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2课时课件(共2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2课时课件(共22张PPT)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2.能验证孟德尔对分离现象做出的假设,并能画出遗传图解
3.能熟练应用分离定律
一、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1、实验原理:
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______________
甲乙两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__________
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代表_________________ __
雌雄生殖器官
雌雄配子
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2、实验目的:
通过模拟实验,理解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的随机结合与性状之间的数量关系,体验孟德尔的假说。
3、材料用具:
4、方法步骤:
小桶编号

分装彩球

混合彩球

随机取球

放回原小桶

重复实验
一、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
——模拟配子随机组合。
(1)模拟内容:
用具或操作 模拟对象
甲乙两个小桶
每个小桶的d小球和D小球数目都是20个
分别从两个小桶内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
重复做50~100次
雌雄生殖器官
确保雌、雄配子数目和D、d两种配子数目相等
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确保观察样本数目足够多
结果和结论
(1)彩球组合类型及数量比:DD∶Dd∶dd≈____________。
(2)彩球组合类型之间的数量比代表的显、隐性性状数量比:
显性∶隐性≈_________。
3∶1
1∶2∶1
1、两个小桶代表什么?两个小桶中的D小球和d小球代表什么?
两个小桶分别代表精巢和卵巢;D小球和d小球分别代表含有显性遗传因子和隐性遗传因子的配子。
4.为什么要将抓取的小球放回,才能重新抓取?重复做30次以上的含义是什么?
保证每个桶内两种配子的数量始终相等,被抓取出的概率相等。重复30次以上,是为了确保观察样本数目足够多。
2、每个小桶内,不同颜色的小球数量(D和d)一定要相同吗?
一定相同,因为杂合子产生两种类型配子,比例为1∶1。
3.为什么要随机抓取小球?怎样保证随机抓取?
随机抓取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几率是均等的。摇匀再抓、不能看,球的大小、材质等要相同。
注意事项:
(1)随机抓取。
(2)抓取的球要放回原来的小桶,摇匀。
若不放回,会使桶内的两种球比例发生改变。
(3)重复试验30次。
若次数过少,偶然性增加,影响实验结果。
(4)每只小桶内D和d的小球数量必须相等,模拟杂合子(Dd)产生的两种配子比例相等。
(5)两只小桶内的小球数量不一定相等。因为大多数生物雄配子数量远多于雌配子数量。
(6)实验统计的样本数量越大,越接近统计规律。
二、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设计测交实验: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Dd
dd
P
配子
D
d
d
Dd
dd
F1
高茎
矮茎
1 ∶ 1
测交:与隐性个体的交配(可用来检测个体遗传因子的组合、验证分离定律)
进行测交实验结果:得到87株高茎,79株矮茎,
其数量比接近1:1
预测结果
三、分离定律(孟德尔第一定律)
1.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独立性)。
2. 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分离性)。 核心内容
适用范围:
◆ 必须是真核生物细胞核遗传
◆ 必须是有性生殖 
◆ 必须是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科学方法
假说—演绎法
分析问题,提出假说
演绎推理,预期结果
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设计测交实验,预测性状分离比为1:1
为什么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遗传因子决定生物的性状。
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分离。
雌雄配子在受精时随机结合。
进行测交实验,验证假说内容
科学方法——假说演绎法
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这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叫做假说—演绎法。
她怎么盯着我看
可能是喜欢我
找她加微信应该没问题
“美女加个微信”
“啪”
②提出假说
③演绎推理
④实验验证
①发现问题
分离定律的应用
亲本 子代遗传因子组成 子代性状表现
AA×AA AA
AA×Aa AA∶Aa=1∶1
AA×aa Aa
Aa×Aa AA∶Aa∶aa=1∶2∶1
Aa×aa Aa∶aa=1∶1
aa×aa aa
全为显性
全为显性
全为显性
显性∶隐性=3∶1
显性∶隐性=1∶1
全为隐性
一、由亲代推断子代的遗传因子组成、性状表现及其概率
1.测交法
待测个体×隐性个体
后代
有性状分离——待测个体
无性状分离——待测个体
适用于动、植物的鉴定
2.自交法
待测个体
×
后代
有性状分离——待测个体
无性状分离——待测个体
注意:自交法只适用于植物的鉴定
为纯合子
为杂合子
为纯合子
为杂合子
二、纯合子和杂合子的鉴定
当待测为植物时,测交、自交均可,但自交法较简便。
如果花粉有两种,且比例为1∶1,则被鉴定的亲本为杂合子;
如果花粉只有一种,则被鉴定的亲本为纯合子。
3.花粉(配子)鉴定法
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呈现不同颜色。
三、自交与自由交配的概率计算
1.概念辨析:
自交:指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交配,植物是指自花授粉或同株异花授粉。
自由交配:指群体中所有个体随机交配,遗传因子组成相同或不同的个体之间都可以进行交配。
示例:在遗传因子组成为AA、Aa 群体中:
自交是指:AA×AA、Aa×Aa ;
自由交配是指:AA×AA、Aa×Aa、AA♀×Aa♂、Aa♀×AA♂。
特别注意这两种情况!!
自交≠自由交配
自交的相关计算
(1)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个体连续自交,第n代的比例分析:
杂合子、纯合子所占比例的曲线:
纯合子(AA+aa)
0 1 2 3 4 n/自交代数
1
杂合子(Aa)


显性(隐性)纯合子
(AA或aa)
Aa=
(AA+aa)=
1-
AA
=
aa
=
(1- )
关于自由交配的计算
例:某一生物群体中,AA占 ,Aa占 ,求:
(1)所有个体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2)所有个体自由交配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解:
(1)
AA
Aa
×
AA
×
AA,
Aa,
aa


则:
AA=
+
=
Aa=
aa=
(2)所有个体自由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AA
Aa
AA
Aa
×
AA=
+
×
+
+
×
×
=
aa=
×
=
Aa=
1 -

=
方法一:
例:某一生物群体中,AA占 ,Aa占 ,求:
方法二:配子法

AA
AA
Aa
Aa
×
配子
A=
a=
A=
a=
配子


A
a
a
A
AA
Aa
Aa
aa
AA
=
Aa
=
aa
=
四、特殊情况下的性状分离比
1.不完全显性
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显现中间类型的现象。例如,红花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白花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杂合子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开粉红花。这种情况下,F2的性状分离比不是3∶1,而是1∶2∶1
2.致死现象
(1)配子致死:指致死遗传因子在配子时期发生作用,从而不能形成有活力的配子的现象。
(2)合子致死:指致死遗传因子在胚胎时期或幼体阶段发生作用,从而不能形成活的幼体或个体夭折的现象。
如:Aa×Aa
  ↓
1AA∶2Aa∶aa
显性纯合致死→显性∶隐性=2∶1
隐性纯合致死→全为显性
3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