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之2025年广东化学一轮复习之科学探究实验相关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考复习之2025年广东化学一轮复习之科学探究实验相关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考复习
2025年广东化学一轮复习之科学探究实验相关练习题01
一、选择题
1.(2025·南山模拟)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完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的反应后,突发奇想,欲探究能否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于是利用如图所示来进行实验,实验装置及所得实验图像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首先注入瓶中的试剂是氢氧化钠溶液
B.若将饱和NaOH溶液换成等体积的饱和石灰水,所得曲线完全相同
C.对比曲线中bc段和de段,可以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D.曲线中ac段压强先增大后减小,原因是二氧化碳气体先变多后变少
2.(2025·南山模拟)利用图1装置探究不同浓度的H2O2溶液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所得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中的反应为
B.图2中的a点对应的操作是推注射器活塞
C.对比b点和c点可以验证反应速率与H2O2的浓度有关
D.该实验也能证明MnO2对H2O2的分解起催化作用
3.(2025九上·茂南期末)如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固体药品的取用 B.称取氯化钠
C.盛氢气的集气瓶放置 D.气体验满
4.(2025九下·电白开学考)如图是我们学过的四种制取氧气途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绿色化学的理念,途径①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
B.利用途径②制取氧气,氧气应在电源正极收集
C.实验室利用途径①和③制取氧气所用装置相同
D.四种途径制取氧气都是分解反应
5.(2025九下·电白开学考)化工生产中常利用碳酸钙、碱石灰等作为吸收剂对燃煤烟气进行脱硫处理。实验测得燃煤(含S等)烟气中SO2的含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如图(ppm是一种浓度的表示方法)。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燃煤产生SO2的化学方程式是为S+O2SO2
B.碱石灰的脱硫效果比碳酸钙好
C.延长时间至500s可使碱石灰吸收二氧化硫的效果更好
D.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三次实验中原煤的质量需相同
6.(2025九上·湛江期末)下列实验方案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探究不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B.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C.探究氧气含量对燃烧剧烈程度的影响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A.A B.B C.C D.D
7.(2025九上·江门期末)实验室制取,下列试剂、操作和装置选择不合理的是
A.选择药品 B.检查气密性
C.发生装置 D.收集装置
8.(2025九上·珠海期末)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比较不同的催化剂对分解的催化作用 探究分子不断地运动 探究铁锈蚀需要氧气 探究水的组成
A.A B.B C.C D.D
9.(2025九上·济宁月考)下列实验操作对应的现象和结论正确的是(  )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某待测液中加氯化钙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溶液为AgNO3溶液
B 将CO通入氧化铁粉末中 粉末由黑色变为红色 CO有还原性
C 将2根铜丝分别放入硫酸铝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观察现象 硫酸铝溶液没有明显现象,硝酸银溶液逐渐变蓝,其中铜丝表面有银色物质析出 金属活动性顺序:Al>Cu>Ag
D 将铜片和黄铜片相互刻画 铜片上留下划痕,黄铜片无明显现象 合金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硬度小
A.A B.B C.C D.D
10.((2024·宝安模拟)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目的 探究Fe、Cu、Ag的金属活动性 验证是催化剂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说明固体溶于水会吸收热量
实验设计
A.A B.B C.C D.D
11.(2024九上·金平期末)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探究不同催化剂对过氧化氢的催化效果 B.探究空气与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C.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 D.探究能否与水反应
A.A B.B C.C D.D
12.(2024九上·东莞期中)某实验小组设计如图实验对过氧化氢分解进行探究。(MnO2表示二氧化锰)
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对比实验甲和乙,探究H2O2浓度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B.对比实验乙和丁,探究MnO2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C.对比实验甲和丙,探究温度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D.对比实验甲、丙和丁,探究MnO2和温度对H2O2分解速率影响的程度
(2024九上·陆河月考)项目学习小组在阳江市的母亲河-—漠阳江,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江水,在实验室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部分实验操作如“题14图”所示。回答问题。
13.实验要有安全意识。下列行为正确的是(  )
A.将用剩的试剂随意丢弃 B.加热试管中的液体试剂时,试管口朝向同学
C.实验时品尝试剂瓶中的蔗糖 D.酒精洒出,在桌面燃烧起来,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14.如“题14图”所示操作过程中错误的是(  )
A.操作Ⅰ: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处,防止滤纸破损
B.操作Ⅱ:需处理的水应从a端进入,增强吸附效果
C.操作Ⅲ:需将烧瓶放在陶土网上加热,使受热均匀
D.操作Ⅲ中的冷凝管中进水口为d
15.(2024九上·福田期中)某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制取干燥的氧气。装置气密性良好,图①中的瓶内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燃烧匙内装有二氧化锰,燃烧匙可以上下移动,碱石灰用于干燥生成的氧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实验中,利用图②和③的装置收集的氧气均不够干燥
B.图①装置的优点是方便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C.若用图②收集氧气,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时开始收集气体
D.图③装置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观察是否复燃
16.(2024九上·南海月考)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比较二氧化锰与氧化铁的催化效果 B.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C.木炭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检验瓶内氧气是否已经收集满
A.A B.B C.C D.D
17.(2024九上·深圳月考)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主要操作步骤:
①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受热均匀,然后对准试管中的药品部位加热;②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③收集完毕,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⑥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⑦熄灭酒精灯。
正确的操作顺序
A.②④⑥①⑤⑦③ B.②④⑥①⑤③⑦
C.④②⑥①⑤⑦③ D.④②⑥①⑤③⑦
18.(2024九下·深圳模拟)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微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实验。先挤压右侧滴管,使液体A 与固体D接触,产生大量气泡,同时微热燃烧管,观察到纸屑先于木屑燃烧,然后挤压左侧B滴管滴下液体,也产生气泡,同时纸屑和木屑均熄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可证明木屑的着火点高于纸屑
B.该装置的优点有:操作简单、节约药品、现象明显
C.实验过程中产生的CO,可用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
D.液体B和固体C可以是稀盐酸和石灰石(或大理石)
19.(202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模拟) 钴(Co)的金属活动性与铁相似,钴的化合物相关性质如下、下列预测合理的是
物质 CoO Co(OH)2 CoCl2 CoCO3
在水中的溶解性 难溶,灰绿色 固体 难溶,粉红色 固体 易溶,溶液呈 粉红色 难溶,粉红色 固体
A.Co能从MgCl2溶液中置换出Mg B.CoO能与盐酸反应得到粉红色溶液
C.CoCO3能与盐酸反应生成H2 D.Co(OH)2可由Co与NaOH溶液反应制得
20.(2024九下·南山模拟)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物质 目的 设计实验
A NaOH是否变质 检验 取样,滴加足量稀盐酸,观察现象
B (NH4)2SO4和K2SO4 鉴别 分别取样,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C 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 配制 计算,称量5.0gNaCl固体,量取45.0mL水,搅拌溶解
D 粗盐中混有MgCl2、CaCl2、Na2SO4杂质 提纯 取样溶解,依次滴加过量的NaOH、Na2CO3、BaCl2和稀盐酸四种溶液,过滤、蒸发结晶
A.A B.B C.C D.D
二、非选择题
21.(2025·东莞模拟)学习了酸、碱、盐的相关知识后,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无现象反应的可视化实验。
探究一:图甲所示试管内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那么该如何设计实验来探究氢氧化钠和稀硫酸是否发生反应呢?
【设计实验】
(1)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向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两滴酚酞,再逐滴滴入过量稀硫酸,这个过程中你观察到________现象。
【实验反思】同学们对反应后硫酸是否剩余继续进行验证,进行如下实验:
组号 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1 用pH试纸测定实验后溶液的pH pH=3 硫酸剩余
2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Ba(NO3)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硫酸剩余
3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镁条 ? 硫酸剩余
(2)实验1中,开始时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测得的稀硫酸的pH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实验2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_,并说明理由:________。
(4)实验3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探究二:
(5)图乙所示实验中装置B内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要证明NaOH与CO2发生了化学反应,兴趣小组做了图丙的数字化实验,则图3中的曲线________(填“A”或“B”)表示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实验结论】
(6)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反应,我们可以通过证明________或生成物存在证明反应的发生。
(7)探究装置B中化学反应后的成分,设计实验方案并得出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于试管中,先滴加足量的________溶液,过滤后,再往滤液中滴加少量________溶液。 开始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另一种试剂溶液变红色 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8)要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杂质,可选择适量的___________。
A. 氢氧化钡溶液 B. 氯化钙溶液 C. 氢氧化钙溶液 D. 稀盐酸
22.(2025九下·清新开学考)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及气体性质试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2)若用A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则该装置还要如何改进:   ,实验室若用B装置制取氧气,则长颈漏斗中加入的药品是(填药品名称)   。
(3)硫化氢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的剧毒气体。实验室常用难溶于水的硫化亚铁(FeS)固体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那么应选用   (填字母号)作为硫化氢气体的发生装置。小刘同学不选用装置D收集硫化氢气体有两点理由①   、②   ,若选用装置F收集则进气口   (选填a或b)。
23.(2025·龙岗模拟)请完成以下探究:
(1)苹果广受大家喜爱,苹果含较多的钾、钙、铁等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其中“钾、钙、铁”指的是_______ (填字母)。
A. 元素 B. 单质 C. 离子
阿柯同学发现将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上就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的物质,像是生了“锈”一样。阿柯和学习小组的同学一起对此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
切开的苹果“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
【查阅资料】
已知苹果“生锈”是果肉里的物质(酚和酶)与空气中的一种物质发生反应,生成咖啡色的物质。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而“生锈”;
猜想二: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氮气作用而“生锈”;
猜想三: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用而“生锈”;
猜想四: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而“生锈”,并且苹果“生锈”的速度还可能与温度有关。
【实验探究】
(2)针对以上猜想,阿柯和小组同学设计了下面表格中的实验,并进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1 将一小块苹果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苹果肉变色 ________
2 将一小块苹果放入盛有氮气的集气瓶中 苹果肉不变色 猜想二不成立
3 将一小块苹果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苹果肉不变色 猜想三不成立
4 ________ 温度高的先变色 温度越高 ________
【得出结论】
(3)新鲜的苹果切开后因亚铁离子(化学符号是________)在空气中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了褐色的物质,这种变化叫做褐变。
【实际应用】
(4)根据上述结论,要防止果汁褐变,果品加工厂加工和保存果汁时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填字母,可多选)。
A. 生产过程保持充分通风
B. 产品采用真空包装
C. 使用慢速磨汁机(减少研磨产热)
D. 低温保存
24.(2025九上·深圳模拟)三聚氰胺(化学式为 C3H6N6)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同学们为探究三聚氰胺的制取原理设计了如下实验:
【查询资料】①工业上用尿素[CO(NH2)2]为反应物,以氧化铝为催化剂,在380℃的温度下,分解生成三聚氰胺和另外两种无色的混合气体,其中一种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②NH3不会与石灰水反应。
【提出问题】上述混合气体的成分是什么呢
【作出猜想】猜想 A:CO2和 NH3
猜想 B:O2和   
【设计实验】甲乙同学分别设计如图的装置来验证混合气体(假设每一步都充分反应)
【实验现象】甲:   ,酚酞溶液无变化;
乙:酚酞溶液变成红色,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⑴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定猜想    成立;
⑵由甲、乙现象的对比还可证明 NH3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
【实验反思】⑶奶粉中主要营养成分为蛋白质,目前检测蛋白质的主要手段是检测牛奶中的含氮量。若干年前, 某些不法分子往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的目的就是提高奶粉中的含氮量,从而造成蛋白质含量合格的假象。试计算:合格牛奶的含氮量≥0.46%,向每桶重 1000g 含氮量为 0.36%的不合格牛奶中加入 6.3g 三聚氰胺后,该牛奶含氮量变为   。这一做法严重影响了婴幼儿的健康,所以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很重要。
25.(2025·南山模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彰显大国担当。某项目小组对CO2的吸收进行了相关探究。
(1)实验探究1:运用已有知识设计实验吸收CO2
实验序号 实验1 实验2
设计依据    (写两点) CO2能与澄清石灰石反应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塑料瓶变瘪 塑料瓶变瘪程度更大,澄清石灰水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实验   (填实验序号)吸收CO2的效果更好。
(2)实验探究2:海洋封存是实现“碳中和”的途径之一,其原理是利用CO2在水等溶剂中的溶解性来吸收CO2,某小组开展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CO2被水和食盐水(模拟海水)吸收的情况如何?
【作出猜想】猜想I:水吸收的CO2更多;猜想II:食盐水吸收的CO2更多
【进行实验】分别将收集有100mL CO2的量筒倒扣在等体积的水和食盐水中(如图1所示),每隔一定时间观察并记录量筒内CO2的体积,所测数据如表。
时间/h 0 0.5 6 12 24 48
烧杯A量筒中CO2体积/mL 100 98.5 85.5 77 66 59
烧杯B量筒中CO2体积/mL 100 99 93 90.5 89 88
【解释与结论】
①由上表数据分析,当其它条件相同时,吸收CO2更多的是   (填“水”或“食盐水”)。
②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海水占全球储水量的96.5%,采取海洋吸收CO2,可有效减碳,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拓展交流】用两个量筒分别收集100mL CO2倒置于水槽中,向1个量筒内注入少量的植物油,使CO2与水被植物油隔开(CO2与植物油不反应),测得量筒内CO体积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
③比较图2,说明植物油能   (填“增大”或“减少”)CO2溶于水。
si事实上实验室也可以用排水法收集CO2,请根据以上表格的实验数据分析理由是   。
26.(2025九下·电白开学考)某实践活动小组在老师带领下,对空气质量检测等开展了一系列项目式学习活动。
活动一:了解空气质量指数所表示的含义
【思考分析】
(1)下图是该小组所在地区某日的空气质量情况,其空气质量状况为   (填“优”“良”或“轻度污染”)
活动二:认识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
【查询网络】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系统可实时、准确地检测室外空气污染物、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2)太阳能板工作时发生的能量转化是   。
活动三:调查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
观察并记录某段时间显示的数据如下表
二氧化氮(μg/m3) 臭氧(μg/m3) 一氧化碳(mg/m3)
22 158 1.3
(3)除显示器显示的内容外,还需要检测的空气污染物有   (写一种)。
活动四:进行实践
同学们对工厂附近的空气质量感到好奇,调研发现该工厂为了获得充足的能量。长期采用燃煤技术。于是同学们猜测该工厂排放的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
【查阅资料】二氧化硫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4)设计并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收集一瓶该工厂的废气,加入   ,振荡。     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
活动五:提出空气质量改进方案
(5)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在校园中能做什么?   (写一条)。
27.(2025九上·湛江期末)“暖宝宝”是一种可供取暖的工具,发热温度可达60℃。某兴趣小组对“暖宝宝”(如图)进行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暖宝宝”中发热剂的主要成分有铁粉、活性炭、氯化钠、水等。
【探究I】验证“暖宝宝”的成分
(1)小李剪开“暖宝宝”包装袋看到内容物为黑色粉末,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黑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黑色粉末部分溶解,   ,溶液由无色变为   色 黑色粉末中含有铁粉
②另取少量黑色粉末放在白纸上,用磁铁靠近 黑色粉末部分被吸引
③将操作②剩余的黑色粉末(假设不含铁粉)放在燃烧匙中,点燃后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停止后向集气瓶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黑色粉末燃烧,发出白光;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黑色粉末中含有   
(2)上述实验中涉及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其中一个)。
(3)“暖宝宝”的发热原理是利用铁生锈时会放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的化学式为   。氢氧化铁脱水变成铁锈。
【探究Ⅱ】活性炭、氯化钠能否加快铁粉生锈的速率
【实验2】小组同学将2g铁粉、5g水分别与不同量的活性炭、氯化钠均匀混合后,测量10分钟内上升的温度,数据记录如表:
实验编号 活性炭质量/g 氯化钠质量/g 温度上升值/℃
1 0 0 0.1
2 0.2 0 22
3 x 0.1 3.1
4 0.2 0.1 56.3
(4)表中x的值为   。
(5)对比实验1和实验3,得出的结论是   。
(6)对比实验   (填实验编号)可得出“活性炭与氯化钠同时存在会大幅度加快铁粉生锈速率”的结论。
(7)【拓展应用】生活中存放“暖宝宝”的注意事项是   。
28.(2025九上·麻章期末)生活中所用“免洗液”中含有一定量的乙醇(C2H5OH),工业生产无水乙醇的方法是在工业酒精(含有一定量水的乙醇)中加足量的生石灰后蒸馏。
(1)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2)无水乙醇与金属钠反应时有气体产生。以下是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该反应产生的气体进行的探究,请你填答相关问题。
【提出问题】无水乙醇和金属钠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无水乙醇和金属钠反应能生成一种常见的可燃性气体。
【提出假设】对气体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I:CO; 假设Ⅱ:CH4; 假设Ⅲ:H2; 假设Ⅳ:CO2;
以上假设中,假设   不成立,理由是   。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向盛无水乙醇的试管中加入金属钠。迅速塞上带尖嘴导管的胶塞(如图),在导管口用一支小试管收集并检验气体的纯度 验纯时发出    说明气体不纯
b.点燃气体,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 烧杯内壁有白雾 假设   不成立
c.将烧杯迅速倒转,向其中注入适量的   ,充分振荡     假设Ⅲ成立
【反思评价】对于三种可燃性气体CO、CH4、H2的鉴别我们可以采用先   再鉴别产物的方法进行。
29.(2025九上·麻章期末)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时常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1)写出仪器甲的名称:   。
(2)实验室常用高锰酸钾、氯酸钾、过氧化氢作为原料来制取氧气,根据“绿色化学”理念,请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最佳方法的化学方程式   。
(3)乙兴趣小组的同学选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为了得到平稳的气流,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如果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则最好选用   装置(填字母)。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不能用上面   (填字母)装置。如果用G收集二氧化碳,验满操作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导管   (填“a”或“b”)处。
(5)某化学兴趣小组用氧气传感器探究微粒的运动,数据处理软件可实时绘出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收集一塑料瓶氧气进行以下三步实验:①敞口放置;②双手贴在塑料瓶外壁上;③将塑料瓶的瓶口朝下,三步实验中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依次为图中的MN段,NP段和PQ段。
①能够说明氧分子不断运动的曲线是   (填序号)。
A.MN段 B.NP段 C.PO段
②MN段和NP段相比较,说明   。
③随着实验的进行,传感器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时几乎不再变化。
30.(2025九上·从化期末)实验小组对与反应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与反应经历,两个反应,且在同一条件下两个反应同时进行。红色固体,溶于氨水得到蓝色溶液,和不与氨水反应。
【探究1】与反应产物中单质铜含量的影响因素。
利用如图1装置,在下表所示的不同条件下,分别取等质量的,向其中持续通入,反应一定时间,观察到固体大部分变为红色。冷却、测定所得固体中单质铜的含量,记录测定结果。
序号 反应温度/℃ 反应时间 纯度1% 单质铜的含量1%
① 320 30 100 58
② 320 20 100 60
③ 320 40 100 82
④ 320 20 50 58
⑤ 320 20 25 40
【解释与结论】
(1)该小组研究了哪些因素对反应快慢的影响?   。
(2)由实验②④⑤得出的结论是   。
【探究2】氢气还原氧化铜经历的两个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是否同时进行。
【实验与分析】
(3)两个反应中铜元素经历的化合价变化趋势是+2→   →   。
(4)取图1实验反应后的红色固体于烧杯中,加入氨水并搅拌,观察到   ,证明“在同一条件下两个反应能同时进行”。
(5)称取若干份质量均为的,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用氢气还原,其在不同时间(t)所得固体中的质量(m)如图2所示。请结合实验结果及计算分析,说明“在同一条件下两个反应能同时进行”合理的依据是   。
(相对分子质量:79.5 :143)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2.【答案】B
3.【答案】A
4.【答案】B
5.【答案】C
6.【答案】B
7.【答案】C
8.【答案】A
9.【答案】C
10.【答案】D
11.【答案】B
12.【答案】B
【答案】13.D
14.B
15.【答案】B
16.【答案】B
17.【答案】D
18.【答案】C
19.【答案】B
20.【答案】D
21.【答案】(1)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2) 偏大
(3) 不正确 生成物中的硫酸钠也能和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4) 有气泡生成
(5) B
(6) 反应物减少或消失
(7) 氯化钙 无色酚酞
(8) A,C
22.【答案】锥形瓶;水槽;试管口放一团棉花;过氧化氢溶液(或双氧水);B;硫化氢密度比空气大;硫化氢有剧毒会污染空气;a
23.【答案】(1) A
(2) 猜想一成立 将相同大小的两块苹果,分别放入相同条件(氧气含量等相同)、温度不同的两个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苹果 “生锈” 速度越快
(3) Fe2+
(4) B,C,D
24.【答案】NH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极易溶于水;0.78%
25.【答案】(1)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变浑浊;2
(2)水;;减少;收集有100mL的量筒倒扣在水中,还能收集约60mL
26.【答案】轻度污染;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二氧化硫;品红溶液;品红溶液褪色;节约用电
27.【答案】有气泡产生;浅绿;活性炭;;H2O;0;氯化钠能加快铁粉生锈的速度;2、3、4;密封保存
28.【答案】(1)CaO+H2O=Ca(OH)2;放热
(2)Ⅳ;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尖锐的爆鸣声;I;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对于三种可燃性气体CO、CH4、H2的鉴别我们可以采用先点燃看是否产生水雾,再鉴别产物的方法进行。
29.【答案】(1)长颈漏斗
(2)
(3)C;E
(4)A;b
(5)A;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21%
30.【答案】反应温度、反应时间、H2纯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不变,H2纯度越高,单质铜的含量越高;+1;0;红色固体逐渐消失,溶液变成蓝色;由计算可知1.59克的氧化铜被氢气仅还原为Cu2O的质量为1.43g,远大于图2中的Cu2O的最大质量0.6436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