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3-2024 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学科素养期中诊断地理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3-2024 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学科素养期中诊断地理试卷

资源简介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3-2024 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学科素养期中诊断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1分,共25分)
(2024七下·龙岗期中)生活中,我们常看到各种地理元素。有人用世界地图的元素设计了下面的枕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上边的“枕面地图”中,没有表示出来的大洲是(  )
A.亚洲 B.欧洲 C.非洲 D.南极洲
2.“枕面地图”中有一条横线,该线最有可能表示(  )
A.赤道 B.北回归线 C.南极圈 D.南回归线
3.下列关于“枕面地图”中甲、乙两大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大洲东临太平洋,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B.乙大洲中间高,四周低,河流呈辐射状分布
C.甲大洲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显著,季风气候典型
D.乙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人口老龄化严重
(2024七下·龙岗期中)巧克力山是菲律宾薄荷岛的一处自然奇景,由许多高低起伏的小山丘组成。山丘上的草在雨季时为绿色,在旱季会干枯,变为褐色,犹如一排排巧克力放在大地上。读下列巧克力山景观图与薄荷岛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面小题。
4.巧克力山所处的大洲是(  )
A.欧洲 B.美洲 C.非洲 D.亚洲
5.深圳人可以在我国的哪个时段去菲律宾欣赏褐色的巧克力山?(  )
A.春耕 B.暑假 C.秋收 D.国庆
(2024七下·龙岗期中)2026年冬奥会将在意大利米兰和科尔蒂纳丹佩佐举办。冬奥会分为冰上项目和雪上项目,冰上项目主要在室内场馆进行,雪上项目如高山滑雪、跳台滑雪等都在户外进行。读下列欧洲西部历届冬奥会举办地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意大利南部濒临(  )
A.大西洋 B.地中海 C.红海 D.阿拉伯海
7.欧洲西部的冬奥会举办地多分布在(  )
A.平原地区 B.沿海地区 C.山地附近 D.低纬地区
8.与意大利相比,挪威开展雪上项目的突出有利条件是(  )
A.纬度更高,气温更低 B.面积更大,场地更广
C.距海更近,降水更多 D.山地更多,设施更好
(2024七下·龙岗期中)读“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甲地降水量柱状图”和“乞力马扎罗山自然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9.下列关于非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岸线较曲折,多优良港湾
B.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
C.热带沙漠气候是分布最广的气候
D.气候以南回归线为中心,呈南北对称分布
10.东非高原的许多野生动物逐水草而居。根据东非高原上甲地的降水特点推断,该地的野生动物大规模向北迁徙的月份最有可能是(  )
A.2月 B.5月 C.10月 D.12月
11.如图所示,乞力马扎罗山不同海拔出现不同的自然带,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 B.盛行风 C.海拔 D.海陆
1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素有“世界原料仓库”之称,目前依然是世界上最贫困的地区,应该采取(  )措施改变现状。
A.提高本国采矿技术水平,加大矿产的出口量
B.加强本区域国家之间的联合,引进资金技术
C.充分利用本国的矿产优势,发展生态旅游
D.大面积的开垦草地,种植热带经济作物
(2024七下·龙岗期中)美洲王蝶有迁徙习性,每年它们都会往返于加拿大东南部与墨西哥米却肯州之间,然而寒潮会导致王蝶大量死亡。下面为北美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及北美洲地形简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图示迁徙线路经过的气候区不包括(  )
A.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B.温带季风气候区
C.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D.热带草原气候区
14.推测美洲王蝶停留于米却肯州的主要时段是(  )
A.2月至6月 B.4月至8月
C.7月至11月 D.11月至次年3月
15.北美洲冬季常有大风雪寒潮天气,主要原因是(  )
A.地处高纬,接收到的太阳光热少
B.受地形影响大,地形以高原为主
C.中部平原使极地冷空气长驱直下
D.西部山地对太平洋气流有阻挡作用
(2024七下·龙岗期中)“一带一路”再续前缘,中国援助老挝八大工程,成效显著,深入民心。2024年2月10日至17日,昆明海关监管验放经中老铁路进出口的货运量达13万吨,货值3.45亿元。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6.中老铁路的建设者说:“中老铁路不是铺出来的,而是架出来、挖出来的。”这是因为修建这条铁路需要克服的困难有(  )
①流动沙丘②地形崎岖③河流众多④高寒缺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17.老挝琅勃拉邦火车站采用“人”字形屋顶设计,屋顶陡峭,屋檐宽大。这样设计是基于(  )
①雨季降水多,屋顶陡峭,利于排水②雨季降水多,屋檐宽大,利于遮雨
③旱季光照强,屋檐宽大,利于遮阳④冬季寒冷,屋檐宽大,便于采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8.援建工人到老挝前准备的出行物品中,不需要(  )
A.雨伞 B.御寒衣物 C.防晒霜 D.地图
19.近年来,东南亚成为春节期间最受中国游客欢迎的出境游目的地,原因是东南亚(  )
①距离中国很近②发达国家集中③多华人、华侨,文化相近,易于沟通
④地处低纬度地区,春节期间气候温暖⑤热带风光旖旎,与我国多数地方的温带景观差异大
A.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2024七下·龙岗期中)公元399年~412年,我国僧人法显西行求法,游历三十余国,其旅行见闻《佛国记》是现存最早的关于中国与南亚陆海交通的地理文献。读下列法显求法路线示意图及南亚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20.《佛国记》中有“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的记载,其描述的区域是(  )
A.印度河上游谷地 B.帕米尔高原
C.恒河平原 D.塔里木盆地
21.从顺风的角度考虑,法显从耶婆提国乘船返回中国最适合的时间是(  )
A.1月~5月 B.5月~9月
C.9月~12月 D.11月~次年3月
22.多彩的亚洲文明(  )
A.根植于多样的自然环境 B.孕育出相同的民俗风情
C.塑造了复杂的亚洲地形 D.凝练成相同的地域文化
(2024七下·龙岗期中)2023年10月7日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巴以双方都有大量人员伤亡。以色列军队在加沙地区的轰炸与封锁,造成了大量巴勒斯坦平民伤亡和人道主义灾难。读下侧中东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3.由图可以看出,中东地区位于三大洲的交界地区,这三大洲是(  )
①亚洲②北美洲③非洲
④大洋洲⑤欧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①③⑤
24.图中甲、乙大洲的分界线沟通了哪两个海域?(  )
①地中海②红海③波斯湾④黑海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5.关于巴以两国所在的中东地区冲突不断的原因,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处三洲五海之地,战略位置极为重要
B.佛教和基督教之间的宗教矛盾突出
C.石油资源丰富,为经济利益而战
D.水资源匮乏,为水而战
二、综合题(共两题,共25分)。
26.(2024七下·龙岗期中)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西亚气候炎热干燥,沙漠面积广大,很多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有的地方甚至数年滴雨不下,这种环境下,西亚的农业别具特色。
材料二:枣椰树是中东绿洲农业的代表植物,它耐干旱,但需要较多的水分才能长出丰硕的果实,枣椰树的果实叫做椰枣,含糖量高。伊拉克境内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是椰枣主要产区。伊拉克是世界上著名的椰枣生产国。
材料三:以色列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借助高科技打造出精准农业体系,其50%以上的水来自海水淡化,创造了沙漠中的农业奇迹。以色列南部地区成为世界最发达的灌溉农业区,生产高质量的水果、蔬菜和花卉等农产品,大量出口欧洲。
(1)写出西亚农业的主要分布区。
(2)简述伊拉克成为椰枣生产国的优势条件。
(3)简述在干旱环境下,西亚地区发展农业所采取的有效措施。
27.(2024七下·龙岗期中)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23年9月15日,以“深化互联互通促进合作共赢”为主题的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在江苏连云港开幕。中欧班列的开行,不仅给沿线国家送去了“中国制造”,也捎回了“欧洲产品”。沿线城市之间的社会、文化等多层面交流也不断深化,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催生了大量就业机会,为沿线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材料二:截至2024年3月底,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超8.7万列,通达欧洲25个国家222个城市,成为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桥梁。
材料三:中欧班列运行于中国与欧洲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其中“义新欧”班列(线路如左下图),从中国义乌出发,经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出境,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波兰、德国等国,最终抵达西班牙首都马德里。
(1)列车正从义乌开往马德里,司机发现沿途景观色彩丰富,森林绿、草原青、沙漠黄、草原青、森林绿……请简述影响这一自然景观变化的原因。
(2)借助一辆辆中欧班列,甲区域的奶酪等乳制品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中国。请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分析甲区域乳制品发达的原因。
(3)水电和风电都是清洁能源,近几十年来,欧洲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却没有发展水电。请从自然条件和环境保护角度简述其原因。
(4)简述中欧班列的开通对沿线国家的意义。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A
3.B
【知识点】七大洲;亚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欧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亚洲概况(位置和范围、地理分区)
【解析】【点评】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1.由图可知,图中有的大洲是南、北美洲、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没有南极洲。
故答案为:D。
2.由图可知,图中的横线穿过南美洲北部、非洲中部及亚洲的马来群岛,因此图中的横线是赤道。
故答案为:A。
3.由图可知,甲是亚洲,亚洲东临太平洋,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A正确;亚洲的气候特点是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季风气候显著,C正确;乙是欧洲,地势特点为南北高、中间低,地形以平原为主,B错误;欧洲发达国家分布较多,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人口老龄化严重,D正确。
故答案为:B。
【答案】4.D
5.A
【知识点】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东南亚的湿热的气候与丰富的物产
【解析】【点评】热带雨林气候;特点:终年高温多雨,降水分布均匀
热带草原气候;特点:终年高温,分明显的旱雨季
热带季风气候;特点: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
热带沙漠气候;特点:终年高温干旱
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地中海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全年温差大,降水稀少
温带海洋性气候;特点:温和湿润,降水均匀
高原山地气候;特点:地形高,气温冷
寒带气候;特点:全年严寒,降水稀少
4.由题干信息可知,巧克力山位于菲律宾,菲律宾位于亚洲东南部的东南亚。
故答案为:D。
5.由题干信息可知, 山丘上的草在雨季时为绿色,在旱季会干枯,变为褐色,犹如一排排巧克力放在大地上。 该地区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明显的旱雨两季,旱季主要在10月-次年4月。因此可以春耕时观看该景观。
故答案为:A。
【答案】6.B
7.C
8.A
【知识点】欧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欧洲西部的位置与范围
【解析】【点评】欧洲西部的人们夏季喜欢到地中海沿岸享受阳光沙滩的原因是欧洲西部主要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多阴雨天气,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光照充足,阳光灿烂。
6.由图可知,意大利南部濒临地中海。欧洲西部西邻大西洋,苏伊士运河联系了红海和地中海,阿拉伯海位于印度洋西部。
故答案为:B。
7.欧洲西部冬奥会举办地多分布在山区。 欧洲西部冬奥会举办地主要分布在山区,这些地区位于山地,坡度合适,并且欧洲西部冬季降雪丰富,适合开展冬季滑雪项目。
故答案为:C。
8.挪威开展雪上项目的有利自然条件是地处高纬度,冬季漫长,多雪山;地形以山区林地为主,有利于滑雪运动的开展。
故答案为:A。
【答案】9.B
10.B
11.C
12.B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气候;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
【解析】【点评】非洲气候类型:呈明显的东西带状分布,且以赤道为中心,具有南北对称、季节相反的特点。根据各地区气候的不同特征,非洲的气候主要可以分为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沙漠和地中海式气候四个类型。
9.A、非洲的海岸线特点是平直,并且缺乏自然形成的优良港湾,A错误;
B、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90%以上为黑种人,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B正确;C、热带草原气候是非洲分布最广的气候,C错误;
D、非洲气候以赤道为中心,呈南北对称分布,D错误。
故答案为:B。
10.东非高原的许多野生动物确实具有逐水草而居的习性。东非高原的气候主要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当雨季来临时,北半球的草原受赤道低压控制,多雨草原茂盛,动物会迁往北半球;而当旱季来临时,北半球的草原带受信风带影响干燥少雨,草原枯黄,动物则会南迁到南半球。因此,根据东非高原上甲地的降水特点,可以推断该地的野生动物大规模向北迁徙的月份最有可能是在雨季来临的时候,即5月左右。
故答案为:B。
11.非洲乞力马扎罗山地处赤道附近,但山顶终年白雪皑皑,主要是海拔高,山顶的气温常年在0度以下,所以形成的是积雪冰川带。因此主要的影响因素时海拔。
故答案为:C。
12.初级农矿产品获取的经济效益低,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A错误;该地区经济较为落后,应该加强区域联合,引进资金技术,有利于经济的发展,B正确;发展生态旅游主要依赖的是自然风光和文化景点,不是矿产资源,C错误;非洲生态环境脆弱,大面积开垦草地,加剧荒漠化等生态问题,D错误。故答案为:B。
【答案】13.B
14.D
15.C
【知识点】北美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
【解析】【点评】北美洲大部分位于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因此以北温带为主。北美洲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西北以白令海峡与亚洲为界。平均海拔高,地势起伏大,地形呈南北纵列分布,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中央平原,东部是低缓的山。
13.由图可知,图中迁徙路线没有经过温带季风气候区。
故答案为:B。
14.寒潮会导致王蝶大量死亡,因此寒潮时气温比较低,时间大致在11月-次年3月,因此王蝶会迁移到纬度低气温高的地区米却肯州。
故答案为:D。
15.北美洲平均海拔较高,地势起伏较大,地形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高地。中部平原使冷空气长驱直下。
故答案为:C。
【答案】16.C
17.A
18.B
19.B
【知识点】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东南亚的湿热的气候与丰富的物产;东南亚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东南亚——热带旅游胜地
【解析】【点评】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组成,气候高温多雨,耕地少,人口稠密,主要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其中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棕榈油、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中南半岛的北部及菲律宾群岛的北部为热带季风气候,赤道附近马来群岛的大部分地区和马来半岛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湄公河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在我国又被称为澜沧江,有“亚洲的多瑙河”之称。
16.中老铁路沿途山高谷深、地质复杂,跨越众多水系,桥隧比高,被称为一条不是穿行在洞中、就是穿行在空中的铁路。
故答案为:C。
17.老挝位于东南亚中南半岛,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屋顶采用“人”字形屋顶设计, 雨季降水多,屋顶陡峭,利于排水 屋檐宽大,利于遮雨; 旱季光照强,屋檐宽大,利于遮阳 。
故答案为:A。
18.老挝位于热带,全年高温,因此不需要带御寒衣物。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因此应该携带雨伞和防晒霜,地图可以指引道路也是需要带的。
故答案为:B。
19.东南亚地理位置距离中国较近,处于热带地区,常年温度较高,适合旅游,与中国文化比较相近。另外,对中国公民签证政策非常简单,旅游成本较低。因为东南亚是热带距离我们近,有着和我们不一样的景观。语言文化和我们相当,因为华人和华侨人口在东南亚各国人口占较大比重。
故答案为:B。
【答案】20.C
21.B
22.A
【知识点】亚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南亚地形、气候与河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解析】【点评】亚洲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华夏文化(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文化、两河流域文化(由幼法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冲积而成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地区);还有恒河文化、阿拉伯文化等。
20.《佛国记》是由东晋的高僧法显所著,记录了他西行求法的经历。根据书中的描述,“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表明该地区全年气候温暖,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这和恒河平原的热带季风气候特点相吻合。
故答案为:C。
21.帆船航行的动力来自于盛行风,从耶婆提返回中国,一路向东北前行,最适合的是遇到西南风,可以顺风而行,东南亚地区吹西南风的季节是每年的夏半年,即5~9月这段时间。
故答案为:B。
22.亚洲的自然环境极其多样,包括平原、高原、沙漠、山脉、河流等地理特征。这种多样性为不同文明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基础,例如四大文明古国均起源于大河流域的冲积平原。因此,亚洲文明的“多彩性”直接来源于自然环境的差异性。A正确; “孕育出相同的民俗风情”不符合实际。亚洲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历史背景差异显著,导致民俗风情各具特色(如南亚的印度文化与东亚的中华文化差异明显),而非“相同”。B错误;地形是自然环境的一部分,属于文明发展的条件,而非文明塑造的结果。C错误;亚洲各地理分区地域文化不同。
故答案为:A。
【答案】23.D
24.A
25.B
【知识点】大洲分界线;中东的位置和范围;中东匮乏的水资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中东人文地理特点(宗教与文化习俗)
【解析】【点评】中东地区位于亚洲西南部和非洲的东北部,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交通枢纽,为誉为“三洲五海之地”。中东沟通了大西洋和印度洋,联系亚欧非三大洲,连接了黑海,地中海,里海,红海。阿拉伯海,还有两个交通咽喉:亚非分界线的苏伊士运河和亚欧分界线之一的土耳其海峡,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同时,中东是目前世界上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沿岸地区。
23.中东地处亚、非、欧三大洲的交界地带,位于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内陆湖)之间,沟通了印度洋与大西洋,所以被称为“五海三洲两洋之地”。
故答案为:D。
24.由图可知,甲是非洲,乙是亚洲,两大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地中海与红海。苏伊士运河的作用:苏伊士运河是连接红海和地中海的重要海上通道,它的建成,大大缩短了从亚洲各港口到欧洲的航程。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运河,是东西方相互往来的交通要道。
故选答案为:A。
25.中东地区发生冲突的原因:1、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三洲五海之地;2、丰富的石油资源,主要位于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3、匮乏的水资源,气候以热带沙漠为主;4、宗教文化。中东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发源地,大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少部分居民信仰基督教,犹太教和其他宗教,其中耶路撒冷被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视为圣地。
故答案为:B。
26.【答案】(1)两河平原(或“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河流沿岸”)。
(2)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
(3)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率;进行海水淡化,充分开发水源;种植耐旱作物等。
【知识点】中东匮乏的水资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
(1)由材料可知,西亚气候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全年炎热干燥,降水稀少,水资源匮乏,农业的主要分布两河平原地区。
(2)西亚光照和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有质机的积累,有充足的灌溉水源,地形较平坦,土壤较肥沃,适宜椰枣的生长。 伊拉克是世界上著名的椰枣生产国,该国栽种枣椰树有利的自然条件是光照和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有质机的积累,有充足的灌溉水源,地形较平坦,土壤较肥沃。
(3) 西亚气候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全年炎热干燥,降水稀少,水资源匮乏。生活用水方面:生活用水一水多用;推广节水器具;少使用洗涤剂和清洁剂;工业用水方面:工业用水重复使用、循环使用;降低生产耗水,提高利用效率;污水处理,达标排放;农业用水方面:改变灌溉方式,废弃大水漫灌、自流灌溉,推广喷灌、滴灌技术;改变作物品种,种植耐旱、耗水量少的作物;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
故答案为:(1)两河平原(2)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 (3) 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率;进行海水淡化,充分开发水源;种植耐旱作物等
【点评】加强水资源管理:政府应该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实施合理的分配和使用。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农业、工业和居民用水的效率,采用节水技术和设备,减少浪费。
加大节水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水资源保护和节约的意识,鼓励居民采用节水措施,减少浪费。
发展新型水资源:加大海水淡化、水库蓄水、地下水开发等新型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引进先进技术:引进和推广先进的水资源管理、监测和利用技术,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
加强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水资源治理和合作,推动国际水资源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水资源危机。
开发非常规水源:比如海水淡化,地下水的开发和采集,以及两极冰川的利用。
防治水污染:水污染是导致水资源短缺的重要原因
(1)由材料可知,西亚气候炎热,沙漠面积广大,降水稀少,水资源匮乏,农业的主要分布两河平原地区。
(2)由图可知,该地适合椰枣生产,当地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降水少,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加上该地区属于两河流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又有河流提供灌溉水源。
(3)西亚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气候炎热,降水少,水资源匮乏,西亚地区发展农业所采取的有效措施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率;进行海水淡化,充分开发水源;种植耐旱作物等。
27.【答案】(1)从义乌到西班牙,受海陆位置因素的影响,降水量先减少后增加,导致自然景观发生变化。
(2)甲区域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暖湿润(或“气候冷湿”),适合多汁牧草生长,畜牧业发达。
(3)欧洲西部地形平坦,河流流速慢,水能价值小;地处西风带,风能资源丰富;风能相对电能,对生态环境影响小。
(4)中欧班列的开通,降低了运输成本和时间,使得沿线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加强区域合作,推动地区经济发展;能够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增加居民生活消费品的选择;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等。
【知识点】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欧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欧洲西部现代化的畜牧业;国际经济合作中的重要组织
【解析】【分析】
(1)亚欧大陆东临太平洋,西临大西洋,自东向西降水量先减少后增加,因此从义乌出发到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受海陆位置因素的影响,降水量先减少后增加,导致自然景观发生变化。
(2)甲区域为欧洲西部,欧洲西部位于中纬度大陆西岸,地形以平原为主,受到大西洋的影响,这里气候主要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全年温和湿润,草场广布,畜牧业发达。
(3)欧洲西部地形特征:地势低平,以平原为主,南北多山地,中部平原广大。海拔落差大,水能价值小;欧洲西部西临大西洋,常年盛行西风,风能资源丰富;欧洲西部经济发达,能源需要量大;风能是可再生资源,清洁能源,环境污染小。
(4) 中欧班列的开通对沿线国家的意义:成为国际物流陆路运输骨干;发挥国际物流骨干作用;推动跨国贸易;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物流通道。综上所述,中欧班列的开通不仅提升了国际物流效率,还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强了国际合作,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故答案为:(1) 从义乌出发到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受海陆位置因素的影响,降水量先减少后增加,导致自然景观发生 变化 (2) 欧洲西部位于中纬度大陆西岸,地形以平原为主,受到大西洋的影响,这里气候主要以温带海洋性气 候为主,全年温和湿润,草场广布,畜牧业发达 (3) 欧洲西部地形平坦,河流流速慢,水能价值小;地处西风带,风能资源丰富;风能相对电能,对生态 环境影响小 (4) 成为国际物流陆路运输骨干;发挥国际物流骨干作用;推动跨国贸易;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促进 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物流通道。
【点评】欧洲西部国家通过合理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旅游业。目前,欧洲西部是国际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是欧洲三大著名的旅游国。欧洲西部的服务业体系完善,产值大,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该区是世界上发达国家最为集中的地区,目前经济发展水平仍居各大洲首位。
(1)读图可知,根据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义新欧”班列从义乌出发到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受海陆位置因素的影响,降水量先减少后增加,导致自然景观发生变化。
(2)甲区域为欧洲西部,这些国家濒临大西洋,畜牧业发达,原因是欧洲西部主要为平原地形,地形平坦,有利于牧草种植;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有利于牧草生长。
(3)欧洲西部地形平坦,河流流速慢,水能价值小;没有发展水电;欧洲西部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处西风带,常年盛行西风,风能资源丰富;欧洲西部经济发达,能源需要量大;风能是可再生资源;风力发电不会引起空气污染;风能是清洁能源,污染小。
(4)中欧班列的开通促进沿线地区经济、文化等交流,有利于完善地区的交通,促进经济发展;降低了运输成本和时间,使得沿线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加强区域合作,推动地区经济发展;能够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增加居民生活消费品的选择;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等。
1 / 1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3-2024 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学科素养期中诊断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1分,共25分)
(2024七下·龙岗期中)生活中,我们常看到各种地理元素。有人用世界地图的元素设计了下面的枕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上边的“枕面地图”中,没有表示出来的大洲是(  )
A.亚洲 B.欧洲 C.非洲 D.南极洲
2.“枕面地图”中有一条横线,该线最有可能表示(  )
A.赤道 B.北回归线 C.南极圈 D.南回归线
3.下列关于“枕面地图”中甲、乙两大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大洲东临太平洋,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B.乙大洲中间高,四周低,河流呈辐射状分布
C.甲大洲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显著,季风气候典型
D.乙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人口老龄化严重
【答案】1.D
2.A
3.B
【知识点】七大洲;亚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欧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亚洲概况(位置和范围、地理分区)
【解析】【点评】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1.由图可知,图中有的大洲是南、北美洲、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没有南极洲。
故答案为:D。
2.由图可知,图中的横线穿过南美洲北部、非洲中部及亚洲的马来群岛,因此图中的横线是赤道。
故答案为:A。
3.由图可知,甲是亚洲,亚洲东临太平洋,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A正确;亚洲的气候特点是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季风气候显著,C正确;乙是欧洲,地势特点为南北高、中间低,地形以平原为主,B错误;欧洲发达国家分布较多,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人口老龄化严重,D正确。
故答案为:B。
(2024七下·龙岗期中)巧克力山是菲律宾薄荷岛的一处自然奇景,由许多高低起伏的小山丘组成。山丘上的草在雨季时为绿色,在旱季会干枯,变为褐色,犹如一排排巧克力放在大地上。读下列巧克力山景观图与薄荷岛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面小题。
4.巧克力山所处的大洲是(  )
A.欧洲 B.美洲 C.非洲 D.亚洲
5.深圳人可以在我国的哪个时段去菲律宾欣赏褐色的巧克力山?(  )
A.春耕 B.暑假 C.秋收 D.国庆
【答案】4.D
5.A
【知识点】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东南亚的湿热的气候与丰富的物产
【解析】【点评】热带雨林气候;特点:终年高温多雨,降水分布均匀
热带草原气候;特点:终年高温,分明显的旱雨季
热带季风气候;特点: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
热带沙漠气候;特点:终年高温干旱
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地中海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全年温差大,降水稀少
温带海洋性气候;特点:温和湿润,降水均匀
高原山地气候;特点:地形高,气温冷
寒带气候;特点:全年严寒,降水稀少
4.由题干信息可知,巧克力山位于菲律宾,菲律宾位于亚洲东南部的东南亚。
故答案为:D。
5.由题干信息可知, 山丘上的草在雨季时为绿色,在旱季会干枯,变为褐色,犹如一排排巧克力放在大地上。 该地区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明显的旱雨两季,旱季主要在10月-次年4月。因此可以春耕时观看该景观。
故答案为:A。
(2024七下·龙岗期中)2026年冬奥会将在意大利米兰和科尔蒂纳丹佩佐举办。冬奥会分为冰上项目和雪上项目,冰上项目主要在室内场馆进行,雪上项目如高山滑雪、跳台滑雪等都在户外进行。读下列欧洲西部历届冬奥会举办地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意大利南部濒临(  )
A.大西洋 B.地中海 C.红海 D.阿拉伯海
7.欧洲西部的冬奥会举办地多分布在(  )
A.平原地区 B.沿海地区 C.山地附近 D.低纬地区
8.与意大利相比,挪威开展雪上项目的突出有利条件是(  )
A.纬度更高,气温更低 B.面积更大,场地更广
C.距海更近,降水更多 D.山地更多,设施更好
【答案】6.B
7.C
8.A
【知识点】欧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欧洲西部的位置与范围
【解析】【点评】欧洲西部的人们夏季喜欢到地中海沿岸享受阳光沙滩的原因是欧洲西部主要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多阴雨天气,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光照充足,阳光灿烂。
6.由图可知,意大利南部濒临地中海。欧洲西部西邻大西洋,苏伊士运河联系了红海和地中海,阿拉伯海位于印度洋西部。
故答案为:B。
7.欧洲西部冬奥会举办地多分布在山区。 欧洲西部冬奥会举办地主要分布在山区,这些地区位于山地,坡度合适,并且欧洲西部冬季降雪丰富,适合开展冬季滑雪项目。
故答案为:C。
8.挪威开展雪上项目的有利自然条件是地处高纬度,冬季漫长,多雪山;地形以山区林地为主,有利于滑雪运动的开展。
故答案为:A。
(2024七下·龙岗期中)读“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甲地降水量柱状图”和“乞力马扎罗山自然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9.下列关于非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岸线较曲折,多优良港湾
B.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
C.热带沙漠气候是分布最广的气候
D.气候以南回归线为中心,呈南北对称分布
10.东非高原的许多野生动物逐水草而居。根据东非高原上甲地的降水特点推断,该地的野生动物大规模向北迁徙的月份最有可能是(  )
A.2月 B.5月 C.10月 D.12月
11.如图所示,乞力马扎罗山不同海拔出现不同的自然带,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 B.盛行风 C.海拔 D.海陆
1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素有“世界原料仓库”之称,目前依然是世界上最贫困的地区,应该采取(  )措施改变现状。
A.提高本国采矿技术水平,加大矿产的出口量
B.加强本区域国家之间的联合,引进资金技术
C.充分利用本国的矿产优势,发展生态旅游
D.大面积的开垦草地,种植热带经济作物
【答案】9.B
10.B
11.C
12.B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气候;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
【解析】【点评】非洲气候类型:呈明显的东西带状分布,且以赤道为中心,具有南北对称、季节相反的特点。根据各地区气候的不同特征,非洲的气候主要可以分为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沙漠和地中海式气候四个类型。
9.A、非洲的海岸线特点是平直,并且缺乏自然形成的优良港湾,A错误;
B、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90%以上为黑种人,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B正确;C、热带草原气候是非洲分布最广的气候,C错误;
D、非洲气候以赤道为中心,呈南北对称分布,D错误。
故答案为:B。
10.东非高原的许多野生动物确实具有逐水草而居的习性。东非高原的气候主要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当雨季来临时,北半球的草原受赤道低压控制,多雨草原茂盛,动物会迁往北半球;而当旱季来临时,北半球的草原带受信风带影响干燥少雨,草原枯黄,动物则会南迁到南半球。因此,根据东非高原上甲地的降水特点,可以推断该地的野生动物大规模向北迁徙的月份最有可能是在雨季来临的时候,即5月左右。
故答案为:B。
11.非洲乞力马扎罗山地处赤道附近,但山顶终年白雪皑皑,主要是海拔高,山顶的气温常年在0度以下,所以形成的是积雪冰川带。因此主要的影响因素时海拔。
故答案为:C。
12.初级农矿产品获取的经济效益低,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A错误;该地区经济较为落后,应该加强区域联合,引进资金技术,有利于经济的发展,B正确;发展生态旅游主要依赖的是自然风光和文化景点,不是矿产资源,C错误;非洲生态环境脆弱,大面积开垦草地,加剧荒漠化等生态问题,D错误。故答案为:B。
(2024七下·龙岗期中)美洲王蝶有迁徙习性,每年它们都会往返于加拿大东南部与墨西哥米却肯州之间,然而寒潮会导致王蝶大量死亡。下面为北美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及北美洲地形简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图示迁徙线路经过的气候区不包括(  )
A.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B.温带季风气候区
C.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D.热带草原气候区
14.推测美洲王蝶停留于米却肯州的主要时段是(  )
A.2月至6月 B.4月至8月
C.7月至11月 D.11月至次年3月
15.北美洲冬季常有大风雪寒潮天气,主要原因是(  )
A.地处高纬,接收到的太阳光热少
B.受地形影响大,地形以高原为主
C.中部平原使极地冷空气长驱直下
D.西部山地对太平洋气流有阻挡作用
【答案】13.B
14.D
15.C
【知识点】北美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
【解析】【点评】北美洲大部分位于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因此以北温带为主。北美洲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西北以白令海峡与亚洲为界。平均海拔高,地势起伏大,地形呈南北纵列分布,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中央平原,东部是低缓的山。
13.由图可知,图中迁徙路线没有经过温带季风气候区。
故答案为:B。
14.寒潮会导致王蝶大量死亡,因此寒潮时气温比较低,时间大致在11月-次年3月,因此王蝶会迁移到纬度低气温高的地区米却肯州。
故答案为:D。
15.北美洲平均海拔较高,地势起伏较大,地形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高地。中部平原使冷空气长驱直下。
故答案为:C。
(2024七下·龙岗期中)“一带一路”再续前缘,中国援助老挝八大工程,成效显著,深入民心。2024年2月10日至17日,昆明海关监管验放经中老铁路进出口的货运量达13万吨,货值3.45亿元。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6.中老铁路的建设者说:“中老铁路不是铺出来的,而是架出来、挖出来的。”这是因为修建这条铁路需要克服的困难有(  )
①流动沙丘②地形崎岖③河流众多④高寒缺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17.老挝琅勃拉邦火车站采用“人”字形屋顶设计,屋顶陡峭,屋檐宽大。这样设计是基于(  )
①雨季降水多,屋顶陡峭,利于排水②雨季降水多,屋檐宽大,利于遮雨
③旱季光照强,屋檐宽大,利于遮阳④冬季寒冷,屋檐宽大,便于采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8.援建工人到老挝前准备的出行物品中,不需要(  )
A.雨伞 B.御寒衣物 C.防晒霜 D.地图
19.近年来,东南亚成为春节期间最受中国游客欢迎的出境游目的地,原因是东南亚(  )
①距离中国很近②发达国家集中③多华人、华侨,文化相近,易于沟通
④地处低纬度地区,春节期间气候温暖⑤热带风光旖旎,与我国多数地方的温带景观差异大
A.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答案】16.C
17.A
18.B
19.B
【知识点】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东南亚的湿热的气候与丰富的物产;东南亚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东南亚——热带旅游胜地
【解析】【点评】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组成,气候高温多雨,耕地少,人口稠密,主要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其中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棕榈油、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中南半岛的北部及菲律宾群岛的北部为热带季风气候,赤道附近马来群岛的大部分地区和马来半岛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湄公河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在我国又被称为澜沧江,有“亚洲的多瑙河”之称。
16.中老铁路沿途山高谷深、地质复杂,跨越众多水系,桥隧比高,被称为一条不是穿行在洞中、就是穿行在空中的铁路。
故答案为:C。
17.老挝位于东南亚中南半岛,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屋顶采用“人”字形屋顶设计, 雨季降水多,屋顶陡峭,利于排水 屋檐宽大,利于遮雨; 旱季光照强,屋檐宽大,利于遮阳 。
故答案为:A。
18.老挝位于热带,全年高温,因此不需要带御寒衣物。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因此应该携带雨伞和防晒霜,地图可以指引道路也是需要带的。
故答案为:B。
19.东南亚地理位置距离中国较近,处于热带地区,常年温度较高,适合旅游,与中国文化比较相近。另外,对中国公民签证政策非常简单,旅游成本较低。因为东南亚是热带距离我们近,有着和我们不一样的景观。语言文化和我们相当,因为华人和华侨人口在东南亚各国人口占较大比重。
故答案为:B。
(2024七下·龙岗期中)公元399年~412年,我国僧人法显西行求法,游历三十余国,其旅行见闻《佛国记》是现存最早的关于中国与南亚陆海交通的地理文献。读下列法显求法路线示意图及南亚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20.《佛国记》中有“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的记载,其描述的区域是(  )
A.印度河上游谷地 B.帕米尔高原
C.恒河平原 D.塔里木盆地
21.从顺风的角度考虑,法显从耶婆提国乘船返回中国最适合的时间是(  )
A.1月~5月 B.5月~9月
C.9月~12月 D.11月~次年3月
22.多彩的亚洲文明(  )
A.根植于多样的自然环境 B.孕育出相同的民俗风情
C.塑造了复杂的亚洲地形 D.凝练成相同的地域文化
【答案】20.C
21.B
22.A
【知识点】亚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南亚地形、气候与河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解析】【点评】亚洲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华夏文化(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文化、两河流域文化(由幼法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冲积而成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地区);还有恒河文化、阿拉伯文化等。
20.《佛国记》是由东晋的高僧法显所著,记录了他西行求法的经历。根据书中的描述,“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表明该地区全年气候温暖,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这和恒河平原的热带季风气候特点相吻合。
故答案为:C。
21.帆船航行的动力来自于盛行风,从耶婆提返回中国,一路向东北前行,最适合的是遇到西南风,可以顺风而行,东南亚地区吹西南风的季节是每年的夏半年,即5~9月这段时间。
故答案为:B。
22.亚洲的自然环境极其多样,包括平原、高原、沙漠、山脉、河流等地理特征。这种多样性为不同文明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基础,例如四大文明古国均起源于大河流域的冲积平原。因此,亚洲文明的“多彩性”直接来源于自然环境的差异性。A正确; “孕育出相同的民俗风情”不符合实际。亚洲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历史背景差异显著,导致民俗风情各具特色(如南亚的印度文化与东亚的中华文化差异明显),而非“相同”。B错误;地形是自然环境的一部分,属于文明发展的条件,而非文明塑造的结果。C错误;亚洲各地理分区地域文化不同。
故答案为:A。
(2024七下·龙岗期中)2023年10月7日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巴以双方都有大量人员伤亡。以色列军队在加沙地区的轰炸与封锁,造成了大量巴勒斯坦平民伤亡和人道主义灾难。读下侧中东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3.由图可以看出,中东地区位于三大洲的交界地区,这三大洲是(  )
①亚洲②北美洲③非洲
④大洋洲⑤欧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①③⑤
24.图中甲、乙大洲的分界线沟通了哪两个海域?(  )
①地中海②红海③波斯湾④黑海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5.关于巴以两国所在的中东地区冲突不断的原因,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处三洲五海之地,战略位置极为重要
B.佛教和基督教之间的宗教矛盾突出
C.石油资源丰富,为经济利益而战
D.水资源匮乏,为水而战
【答案】23.D
24.A
25.B
【知识点】大洲分界线;中东的位置和范围;中东匮乏的水资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中东人文地理特点(宗教与文化习俗)
【解析】【点评】中东地区位于亚洲西南部和非洲的东北部,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交通枢纽,为誉为“三洲五海之地”。中东沟通了大西洋和印度洋,联系亚欧非三大洲,连接了黑海,地中海,里海,红海。阿拉伯海,还有两个交通咽喉:亚非分界线的苏伊士运河和亚欧分界线之一的土耳其海峡,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同时,中东是目前世界上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沿岸地区。
23.中东地处亚、非、欧三大洲的交界地带,位于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内陆湖)之间,沟通了印度洋与大西洋,所以被称为“五海三洲两洋之地”。
故答案为:D。
24.由图可知,甲是非洲,乙是亚洲,两大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地中海与红海。苏伊士运河的作用:苏伊士运河是连接红海和地中海的重要海上通道,它的建成,大大缩短了从亚洲各港口到欧洲的航程。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运河,是东西方相互往来的交通要道。
故选答案为:A。
25.中东地区发生冲突的原因:1、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三洲五海之地;2、丰富的石油资源,主要位于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3、匮乏的水资源,气候以热带沙漠为主;4、宗教文化。中东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发源地,大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少部分居民信仰基督教,犹太教和其他宗教,其中耶路撒冷被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视为圣地。
故答案为:B。
二、综合题(共两题,共25分)。
26.(2024七下·龙岗期中)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西亚气候炎热干燥,沙漠面积广大,很多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有的地方甚至数年滴雨不下,这种环境下,西亚的农业别具特色。
材料二:枣椰树是中东绿洲农业的代表植物,它耐干旱,但需要较多的水分才能长出丰硕的果实,枣椰树的果实叫做椰枣,含糖量高。伊拉克境内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是椰枣主要产区。伊拉克是世界上著名的椰枣生产国。
材料三:以色列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借助高科技打造出精准农业体系,其50%以上的水来自海水淡化,创造了沙漠中的农业奇迹。以色列南部地区成为世界最发达的灌溉农业区,生产高质量的水果、蔬菜和花卉等农产品,大量出口欧洲。
(1)写出西亚农业的主要分布区。
(2)简述伊拉克成为椰枣生产国的优势条件。
(3)简述在干旱环境下,西亚地区发展农业所采取的有效措施。
【答案】(1)两河平原(或“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河流沿岸”)。
(2)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
(3)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率;进行海水淡化,充分开发水源;种植耐旱作物等。
【知识点】中东匮乏的水资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
(1)由材料可知,西亚气候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全年炎热干燥,降水稀少,水资源匮乏,农业的主要分布两河平原地区。
(2)西亚光照和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有质机的积累,有充足的灌溉水源,地形较平坦,土壤较肥沃,适宜椰枣的生长。 伊拉克是世界上著名的椰枣生产国,该国栽种枣椰树有利的自然条件是光照和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有质机的积累,有充足的灌溉水源,地形较平坦,土壤较肥沃。
(3) 西亚气候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全年炎热干燥,降水稀少,水资源匮乏。生活用水方面:生活用水一水多用;推广节水器具;少使用洗涤剂和清洁剂;工业用水方面:工业用水重复使用、循环使用;降低生产耗水,提高利用效率;污水处理,达标排放;农业用水方面:改变灌溉方式,废弃大水漫灌、自流灌溉,推广喷灌、滴灌技术;改变作物品种,种植耐旱、耗水量少的作物;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
故答案为:(1)两河平原(2)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 (3) 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率;进行海水淡化,充分开发水源;种植耐旱作物等
【点评】加强水资源管理:政府应该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实施合理的分配和使用。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农业、工业和居民用水的效率,采用节水技术和设备,减少浪费。
加大节水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水资源保护和节约的意识,鼓励居民采用节水措施,减少浪费。
发展新型水资源:加大海水淡化、水库蓄水、地下水开发等新型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引进先进技术:引进和推广先进的水资源管理、监测和利用技术,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
加强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水资源治理和合作,推动国际水资源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水资源危机。
开发非常规水源:比如海水淡化,地下水的开发和采集,以及两极冰川的利用。
防治水污染:水污染是导致水资源短缺的重要原因
(1)由材料可知,西亚气候炎热,沙漠面积广大,降水稀少,水资源匮乏,农业的主要分布两河平原地区。
(2)由图可知,该地适合椰枣生产,当地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降水少,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加上该地区属于两河流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又有河流提供灌溉水源。
(3)西亚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气候炎热,降水少,水资源匮乏,西亚地区发展农业所采取的有效措施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率;进行海水淡化,充分开发水源;种植耐旱作物等。
27.(2024七下·龙岗期中)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23年9月15日,以“深化互联互通促进合作共赢”为主题的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在江苏连云港开幕。中欧班列的开行,不仅给沿线国家送去了“中国制造”,也捎回了“欧洲产品”。沿线城市之间的社会、文化等多层面交流也不断深化,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催生了大量就业机会,为沿线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材料二:截至2024年3月底,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超8.7万列,通达欧洲25个国家222个城市,成为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桥梁。
材料三:中欧班列运行于中国与欧洲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其中“义新欧”班列(线路如左下图),从中国义乌出发,经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出境,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波兰、德国等国,最终抵达西班牙首都马德里。
(1)列车正从义乌开往马德里,司机发现沿途景观色彩丰富,森林绿、草原青、沙漠黄、草原青、森林绿……请简述影响这一自然景观变化的原因。
(2)借助一辆辆中欧班列,甲区域的奶酪等乳制品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中国。请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分析甲区域乳制品发达的原因。
(3)水电和风电都是清洁能源,近几十年来,欧洲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却没有发展水电。请从自然条件和环境保护角度简述其原因。
(4)简述中欧班列的开通对沿线国家的意义。
【答案】(1)从义乌到西班牙,受海陆位置因素的影响,降水量先减少后增加,导致自然景观发生变化。
(2)甲区域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暖湿润(或“气候冷湿”),适合多汁牧草生长,畜牧业发达。
(3)欧洲西部地形平坦,河流流速慢,水能价值小;地处西风带,风能资源丰富;风能相对电能,对生态环境影响小。
(4)中欧班列的开通,降低了运输成本和时间,使得沿线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加强区域合作,推动地区经济发展;能够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增加居民生活消费品的选择;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等。
【知识点】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欧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欧洲西部现代化的畜牧业;国际经济合作中的重要组织
【解析】【分析】
(1)亚欧大陆东临太平洋,西临大西洋,自东向西降水量先减少后增加,因此从义乌出发到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受海陆位置因素的影响,降水量先减少后增加,导致自然景观发生变化。
(2)甲区域为欧洲西部,欧洲西部位于中纬度大陆西岸,地形以平原为主,受到大西洋的影响,这里气候主要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全年温和湿润,草场广布,畜牧业发达。
(3)欧洲西部地形特征:地势低平,以平原为主,南北多山地,中部平原广大。海拔落差大,水能价值小;欧洲西部西临大西洋,常年盛行西风,风能资源丰富;欧洲西部经济发达,能源需要量大;风能是可再生资源,清洁能源,环境污染小。
(4) 中欧班列的开通对沿线国家的意义:成为国际物流陆路运输骨干;发挥国际物流骨干作用;推动跨国贸易;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物流通道。综上所述,中欧班列的开通不仅提升了国际物流效率,还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强了国际合作,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故答案为:(1) 从义乌出发到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受海陆位置因素的影响,降水量先减少后增加,导致自然景观发生 变化 (2) 欧洲西部位于中纬度大陆西岸,地形以平原为主,受到大西洋的影响,这里气候主要以温带海洋性气 候为主,全年温和湿润,草场广布,畜牧业发达 (3) 欧洲西部地形平坦,河流流速慢,水能价值小;地处西风带,风能资源丰富;风能相对电能,对生态 环境影响小 (4) 成为国际物流陆路运输骨干;发挥国际物流骨干作用;推动跨国贸易;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促进 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物流通道。
【点评】欧洲西部国家通过合理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旅游业。目前,欧洲西部是国际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是欧洲三大著名的旅游国。欧洲西部的服务业体系完善,产值大,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该区是世界上发达国家最为集中的地区,目前经济发展水平仍居各大洲首位。
(1)读图可知,根据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义新欧”班列从义乌出发到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受海陆位置因素的影响,降水量先减少后增加,导致自然景观发生变化。
(2)甲区域为欧洲西部,这些国家濒临大西洋,畜牧业发达,原因是欧洲西部主要为平原地形,地形平坦,有利于牧草种植;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有利于牧草生长。
(3)欧洲西部地形平坦,河流流速慢,水能价值小;没有发展水电;欧洲西部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处西风带,常年盛行西风,风能资源丰富;欧洲西部经济发达,能源需要量大;风能是可再生资源;风力发电不会引起空气污染;风能是清洁能源,污染小。
(4)中欧班列的开通促进沿线地区经济、文化等交流,有利于完善地区的交通,促进经济发展;降低了运输成本和时间,使得沿线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加强区域合作,推动地区经济发展;能够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增加居民生活消费品的选择;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等。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