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答案地 理第Ⅰ卷 选择题本卷有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B B D C D C C C A题号 11 12 13 14 15答案 B B D D A第Ⅱ卷 非选择题本卷为非选择题,4个小题,共55分。16.(10分)原因: 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为亚热带季风气候,6月份降水多,多暴雨,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灾害;7月受副热带高压影响,降水少,滑坡、泥石流灾害较少。(每点2分,4 分)应对措施:加强对滑坡、泥石流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准确发布灾害信息;提高建筑物的抗灾能力(强度),建设护坡工程;植树造林; 建立健全防灾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应急处置机制);增强对民众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等。(任答3点,6分)17.(10分)(1)都为经济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多为距离卡塔尔相对较近的国家;多为人口密度相对较大(人口基数大)的国家。(任答2点,4分)(2)有利影响:带动卡塔尔航空、旅游、住宿、餐饮等相关产业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有助于提升卡塔尔的国际影响力;有助于卡塔尔对外文化交流。不利影响:加大了城市管理难度;会增加公共设施负担;还有可能导致交通拥堵、住宿(酒店)环境超载等问题。(有利4分,不利2分,共6分)18.(15分)(1)丙处(1分)。位于河流下游,减少对市区的水污染;位于城市主导风向的垂直风向,减少对市区的空气污染;位于城市外围,远离市区,减小对市区的影响; 丙处与市区之间有绿化带,可除尘降噪,净化空气。(任答3点,6分)(2)有利影响:炼铝厂投产后,提供就业岗位,加快吸纳城镇人口,促进了城镇人口数量增长;促进城镇规模的扩大;炼铝工业促进城镇经济发展,提高了城镇的整体经济实力;有助于推动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优化城镇产业结构,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不利影响:加剧城市电力供应紧张;增加就业岗位,吸引大量人口涌入,加大市区公共服务设施、住房和交通压力;污染加剧,危害市民身体健康。(有利和不利各4分,共8分)19.(20分)(1)涵养水源,起到保护北京水源地的作用;减轻冬春季节冬季风给北京城区带来的风沙危害;净化空气,改善北京市的大气质量;减少水土流失,降低河流含沙量;减轻北京市的城市内涝。(任答3点,6分)(2)距离较近,紧邻北京;交通便利,与北京交通通达度高;京津冀一体化给予很多优惠政策;房价较低、生活成本低;就业机会相对较少,工资水平较北京低。(任答4点,8分)(3)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城市人口数量快速增长;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城市用地面积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每点2分,共6分)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试题地 理试题说明: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本试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共45分;第二部分为综合题,共55分;3.考试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案直接写在本卷上无效。第Ⅰ卷 选择题本卷有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读中国三大区域人口密度影响因素排序图(1978~2018年)。据此完成1~2题。1.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是A.东南多西北少 B.南部多北部少C.西部多东部少 D.东北多西南少2.对我国三大区域人口密度影响均位列前三的因素是①城镇化水平 ②工业化水平 ③交通便利度 ④对外开放程度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人口是城市发展的基本要素,人口统计学常以劳动年龄人口占比等相关指标来代表人口数量红利,以教育和健康水平等人力资本相关指标来代表人口质量红利,人口红利、资本投入和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我国东部沿海某大城市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不断延长。下图示意该城市 1991—2019 年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变化,读图完成 3~4 题。3.图示期间,有关该城市人口红利的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人口数量红利贡献率持续增长B.人口数量红利贡献率增幅更大C.人口质量红利和人口数量红利同步D.2003—2009 年人口质量红利有所下降4.2003 年后该城市的人口质量红利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未达到预期目标,原因是A.落户政策不断放宽 B.环境质量下降,人口集聚放缓C.外来务工人员增长迅速 D.人才大量涌入,就业竞争激烈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山西省基本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耕地被大量占用,人增地减的矛盾日趋突出。下表为山西省人口总数、可承载人口数、人均耕地和人均粮食消费随时间变化(含预测)统计。据此完成5~6题。年份 (含预测) 人口总数 (万人) 可承载人口数 (万人) 人均耕地 (平方千米) 人均粮食消费(千克/年)2016年 3574 2415 0.121 4002021年 3718 2273 0.120 4802026年 3782 2226 0.118 5405.山西省可承载人口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迁出 B.科技进步C.消费水平提高 D.经济水平下降6.提高山西省人口承载力的可行性措施有①大量开垦荒地 ②提高科技水平③加大矿产资源开采 ④提升该省的开放程度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TOD模式,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用地开发模式。即以公交站点为中心、以400~800米(5~10分钟步行路程)为半径建立集商业、工作、文化教育、居住等为一体的区域中心。下图为“TOD开发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7.图中A、B、C三类城市功能区分别为A.居住区、办公区、核心商业区 B.办公区、核心商业区、居住区C.居住区、核心商业区、办公区 D.核心商业区、居住区、办公区8.TOD开发模式可以A.完全用步行替代公共交通 B.降低土地利用密度C.减缓城市交通拥堵 D.降低区域人口密度经过多年探索,四川成都在农村地区成片成带推进,“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取得显著效果。其中“小规模”要求,山地、丘陵区、坝区因地制宜控制农户数量,每个小组团控制在50户以内,人均综合用地面积控制在50—70㎡。下图为成都新农村综合体景观图。据此完成9~10题。9.新农村综合体各组团间距离不超过30米,这样建设的主要优点是A.交通运输更加便利,方便居民出行 B.靠近农田,方便居民从事农业生产C.有效利用公共设施,方便居民生活 D.保护农村的环境,集中处理污染物10.新农村综合体的田园景观显著不同于大都市的城市景观,反映了A.不同地理环境,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B.农村地域与城市地域的经济水平差异C.农村地域与城市地域的生活水平差异D.城市地域空间设计水平领先农村地域2021年7月19—21日,河南省郑州市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暴雨,日累计降雨量达622.7mm,引发地铁、楼房进水,车辆被淹。城市发生了严重的暴雨洪涝灾害,造成了巨大损失。下图为河南省部分地理要素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1~13题。11.郑州市内涝严重,从地形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是①西部地形坡度大,地表径流汇水速度快②降水集中,强度大,持续时间长③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塌陷④西部山地抬升夏季风,短时形成大量降水⑤市区地形平坦,排水不畅⑥邻近黄河“地上河”,河水倒灌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④⑤12.郑州市某中学针对校园内涝现象,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A.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提高防灾抗灾能力B.增大绿地面积,提高雨水下渗速度C.加强气象灾害监测,提高预警预报水平D.增加硬化面积,提高地面排水速度13.关于地理信息技术在防治郑州内涝中的应用,叙述正确的是A.运用 GPS 提供内涝实时影像 B.利用 BDS 精确估算内涝经济损失C.运用 RS 进行内涝数据分析与共享 D.利用 GIS 模拟郑州内涝动态变化瓜岭村始建于明朝成化初年,是一个有着500多年历史的古老村落,村落水道环绕,荔枝林、古榕、香蕉树、祠堂分布有序。从瓜岭村流过的瓜洲河之上有一碉堡,叫宁远楼,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由瓜岭村众多华侨集资修建,楼高四层,三层以上的四隅各置1个小碉堡,因而被称作是四角碉楼。下图为宁远楼景观图。据此完成14~15题。14.瓜岭村最可能位于A.北京 B.上海 C.成都 D.广州15.宁远楼四隅各置1个小碉堡的目的是A.便于观察敌情 B.利于楼内通风C. 便于楼宇修建 D.利于楼内采光第Ⅱ卷 非选择题本卷为非选择题,4个小题,共55分。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福建省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福建省地质构造活动强烈,地质灾害种类繁多,分布面广,是全国地质灾害较严重的省份之一,预防地质灾害十分重要。下图示意该区域1990~2006年地质灾害各月多年平均发生的次数。分析图中6月与7月滑坡、泥石流发生次数差异的自然原因,并提出福建省预防滑坡、泥石流灾害应采取的具体措施。(10分)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卡塔尔地处波斯湾沿岸(左图),大部分地区为覆盖沙土的荒漠,人口与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国内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凭借每年大量的资源出口,其人均GDP常年都保持在世界前列。卡塔尔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2022年总人口约288万人,其中卡塔尔籍公民仅40万人,外籍人口主要来自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等国(右图)。2022年11月20日-12月18日,第22届国际足联世界杯在卡塔尔举行。据统计,期间约有120万外国球迷到现场观赛,对当地影响空前。(1)归纳卡塔尔外籍人口主要来源国的共同特征。(4分)(2)简述世界杯期间大量球迷涌入对卡塔尔的影响。(6分)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铝冶炼指对铝矿原料通过冶炼、电解、铸型及对废杂铝料进行熔炼等提炼铝的生产活动,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图为我国东部季风区某城市空间结构分布图,该城市拟布局炼铝厂。(1)指出炼铝厂应布局在甲、乙、丙三地中的哪处,并从减小对市区环境污染的角度说明理由。(7分)(2)随着炼铝厂投产使用,简述可能会给城市带来哪些影响。(8分)19.读京津冀区域空间格局示意图及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材料1:《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中明确北京市西北部为生态涵养区,包括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以及昌平和房山的山区等地区。材料2:燕郊隶属于河北省三河市,每日跨省上班的京漂族,白天赶往北京市区上班,晚上回到燕郊的家中,呈现出明显的“潮汐式”流动,燕郊因此成为北京的“卧城”。材料3:“建设标杆工程,打造城市建设的典范”。雄安新区规划起步区面积约100平方千米,远期控制区面积约2000平方千米,是继深圳特区、浦东新区之后,我国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1)分析西北部建设生态涵养区的意义。(6分)(2)分析燕郊成为北京“卧城”的原因。(8分)(3)推测未来几十年雄安新区城镇化的表现。(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海南省文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 高一地理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