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九单元 金 属第Ⅰ卷 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下列自行车构件及配件所用的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C)A.塑料车筐 B.橡胶车胎C.钢制车圈 D.棉布座套2.防雷击要远离金属制品。因为金属具有(B)A.导热性 B.导电性C.延展性 D.光泽3.铝合金成为运载火箭中的关键材料,主要原因不包括(D)A.密度小 B.抗腐蚀C.价格适中 D.银白色4.很多成语、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B)A.“铁盂汤雪早,石炭煮茶迟”:铁锅化雪快是因为金属铁导热性好B.“百炼成钢”与“沙里淘金”所涉及的变化相同C.“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燃豆萁”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D.“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5.为了防止钢铁制品锈蚀,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A.用洗涤剂除去铁制品表面的油膜B.在车船的表面喷涂油漆C.在铁制品表面镀上一层其他金属D.将使用后的菜刀用布擦干6.下列化学反应(反应条件已省略)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C)A.2KI+Cl2I2+2KClB.Fe+CuSO4FeSO4+CuC.CuO+COCu+CO2D.Zn+H2SO4ZnSO4+H2↑7.为了探究镁、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将形状、大小相同的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盛有X溶液的试管中,通过观察现象即能得出实验结论。则X溶液是(C)A.硫酸铜溶液 B.硝酸银溶液C.稀硫酸 D.硫酸钠溶液8.如图是铁和其他物质的性质关系(“—”表示相连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两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B)A.反应①的过程中,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小B.反应②中溶液的质量会逐渐减小C.反应③可通过细铁丝在空气中燃烧实现D.反应④可能是2Fe+6HCl2FeCl3+3H2↑9.已知金属R和Fe、H的活动性强弱关系为Fe>R>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金属R放入Zn(NO3)2溶液中,有锌析出B.金属R放入CuSO4溶液中,金属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C.金属铁(足量)放入R(NO3)2溶液中,溶液变黄色D.金属铁放入Ag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溶液质量变大10.比较、分析、归纳是化学学习的有效方法。已知化学反应:①Zn+CuSO4ZnSO4+Cu②Cu+2AgNO3Cu(NO3)2+2Ag③Cl2+2NaBr2NaCl+Br2④Br2+2NaI2NaBr+I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A.分析反应①和②,可以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Zn>Cu>AgB.分析反应③和④,可以得出三种非金属的活动性:Cl2>Br2>I2C.I2和NaCl不能发生化学反应D.Cl2和NaI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在学习了金属的锈蚀与防护之后,老师带领同学们进行了以下探究。请回答第11~12题。11.实验室中银白色镁条长期放在空气中,表面容易生成黑色的锈[锈的主要成分为CO3],下列物质与镁生锈无关的是(A)A.N2 B.O2 C.H2O D.CO212.实验研究铁锈蚀影响因素,记录如下,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D)实验装置 序号 其他试剂 100 s时O2的含量① 干燥剂 21%② 10滴水 15%③ 10滴水和1.0 g食盐 8%A.②③中O2含量减少表明铁已锈蚀B.①②证明水对铁锈蚀有影响C.②③证明食盐能加快铁锈蚀D.①②③证明炭粉对铁锈蚀有影响13.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模拟工业炼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反应前后铁元素的化合价由+2变为0B.充分加热,a处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C.b处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生成的CO2D.可用水吸收尾气中的CO14.在硝酸铜、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若滤液为无色,则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锌,可能有铜B.若滤液为蓝色,则滤液中一定有Cu2+、Zn2+,可能有Ag+C.若往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有Zn2+、Ag+,可能有Cu2+D.若往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铜,可能有锌15.向装有一定量硝酸铜和硝酸银混合溶液的试管中,缓慢加入细铁粉,充分反应。下列关于试管中物质的变化关系图错误的是(D)A BC D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5分)二、填空简答题(共5小题,共26分)16.(4分)金属材料的使用作为一个时代的标志,见证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1)《天工开物》是我国乃至世界科技史上一部极具价值的著作。书中记载“凡金箔,每金七厘造方寸金一千片”,体现金的哪种物理性质: 良好的延展性 。 (2)第24届冬奥会发行的冬奥币使用的材料是黄铜(铜锌合金)。黄铜和纯铜相互刻画,表面没有划痕的是 黄铜 。 (3)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就开始炼铁。生铁生产过程中,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CO+Fe2O32Fe+3CO2 。 (4)金属锰(Mn)及其化合物用途广泛。经查阅,锰的化合物在水中溶解性如下表:MnCl2 MnSO4 MnCO3 Mn(NO3)2 Mn(OH)2易溶 易溶 难溶 易溶 难溶锰的金属活动性介于镁和铜之间。结合以上信息和已有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 (填字母)。 A.锰不能与稀硫酸反应B.锰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C.碳酸锰不能与稀盐酸反应D.硫酸锰溶液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17.(8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1)某化学小组为了验证铁、铜、镁、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实验方案:实验① 实验②根据实验①判断出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依据的现象是 镁片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速率比铁片快 ;根据实验②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汞强 。 (2)向溶质为AgNO3、Cu(NO3)2、Na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蓝色溶液,则所得蓝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NaNO3、Mg(NO3)2、Cu(NO3)2 。 (3)为探究铁和锌两种金属与酸反应的状况,将等质量的两种金属分别与等质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Ⅰ、Ⅱ所示。下列相关判断中,正确的是 BC (填字母)。 A.甲是锌,乙是铁B.甲是铁,乙是锌C.图Ⅰ中消耗稀硫酸的质量:甲>乙D.图Ⅱ中金属乙与稀硫酸充分反应后,金属乙一定有剩余18.(5分)金属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如图甲。请回答下列问题:(1)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X是 Hg (填元素符号)。 (2)把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了一会儿,观察到的现象有 铝丝上附着红色物质,溶液蓝色变浅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3CuSO43Cu+Al2(SO4)3 。 (3)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Zn粉,溶液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图中B点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为 Cu(NO3)2、Zn(NO3)2 。 19.(3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1)糖果等食品常用银白色、被称为“锡纸”的材料进行包装,“锡纸”实际上是铝箔纸。铝可以制成铝箔,是因为它具有良好的 延展 性。(2)化学实验室要从含少量铜粉的银、锰(Mn)混合金属粉末中分离出贵金属,并获得一种盐晶体,现将有关三种金属随意编号为A、B、C,并设计如图流程:①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Mn>Cu>Ag (用元素符号表示)。 ②步骤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2AgNO3Cu(NO3)2+2Ag 。20.(6分)如图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装置。(1)A中化学方程式为 Fe2O3+3CO2Fe+3CO2 。 (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操作应该 a (填字母)。 a.先通一氧化碳,后加热b.先加热,后通一氧化碳(3)小美对装置A中反应后的固体物质进行如下探究: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有关化学 方程式 实验结论取少量反应后的固体,滴加稀盐酸 固体溶解,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Fe+2HClFeCl2+ H2↑ 固体中含 有铁粉[实验反思]实验安全很重要。①实验前要检验CO的纯度,其目的是 防止一氧化碳和氧气(或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遇明火或加热时发生爆炸 。 ②小明在通CO之前用点燃的方法处理尾气时,发现火焰顺着导管进入装置B中而发出轻微的爆鸣声。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 (填字母)。 A.改用气球收集尾气B.个别现象,无关紧要,不予理睬C.发出爆鸣声的原因可能是装置B中空气未排尽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共20分)21.(10分)“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某市以创建文明城市为契机,推进垃圾分类工作。Ⅰ.据统计全球每年消耗大约1 500亿个易拉罐,其使用后的处理已成为研究热点。易拉罐以铝或铁作为罐体材料。为区分常见装可乐和椰汁的罐体主材,对其进行如下探究:(1)物理方法:分别将磁铁置于两个罐体样品上,可乐罐不能被磁铁吸引,椰汁罐可以被磁铁吸引,则说明可乐罐和椰汁罐的材质分别是 铝、铁 。 (2)化学方法:取少量两种罐体材料打磨后, 分别放入稀盐酸中,有大量气泡冒出的是铝,有少量气泡冒出并且比较慢,溶液颜色变为浅绿色的是铁(合理即可) (填写一种操作、现象和结论)。 Ⅱ.如图为铁制品循环利用的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3)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是 ① (填数字序号),如果铁矿石采用的是赤铁矿,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Fe2O3+3CO2Fe+3CO2 。 (4)兴趣小组的同学们用回收的铁罐制备补铁剂硫酸亚铁。除去铁罐表层的涂层后将其剪碎,称取4份5.6 g的铁屑,分别向其中加入一定量14%的硫酸,测得硫酸亚铁的产率如下表:序号 1 2 3 4m(Fe)∶ m(H2SO4) 5.6∶9.80 5.6∶10.78 5.6∶11.16 5.6∶12.74产率/% 76.74 87.85 95.14 92.36①至少加入 70 g 14%的硫酸能使5.6 g铁屑完全反应。 ②m(Fe)∶m(H2SO4)= 5.6∶11.16 时进行反应最佳(从表中选择一组数据填写)。 22.(10分)某同学发现自己眼镜框中铜质部位表面有绿色的铜锈,他联想到探究铁生锈条件的实验,决定采用控制变量法探究铜生锈的原因,请你一起探究。[提出问题] 铜生锈的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 铜锈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俗称铜绿。[猜想与假设] 根据查阅的资料猜测:铜生锈是铜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和二氧化碳共同作用的结果,理由是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铜锈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含有铜元素、碳元素、氧元素和氢元素,O2、CO2、H2O中含有碳元素、氧元素和氢元素 。 [设计与实验] 他仿照探究铁生锈条件的实验,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四个实验(说明:实验中用到的蒸馏水均已煮沸过且铜片已打磨干净)。实验编号 实验 装置 实验 现象一 铜片 不生锈二 铜片 不生锈三 铜片 不生锈四 铜片生锈在上述实验三中,控制的因素是 二氧化碳 ,制取氧气的方法与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相比,具有的优点是 操作简便(或安全)(写一条)。铜生成铜绿的化学方程式为 2Cu+O2+CO2+H2OCu2(OH)2CO3 。[实验结论] 他的猜想正确。[反思与提高](1)生活中你会发现厨房中的铁锅与水接触的部分最容易生锈,切开的苹果不久后变成咖啡色,好像生了“锈”。这些物质“生锈”除了与水有关外,都与 氧气 (填物质名称)有关。 (2)请你提出一条延长食品保质期的建议: 与氧气隔绝(或充入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如氮气) 。 (3)要除去眼镜框表面的铜绿,选用的试剂是 稀盐酸(合理即可) (写一种)。 四、计算题(共1小题,共9分)23.(9分)往盛有4.0 g久置的铝片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让其充分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与所滴加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充分反应后,产生氢气的质量是 。 (2)刚开始滴加稀盐酸时,没有氢气放出的原因是 。(3)计算该铝片中铝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答案:(1)0.4 g(2)铝片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稀盐酸先与氧化铝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3)解:设参加反应的铝的质量为x。2Al+6HCl2AlCl3+3H2↑54 6x 0.4 g= x=3.6 g该铝片中铝的质量分数为×100%=90%答:该铝片中铝的质量分数为90%。第九单元 金 属第Ⅰ卷 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下列自行车构件及配件所用的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A.塑料车筐 B.橡胶车胎C.钢制车圈 D.棉布座套2.防雷击要远离金属制品。因为金属具有( )A.导热性 B.导电性C.延展性 D.光泽3.铝合金成为运载火箭中的关键材料,主要原因不包括( )A.密度小 B.抗腐蚀C.价格适中 D.银白色4.很多成语、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铁盂汤雪早,石炭煮茶迟”:铁锅化雪快是因为金属铁导热性好B.“百炼成钢”与“沙里淘金”所涉及的变化相同C.“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燃豆萁”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D.“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5.为了防止钢铁制品锈蚀,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用洗涤剂除去铁制品表面的油膜B.在车船的表面喷涂油漆C.在铁制品表面镀上一层其他金属D.将使用后的菜刀用布擦干6.下列化学反应(反应条件已省略)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2KI+Cl2I2+2KClB.Fe+CuSO4FeSO4+CuC.CuO+COCu+CO2D.Zn+H2SO4ZnSO4+H2↑7.为了探究镁、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将形状、大小相同的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盛有X溶液的试管中,通过观察现象即能得出实验结论。则X溶液是( )A.硫酸铜溶液 B.硝酸银溶液C.稀硫酸 D.硫酸钠溶液8.如图是铁和其他物质的性质关系(“—”表示相连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两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的过程中,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小B.反应②中溶液的质量会逐渐减小C.反应③可通过细铁丝在空气中燃烧实现D.反应④可能是2Fe+6HCl2FeCl3+3H2↑9.已知金属R和Fe、H的活动性强弱关系为Fe>R>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R放入Zn(NO3)2溶液中,有锌析出B.金属R放入CuSO4溶液中,金属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C.金属铁(足量)放入R(NO3)2溶液中,溶液变黄色D.金属铁放入Ag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溶液质量变大10.比较、分析、归纳是化学学习的有效方法。已知化学反应:①Zn+CuSO4ZnSO4+Cu②Cu+2AgNO3Cu(NO3)2+2Ag③Cl2+2NaBr2NaCl+Br2④Br2+2NaI2NaBr+I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析反应①和②,可以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Zn>Cu>AgB.分析反应③和④,可以得出三种非金属的活动性:Cl2>Br2>I2C.I2和NaCl不能发生化学反应D.Cl2和NaI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在学习了金属的锈蚀与防护之后,老师带领同学们进行了以下探究。请回答第11~12题。11.实验室中银白色镁条长期放在空气中,表面容易生成黑色的锈[锈的主要成分为CO3],下列物质与镁生锈无关的是( )A.N2 B.O2 C.H2O D.CO212.实验研究铁锈蚀影响因素,记录如下,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实验装置 序号 其他试剂 100 s时O2的含量① 干燥剂 21%② 10滴水 15%③ 10滴水和1.0 g食盐 8%A.②③中O2含量减少表明铁已锈蚀B.①②证明水对铁锈蚀有影响C.②③证明食盐能加快铁锈蚀D.①②③证明炭粉对铁锈蚀有影响13.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模拟工业炼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铁元素的化合价由+2变为0B.充分加热,a处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C.b处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生成的CO2D.可用水吸收尾气中的CO14.在硝酸铜、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滤液为无色,则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锌,可能有铜B.若滤液为蓝色,则滤液中一定有Cu2+、Zn2+,可能有Ag+C.若往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有Zn2+、Ag+,可能有Cu2+D.若往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铜,可能有锌15.向装有一定量硝酸铜和硝酸银混合溶液的试管中,缓慢加入细铁粉,充分反应。下列关于试管中物质的变化关系图错误的是( )A BC D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5分)二、填空简答题(共5小题,共26分)16.(4分)金属材料的使用作为一个时代的标志,见证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1)《天工开物》是我国乃至世界科技史上一部极具价值的著作。书中记载“凡金箔,每金七厘造方寸金一千片”,体现金的哪种物理性质: 。 (2)第24届冬奥会发行的冬奥币使用的材料是黄铜(铜锌合金)。黄铜和纯铜相互刻画,表面没有划痕的是 。 (3)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就开始炼铁。生铁生产过程中,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金属锰(Mn)及其化合物用途广泛。经查阅,锰的化合物在水中溶解性如下表:MnCl2 MnSO4 MnCO3 Mn(NO3)2 Mn(OH)2易溶 易溶 难溶 易溶 难溶锰的金属活动性介于镁和铜之间。结合以上信息和已有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锰不能与稀硫酸反应B.锰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C.碳酸锰不能与稀盐酸反应D.硫酸锰溶液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17.(8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1)某化学小组为了验证铁、铜、镁、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实验方案:实验① 实验②根据实验①判断出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依据的现象是 ;根据实验②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 (2)向溶质为AgNO3、Cu(NO3)2、Na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蓝色溶液,则所得蓝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 (3)为探究铁和锌两种金属与酸反应的状况,将等质量的两种金属分别与等质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Ⅰ、Ⅱ所示。下列相关判断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A.甲是锌,乙是铁B.甲是铁,乙是锌C.图Ⅰ中消耗稀硫酸的质量:甲>乙D.图Ⅱ中金属乙与稀硫酸充分反应后,金属乙一定有剩余18.(5分)金属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如图甲。请回答下列问题:(1)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X是 (填元素符号)。 (2)把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了一会儿,观察到的现象有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Zn粉,溶液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图中B点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为 。 19.(3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1)糖果等食品常用银白色、被称为“锡纸”的材料进行包装,“锡纸”实际上是铝箔纸。铝可以制成铝箔,是因为它具有良好的 性。(2)化学实验室要从含少量铜粉的银、锰(Mn)混合金属粉末中分离出贵金属,并获得一种盐晶体,现将有关三种金属随意编号为A、B、C,并设计如图流程:①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用元素符号表示)。 ②步骤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0.(6分)如图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装置。(1)A中化学方程式为 。 (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操作应该 (填字母)。 a.先通一氧化碳,后加热b.先加热,后通一氧化碳(3)小美对装置A中反应后的固体物质进行如下探究: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有关化学 方程式 实验结论取少量反应后的固体,滴加稀盐酸 固体中含 有铁粉[实验反思]实验安全很重要。①实验前要检验CO的纯度,其目的是 。 ②小明在通CO之前用点燃的方法处理尾气时,发现火焰顺着导管进入装置B中而发出轻微的爆鸣声。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改用气球收集尾气B.个别现象,无关紧要,不予理睬C.发出爆鸣声的原因可能是装置B中空气未排尽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共20分)21.(10分)“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某市以创建文明城市为契机,推进垃圾分类工作。Ⅰ.据统计全球每年消耗大约1 500亿个易拉罐,其使用后的处理已成为研究热点。易拉罐以铝或铁作为罐体材料。为区分常见装可乐和椰汁的罐体主材,对其进行如下探究:(1)物理方法:分别将磁铁置于两个罐体样品上,可乐罐不能被磁铁吸引,椰汁罐可以被磁铁吸引,则说明可乐罐和椰汁罐的材质分别是 。 (2)化学方法:取少量两种罐体材料打磨后, (填写一种操作、现象和结论)。 Ⅱ.如图为铁制品循环利用的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3)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是 (填数字序号),如果铁矿石采用的是赤铁矿,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兴趣小组的同学们用回收的铁罐制备补铁剂硫酸亚铁。除去铁罐表层的涂层后将其剪碎,称取4份5.6 g的铁屑,分别向其中加入一定量14%的硫酸,测得硫酸亚铁的产率如下表:序号 1 2 3 4m(Fe)∶ m(H2SO4) 5.6∶9.80 5.6∶10.78 5.6∶11.16 5.6∶12.74产率/% 76.74 87.85 95.14 92.36①至少加入 g 14%的硫酸能使5.6 g铁屑完全反应。 ②m(Fe)∶m(H2SO4)= 时进行反应最佳(从表中选择一组数据填写)。 22.(10分)某同学发现自己眼镜框中铜质部位表面有绿色的铜锈,他联想到探究铁生锈条件的实验,决定采用控制变量法探究铜生锈的原因,请你一起探究。[提出问题] 铜生锈的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 铜锈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俗称铜绿。[猜想与假设] 根据查阅的资料猜测:铜生锈是铜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和二氧化碳共同作用的结果,理由是 。 [设计与实验] 他仿照探究铁生锈条件的实验,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四个实验(说明:实验中用到的蒸馏水均已煮沸过且铜片已打磨干净)。实验编号 实验 装置 实验 现象一 铜片 不生锈二 铜片 不生锈三 铜片 不生锈四 铜片生锈在上述实验三中,控制的因素是 ,制取氧气的方法与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相比,具有的优点是 (写一条)。铜生成铜绿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结论] 他的猜想正确。[反思与提高](1)生活中你会发现厨房中的铁锅与水接触的部分最容易生锈,切开的苹果不久后变成咖啡色,好像生了“锈”。这些物质“生锈”除了与水有关外,都与 (填物质名称)有关。 (2)请你提出一条延长食品保质期的建议: 。 (3)要除去眼镜框表面的铜绿,选用的试剂是 (写一种)。 四、计算题(共1小题,共9分)23.(9分)往盛有4.0 g久置的铝片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让其充分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与所滴加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充分反应后,产生氢气的质量是 。 (2)刚开始滴加稀盐酸时,没有氢气放出的原因是 。(3)计算该铝片中铝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九单元 金 属 综合评价卷 - 学生版.docx 第九单元 金 属 综合评价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