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提升训练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题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答案1. 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申遗成功。至此,中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这让我们感受到( )A.要全盘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B.要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C.只有申遗才能传承中华传统文化D.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我国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以声、画、影等现代视听手段,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此举( )①有利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②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③是创造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提④能增添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豪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3.2024年10 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徽省桐城市的六尺巷,重温张吴礼让典故。巷虽窄,但蕴藏其中的理念几百年来一直深深地影响着世人。“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一封书信,成就一条名巷。六尺巷彰显了( )A.敬业、诚信、和谐、友善的价值准则B.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的文化理念C.“以和为贵”的中华传统美德D.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表明文天祥具有( )A.对爱的信任和坚守情感B.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悲悯情怀C.为国尽忠的自豪感、坚贞不屈的大无畏精神 D.为国分忧的责任感和先苍生而后己的博大情怀5.一百多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内涵丰富、意境深远,跨越时空、历久弥新。下列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与古诗文相对应的有( )①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②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③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④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6.刘更生用锛凿斧锯守护榫卯间的文化与记忆,让老家具焕发新生,以新的面貌延续着北京中轴线的故事;赵长安带领徒弟们拯救濒临失传的琉璃烧制技艺,以红砖黄瓦点缀着紫禁城的恢宏气象;中山装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蔡金昌在中轴线上工作了40余年,秉持“针针计较、件件精品”的匠人精神,坚守“为国人制国服”的传统。他们的事迹启示我们( )①要树立劳动光荣、热爱劳动的观念 ②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③只有成为劳动模范,生命才有价值 ④要践行敬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②④7.2024年9月13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引发关注。延迟退休政策的出台( )相关链接 截至202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3.10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2.0%。预计到2050年前后,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将达到4.8亿,占全球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A.有利于缓解国家的养老压力 B.提高了人口的文化素质C.改变了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D.从根本上提升了养老金保障水平8.2025年3 月 9 日,山东首趟 “齐鲁之星” 银发旅游专列载着 770 位老人开启了为期14天的春游踏青之旅。列车设书画、心理等功能区,配备紧急呼叫定位器、适老化AI智能旅行监护装备,还有专业医生巡诊。这体现了我国( )A.人口老龄化加剧,只能依靠发展银发旅游解决问题B.以满足老年人需求为中心,实现了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C.关注老年人特殊需求,践行了绿色惠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D.重视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积极探索应对老龄化社会的举措9.2024年3月20日,国务院发布《节约用水条例》,该条例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是我国首部节约用水行政法规。该条例的实施有利于( )①为保障国家水安全提供法治保障②根本上解决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③形成全社会节约用水的良好风气④降低我国人均水资源的占有比重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④10.解决漫画中的问题( )A.是发展的根本目的B.要落实绿色发展理念C.需要减少人口数量D.破坏了现代化建设11.近年来,位于海南中部生态核心区的某地,以生态资源资产运行平台为抓手,建设“生态家底”数据库,探索出适应当地生态发展的有机稻、有机茶等15个种植项目,使当地居民普遍增收。这充分体现了( )①保护生态环境是当前的中心工作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③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④贯彻共享发展理念,探索共富路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12.2025年六五环境日的主题为“美丽中国我先行”,旨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展示全国各地推进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的实践成果并倡议社会公众积极行动,投身美丽中国建设。下列同学的做法与材料主旨相符合的有( )①参与垃圾分类的宣传②参观中国黄梅戏博物馆③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④到体育场馆参与锻炼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6分)【关注发展 学以致用】13.(6分)某市计划从A区到B区修建一条高速公路,给出的备选方案有两种(如图),请你观察图片,回答问题。INCLUDEPICTURE"安卷-11.tif" INCLUDEPICTURE "D:\\25秋\\安卷-11.tif" \* MERGEFORMATINET请你任选一条高速公路修建路线,并给出修建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及相关理论支撑。(6分) 【感悟文化现象 领悟文化力量】14.(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某学校组织学生走进博物馆观展、研学,开启一场“博悟之旅”。★“博物馆热”悄然兴起当下,博物馆已成为人们出游的热门“打卡地”之一。据国家文物局统计,2024年五一假期,全国6 000多家博物馆共接待观众5 054万人次。(1)“博物馆热”的悄然兴起传递出什么信息?(4分) ★古今博览文脉赓续1号展厅:推出“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展示1 700余件中国历代绘画名作出版打样稿,再现中国古代绘画2 000余年的发展历程。2号展厅:推出“人格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展”,陈列中国共产党人饱含深情的手稿、家信等珍贵文献及实物170余件,用故事化的方式讲述党史。3号展厅:推出“逐梦寰宇问苍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成就展”,展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等模型和航天服、火箭发动机等实物,展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2)同学们在观展后纷纷感叹:“这次参观让我们增强了文化自信!”结合材料,请你分析大家发出这个感叹的理由。(6分) 【学习新能源法 践行绿色生活】15.(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24年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该法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第五条规定:国家完善能源开发利用政策,优化能源供应结构和消费结构,积极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发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1)依据材料,请你说说《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的施行有什么意义。(4分) (2)作为中学生,我们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的贯彻落实做些什么?(6分) 【快乐研学 积极参与】16.(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24年暑假,各地掀起了“研学游”热潮。同学们通过探索身边的博物馆,体验家乡的非遗文化,寻找身边的自然密码,实现寓学于行、寓学于游。某校九年级(2)班的同学们就家乡的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生态地理设计了以下三条研学路线。路线1:传统文化研学 路线2:红色文化研学 路线3:生态地理研学品尝传统小吃,学习地方戏曲,学习传统技艺…… 参观革命遗址、军事博物馆、烈士纪念馆…… 游览森林公园,了解当地生态资源;参观现代农场……(1)请你选择一条路线,推荐两个“打卡点”并说明推荐理由。(6分) 材料二 研学活动前,同学们借助网络交流工具,将文件和图片上传至共享空间,以便随时随地交流;借助网络搜索工具,查找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搜集革命烈士英勇斗争的事迹;借助网络绘图工具,设计游览路线图……(2)根据上述准备活动,你感受到了什么?(4分) (3)为保障研学活动安全、高效进行,你认为在活动中和活动后应注意什么?(4分) 【魅力安徽 你我同行】17.(16分)在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上,老师展示了以下关于安徽省省情的材料,同时提出了一些问题,请你与同学们一起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徽州文化全面崛起始于南宋,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作为一种极富特色的区域文化,它在全国引领风骚约800年。徽州文化内涵丰富,在哲学、文化、医学、建筑和工艺美术等多个领域都形成了独特的流派和风格。(1)列举两例安徽省著名的物质文化遗产或非物质文化遗产。(2分) 材料二 翻开一页页民生清单,安徽省交出一张张幸福答卷。安徽省2024年50项民生实事全面完成:让124万名农村义务教育学生享受营养餐;建成600个公共文化空间,开展送戏进万村活动1.7万场;新建公共充电桩3.7万个;改造城镇老旧小区991个……(2)一张张幸福答卷说明了什么?(4分) 材料三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如今,安徽森林覆盖率30.22%,森林蓄积量2.7亿立方米;湿地保护率51.8%;森林火灾受害率保持在0.5‰以下;分布陆生脊椎动物557种、维管束植物3 645种。安徽省的“绿色版图”不断扩大,生态“朋友圈”持续扩容。(3)思考安徽省的“绿色版图”不断扩大的原因。(4分) (4)结合以上三则材料,思考中学生如何为安徽省的发展贡献力量。(6分) 答案一、1.D 2.B 3.C 4.C 5.C 6.B7.A 8.D 9.B 10.B 11.D 12.A二、13.示例一:选择路线甲。注意问题:不随意破坏植被;给野生动物通行设置预留通道。(答出一点即可得2分)理论支撑: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示例二:选择路线乙。注意问题:不随意排放废水;不随意丢弃垃圾。(答出一点即可得2分)理论支撑: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14.(1)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博物馆成为人们感受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平台。(4分)(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础。(答出一点即可)党领导人民创造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观展增强了我们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15.(1)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利于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有利于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有利于全社会增强节约能源的意识。(答出两点即可)(2)示例: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如节约用电、低碳出行等;参与环保项目,加入或发起环保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为环境保护贡献力量;学习和研究新能源技术,在学业中关注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如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等,培养科技创新意识。(6分)16.(1)示例:我选择路线1:传统文化研学。推荐的打卡点:①安徽博物院;(1分)推荐理由:能够了解大量本地历史和文化瑰宝。(2分)②中国徽墨文化园:(1分)推荐理由:可以亲身体验和学习传统技艺。(2分)(2)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答出两点即可)(3)示例:①活动中,牢记研学时间,有特殊情况及时和老师联系;始终在老师视线范围内,并时刻注意安全。(2分,答出一点即可)②活动后,及时进行总结和反馈;整理收集到的资料,撰写活动报告,分享经历和收获,进一步巩固学习内容。(2分,答出一点即可)17.(1)示例:皖南根雕、芜湖铁画锻制技艺、宣纸制品加工技艺等。(列举两例即可)(2)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和政府引领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党和政府坚持共享发展理念,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党和政府致力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答出四点即可)(3)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答出两点即可)(4)树立远大理想,明确人生奋斗目标,将个人命运与祖国前途紧密结合在一起。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刻苦学习,做到与时俱进,掌握现代科学技术,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要践行低碳、绿色生活方式。积极为保护生态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自觉地宣传中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答出三点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