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十章常见的酸、碱、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A.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则盐中一定有金属元素C.常温下,pH等于7的水溶液呈中性,则显中性的水溶液pH一定等于7D.活泼金属与盐酸反应有气泡产生,则与盐酸反应有气泡产生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2.用焊锡进行焊接时,为了清除金属表面的锈,焊接处要滴几滴A.食盐 B.盐酸 C.蒸馏水 D.烧碱3.为了研究氢氧化钙的性质,教材中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关于氢氧化钙与图中物质反应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与稀硫酸反应,是因为它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B.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不溶于水的氯化钙,体现了碱的通性C.与碳酸钠溶液反应,是因为它能电离出钙离子D.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氯化钙,体现了碱的通性4.下列有关氢氧化钙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物质制备:工业上,用生石灰与水反应制取氢氧化钙B.物理性质:氢氧化钙易溶于水,可配制出澄清石灰水C.化学性质:澄清石灰水可检验呼气中存在的二氧化碳D.常见用途:农业上,氢氧化钙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等5.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则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一定是酸B.碱溶液的,则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C.碳酸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则碳酸钠属于碱D.酸雨的,但的雨水不一定是酸雨6.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溶液具有均一稳定的特征B.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食盐水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C.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D.消除路面上的积雪可以撒些盐,使冰雪较快融化7.小科取10g 17.1%的氢氧化钡溶液和10g 26.5%的碳酸钠溶液分别倒入两支试管中,然后向两试管中分别缓慢滴入10g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并振荡。待反应完全后依次将试管中的溶液缓慢倒入同个废液缸中,充分反应静置一段时间后废液缸中A.最终有三种溶质B.底部有白色沉淀C.若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D.若滴加碳酸钠溶液,立即产生白色沉淀二、实验题8.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欲对贝壳的成分进行探索研究。【提出问题】如何选择装置进行分析测定?【查阅资料】贝壳的成分与鸡蛋壳相似,主要是碳酸钙,其它成分对实验探究的影响忽略不计;稀盐酸具有微弱的挥发性。【实验探究】实验一:定性研究将贝壳洗净、干燥、并研磨成粉末后放入图锥形瓶中,通过注射器注入稀盐酸,借助数字化实验仪器采集数据。(1)图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连接仪器,打开开关,通过 ,推知装置的气密性完好。(2)结合资料,写出贝壳的用途 (任写一种即可)。(3)由图可知,温度传感器对气体测定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因素可能有:一、随着反应的进行气体中水蒸气含量增加,二、 。实验二、定量研究——体积测定通过测量生成的二氧化碳的体积来计算贝壳中碳酸钙的百分含量,所用仪器如图。资料:量气管有刻度值,且0刻度在上。可以借助橡皮软管上下调节量气管与水准管两边液面平衡,减少气体体积测量误差。(4)图中植物油的作用是 。(5)其它操作都正确的前提下,若没有“连通管”,测得的碳酸钙含量将 (填“偏大”或“不变”或“偏小”)。(6)若滴入的稀硫酸体积为V1,量气管初始刻度为V2,实验结束后量气管最终刻度为V3,则反应生成的CO2的体积V= (用V1V2V3中的字母表示)实验三、定量研究——质量测定通过测量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来计算12.5g贝壳样品中碳酸钙的百分含量,所用仪器如图。(7)该实验反应前后均需要通一段时间的氮气,实验前通氮气的目的是 。(8)实验前后C装置增重了4.4g,则该贝壳样品中碳酸钙的百分含量是多少?(要求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三、科学探究题9.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酸溶液的化学性质时,对酸的有关化学性质进行梳理和总结,并预测了陌生物质的化学性质。请完成下列任务。任务一:基于宏观视角分析酸的化学性质同学们利用如图1实验验证酸的性质,在点滴板1~5的孔穴中,分别滴加足量稀盐酸。(1)孔穴1中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变为 色。(2)孔穴3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孔穴5的现象为 。任务二:基于微观视角探究酸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4)图2烧杯A和B中分别盛有稀盐酸和稀硫酸,分别向烧杯A和B中加入经打磨的镁条,都会迅速产生大量气泡,从微观角度分析产生相同现象的原因是稀盐酸和稀硫酸中都含有 (填微粒符号)。(5)分别向烧杯A和B中加入溶液,烧杯B中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3所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而烧杯A中无明显现象。从微观角度分析二者性质差异的原因是 。任务三:预测陌生物质的化学性质(6)某物质溶于水时解离情况如图2烧杯C中所示,预测下列物质中能与该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有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A.溶液 B.锌粒 C.KOH溶液 D.溶液四、综合应用题10.回答问题(1)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使得化学由定性研究走向定量研究,促进了化学科学的发展。李明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①上述实验中,能直接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填字母序号)。②若选择A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气球的变化是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下列各项中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保持不变的是 。a.元素化合价 b.原子种类 c.分子个数 d.原子数目 e.元素种类 f.分子种类(2)鸡蛋壳中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李明为检测鸡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的实验及实验数据如图所示(鸡蛋壳中其他成分与稀盐酸接触不产生气体)。 请根据图中信息,计算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五、填空与简答11.交流讨论:(1)为什么切不可将水倒入浓硫酸中?(2)如果不慎在皮肤或衣服上沾上浓硫酸应如何处理?12.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展的氢氧化钠性质系列探究活动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①观察到氢氧化钠表面变 。(2)实验④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⑥中振荡3个矿泉水塑料瓶,观察到塑料瓶变瘪的程度不同。对比A瓶与 (填“B”或“C”)瓶的实验现象,可证明CO2能与NaOH发生反应:其中A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3.浓硫酸的稀释稀释:将 沿烧杯壁缓慢地注入盛有 的烧杯里,用 不断搅动,并用手接触烧杯外壁发热或烫。14.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出现白雾,这个现象说明浓盐酸具有 。浓硫酸能夺取木材、皮肤等物质中的水分,使其碳化,所以浓硫酸具有强烈的 性,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 冲洗,然后涂上3%-5%的 溶液。《第十章常见的酸、碱、盐》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答案 C B B B D C A1.C【详解】A、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故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但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符合题意;B、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故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但是盐中不一定有金属元素,如氯化铵,不符合题意;C、常温下,pH等于7的水溶液呈中性,显中性的水溶液pH一定等于7,符合题意;D、活泼金属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有气泡产生,但是与盐酸反应有气泡产生的物质不一定是活泼金属,如碳酸盐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符合题意。故选C。2.B【详解】A、食盐是氯化钠,不能和氧化铁反应所以不能用氯化钠清除金属表面的锈,故A错误;B、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能和盐酸反应,所以能用盐酸清除金属表面的锈,故B正确;C、蒸馏水不能和氧化铁反应,所以不能用蒸馏水清除金属表面的锈,故C错误;D、烧碱是氢氧化钠,不能和氧化铁反应,所以不能用氢氧化钠清除金属表面的锈,故D错误。故选B。3.B【详解】A、氢氧化钙与稀硫酸反应,是因为它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该选项说法正确;B、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氯化钙易溶于水,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氢氧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是因为它能电离出钙离子,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碳酸钙沉淀,该选项说法正确;D、氢氧化钙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氯化钙,体现了碱的通性,即溶于水的碱能和某些溶于水的盐反应生成碱和盐,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4.B【详解】A、生石灰为氧化钙的俗称,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则工业上,用生石灰与水反应制取氢氧化钙,该选项叙述正确;B、氢氧化钙微溶于水,而不是易溶于水,该选项叙述不正确;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可用澄清石灰水可检验呼气中存在的二氧化碳,该选项叙述正确;D、农业上,用氢氧化钙和硫酸铜混合配制农药波尔多液,该选项叙述正确。故选B。5.D【详解】选项 分析 判断A 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则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显酸性,但不一定是酸 ×B 碱溶液的,则的溶液一定显碱性,但不一定是碱溶液 ×C 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但碳酸钠属于盐 ×D 酸雨的,但的雨水不一定是酸雨,的雨水才是酸雨 √6.C【详解】A.溶液具有均一稳定的特征,选项说法正确。B.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食盐水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钠离子和氯离子,选项说法正确。C.溶液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比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选项说法错误。D.消除路面上的积雪可以撒些盐,使冰雪较快融化,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7.A【分析】10g 17.1%的氢氧化钡溶液和10g 26.5%的碳酸钠溶液分别倒入两支试管中,然后向两试管中分别缓慢滴入10g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发生的反应方程式分别为Ba(OH)2+2HCl=BaCl2+2H2O;Na2CO3+2HCl=2NaCl+H2O+CO2↑,它们反应时的质量关系为10g 17.1%的氢氧化钡溶液含有的氢氧化钡的质量为1.71g,10g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中HCl的质量为1.46g因此氢氧化钡与盐酸反应后的试管内盐酸有剩余,且剩余的盐酸中溶质HCl的质量为1.46g-0.73g=0.73g;10g 26.5%的碳酸钠溶液含有的碳酸钠的质量为2.65g,10g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中HCl的质量为1.46g因此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后的试管内碳酸钠有剩余,且剩余的碳酸钠的质量为2.65g-2.12g=0.53g;当反应后,将两试管内的溶液混合后,剩余的盐酸与剩余的碳酸钠先反应,两者的质量关系为:可看出混合反应后碳酸钠反应完,盐酸仍然有剩余;【详解】A、根据分析过程,将两试管中的溶液倒入废液缸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含有剩余的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钠、氯化钡三种溶质,故选项正确;B、根据分析过程,将两试管内的溶液混合后,剩余的盐酸与剩余的碳酸钠先反应,且反应后碳酸钠反应完,盐酸有剩余,故不会产生沉淀,故选项错误;C、根据分析过程,将两试管中的溶液倒入废液缸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含有剩余的盐酸,溶液呈酸性,滴入酚酞,溶液不变色,故选项错误;D、根据分析过程,将两试管内的溶液混合后,剩余的盐酸与剩余的碳酸钠先反应,不会产生沉淀,故选项错误。故选A。8.(1)推或拉注射器活塞,活塞回到原位(2)可以用于饲料,作补钙剂(3)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含量增多(4)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且与水反应(5)偏大(6)V3 -V2(7)赶走(排尽)装置的空气(8)C装置增加的质量为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解:设该贝壳样品中碳酸钙的百分含量是xx=80%答:该贝壳样品中碳酸钙的百分含量是80%【详解】(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连接仪器,打开开关,推(或拉)注射器活塞,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松手后,活塞会回到原位;(2)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含钙元素,可应用于饲料中作补钙剂;(3)由图可知,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温度升高,会导致气体中水蒸气含量增加,且盐酸具有挥发性,温度越高,挥发的越快,同时会导致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含量增多,从而对气体测定结果准确性产生影响;(4)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故植物油的作用是: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且与水反应;(5)如果没有连通器,加入的稀硫酸占据了一定的体积,会导致测得二氧化碳的体积偏大,计算得出的碳酸钙的质量偏大,测得的碳酸钙含量将偏大;(6)若滴入的稀硫酸体积为V1,量气管初始刻度为V2,实验结束后量气管最终刻度为V3,连通管有平衡气压的作用,故加入稀硫酸的体积不影响生成气体的体积,故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为:(V3-V2)mL;(7)实验前,可将装置内空气排尽,防止影响实验结果;(8)见答案。9.(1)红(2)(3)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4)(5) 酸根离子不同(6)ABC【详解】(1)孔穴1中向紫色石蕊溶液中滴加足量稀盐酸,稀盐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2)孔穴3中向氧化铁粉末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孔穴5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氢氧化钠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稀盐酸足量,可观察到的现象为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4)分别向烧杯A和B中加入经打磨的镁条,都会迅速产生大量气泡,从微观角度分析产生相同现象的原因是:稀盐酸和稀硫酸中都含有:H+,微观实质是镁原子和氢离子反应生成氢分子和镁离子;(5)烧杯B中反应为硝酸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硝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硝酸钡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硝酸,产生白色沉淀,硝酸钡和盐酸不反应,无明显现象,硫酸由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盐酸由氢离子和氯离子构成,二者性质差异的原因是:酸根离子不同;(6)A、由图可知,该物质溶于水能解离出氢离子,碳酸氢钠中的碳酸氢根离子能与氢离子结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碳酸氢钠可以与该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符合题意;B、由图可知,该物质溶于水能解离出氢离子,锌能与氢离子反应生成氢气,故锌粒能与该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符合题意;C、由图可知,该物质溶于水能解离出氢离子,氢离子能与氢氧化钾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故氢氧化钾能与该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符合题意;D、钾离子、硝酸根离子、钠离子、氢离子、硫酸根离子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故硝酸钾和该溶液不能反应,不符合题意;故选ABC。10.(1) AC/CA 气球先胀大后缩小 bde(2)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完全反应生成CO2气体的质量为:200g+20g-213.4g=6.6g设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答:鸡蛋壳中CaCO3的质量分数是75%。【详解】(1)①实验A白磷与氧气发生燃烧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在封闭体系中,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B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反应在开放体系中,有气体参与反应,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C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反应不涉及气体,在开放体系中进行,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能直接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C;②白磷与氧气发生燃烧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放热,装置中气体受热膨胀、气球胀大,反应后装置冷却至室温,因装置中氧气被消耗、装置中压强低于反应前装置中压强,气球缩小,故气球先胀大后缩小;反应方程式为。③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元素种类保持不变,元素化合价、分子个数可能改变,而化学反应涉及新物质生成,分子种类一定发生变化,故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保持不变的是bde。(2)见答案。11.(1)将水注入浓硫酸中时,由于水的密度较小,水会浮在浓硫酸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能使水立刻沸腾,会使硫酸液滴四处飞溅,造成人或物的极大破坏(2)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详解】(1)将水注入浓硫酸中时,由于水的密度较小,水会浮在浓硫酸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能使水立刻沸腾,会使硫酸液滴四处飞溅,造成人或物的极大破坏,故切不可将水倒入浓硫酸中;(2)如果不慎在皮肤或衣服上沾上浓硫酸,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12.(1)潮湿(2)(3) C【详解】(1)氢氧化钠固体具有潮解性,放置在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所以实验①观察到氢氧化钠表面变潮湿;(2)实验④中发生的反应为氢氧化钠与硫酸铜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方程式为:;(3)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水,故应对比A、C两瓶的现象证明CO2能与NaOH发生反应;A中发生的反应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方程式为:。13. 浓硫酸 水 玻璃棒【详解】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慢地注入盛有水的烧杯里,并不断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故填浓硫酸;水;玻璃棒。14. 挥发性 腐蚀 水 碳酸氢钠【详解】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小液滴,出现白雾;浓硫酸具有腐蚀性,能夺取木材,皮肤等物质中的水分,使其炭化;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先用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