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六校联考”试题物理 命题:丰顺县实验中学物理组本试卷共7页,共15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填写学校、班级、考生号、姓名和座号,再用2B铅笔将与考生号对应的信息点涂黑。2.答题卡上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将选中项涂满涂黑,黑度以遮住框内字母为准,修改时用橡皮擦除干净,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未在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或超出答题区域作答的均无效。3.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4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物体做平抛运动时,描述物体在竖直方向下落的高度h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的图线是如图中的( )2.两个共点力,大小均为10N,关于这两个力的合力,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大小可能为0 B.大小可能为10NC.大小可能为15N D.大小可能为21N3.如图所示,质量m=1kg的物块靠在竖直墙面上,物块与墙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垂直于墙面作用在物块表面的推力F=50N,物块处于静止状态。取 则物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 )A.30N B.10N C.15N D.50N4.如图所示,A、B为咬合传动的两齿轮, ,则A、B两轮边缘上两点的关系正确的是( )A.角速度之比为2:1 B.向心加速度之比为1:C.周期之比为1:2 D.转速之比为2:15.一个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半径不变,而线速度增加为原来的2倍,其向心力增大了24 N,那么在未改变速度时,物体所受的向心力为( )A.16N B.12N C.8N D.6N6.将小球从如图所示的阶梯状平台上以一定的水平初速度v 水平抛出,所有台阶的高度和宽度均为1.0m,取 要使小球抛出后落到第三级台阶上,则v 可能为( )A. 2.5m/s B. 3.5m/sC. 4m/s7.驾校里有两辆汽车正在直道上练习,两车都从静止开始运动,如图甲所示是1号车的v-图像,如图乙所示是2号车的a-t图像。根据图像可知( )A.1号车在0-1s内的加速度方向与2s-4s内的加速度方向相同B.1号车在0-1s内的运动方向与2s-4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C.2号车在 4s末的速度大小为10m/sD.1号车在0-1s内比2号车在1s-2s的速度变化快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8.如图所示,质量都为m的A、B两物体叠放在竖直弹簧上并保持静止,用大小等于 mg 的恒力F向上拉B,运动距离h时B与A分离。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B和A刚分离时,弹簧为原长B.弹簧的劲度系数等于C.在B与A分离之前,它们的加速度逐渐变大D.在B与A分离之前,它们的加速度逐渐变小9.甲、乙两船在同一河流中同时开始渡河。河水流速为v 两船在静水中的速率均为v。甲、乙两船船头均与河岸夹角为θ,如图所示,已知甲船恰好能垂直到达河正对岸的A点,乙船到达河对岸的B点,A、B之间的距离为l。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乙两船同时到达对岸B.若仅是河水流速v 增大,则两船的渡河时间都不变C.不论河水流速v 如何改变,只要适当改变θ,甲船总能到达正对岸的A点D.若仅是河水流速v 增大,则两船到达对岸时,两船之间的距离大于l10.如图所示,A、B两点分别位于大、小轮的边缘上,C点位于大轮半径的中点,大轮的半径是小轮半径的2倍,它们之间靠传送带传动且不打滑。则( )A. A、B两点的周期之比为1:2B、B、C两点的角速度大小之比为2:1C. A、B两点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2:1D. B、C两点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4:1三、实验题:本题共2 小题,共16分。11.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以下操作符合本实验要求的是 .A.将连有纸带的小车静止释放,若能沿轨道下滑,说明已B.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在细线末端挂上槽码,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C.正确补偿阻力后,每次改变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都需要重新补偿阻力D.打点结束后,先取下小车上的纸带进行数据处理,最后关闭打点计时器(2)某组同学在某次实验中使用频率为50Hz的打点计时器,获得其中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其中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根据纸带可以求得打点计时器在打下D 点时小车的速度为 m/s,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m/s (结果均保留两位小数)。(3)在实验中通过控制槽码质量不变,改变小车和砝码总质量m,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A组同学所用槽码质量为10g,B组同学所用槽码质量为30g,两组同学通过实验获得多组数据,分别作出 图像,如图丙中的图线①和图线②所示,则A组同学所作的图线为 (填“图线①”或“图线②”);图线②中随着 增大,a与 不成正比,请说明原因 。12.用如图1所示装置研究平地运动。将白纸和复写纸对齐重叠并固定在竖直的硬板上。钢球沿斜槽轨道PQ滑下后从Q 点飞出,落在水平挡板 MN上。由于挡板靠近硬板一侧较低,钢球落在挡板上时,钢球侧面会在白纸上挤压出一个痕迹点。移动挡板,重新释放钢球,如此重复, 白纸上将留下一系列痕迹点。(1)下列实验条件必须满足的有 ;A.斜槽轨道光滑 B.斜槽轨道末段水平C.挡板高度等间距变化 D.每次从斜槽上相同的位置无初速度释放钢球(2)为定量研究,建立以水平方向为x轴、竖直方向为y轴的坐标系:a.取平抛运动的起始点为坐标原点,将钢球静置于Q点,钢球的 (选填“最上端”、“最下端”或者“球心”)对应白纸上的位置即为原点;在确定y轴时 (选填“需要”或者“不需要”)y轴与重锤线平行;b.若遗漏记录平抛轨迹的起始点,也可按下述方法处理数据:如图2所示,在轨迹上取A、B、C三点,AB和BC的水平间距相等且均为x,测得AB和BC的竖直间距分别是y 和y ,则 (选填“大于”、“等于”或者“小于”)。可求得钢球平抛的初速度大小为 。(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结果用上述字母表示)。(3)为了得到平抛物体的运动轨迹,同学们还提出了以下三种方案,其中哪一项是不可行的是 。A.从细管水平喷出稳定的细水柱,拍摄照片,即可得到平抛运动轨迹B.用频闪照相在同一底片上记录平抛小球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平滑连接各位置,即可得到平抛运动轨迹C.将铅笔垂直于竖直的白纸板放置,笔尖紧靠白纸板,铅笔以一定初速度水平抛出,将会在白纸上留下笔尖的平抛运动轨迹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38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3.消防车的供水系统主要由水泵、输水管道和水枪组成,如图所示,某次消防演练时消防水枪离地高度H=3m,建筑物上的着火点A 离地高度h=1.2m,水从水枪枪口中水平射出后,恰好击中着火点A,此时水的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37°。不计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 , sin37°=0.6, cos37°=0.8, 求:(1)水从水枪枪口运动到着火点A 的时间t;(2)水落到着火点A 前瞬间的速度大小 v;(3)水枪枪口与着火点A 的水平距离x。14.如图所示,在倾角为37°的斜面上,用沿斜面向上F=60N的拉力F拉着一质量为6kg 的物体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取 求:(1)斜面对物体的的支持力大小;(2)斜面和物体间的摩擦因数。(3)若拉力F的方向变为水平向右,此时想让物体保持沿斜面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拉力F的大小变为多少 15.如图甲所示为我国传统民俗文化表演“抡花”活动,祈福来年风调雨顺、免于火灾,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抡花”原理如图乙所示,快速转动竖直转轴 上的手柄AB,带动“花筒”M、N在水平面内转动,筒内烧红的铁片沿轨迹切线飞出,落到地面,形成绚丽的图案。已知 M、N离地高3.2m,若手摇AB转动的角速度大小为15rad/s,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 求:(1)“花筒”M的线速度大小;(2)“花筒”(内含铁片)质量为2kg时所需向心力大小;(3)铁片落地点距 的距离大小(计算结果可用根号表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