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众美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地理科试卷本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7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题,共60分)下图示意2012年与2022年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的城市人口数量变化情况。图中显示过去十年我国人口向北京、上海、深圳、广州进一步聚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下列城市中,人口增长最快的是( )A. 上海 B. 广州 C. 北京 D. 深圳2. 上述的城市吸引人口流入,主要是由于当地( )A. 气候比较宜人 B.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C. 开发历史较早 D. 矿产资源丰富3. 人口向上述城市聚集,能促使当地的( )A. 资源环境承载力提高 B. 第三产业发展C. 人口合理容量增加 D. 资源消耗总量降低根据2021年春节前2月6~8日全国人口迁徙大数据统计,日均人口流入量占比前三位的省份是广东省(14.24%)、四川省(8.13%)、河南省(7.52%);日均人口流出量占比前三位的省份是广东省(21.14%)、四川省(7.31%)、江苏省(6.56%)。完成下面小题。4. 春节期间广东流入人口最多的影响因素是( )A. 返乡 B. 工作需要 C. 旅游和探亲 D. 购物5. 广东流入人口最多、流出人口也最多,主要原因是( )A. 旅游资源丰富 B. 交通网络四通八达C. 气候温暖湿润 D. 外来务工人员众多船型屋是海南黎族最古老的民居建筑,它的屋顶呈拱形,覆盖着厚厚的茅草,几乎低垂到地面,除了入户门,一般不开窗户,远远看去就像一艘倒扣的船。黎族人民会把船型屋密集地建在一起,村子外围都有大片的林地。下图是船型屋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 关于船型屋建筑工艺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拱形屋顶——减少地震倒塌 B. 覆厚茅草—一隔绝林中瘴气C. 房屋低矮一一利于雨水排走 D. 少开窗口一一隔热和防日晒7. 黎族人聚居在一起,体现其文化( )A. 凝内御外 B. 奔放热情C. 独立自主 D. 崇尚自由写字楼是配备现代化设施的商业、办公用楼的别称。近年来,我国写字楼发展迅速,但受供需、新冠疫情等多种因素影响,2020年多个一线城市写字楼空置率和租金降幅双双创近十年新高。下图是2020年上半年我国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的写字楼空置率、租金和空置率变幅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 推测2020年四大城市中写字楼租金降幅最大的可能是( )A. 北京 B. 上海 C. 广州 D. 深圳10. 近几年,互联网科技类公司带来了大面积的写字楼新增需求,这类新增企业办公首选城市周边的产业园或乙级写字楼,较少选择市中心的甲级写字楼,主要是考虑( )①环境质量②租金成本③集聚效应④交通通达度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图为“欧洲西部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 建筑物高大密集,内部分区垂直分异显著的区域分布在( )A. 甲 B. 乙 C. 丙 D. 文教区12. 某开发商规划建设一处高级住宅区,最合适的地点在( )A. ① B. ② C. ③ D. ④13. 该城市( )A. 空间结构属于多核心模式 B. 西北区地势较高C. 绿地主导功能为保护农田 D. 功能区界线清晰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北村,地处“流溪河”和“沙坑涌”两河的夹角冲积平原。周边临近广州环城高速、国道,离白云机场5km,距离中心城区18km,是城郊型村庄。该村原为董、徐两族聚族而居,后受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和乡村工业化的发展,村内流动人口增多,社会关系多元化发展,内部空间结构布局演变明显。下图为北村的空间布局演变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 北村在阶段一,农村聚落形态为( )A. 扇形模式 B. 同心圆模式 C. 组团状 D. 团块状15. 北村内部空间结构从阶段一到阶段二的变化,主要影响因素是( )A. 人口增长 B. 地租水平C. 交通发展 D. 历史文化读“我国北方某地居民区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 下列诗句中,描写图中所在地区环境的是( )A. 采伐红松惊秀木,耕耘黑土望丰收 B.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C. 人家半凿山腰住,车马都从屋上过 D. 何当共剪西窗烛,巴山夜雨涨秋池17. 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成长起来,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房屋建筑功能会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列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A. 北京民居——四合院——挡风保暖B. 江南水乡——屋脊高——容易排水C. 西北民居——屋顶坡度平缓——降水稀少D. 南方民居——墙体严实厚重——避风防潮下图为某城镇功能区人口数量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18. 该功能区最有可能是( )A. 行政区 B. 工业区 C. 居住区 D. 商业区19. 此类功能区不可能位于( )A. 城镇中心区域 B. 自然风景区C. 交通干道旁边 D. 城郊接合部美国是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也是世界最大的移民目的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简称阿联酋)位于西亚,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是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国,也是世界移民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最大的国家。右图为美国和阿联酋两个国家接纳外来移民状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 阿联酋移民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大的主要原因是( )A. 移民政策宽松 B. 石油开采,就业机会多C. 自然环境优越 D. 西亚战乱多,难民较多21. 大量人口迁入对美国的影响是( )A. 加剧人口老龄化 B. 降低发展速度C. 增大就业压力 D. 改善生态环境读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图甲)与该城市某季节近地面二氧化硫浓度分布图(图乙),读图回答下列各题。22. 城市功能区分布图中,Q地该城市规划预留地,最适宜建A. 货运物流区 B. 高新技术区 C. 旅游度假区 D. 行政办公区23. 如果该城市的工业布局合理,那么该城市的风频图是甲、乙、丙、丁四图中的A. 甲 B. 乙 C. 丙 D. 丁24. 该城市近地面大气二氧化硫浓度最大的区域,其污染物来源可能是A. 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 B. 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C. 矿产开采带来的废气 D. 冬季取暖排放的废气“候鸟老人”是随季节变化而迁移居住地的老人。据统计,2016年海南省的“候鸟老人”已超45万人,主要来自东北三省、北京市和长三角地区。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25. 在海南省形成“候鸟老人”现象的首要因素是( )A. 经济发达 B. 养老设施完善 C. 气候条件适宜 D. 政策大力支持26. 海南省的“候鸟老人”集中居住于海口、三亚两地,会促使当地( )A. 婴儿出生率增加 B. 服务业发展 C. 住房价格下降 D. 资源消耗降低地球生态超载日是指到一年中一个特定日期为止,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已超过地球在这一年可以产出的资源总量。下图为部分年份地球生态超载日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7. 地球生态超载日变化说明( )A. 气候变暖,资源更新周期变短 B. 人口增加,资源消耗速度加快C. 技术发展,资源利用种类增多 D. 经济下滑,资源供给数量不足28. 应对地球生态超载日变化的主要措施是( )A. 加大资源开采力度 B. 调整人口合理容量C.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D. 增加地球资源产出中部城市合肥,建国后经历了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的快速成长阶段,其社会空间结构经历了快速演化的过程。下图为1982年(a图)和2000年(b图)合肥市中心区社会空间结构模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9. 1982年-2000年间,在影响合肥市环城路以内社会空间结构变化的因素中,减弱的是( )A. 政策因素 B. 收入因素 C. 地价因素 D. 环境因素30. 对合肥市中心区社会空间结构变化起推动作用的是( )①旧城改造 ②工业企业外迁 ③收入差距加大 ④基本农田保护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②③二、综合题:共2小题,共40分31.读图1和图2,回答下列问题。(21分,每空3分)(1)图1中,由A至B至C至D至E反映的是 过程,判断理由是 。(2)图1中,由E至F反映了 现象,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选择填空)。A.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 B.城镇化水平逐渐降低C.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D.城市中心区人口过度增长(3)图1反映的过程与图2中的 (填数字代号)曲线对应。(4)根据城市的发展状况,图2中代表发展中国家的是 曲线,代表发达国家的是 曲线。3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9分)材料一2003年北京市与河南省人口增长指标(%)自然增长率 总增长率北京市 -0.015 5.292河南省 0.564 0.562材料二材料三2017年,我国农民工总量已达2.86亿,其中在区县以外流动的外出农民工达到1.71亿。但近年来,外出就业的农民工从流入地向流出地回流迁移的“逆迁移流”现象表现得更加明显。(1)河南省人口机械增长率为 ,北京市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高,其原因是 。(4分)(2)结合我国城乡人口迁移结构图,简述河南省人口迁移的方向及其原因。(6分)(3)简述农民工“逆迁移流”现象对乡村地区的积极影响。(9分)众美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地理科试卷答案【答案】1. D 2. B 3. B【解析】【1题详解】读图可知,深圳过去十年人口增长率为(1756.01-1195.8)÷1195.8≈46.8%,广州过去十年人口增长率为(1881.06-1415.5)÷1415.5≈32.9%,北京过去十年人口增长率为(2188.6-2078)÷2078≈5.3%,上海过去十年人口增长率为(2489.43-2399)÷2399≈3.8%,由此可知,人口增长最快的是深圳,D正确,ABC错误。故选D。【2题详解】上述城市吸引人口,主要是由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收入水平高,就业机会多,B正确;气候对上述四城市人口迁移影响不大,A错误;四个城市矿产资源贫乏,D错误;深圳开发历史较晚,C错误。故选B。【3题详解】人口向上述城市的聚集,为当地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能促使当地第三产业发展,B正确;可能加重当地的土地、水等资源的压力,环境压力拉大,资源环境承载力降低,人口合理容量减少,AC错误;人口增加,资源消耗总量会增加,D错误。故选B。【点睛】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气候、地形、水源、土壤、自然资源、自然灾害)、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的工程建设、城市规模及发展、交通、教育、婚姻和家庭)、政治因素(政策、战争、政治中心的变革等)。其中经济因素往往起最重要的作用。【答案】4. C 5. D【解析】【4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广东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且人口稠密,春节时期外地亲人来此探亲和旅游导致广东省流入人口最多,C正确;广东省在外务工人员较少,而在广东务工的外地人员较多,在广东务工人员返乡会导致广东省流出人口增多,A错误;去广东工作不会集中在春节前几天,B错误;购物不是主要目的,D错误。故选C。【5题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广东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外来务工人员众多,春节时部分务工人员返乡,流出人口多,部分务工人员未返乡,外地亲人前来探亲,流入人口多,因此广东流入人口最多、流出人口也最多,D正确;春节期间流动人口以探亲为主,旅游也是在探亲的基础上进行,旅游资源丰富不是春节前后其流动人口多的主要原因,A错误;我国交通便利的省区很多,因此广东省交通便利并不是流入人口最多、流出人口也最多的主要原因,B错误;气候不是影响广东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C错误。故选D。【点睛】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自然灾害;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事业、婚姻和家庭、宗教信仰;政治因素:政策、战争、政治变革。【答案】6. C 7. 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25题详解】圆拱造型,利于抵抗台风的侵袭,A项错误;茅草屋面有较好的防潮、隔热功能,架空的结构具有防湿、防瘴、防雨的作用,B项错误;船型屋通常建造在夯土台上,茅檐低矮,不仅可以减少台风的侵袭,还有利于雨水随着屋顶的茅草顺流而下,以避免破坏墙体而导致整座房子倒塌,C项正确;船型屋一般不开窗户或没有窗户,这是因为和过去信“鬼”有关,另一方面,船型屋不设窗户对屋子的防风、防兽和保温有一定作用,D项错误。故选C。【26题详解】黎族是个聚居的民族,大家有“同村又同亲”的传统观念,因此黎族人民会把船型屋密集地建在一起,以前是为了方便共同抵御前来侵袭的野兽,后来则是为了更好地增进邻里间的感情,A项正确。故选A。【点睛】建造船型屋用的竹子、木头和茅草很容易生虫而且容易腐烂,村民要常年在屋子里烧火做饭,用烟熏来减缓房子因被虫子咬而破损的速度,加上没有窗户,船型屋内的通风采光条件不佳,阴暗潮湿,所以村民往往住上几年就必须推倒重新建一间船型屋。【答案】9. D 10. B【解析】【9题详解】读图可知,2020年上半年深圳的写字楼空置率25.4%最高,同比空置率增幅为9%,也是最高的,所以租金下降的幅度有可能最大,ABC错误,D正确。故选D。【10题详解】环境质量对互联网科技类公司影响不大,①错误。与市中心的甲级写字楼相比,城市周边的产业园或乙级写字楼租金成本较低,②正确。相关企业集聚,可以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还便于技术、信息等的交流与联系,因此集聚效应也是其重要影响因素,③正确。与城市周边地区相比,市中心的交通通达度更好,④不符合题意,④错误。②③正确,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集聚可以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益,还利于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答案】11. C 12. A 13. B【解析】【分析】【11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区位于城郊,沿公路、铁路分布,是工业区:乙区占地面积最广,是住宅区;丙区位于城市中心,交通通达度高,接近最大的消费人群,占地面积小,是商业区。商业区商业活动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变化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分区垂直分异显著。C正确,ABD错误。故选C。【12题详解】高档住宅区的自然环境:一般位于上风上水的地方。上风,即风向的上风向;上水,即地势高的地方。这里一般植被覆盖率高,空气清新,依山傍水,山环水绕,环境优美。高档住宅区的人文环境:交通便利,教育文化科研氛围较为浓厚,基础设施配套良好。图中①地位于城市外缘,靠近文教区,绿地多,附近有河流,环境优美;位于城市盛行风的上风向,污染少,空气质量好;附近有公路经过,交通便利,应为高级住宅区。A正确。②④两地临近工业区及铁路,环境污染严重;③地位于机场附近,噪声污染严重,均不适合建设高级住宅区,BCD错误。故选A。【13题详解】读图分析可知,该城市市中心为商业区,商业区外围是住宅区,城郊布局的是工业区,可见该城市空间结构属于同心圆模式,A错误。读图可知,该城市西北部有果园,果树一般布局在地势较高的山地、丘陵地区,可判断该城市西北区地势较高,B正确。图中没有农田分布,绿地主导功能不是保护农田,C错误。图中各功能区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D错误。故选B。【点睛】城市三大功能区的特点:居住区:集聚成团状,占地面积大。在建筑质量上出现中高级与低级宅区的分化,在位置上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中高级住宅区分布于城市外缘,与高坡、文化区相联系;级住宅区分布于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商业区: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商业活动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变化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分布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处。工业区:集聚成片。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分布于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答案】14. D 15. C【解析】【14题详解】从图中可看出北村在阶段一,中心为公共服务设施、传统居住区、最后是农业区,功能区简单,且分布集中,呈现团块状,故D选项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15题详解】北村内部空间结构从阶段一到阶段二的变化,功能区增多,出现工业区、现代住宅区、农业区分布在聚落最外围,其主要影响因素是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导致农村土地利用方式出现变化,故C选项正确;人口增长不是影响农村土地利用的主要因素,A错误;农村的地租水平较低,对于功能分区影响较小,B错误;历史文化对于工业区和现代居住区的影响较小,D错误。所以选C。【点睛】农村聚落或乡村聚落是指包括村庄和集镇在内的农村居民点。狭义的农村聚落形态是指由农村聚落规模、分布所表征出来的物质形体特征,广义的农村聚落形态还包括基于物质形体之上的非物质形态,农村聚落社会形态。【答案】16. C 17. D【解析】【16题详解】读“我国北方某地居民区景观图”可知,当地的建筑为窑洞,窑洞是黄土高原地区的典型建筑。据图可知,“人家半凿山腰住,车马都从屋上过”描写的是黄土高原的环境特点,C符合题意;A选项从“黑土”可知,当地为东北地区,A不符合题意;B选项从“江南”可知,当地为长江中下游地区,B不符合题意;D选项从“巴山”可知,当地为四川重庆一带,D不符合题意。故选C。【17题详解】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房屋建筑功能会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北京民居四合院是为了挡风保暖,江南水乡的房屋屋脊高是为了容易排水,西北的民居屋顶坡度平缓是因为该地降水稀少,ABC正确,不符合题意;南方民居的墙体并不是特别的厚,南方地区风也相对较小,不需要避风,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北京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形制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巽”位。房间总数一般是北房3正2耳5间,东、西房各3间,南屋不算大门4间,连大门洞、垂花门共17间。如以每间11-12平方米计算,全部面积约200平方米。【答案】18. D 19. D【解析】【分析】【18题详解】根据该功能区的人口数量日变化情况,白天8-16时人口数量较多;晚上19-23时人口数量最多,可能是上半夜夜市人口数量多,其他时间段人口很少,最有可能是商业区,D对,ABC错误。故选D。【19题详解】此类功能区是商业区,通常位于城镇中心区域,人流、物流量大,交通通达度高,A对;自然风景区人口数量多,可能存在商业区,B对;交通干道旁边,交通便利,利于人员、物资的集散,C对;城郊接合部远离城镇,交通不便,人口数量少,不适宜商业区分布,D错。故选D。【点睛】商业区布局一般遵循市场最优以及交通最优原则,一般布局在市中心或者交通干道旁。商业区具有人流量昼夜差别大的特征。【答案】20. B 21. C【解析】【分析】【20题详解】本题中并未提到移民政策,A错误;石油资源是阿联酋的主要资源,通过石油资源使许多当地人致富,但当地人并不从事石油开采工作,因此大量的国际劳工来到这里寻求就业机会,B正确;依据材料,阿联酋是热带沙漠气候区,自然环境并不优越,C错误;阿联酋战乱少,难民比例不可能占据本国人口80%以上,D错误。故选B。【21题详解】大量青年人口迁入,可能会减缓人口老龄化,A错误;人口迁入并不会降低发展速度,B错误;人口迁入,待就业人口增多,所以就业压力增大,C正确;人口迁入会对环境产生压力,D错误。故选C。【点睛】人口迁移的影响:对迁出地有利:加强了和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联系;减轻了人口压力,缓解当地人地矛盾;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收入;保护生态环境。不利:造成了人才外流。对迁入地有利:弥补了劳动力不足,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节约了教育和培训费,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带动经济的发展。不利:引发种族冲突,影响社会治安;给自然和生态环境、人口与城市带来巨大的压力(如西部大开发对西部经济、生态、环境的影响)。【答案】22. B 23. A 24. D【解析】【22题详解】读图,在Q地附近有大学城,科研所,技术人才多,适宜建高新技术区,B对。货运物流应该靠近主要交通线,交通便利,Q地附近缺少主要道路,A错误。Q地附近图中没有显示出旅游景观,不能表示,适宜建旅游度假区,C错误。行政办公区应分布在市区的居民区内,方便管理和服务,D错误。【23题详解】从甲图可知,根据图中的指向来判断,工业区位于城市的北部和南部郊区,布局合理,说明该地的盛行风是东风和西风,不可能是南风和北风,所以A对,其他三种风频表示的主导风向,都会使居民区造成大气污染,BCD错误。【24题详解】等值线乙分布判断,某季节城市二氧化硫浓度最大区位于城市中心的居民区,可能是冬季居民区取暖排放的废气造成的,D对。浓度最大区不在工业区,不可能是来自工业生产,A错误。交通工具影响应该是交通沿线数值高,不会是在市中心,B错误。城市中心不会有矿井开采,C错误。【答案】25. C 26. B【解析】【25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南省位于我国热带地区,而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冬季寒冷,气候条件不太适合老人过冬,因此在海南省形成“候鸟老人”现象。由此可知,海南省形成“候鸟老人”现象的首要因素是气候条件,C正确;经济因素、养老设施、政策等因素,也对海南省形成“候鸟老人”现象有一定影响,但均不是首要因素,ABD错误。故选C。【26题详解】海南省的“候鸟老人”集中居住于海口、三亚两地,会促使当地与老人生活养老相关的服务业迅速发展,即第三产业发展,B正确;海南省的“候鸟老人”随季节在当地集中居住,对婴儿出生率影响不大,住房需求提升,住房价格上升,AC错误;海南省的“候鸟老人”集中居住于海口、三亚两地,会使当地资源消耗增多而非降低,D错误。故选B。【点睛】人口迁移的概念: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区别:人口迁移不仅强调空间迁移,而且强调时间限制,而人口流动主要强调人口的空间移动。【答案】27. B 28. C【解析】【27题详解】由图可知,从1987年到2015年,“地球生态超载日”逐渐提前。气候变暖,资源更新周期变短,则人类可用资源可能会增多,“地球生态超载日”应该推后,A错误;地球上人口增加,资源消耗速度加快,使资源的使用量增多,“地球生态超载日”提前,B正确;技术发展、资源利用种类增多,会使人类可用资源增多,则“地球生态超载日”应该推后,C错误;图示时间段全球经济整体呈上升趋势,不是下滑趋势,D错误。故选B。【28题详解】加大资源开采力度、增加地球资源产出,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可取,A、D项错误;人口合理容量是根据资源、科技等诂算出的一个最适宜环境承载力的人口数值,人口合理容量对“地球生态超载日”变化的影响不大,B错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可以减少人类对资源的消耗速度,使“地球生态超载日”推后,C正确。故选C。【点睛】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资源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程度及消费水平等。【答案】29. A 30. A【解析】【29题详解】读图可知,1982年社会区类型划分为工人集中分布区、机关干部居住区、知识分子集中分布区、农业人口散居区、铁路与水运工人分布区、城乡人口居住交错区,至2000年演变为知识分子与高等职业者居住区、外来人口与本地居民混住区、城市低收入人口居住区、农业人口分布区、服务物流业的外来及本地人口混区、一般工薪阶层居住区。表明,政策因素对社会区的影响力逐渐减弱, 经济因素对社会区的影响力逐渐增强。收入因素、地价因素、环境因素导致了低级住宅区和高级住宅区的分化。依据题意,A正确,BCD错误。故选A。【30题详解】读图可知,建国后合肥市经历了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的快速成长阶段,老城区在社会空间结构中一直处于中心和主导地位:1982年形成了以老城区为核心、郊区扇形社会区为辅的“单核+扇形”城市社会空间结构,2000年发展演化为以老城区为中心圈层的“圈层+扇形+飞地型”社会空间结构,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规划旧城改造、工业企业外迁以及户籍制度和住房市场化改革,共同推动了合肥市社会空间不断演化。与收入差距加大和基本农田保护无关。综上所述,①②正确,③④错误。即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城市功能分区影响因素包括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等。美国东北部大城市带(亦称波士华城市带)是世界上形成最早,发育最为成熟的大城市带。下图为“1970-2008年波士华城市带五个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变化和城市带人口增长率曲线示意图”。完成问题。31.(1) 城镇化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2) 逆城镇化 AC(3)①(4) ② ①【分析】本题以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变化情况为材料,设置4个小题,涉及城镇化过程中城镇人口比重的变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人口差异等知识点,考查城镇化。【详解】(1)读图可知,由A-E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反映了城市化的过程。(2)图示 E - F 阶段为城市化后期,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下降,反映了逆城市化的过程。其主要原因是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市中心环境污染严重,而郊区环境优美;且乡村和小城镇地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3)图1的后期出现逆城市化,应为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特征,发达国家城镇化率较高,城镇人口比重较高,曲线①符合这一特征。故选曲线①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发展速度较快,城镇人口所占比重低,符合曲线②的特征;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城镇人口所占比重高,符合曲线①的特征。32.(1) ﹣0.002% 人口大量迁入(2)农村迁往城市。河南省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就业机会少,收入低。(3)弥补乡村地区对劳动力的需求,促进乡村地区经济结构的多样化;回流迁移的劳动力可带给乡村地区急需的资本、技术、管理经验、创新理念等,有利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提高乡村地区土地利用率,促进乡村地区经济发展。【分析】本题以2003年北京市与河南省人口增长指标、我国城乡人口迁移结构图为材料,涉及人口迁移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详解】(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河南省自然增长率为0.564%,总增长率为0.562%,则机械增长率=总增长率-自然增长率=0.562%-0.564%=﹣0.002%。北京市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高,表明北京经济发达,外来人口大量的迁入。(2)结合我国城乡人口迁移结构图,城市以迁入为主,乡村以迁出为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河南省是人口大省也是农业大省,人口迁移以农村迁往城市为主,主要是因为河南省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就业机会少,收入低,因此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3)由于农民的“逆迁移流”,有大量的人口回流到乡村地区,弥补了乡村地区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了乡村地区劳动力的数量;回流迁移的劳动力,学习到了一定的技术与经验,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回乡创业有利于促进乡村地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带动乡村一系列加工业的发展,能够促进乡村地区经济结构多元化发展,人口的回流也使得农村闲置土地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大大提升乡村地区土地的利用率,减少撂荒率,促进乡村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东莞市众美中学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docx 高一地理3月考试参考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