气接触,未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符合题意;C、若将图3中白磷换成红磷,红磷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燃烧,符合题意;故选C。(7)烧铁水时,用鼓风机不断向燃着的焦炭中鼓入空气,其目的是使焦炭充分燃烧;(8)A、火上浇油的化学意思是添加可燃物,添加可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而不是隔绝空气,故选项解释错误;B、风助火威,是因为流动空气带来了更多的氧气,为燃料提供足够的氧气,故选项解释正确;C、釜底抽薪的含义是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清除了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解释错误;D、钻木取火,是因为钻木头时,木头克服摩擦力做功,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木头的着火点时,木头就燃烧起来,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AC。10.(1) ad/da d be/eb d(2) 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空气中含有较多氮气分子,氧气分子的含量相对较少,木炭与氧分子碰撞的机会就较少,而在纯氧中则大大增加了这样的碰撞机会,反应速度加快(合理即可)(3)P和O(4)CO(5)助燃性,氧气密度小于二氧化碳密度。【详解】(1)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产生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ad;②、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有生水的是d;③、镁在氧气中燃烧为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镁,氧化镁为白色固体,故有白色固体生成的是b;④、镁在氧气中燃烧为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镁,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红磷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铁丝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都符合“多变一”特点,故都是化合反应,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是化合反应,故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d。(2)①、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生的现象是发出白光,放出热量;②、和在空气中相比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得更旺,从微观角度分析其原因是空气中含有较多氮气分子,氧气分子的含量相对较少,木炭与氧分子碰撞的机会就较少,而在纯氧中则大大增加了这样的碰撞机会,反应速度加快(3)红磷燃烧为红磷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微观本质为每个氧气分解为2个氧原子,每2个磷原子和5个氧原子形成1个五氧化二磷分子,故前后不发生改变的粒子是磷原子和氧原子,故填:P和O。(4)由图可知,一氧化碳为空气污染物,其空气污染指数为0,故其污染物中对空气质量没有造成影响的是CO。(5)发现木条均复燃,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甲中燃烧比乙中更旺,由于木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会往下面流下,说明氧气密度小于二氧化碳密度,故答案:助燃性,氧气密度小于二氧化碳密度。11.(1) 混合物 不可再生(2) SO2/二氧化硫 天然气(3) C、H 甲(4)【详解】(1)煤中含有多种物质,则煤属于混合物,煤炭是原始的森林或者是一些其他的有机物经过几百万年甚至是几千万年的沉积变化而来,在很短时期内是不可能循环的,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2)由图可知,1kg天然气和煤充分燃烧,煤充分燃烧产生的SO2气体的质量较大,则CO2和SO2中会导致酸雨的是SO2(二氧化硫),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含量少,则图中更清洁的燃料是天然气。(3)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元素符号为C、H。甲烷密度比空气小,会运动至上方,则报警器应安装在图二中的甲的位置。(4)由,SO2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1)轻度缺水(2)82(3)作绿化用水(合理即可)【详解】(1)根据已知信息可知1700<2048<3000,所以我国水资源紧缺程度为轻度缺水。(2)已知一节含汞、镉、铅等金属的电池所造成的污染可使60t水无法饮用,每人每天饮水2kg,则60t水能供一个人饮用的年限=60×1000÷2÷365≈82年。(3)污水经处理达标后可用于工业农业生产,生活用水等,合理即可。13. 夜盲症 皮炎、贫血、肌肉萎缩等 坏血病 佝偻病或骨质疏松【详解】维生素在人体内需要量虽然很小,但却是一类重要的营养物质。缺乏某些维生素会使人体患病,如: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缺乏维生素B,会引起皮炎,导致贫血,肌肉萎缩等;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缺乏维生素D,会引起佝偻病(儿童)或骨质疏松(成年人);故填:夜盲症;皮炎、贫血、肌肉萎缩;坏血病;佝偻病或骨质疏松。14.(1) 煤 一氧化碳/CO(2)不可再生【详解】(1)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甲烷不充分燃烧时会生成有毒的气体一氧化碳。(2)化石染料是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属于不可再生能源。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