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八单元 海洋化学资源的利用第Ⅰ卷 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下列有关海洋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海水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元素B.海水中含量最高的物质是氯化钠C.海底蕴含着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D.既要加大海洋开发力度,也要注意保护海洋环境2.能使气体物质溶解度增大的操作是( )A.增加溶剂 B.振荡溶液C.增大压强 D.升高温度3.将60 ℃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至20 ℃,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A.硝酸钾的溶解度 B.溶质的质量C.溶剂的质量 D.溶质的质量分数4.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4Al+3O22Al2O3B.Ca(OH)2+Na2CO3CaCO3↓+2NaOHC.H2CO3H2O+CO2↑D.H2+CuOCu+H2O5.欲将粗盐提纯并用所得精盐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滤时,用玻璃棒搅拌加快过滤速度B.蒸发时,待蒸发皿中晶体全部析出后停止加热C.配制溶液时必须使用的仪器有托盘天平、酒精灯、量筒、烧杯、玻璃棒等D.配制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存放等步骤6.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pH=3的溶液中:N、Mg2+、S、CB.pH=11的溶液中:Na+、K+、Cl-、CC.无色溶液中:Cu2+、Al3+、Cl-、ND.含有大量S的溶液中:Ba2+、H+、Cl-、HC 张老师在课堂上讲完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之后,让同学们做了以下练习,请回答第7~8题。7.某种“果蔬洗盐”的主要成分及其质量分数是氯化钠50%、碳酸钠10%、碳酸氢钠15%。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氯化钠、碳酸钠属于易溶物质B.该“果蔬洗盐”不能与食醋一起使用C.30 ℃时,Na2C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40%D.20 ℃时,将50 g “果蔬洗盐”放入100 g水中,形成的溶液是NaCl的不饱和溶液8.如表是KNO3和Na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小明用其中一种物质(X)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水蒸发忽略不计)。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温度/ ℃ 20 40 60溶解度/g KNO3 31.6 63.9 110NaNO3 88.0 103 125A.X为NaNO3B.③中溶液为X的不饱和溶液C.④中溶液的质量为100 g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②=③>④9.甲、乙两个排污口共排放了H2SO4、KNO3、MgCl2和NaOH四种物质,每个排污口各排放其中的两种不同物质。下列关于污水成分的分析合理的是( )A.H2SO4和KNO3一定来自同一排污口B.H2SO4和MgCl2一定来自同一排污口C.H2SO4和NaOH一定来自同一排污口D.将两处污水混合后,溶液一定呈中性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B.中和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C.碳酸盐与酸之间一定发生复分解反应D.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11.下列各组物质鉴别方案的描述,错误的是( )A.KNO3、Na2SO4、Ba(OH)2、MgCl2四种溶液,需另加试剂才可鉴别B.MgCl2、HCl、KOH、NaCl四种溶液,利用组内物质即可鉴别C.Na2CO3、NH4NO3、NaOH、NaCl四种固体,利用水和稀盐酸无法鉴别D.NaCl、NaOH、CaO、CuSO4四种固体,只用适量水即可鉴别12.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A 除去盐酸中的少量硫酸 加入过量Ba(NO3)2溶液后过滤B 除去MgCl2溶液中的少量盐酸 加入过量MgO后过滤C 鉴别NH4Cl和K2CO3固体 取样,分别加入CaCl2粉末,研磨,闻气味D 鉴别NaCl和Na2SO4 溶液 取样,分别滴加Mg(NO3)2溶液,观察现象13.侯氏制碱法为我国制碱工业做出巨大贡献。用粗盐水(含Ca2+、Mg2+、S等杂质)制备纯碱的流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精制”除杂添加试剂的顺序为NaOH、Na2CO3、BaCl2B.X为CO2,Y为NH3C.相同条件下,溶解度:Na2CO3>NaHCO3,热稳定性:Na2CO3>NaHCO3D.可以从母液中获取氮肥14.下列各组物质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转化,则甲、乙、丙可能的组合是( )选项 甲 乙 丙A C CO2 COB CuO CuCl2 Cu(OH)2C NaOH NaCl NaNO3D H2O H2O2 O215.取少量实验室制取CO2后的废液,向其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现另取一定质量的废液于烧杯中,向其中逐渐加入碳酸钠粉末,如图:横坐标表示加入的碳酸钠粉末的质量,根据图像判断,纵坐标可能表示( )A.溶液中溶剂的质量B.烧杯中固体的质量C.溶液的pH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5分)二、填空简答题(共5小题,共26分)16.(5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现有下列五种物质:①氧气、②碳酸氢钠、③氯化钠、④氢氧化钙、⑤盐酸。请用相应物质的序号填空:(1)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是 。 (2)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 。 (3)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是 。 (4)能用过氧化氢制取的气体是 。 (5)常用作调味品的盐是 。 17.(6分)海洋化学资源的利用体现了人类利用和改造物质的智慧。(1)下列方法中能淡化海水的是 (填字母)。 A.过滤法B.分解法C.多级闪急蒸馏法D.膜法(2)从海水中制备纯碱和金属镁的流程如图所示:①流程Ⅰ海水晒盐得到粗盐的方法为 结晶。 ②写出流程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提取氯化镁历经Ⅳ、Ⅴ两步转化的目的是 ;流程Ⅵ实现的能量转化方式为 。 18.(4分)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t1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 (填“>”“<”或“=”)丙物质的溶解度。 (2)将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任写一种)。 (3)t2 ℃时,将一定质量的甲物质加入100 g水中完全溶解,再降温到t1 ℃,析出甲物质 15 g,则t2 ℃时,加入甲物质的质量为 g。(4)将t3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19.(5分)现有一包不纯的K2CO3固体,可能含有NaOH、Ba(OH)2、Na2SO4、(NH4)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做如下实验。(1)取适量固体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无氨味,则原固体一定不含 。(2)另取适量固体加水溶解,过滤得白色固体A和无色滤液B,则原固体中一定含 。 (3)取固体A,加入过量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则原固体中一定不含 ,写出步骤(2)中生成固体A的化学方程式: 。 (4)取少量滤液B,滴加足量Ba(NO3)2溶液,产生沉淀,静置,向上层清液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则原固体中 (填“一定”或“不一定”)含NaOH。 20.(6分)如表是部分酸、碱、盐在20 ℃的溶解性表,据表回答:离子 OH- Cl- S CH+ 溶、挥 溶 溶、挥Ca2+ 微 微 不(1)具有挥发性的酸是 。 (2)“ ”处物质的溶解性为 (填“溶”“微”或“不”)。 (3)20 ℃溶解度:CaCO3 (填“>”“=”或“<”)CaSO4。 (4)实验室不用块状大理石和稀硫酸制CO2的原因是 。 (5)据表写一例反应本质是H++OH-H2O的化学方程式: 。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共20分)21.(8分)某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发现除去泥沙等杂质的粗盐,可能还含有CaCl2、MgCl2、Na2SO4等杂质。他们将该粗盐配成溶液,并对粗盐溶液进行探究和除杂。(1)配制溶液时,加速粗盐溶解的玻璃仪器是 。 [探究过程](2)步骤1:向粗盐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未出现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无 杂质;向溶液中继续滴加过量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CaCO3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步骤2:向步骤1的滤液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溶液呈中性即得NaCl溶液。加稀盐酸除去的物质是 。 [初步结论]杂质成分已确定,且已完全除去。[反思交流](4)小东认为Na2SO4还不能确定是否存在,可向步骤2的沉淀中滴加过量稀盐酸,若观察到 的现象,证明粗盐中确实存在Na2SO4。 (5)小红认为杂质未完全除去,可按照步骤1和步骤2重新实验,并对调其中两种试剂的位置就能达到除杂目的,这两种试剂为 (填字母)。 A.Na2CO3溶液、BaCl2溶液B.稀盐酸、BaCl2溶液C.NaOH溶液、Na2CO3溶液22.(12分)在学习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后,同学们利用已学知识,对稀盐酸与下表中的四种化合物的溶液之间能否发生反应作出判断,并进行实验验证。物质 氢氧化钠 溶液 硫酸钠 溶液 碳酸钾 溶液 硝酸银 溶液实验现象 无明显 现象 无明显 现象 产生气泡 产生白 色沉淀能否反应 能反应 不能反应 能反应 能反应[提出问题] 对于上述无明显现象的反应,如何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设计实验] 为了验证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小刚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①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振荡 溶液呈无色 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化学反应②向步骤①所得无色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 溶液呈无色[分析讨论] 小刚设计的实验方案 (填“可行”或“不可行”),说明理由: 。 [总结提升] 通过以上实验分析,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反应,验证思路可以是:(1)验证生成物是否存在。(2)验证 是否消失。 [拓展迁移](1)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实质是 。写出另一个符合上述反应实质的化学方程式: (合理即可)。 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示意图(2)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成分可能有 种情况,具体的溶质组合情况分别是 (填化学式)。 四、计算题(共1小题,共9分)23.(9分)将40 g由氯化钠和碳酸钠组成的固体混合物溶于100 g足量水中,再向所得溶液中滴加氯化钙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氯化钙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C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试回答:(1)m= 。 (2)A点溶质是 (填化学式)。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第八单元 海洋化学资源的利用第Ⅰ卷 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下列有关海洋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A.海水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元素B.海水中含量最高的物质是氯化钠C.海底蕴含着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D.既要加大海洋开发力度,也要注意保护海洋环境2.能使气体物质溶解度增大的操作是(C)A.增加溶剂 B.振荡溶液C.增大压强 D.升高温度3.将60 ℃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至20 ℃,不会发生变化的是(C)A.硝酸钾的溶解度 B.溶质的质量C.溶剂的质量 D.溶质的质量分数4.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B)A.4Al+3O22Al2O3B.Ca(OH)2+Na2CO3CaCO3↓+2NaOHC.H2CO3H2O+CO2↑D.H2+CuOCu+H2O5.欲将粗盐提纯并用所得精盐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过滤时,用玻璃棒搅拌加快过滤速度B.蒸发时,待蒸发皿中晶体全部析出后停止加热C.配制溶液时必须使用的仪器有托盘天平、酒精灯、量筒、烧杯、玻璃棒等D.配制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存放等步骤6.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B)A.pH=3的溶液中:N、Mg2+、S、CB.pH=11的溶液中:Na+、K+、Cl-、CC.无色溶液中:Cu2+、Al3+、Cl-、ND.含有大量S的溶液中:Ba2+、H+、Cl-、HC 张老师在课堂上讲完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之后,让同学们做了以下练习,请回答第7~8题。7.某种“果蔬洗盐”的主要成分及其质量分数是氯化钠50%、碳酸钠10%、碳酸氢钠15%。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A.氯化钠、碳酸钠属于易溶物质B.该“果蔬洗盐”不能与食醋一起使用C.30 ℃时,Na2C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40%D.20 ℃时,将50 g “果蔬洗盐”放入100 g水中,形成的溶液是NaCl的不饱和溶液8.如表是KNO3和Na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小明用其中一种物质(X)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水蒸发忽略不计)。下列分析错误的是(C)温度/ ℃ 20 40 60溶解度/g KNO3 31.6 63.9 110NaNO3 88.0 103 125A.X为NaNO3B.③中溶液为X的不饱和溶液C.④中溶液的质量为100 g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②=③>④9.甲、乙两个排污口共排放了H2SO4、KNO3、MgCl2和NaOH四种物质,每个排污口各排放其中的两种不同物质。下列关于污水成分的分析合理的是(B)A.H2SO4和KNO3一定来自同一排污口B.H2SO4和MgCl2一定来自同一排污口C.H2SO4和NaOH一定来自同一排污口D.将两处污水混合后,溶液一定呈中性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B.中和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C.碳酸盐与酸之间一定发生复分解反应D.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11.下列各组物质鉴别方案的描述,错误的是(C)A.KNO3、Na2SO4、Ba(OH)2、MgCl2四种溶液,需另加试剂才可鉴别B.MgCl2、HCl、KOH、NaCl四种溶液,利用组内物质即可鉴别C.Na2CO3、NH4NO3、NaOH、NaCl四种固体,利用水和稀盐酸无法鉴别D.NaCl、NaOH、CaO、CuSO4四种固体,只用适量水即可鉴别12.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B)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A 除去盐酸中的少量硫酸 加入过量Ba(NO3)2溶液后过滤B 除去MgCl2溶液中的少量盐酸 加入过量MgO后过滤C 鉴别NH4Cl和K2CO3固体 取样,分别加入CaCl2粉末,研磨,闻气味D 鉴别NaCl和Na2SO4 溶液 取样,分别滴加Mg(NO3)2溶液,观察现象13.侯氏制碱法为我国制碱工业做出巨大贡献。用粗盐水(含Ca2+、Mg2+、S等杂质)制备纯碱的流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精制”除杂添加试剂的顺序为NaOH、Na2CO3、BaCl2B.X为CO2,Y为NH3C.相同条件下,溶解度:Na2CO3>NaHCO3,热稳定性:Na2CO3>NaHCO3D.可以从母液中获取氮肥14.下列各组物质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转化,则甲、乙、丙可能的组合是(A)选项 甲 乙 丙A C CO2 COB CuO CuCl2 Cu(OH)2C NaOH NaCl NaNO3D H2O H2O2 O215.取少量实验室制取CO2后的废液,向其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现另取一定质量的废液于烧杯中,向其中逐渐加入碳酸钠粉末,如图:横坐标表示加入的碳酸钠粉末的质量,根据图像判断,纵坐标可能表示(B)A.溶液中溶剂的质量B.烧杯中固体的质量C.溶液的pH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5分)二、填空简答题(共5小题,共26分)16.(5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现有下列五种物质:①氧气、②碳酸氢钠、③氯化钠、④氢氧化钙、⑤盐酸。请用相应物质的序号填空:(1)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是 ② 。 (2)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 ④ 。 (3)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是 ⑤ 。 (4)能用过氧化氢制取的气体是 ① 。 (5)常用作调味品的盐是 ③ 。 17.(6分)海洋化学资源的利用体现了人类利用和改造物质的智慧。(1)下列方法中能淡化海水的是 CD (填字母)。 A.过滤法B.分解法C.多级闪急蒸馏法D.膜法(2)从海水中制备纯碱和金属镁的流程如图所示:①流程Ⅰ海水晒盐得到粗盐的方法为 蒸发 结晶。 ②写出流程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HCO3Na2CO3+H2O+CO2↑ 。③提取氯化镁历经Ⅳ、Ⅴ两步转化的目的是 富集、提纯氯化镁 ;流程Ⅵ实现的能量转化方式为 电能转化成化学能 。 18.(4分)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t1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 = (填“>”“<”或“=”)丙物质的溶解度。 (2)将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升高温度(或增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 (任写一种)。 (3)t2 ℃时,将一定质量的甲物质加入100 g水中完全溶解,再降温到t1 ℃,析出甲物质 15 g,则t2 ℃时,加入甲物质的质量为 45 g。(4)将t3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乙>甲>丙 。 19.(5分)现有一包不纯的K2CO3固体,可能含有NaOH、Ba(OH)2、Na2SO4、(NH4)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做如下实验。(1)取适量固体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无氨味,则原固体一定不含 (NH4)2SO4 。(2)另取适量固体加水溶解,过滤得白色固体A和无色滤液B,则原固体中一定含 Ba(OH)2 。 (3)取固体A,加入过量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则原固体中一定不含 Na2SO4 ,写出步骤(2)中生成固体A的化学方程式: K2CO3+Ba(OH)2BaCO3↓+2KOH 。 (4)取少量滤液B,滴加足量Ba(NO3)2溶液,产生沉淀,静置,向上层清液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则原固体中 不一定 (填“一定”或“不一定”)含NaOH。 20.(6分)如表是部分酸、碱、盐在20 ℃的溶解性表,据表回答:离子 OH- Cl- S CH+ 溶、挥 溶 溶、挥Ca2+ 微 微 不(1)具有挥发性的酸是 盐酸、碳酸 。 (2)“ ”处物质的溶解性为 溶 (填“溶”“微”或“不”)。 (3)20 ℃溶解度:CaCO3 < (填“>”“=”或“<”)CaSO4。 (4)实验室不用块状大理石和稀硫酸制CO2的原因是 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 。 (5)据表写一例反应本质是H++OH-H2O的化学方程式: Ca(OH)2+2HClCaCl2+2H2O 。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共20分)21.(8分)某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发现除去泥沙等杂质的粗盐,可能还含有CaCl2、MgCl2、Na2SO4等杂质。他们将该粗盐配成溶液,并对粗盐溶液进行探究和除杂。(1)配制溶液时,加速粗盐溶解的玻璃仪器是 玻璃棒 。 [探究过程](2)步骤1:向粗盐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未出现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无 MgCl2(或氯化镁) 杂质;向溶液中继续滴加过量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CaCO3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CaCl2CaCO3↓+2NaCl 。 (3)步骤2:向步骤1的滤液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溶液呈中性即得NaCl溶液。加稀盐酸除去的物质是 NaOH(或氢氧化钠) 。 [初步结论]杂质成分已确定,且已完全除去。[反思交流](4)小东认为Na2SO4还不能确定是否存在,可向步骤2的沉淀中滴加过量稀盐酸,若观察到 沉淀部分溶解 的现象,证明粗盐中确实存在Na2SO4。 (5)小红认为杂质未完全除去,可按照步骤1和步骤2重新实验,并对调其中两种试剂的位置就能达到除杂目的,这两种试剂为 A (填字母)。 A.Na2CO3溶液、BaCl2溶液B.稀盐酸、BaCl2溶液C.NaOH溶液、Na2CO3溶液22.(12分)在学习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后,同学们利用已学知识,对稀盐酸与下表中的四种化合物的溶液之间能否发生反应作出判断,并进行实验验证。物质 氢氧化钠 溶液 硫酸钠 溶液 碳酸钾 溶液 硝酸银 溶液实验现象 无明显 现象 无明显 现象 产生气泡 产生白 色沉淀能否反应 能反应 不能反应 能反应 能反应[提出问题] 对于上述无明显现象的反应,如何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设计实验] 为了验证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小刚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①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振荡 溶液呈无色 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化学反应②向步骤①所得无色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 溶液呈无色[分析讨论] 小刚设计的实验方案 可行 (填“可行”或“不可行”),说明理由: 滴加酚酞试液后,溶液仍然为无色,说明溶液中的氢氧化钠消失了,进而说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 [总结提升] 通过以上实验分析,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反应,验证思路可以是:(1)验证生成物是否存在。(2)验证 反应物 是否消失。 [拓展迁移](1)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实质是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分子 。写出另一个符合上述反应实质的化学方程式: 2NaOH+H2SO4Na2SO4+2H2O (合理即可)。 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示意图(2)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成分可能有 3 种情况,具体的溶质组合情况分别是 NaCl,NaCl、HCl,NaCl、NaOH (填化学式)。 四、计算题(共1小题,共9分)23.(9分)将40 g由氯化钠和碳酸钠组成的固体混合物溶于100 g足量水中,再向所得溶液中滴加氯化钙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氯化钙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C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试回答:(1)m= 。 (2)A点溶质是 (填化学式)。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答案:(1)15 (2)CaCl2、NaCl(3)解:设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Na2CO3+CaCl2CaCO3↓+2NaCl106 100 117x 20 g y= x=21.2 g= y=23.4 g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为40 g-21.2 g=18.8 g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1.1%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1.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八单元 海洋化学资源的利用 综合评价卷 - 学生版.docx 第八单元 海洋化学资源的利用 综合评价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