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模块综合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化学与科技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油的分馏、裂化和裂解均属于化学变化B.北京冬奥会服装面料的成分聚氨酯纤维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C.中国科学院研发“东方超环”(人造太阳)用到的氕、氘、氚互为同位素D.“北斗系统”组网成功具有战略意义,北斗芯片中的基体材料为二氧化硅2. (2022·浙江6月选考,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油脂属于高分子,可用于制造肥皂和油漆B.福尔马林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浸制动物标本C.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是常用的燃料D.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3.如图是常见四种有机物的空间填充模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甲能与4 mol Cl2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恰好生成1 mol CCl4B.乙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发生加成反应C.丙中的碳碳键是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化学键D.1 mol丁与足量钠反应生成1 mol H24.(2024·安徽,9改编)仅用下表提供的试剂和用品,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试剂 用品A. 比较镁和铝的金属性强弱 MgCl2溶液、AlCl3溶液、氨水 试管、胶头滴管B. 制备乙酸乙酯 乙醇、乙酸、浓硫酸、饱和Na2CO3溶液 试管、橡胶塞、导管、乳胶管、铁架台(带铁夹)、碎瓷片、酒精灯、火柴C. 除去乙醇中少量的水 加入金属Na 试管、胶头滴管D. 制备Fe(OH)3胶体 饱和FeCl3溶液、NaOH溶液 烧杯、胶头滴管、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火柴5.如图是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用化学电池使LED灯发光的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装置中存在“化学能→电能→光能”的转化B.锌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Zn-2e-Zn2+C.如果将稀硫酸换成柠檬汁,则导线中不会有电子流动D.如果将锌片换成铁片,则电路中的电流方向不变6.下列有关化学能与热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B.某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该反应为吸热反应C.HClH+Cl的过程需要吸收能量D.铝热反应2Al + Fe2O32Fe + Al2O3的能量变化可用如图表示:7.(2023·河北保定校考期中)一定条件下,反应C(s)+CO2(g)2CO(g)已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和CO2不再反应B.v正(C)=v逆(C)=0C.混合物中CO和CO2的浓度不变D.混合物中CO的浓度一定是CO2的两倍8.LED产品的使用为城市增添色彩,如图是氢氧燃料电池驱动LED发光的一种装置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处通入氧气,b处通入氢气B.通入H2的电极发生反应:H2-2e-2H+C.电池放电后,OH-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D.该装置将化学能最终转化为电能9.在一定条件下,向体积为2 L的某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MgSO4和CO发生反应:MgSO4(s)+CO(g)MgO(s)+CO2(g)+SO2(g)。反应时间与残留固体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B.随着反应的进行,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C.增加硫酸镁的质量,正反应速率将增大D.在0~10 min内,v(CO)=0.01 mol·L-1·min-110.一种化工中间体的结构如图所示。X、Y、Z是同一短周期的元素,三者质子数之和为16,Y和Z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X的最外层电子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X>Y>ZB.X、Y的氧化物均会导致酸雨C.Z的金属单质可保存在煤油中D.X的气态氢化物和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可以形成离子化合物11.(2023·重庆高一检测)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X、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2∶3,Z是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W原子与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Z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2周期ⅠA族B.X的非金属性比Y的强C.W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X的强D.原子半径:r(Y)12.将Al条插入6 mol·L-1盐酸中,反应过程中产生H2的速率的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1中开始阶段产生气体速率较慢可能是因为Al条表面有氧化膜B.图1中t1~t2时间段内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反应放热,溶液温度升高C.图1中影响t2~t3时间段内速率变化的主要因素是c(Cl-)D.图2可以表示该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13.辅酶Q10具有预防动脉硬化的功效,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有关辅酶Q10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式为C59H90O4B.分子中含有14个甲基C.分子中含氧官能团为酯基D.可发生加成反应14.苯胺为无色油状液体,沸点:184 ℃,易被氧化,有碱性,与酸反应生成盐。实验室利用如下装置(夹持及加热装置略)制备苯胺,其原理为。制备反应结束后,关闭活塞K,加入生石灰,调整好温度计的位置,继续加热,收集182~186 ℃的馏分,得到较纯苯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前,应先通一段时间H2再加热B.该加热方式为油浴加热C.生石灰可以用P2O5代替D.蒸馏时,为防止冷凝管炸裂应更换为空气冷凝管15.钠硫电池以熔融金属钠、熔融硫和多硫化钠(Na2Sx)分别作为两个电极的反应物,β Al2O3陶瓷(可传导Na+)为电解质,反应原理为2Na+xSNa2Sx(x=3~5,难溶于熔融硫),其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极为电池的负极B.电池放电时,Na+由b极向a极移动C.该电池适宜在较高温度下工作D.β Al2O3陶瓷的作用是传导离子和隔离钠与硫单质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16.(9分)海洋植物如海带、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且所含碘元素以碘离子的形式存在。实验室里从海藻中提取碘的流程如图所示:(1)(2分)指出制取碘的过程中有关实验操作的名称:① ,② 。 (2)(1分)操作②中可供选择的有机试剂是 (填字母)。 A.甲苯、乙醇 B.四氯化碳、苯C.汽油、乙酸 D.汽油、甘油(3)(2分)现需做使海藻灰中的碘离子转化为有机溶液中的碘单质的实验,实验室里有烧杯、玻璃棒、集气瓶、酒精灯、导管、圆底烧瓶、石棉网、滤纸以及必要的夹持仪器、药品,尚缺少的玻璃仪器是 、 。 (4)要从碘的苯溶液中提取碘和回收苯,还需要经过蒸馏操作。进行蒸馏操作时,需使用水浴加热,目的是 ,最后晶态碘在 中聚集。 17.(12分)已知X、Y、Z、W、Q、P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如图所示,横坐标表示原子半径相对大小,纵坐标表示化合价(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回答下列问题:(1)(2分)Y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Y的单质化学性质稳定,原因是 。 (2)Q的单质与P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PZ的形成过程: 。(4)将PX投入水中,可得到X的单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Z与W相比较,非金属性较强的是 (填元素符号),设计实验证明: 。18. (9分)(2024·潍坊高一期末)某学习小组利用草酸(H2C2O4)溶液与KMnO4溶液的反应探究“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如下实验:实验序号 实验温度/K 有关物质 试剂X0.02 mol·L-1 KMnO4溶液 0.1 mol·L-1 H2C2O4溶液 3.0 mol·L-1 H2SO4溶液 H2O 紫红色褪去所需时间/sV/mL V/mL V/mL V/mL① 298 2 4 1 1 无 t1② T1 2 3 V1 V2 无 t2③ 313 2 4 V3 V4 无 t3=8④ 313 2 V5 2 V6 无 t4<8⑤ 313 2 4 1 1 有 t5已知:5H2C2O4+2Mn+6H+10CO2↑+2Mn2++8H2O。(1)(3分)通过实验①②,可探究 的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其中T1= ,V2= 。 (2)(2分)通过实验 (填实验序号)可探究pH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由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3)实验③中,0~8 s内v(H2C2O4)= (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4)(2分)草酸溶液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机理如图所示。高锰酸钾与Mn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为验证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⑤中试剂X最好选用 (填字母)。 a.1 mL 0.1 mol·L-1 MnCl2溶液 b.1 mL 0.1 mol·L-1MnSO4溶液c.MnCl2粉末 d.MnSO4粉末19.(14分)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当前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1)(1分)人类对能源的利用经历了柴薪、煤炭和石油时期,现正向新能源方向高质量发展。下列有关能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填字母)。 A.木材与煤均含有碳元素 B.石油裂化可生产汽油C.燃料电池将热能转化为电能 D.太阳能光解水可制氢(2)下列不能用于设计成原电池的化学反应是 (填字母),理由是 。 A.2HCl+CaOCaCl2+H2OB.2CH3OH+3O22CO2+4H2OC.4Fe(OH)2+2H2O+O24Fe(OH)3D.2H2+O22H2O(3)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①(1分)写出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②25 ℃,100 kPa时生成或断裂1 mol化学键所放出或吸收的能量称为键能。已知键能数据如下:化学键 C—H OO CO O—H键能/(kJ·mol-1) 414 497 803 463计算1 mol甲烷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kJ。 (4)为提高能量转化效率,常将甲烷设计成燃料电池,装置示意图如图(其中A、B为石墨电极)。①(3分)B电极是该电池的 (填“正”或“负”)极。CH4在该装置中的作用是 ,KOH溶液的作用是 。 ②(3分)已知甲烷与氧气完全氧化时每生成1 mol液态水释放能量约为400 kJ,又知该甲烷燃料电池每发1 kW·h电能生成216 g水,则该电池的能量转化率为 (1 kW·h=3.6×106 J)。 20.(11分,每空1分)(2024·菏泽高一期末)很多重要的工业原料来源于石油化工,结合下图回答有关问题:(1)丙烯酸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 。 (2)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为① 、③ (填字母,下同)。 a.氧化反应 b.加成反应 c.取代反应d.加聚反应 e.酯化反应(3)丙烯酸乙酯可能发生的反应类型有 。 ①加成反应 ②水解反应 ③加聚反应 ④中和反应A.①③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①②③④(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②: 。丙烯酸+B→丙烯酸乙酯: 。反应④: 。(5)烃A中,当有一个H原子被甲基取代后,最多有 个原子共面。碳原子数与丙烯酸乙酯相同的烷烃的结构有 种,其一氯代物共有 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6)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石蜡油中含有A和丙烯等小分子烃b.聚丙烯酸能够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有机物B、C均属于烃类物质d.有机物B与二甲醚(CH3—O—CH3)互为同分异构体答案精析1.C [石油的分馏属于物理变化,石油的裂化、裂解属于化学变化,A错误;聚氨酯纤维是人工合成材料,不是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B错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为同位素,氕、氘、氚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C正确;晶体硅为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可用作制造计算机芯片,D错误。]2. A [油脂不属于高分子,A错误;福尔马林是甲醛的水溶液,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浸制动物标本,B正确;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清洁燃料,C正确;我国科学家合成的结晶牛胰岛素,是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的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D正确。]3.C [1 mol甲能与4 mol Cl2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会生成CH3Cl、CH2Cl2、CHCl3、CCl4和HCl等多种物质,故A错误;乙为乙烯,含有碳碳双键,可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而使其褪色,发生氧化反应,故B错误;丙为苯,不存在碳碳单键、碳碳双键交替结构,苯中的碳碳键是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化学键,故C正确;丁为乙醇,一个乙醇分子中存在一个羟基,2 mol乙醇与足量钠反应生成1 mol H2,故D错误。]4.B [MgCl2溶液、AlCl3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时现象相同,分别产生白色Mg(OH)2、Al(OH)3沉淀,不能比较Mg(OH)2和Al(OH)3碱性的强弱,从而不能比较Mg和Al的金属性强弱,可将氨水换成过量的NaOH溶液,A项不能实现实验目的;在一支试管中依次加入一定量的乙醇、浓硫酸、乙酸,并且放入几粒碎瓷片,另一支试管中加入适量饱和碳酸钠溶液,如图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小心加热,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存在、加热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在饱和碳酸钠溶液液面上收集乙酸乙酯,B项能实现实验目的;金属Na既可以和水发生反应又可以和乙醇发生反应,故不能用金属Na除去乙醇中少量的水,C项不能实现实验目的。]5.C [原电池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LED灯发光时,电能转化为光能,故A项正确;该原电池中,锌片作负极,电极反应为Zn-2e-Zn2+,故B项正确;柠檬汁显酸性也能作电解质溶液,将稀硫酸换成柠檬汁仍然能构成原电池,所以导线中有电子流动,故C项错误;将锌片换成铁片,铜片仍作正极,所以电路中的电流方向不变,故D项正确。]6.B [某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B错误;过程HClH+Cl为H—Cl键断裂的过程,断键需要吸收能量,故C正确;铝热反应2Al+Fe2O32Fe+Al2O3为放热反应,故可用该图表示其能量变化,故D正确。]7.C [化学平衡为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为零的动态平衡,故A、B错误;当化学反应达到平衡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混合物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浓度不变,但一氧化碳的浓度不一定是二氧化碳的两倍,故C正确、D错误。]8.C [由电子流向可知a为负极,b为正极,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通入氢气,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通入氧气,故A错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所以通入H2的电极发生反应:H2-2e-+2OH-2H2O,故B错误;电池放电后溶剂水增加,因此OH-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故C正确;燃料电池中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LED产品中电能转化为光能,所以该装置的能量转换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最终转化为光能,故D错误。]9.B [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A项错误;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中的气体是CO,生成物中的气体是CO2和SO2,C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CO2和SO2的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8,故随着反应的进行,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B项正确;增加固体的质量,不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C项错误;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每消耗1 mol CO,固体质量减少80.0 g,在0~10 min内,固体质量减少8.0 g,即消耗0.1 mol CO,v(CO)==0.005 mol·L-1·min-1,D项错误。]10.D [由题意结合题图可知,X为氮、Y为碳、Z为锂。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小,原子半径:Z>Y>X,A错误;碳的氧化物不会导致酸雨,氮的氧化物可以导致酸雨,B错误;锂的密度小于煤油,不可保存在煤油中,C错误。]11.D [Z为Na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3周期ⅠA族,故A错误;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至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C的非金属性比O弱,故B错误;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气态氢化物越稳定,Si的非金属性比C弱,所以气态氢化物比C的弱,故C错误;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小半径越大,所以原子半径:r(Y)< r(X)12.C [图1中开始阶段产生气体速率较慢可能是因为Al条表面有氧化膜,氧化膜与酸反应时没有氢气产生,故A项正确;图1中t1~t2时间段内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反应放热,溶液温度升高,故B项正确;t2~t3时间段内,随着反应2Al+6H+2Al3++3H2↑的进行,c(H+)不断减小,影响该时间段内速率变化的主要因素是c(H+),故C项错误;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图2符合该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故D项正确。]13.C [由该物质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为C59H90O4,A正确;箭头所指均为甲基,,10个重复基团的最右端也是甲基,故分子中含有14个甲基,B正确;分子中的含氧官能团不是酯基,C错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成反应,D正确。]14.C [苯胺还原性强,易被氧化,所以实验时,应先通一段时间氢气,排尽装置中的空气再加热,A正确;由题意可知,该反应的加热温度为140 ℃,而水浴加热的最高温度为100 ℃,因此该加热方式可以用油浴加热,B正确;加生石灰的目的是除去反应中生成的水,生石灰为碱性干燥剂,而五氧化二磷为酸性干燥剂,会与苯胺发生反应,C错误;当蒸馏物的沸点较高时,一般用空气冷凝管冷凝,以免直形冷凝管通水冷却温差大导致玻璃炸裂,D正确。]15.B [放电时,Na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a极作负极、b极作正极,电解质中Na+由a极向b极移动,故A正确、B错误;原电池工作时,控制的温度应满足Na、S为熔融状态,则该电池适宜在较高温度下工作,故C正确。]16.(1)过滤 萃取分液 (2)B (3)普通漏斗 分液漏斗 (4)使蒸馏烧瓶均匀受热,控制温度不过高 蒸馏烧瓶解析 (1)操作①是过滤,操作②是萃取分液。(2)由于乙醇、乙酸和甘油都与水互溶,故不能用作提取碘的萃取剂。(3)为使海藻灰中的碘离子转化为有机溶液中的碘单质,需经过溶解、过滤、氧化、萃取分液这几个步骤。在过滤时缺少普通漏斗,在进行萃取分液时缺少分液漏斗。(4)苯的沸点为80.5 ℃。使用水浴加热的目的是使蒸馏烧瓶均匀受热,控制温度不过高(水浴加热时的温度不会超过100 ℃)。最后晶态碘在蒸馏烧瓶中聚集。17.(1)第2周期ⅤA族 氮气分子中存在氮氮三键,键能较大 (2)2Al+2OH-+6H2O2[Al(OH)4]-+3H2↑ (3)(4)NaH+H2ONaOH+H2↑ (5)Cl 将氯气通入硫化钠溶液中,生成淡黄色沉淀,说明氯气的氧化性大于硫,证明非金属性氯大于硫解析 (1)Y为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2周期ⅤA族。(3)化合物PZ为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为。(4)PX为氢化钠,投入水中,可得到氢气和氢氧化钠。(5)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Z与W相比较,非金属性较强的是Cl。18. (1)H2C2O4溶液浓度 298 2 (2)③④ pH减小,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3)1.56×10-3mol·L-1 s-1 (4)Mn+Mn2+Mn+Mn3+ d解析 (1)观察实验①②中有关物质的浓度和体积可知,实验①②可探究H2C2O4溶液浓度的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故需要控制温度和其余物质的浓度相同,则T1=298、V1=1、V2=2。(2)观察表中数据,实验①③可探究温度的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则V3=1、V4=1;实验③⑤探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③④可探究pH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则V5=4、V6=0,由表中数据知溶液的pH越小,紫红色褪去所需时间越短,由此可得出的实验结论为pH越小,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越快。(3)实验③中消耗KMnO4的物质的量为0.02 mol·L-1×2×10-3 L=4×10-5 mol,根据反应2Mn+5H2C2O4+6H+2Mn2++10CO2↑+8H2O,消耗H2C2O4的物质的量为4×10-5 mol×=10-4 mol,则0~8 s内v(H2C2O4)=≈1.56×10-3mol·L-1 s-1。(4)由反应机理知,KMnO4与Mn2+反应生成K2MnO4和Mn3+,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Mn2+Mn+Mn3+;由反应机理可知,Mn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由于KMnO4具有强氧化性,酸性条件下能将Cl-氧化,故不选用MnCl2,根据变量控制法,实验⑤中试剂X最好选用MnSO4粉末(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故选d。19.(1)C (2)A 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没有电子转移 (3)①CH4+2O2CO2+2H2O ②808 (4)①正 作负极反应物 作离子导体 ②75%解析 (2)能用于设计成原电池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才能形成电流,A中的反应没有电子的转移,不是氧化还原反应。(4)①B极通入的是空气,起到提供氧气的作用,B极为正极;A极通入的是甲烷,A极为负极; KOH溶液的作用是作离子导体。②该电池的能量转化率为×100%=75%。20.(1)羧基 (2)c a (3)B (4)CH2CH2+H2OCH3CH2OH CH2CH—COOH+CH3CH2OHCH2CH—COOCH2CH3+H2O nCH2CH—COOH (5)7 3 8 (6)d解析 由转化关系中,B氧化生成C,且二者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则B为乙醇,C为乙酸,而A与H2O发生反应得到乙醇,则A为乙烯,乙醇与丙烯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丙烯酸乙酯,丙烯酸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丙烯酸;苯与液溴在Fe催化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丙烯被氧化生成丙烯酸,据此解答。(3)丙烯酸乙酯中含有碳碳双键和酯基,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加聚反应,酯基能发生水解反应,故选B。(4)A为乙烯,B是乙醇,乙烯与H2O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故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CH2CH2+H2OCH3CH2OH;丙烯酸与乙醇在浓硫酸存在条件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丙烯酸乙酯和水,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CH—COOH+CH3CH2OH4CH2CH—COOCH2CH3+H2O;反应④是丙烯酸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丙烯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CH2CH—COOH。(5)A为乙烯,当其中一个H原子被—CH3取代后生成CH2CH—CH3,乙烯分子是平面分子,该物质也可以看作是甲烷分子中的一个H原子被乙烯基(CH2CH—)取代生成的,CH4分子是正四面体结构,一个平面通过几何中心,最多有2个顶点与该原子共平面,则CH2CH—CH3分子中最多有7个原子共平面;丙烯酸乙酯有5个碳原子,所以与其碳原子数相同的烷烃是戊烷,有3种同分异构体,分别是CH3CH2CH2CH2CH3、CH(CH3)2CH2CH3、C(CH3)4,其对应的等效氢的种数分别是3种、4种、1种,所以其一氯代物共有8种。(6)石蜡油是多种烷烃、环烷烃的混合物,不含有乙烯、丙烯等不饱和烃,a错误;聚丙烯酸分子中无碳碳双键,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因此不能使其褪色,b错误;有机物B是乙醇,C是乙酸,它们都是含有C、H、O三种元素的化合物,属于烃的衍生物,c错误;B是乙醇,分子式是C2H6O,结构简式是CH3CH2OH,二甲醚的分子式也是C2H6O,它们的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因此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d正确。(共73张PPT)模块综合试卷对一对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 C A C B C B C C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 B D D C C C B(1)过滤 萃取分液 (2)B (3)普通漏斗 分液漏斗 (4)使蒸馏烧瓶均匀受热,控制温度不过高 蒸馏烧瓶16.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第2周期ⅤA族 氮气分子中存在氮氮三键,键能较大 (2)2Al+2OH-+6H2O===2[Al(OH)4]-+3H2↑ (3)(4)NaH+H2O===NaOH+H2↑ (5)Cl 将氯气通入硫化钠溶液中,生成淡黄色沉淀,说明氯气的氧化性大于硫,证明非金属性氯大于硫17.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H2C2O4溶液浓度 298 2 (2)③④ pH减小,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3)1.56×10-3mol·L-1 s-1 (4)Mn+Mn2+===Mn+Mn3+ d18.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C (2)A 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没有电子转移 (3)①CH4+2O2 CO2+2H2O ②808 (4)①正 作负极反应物 作离子导体 ②75%19.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羧基 (2)c a (3)B (4)CH2==CH2+H2O CH3CH2OH CH2==CH—COOH+CH3CH2OH CH2==CH—COOCH2CH3+H2O nCH2==CH—COOH (5)7 3 8 (6)d20.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化学与科技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油的分馏、裂化和裂解均属于化学变化B.北京冬奥会服装面料的成分聚氨酯纤维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C.中国科学院研发“东方超环”(人造太阳)用到的氕、氘、氚互为同位素D.“北斗系统”组网成功具有战略意义,北斗芯片中的基体材料为二氧化硅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石油的分馏属于物理变化,石油的裂化、裂解属于化学变化,A错误;聚氨酯纤维是人工合成材料,不是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B错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为同位素,氕、氘、氚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C正确;晶体硅为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可用作制造计算机芯片,D错误。20答案2. (2022·浙江6月选考,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油脂属于高分子,可用于制造肥皂和油漆B.福尔马林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浸制动物标本C.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是常用的燃料D.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油脂不属于高分子,A错误;福尔马林是甲醛的水溶液,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浸制动物标本,B正确;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清洁燃料,C正确;我国科学家合成的结晶牛胰岛素,是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的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D正确。20答案3.如图是常见四种有机物的空间填充模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 mol甲能与4 mol Cl2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恰好生成1 mol CCl4B.乙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发生加成反应C.丙中的碳碳键是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化学键D.1 mol丁与足量钠反应生成1 mol H2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1 mol甲能与4 mol Cl2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会生成CH3Cl、CH2Cl2、CHCl3、CCl4和HCl等多种物质,故A错误;乙为乙烯,含有碳碳双键,可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而使其褪色,发生氧化反应,故B错误;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丙为苯,不存在碳碳单键、碳碳双键交替结构,苯中的碳碳键是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化学键,故C正确;丁为乙醇,一个乙醇分子中存在一个羟基,2 mol乙醇与足量钠反应生成1 mol H2,故D错误。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选项 实验目的 试剂 用品A 比较镁和铝的金属性强弱 MgCl2溶液、AlCl3溶液、氨水 试管、胶头滴管B 制备乙酸乙酯 乙醇、乙酸、浓硫酸、饱和Na2CO3溶液 试管、橡胶塞、导管、乳胶管、铁架台(带铁夹)、碎瓷片、酒精灯、火柴C 除去乙醇中少量的水 加入金属Na 试管、胶头滴管D 制备Fe(OH)3胶体 饱和FeCl3溶液、NaOH溶液 烧杯、胶头滴管、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火柴4.(2024·安徽,9改编)仅用下表提供的试剂和用品,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MgCl2溶液、AlCl3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时现象相同,分别产生白色Mg(OH)2、Al(OH)3沉淀,不能比较Mg(OH)2和Al(OH)3碱性的强弱,从而不能比较Mg和Al的金属性强弱,可将氨水换成过量的NaOH溶液,A项不能实现实验目的;在一支试管中依次加入一定量的乙醇、浓硫酸、乙酸,并且放入几粒碎瓷片,另一支试管中加入适量饱和碳酸钠溶液,如图20答案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小心加热,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存在、加热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在饱和碳酸钠溶液液面上收集乙酸乙酯,B项能实现实验目的;金属Na既可以和水发生反应又可以和乙醇发生反应,故不能用金属Na除去乙醇中少量的水,C项不能实现实验目的。20答案5.如图是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用化学电池使LED灯发光的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装置中存在“化学能→电能→光能”的转化B.锌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Zn-2e-===Zn2+C.如果将稀硫酸换成柠檬汁,则导线中不会有电子流动D.如果将锌片换成铁片,则电路中的电流方向不变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原电池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LED灯发光时,电能转化为光能,故A项正确;该原电池中,锌片作负极,电极反应为Zn-2e-===Zn2+,故B项正确;柠檬汁显酸性也能作电解质溶液,将稀硫酸换成柠檬汁仍然能构成原电池,所以导线中有电子流动,故C项错误;将锌片换成铁片,铜片仍作正极,所以电路中的电流方向不变,故D项正确。6.下列有关化学能与热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B.某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该反应为吸热反应C.HCl——→H+Cl的过程需要吸收能量D.铝热反应2Al + Fe2O3 2Fe + Al2O3的能量变化可用如图表示: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某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B错误;过程HCl——→H+Cl为H—Cl键断裂的过程,断键需要吸收能量,故C正确;铝热反应2Al+Fe2O3 2Fe+Al2O3为放热反应,故可用该图表示其能量变化,故D正确。7.(2023·河北保定校考期中)一定条件下,反应C(s)+CO2(g) 2CO(g)已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和CO2不再反应B.v正(C)=v逆(C)=0C.混合物中CO和CO2的浓度不变D.混合物中CO的浓度一定是CO2的两倍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化学平衡为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为零的动态平衡,故A、B错误;当化学反应达到平衡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混合物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浓度不变,但一氧化碳的浓度不一定是二氧化碳的两倍,故C正确、D错误。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8.LED产品的使用为城市增添色彩,如图是氢氧燃料电池驱动LED发光的一种装置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a处通入氧气,b处通入氢气B.通入H2的电极发生反应:H2-2e-===2H+C.电池放电后,OH-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D.该装置将化学能最终转化为电能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由电子流向可知a为负极,b为正极,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通入氢气,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通入氧气,故A错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所以通入H2的电极发生反应:H2-2e-+2OH-===2H2O,故B错误;电池放电后溶剂水增加,因此OH-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故C正确;燃料电池中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LED产品中电能转化为光能,所以该装置的能量转换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最终转化为光能,故D错误。20答案9.在一定条件下,向体积为2 L的某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MgSO4和CO发生反应:MgSO4(s)+CO(g) MgO(s)+CO2(g)+SO2(g)。反应时间与残留固体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B.随着反应的进行,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C.增加硫酸镁的质量,正反应速率将增大D.在0~10 min内,v(CO)=0.01 mol·L-1·min-1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A项错误;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中的气体是CO,生成物中的气体是CO2和SO2,C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CO2和SO2的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8,故随着反应的进行,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B项正确;增加固体的质量,不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C项错误;20答案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每消耗1 mol CO,固体质量减少80.0 g,在0~10 min内,固体质量减少8.0 g,即消耗0.1 mol CO,v(CO)==0.005 mol·L-1·min-1,D项错误。20答案10.一种化工中间体的结构如图所示。X、Y、Z是同一短周期的元素,三者质子数之和为16,Y和Z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X的最外层电子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X>Y>ZB.X、Y的氧化物均会导致酸雨C.Z的金属单质可保存在煤油中D.X的气态氢化物和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可以形成离子化合物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选择题由题意结合题图可知,X为氮、Y为碳、Z为锂。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小,原子半径:Z>Y>X,A错误;碳的氧化物不会导致酸雨,氮的氧化物可以导致酸雨,B错误;锂的密度小于煤油,不可保存在煤油中,C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11.(2023·重庆高一检测)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X、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2∶3,Z是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W原子与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Z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2周期ⅠA族B.X的非金属性比Y的强C.W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X的强D.原子半径:r(Y)√20答案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Z为Na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3周期ⅠA族,故A错误;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至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C的非金属性比O弱,故B错误;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气态氢化物越稳定,Si的非金属性比C弱,所以气态氢化物比C的弱,故C错误;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小半径越大,所以原子半径:r(Y)20答案12.将Al条插入6 mol·L-1盐酸中,反应过程中产生H2的速率的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1中开始阶段产生气体速率较慢可能是因为Al条表面有氧化膜B.图1中t1~t2时间段内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反应放热,溶液温度升高C.图1中影响t2~t3时间段内速率变化的主要因素是c(Cl-)D.图2可以表示该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图1中开始阶段产生气体速率较慢可能是因为Al条表面有氧化膜,氧化膜与酸反应时没有氢气产生,故A项正确;图1中t1~t2时间段内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反应放热,溶液温度升高,故B项正确;t2~t3时间段内,随着反应2Al+6H+===2Al3++3H2↑的进行,c(H+)不断减小,影响该时间段内速率变化的主要因素是c(H+),故C项错误;20答案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图2符合该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故D项正确。20答案13.辅酶Q10具有预防动脉硬化的功效,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有关辅酶Q10的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式为C59H90O4B.分子中含有14个甲基C.分子中含氧官能团为酯基D.可发生加成反应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由该物质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为C59H90O4,A正确;箭头所指均为甲基, ,10个重复基团的最右端也是甲基,故分子中含有14个甲基,B正确;分子中的含氧官能团不是酯基,C错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成反应,D正确。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14.苯胺为无色油状液体,沸点:184 ℃,易被氧化,有碱性,与酸反应生成盐。实验室利用如下装置(夹持及加热装置略)制备苯胺,其原理为。制备反应结束后,关闭活塞K,加入生石灰,调整好温度计的位置,继续加热,收集182~186 ℃的馏分,得到较纯苯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前,应先通一段时间H2再加热B.该加热方式为油浴加热C.生石灰可以用P2O5代替D.蒸馏时,为防止冷凝管炸裂应更换为空气冷凝管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苯胺还原性强,易被氧化,所以实验时,应先通一段时间氢气,排尽装置中的空气再加热,A正确;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由题意可知,该反应的加热温度为140 ℃,而水浴加热的最高温度为100 ℃,因此该加热方式可以用油浴加热,B正确;加生石灰的目的是除去反应中生成的水,生石灰为碱性干燥剂,而五氧化二磷为酸性干燥剂,会与苯胺发生反应,C错误;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当蒸馏物的沸点较高时,一般用空气冷凝管冷凝,以免直形冷凝管通水冷却温差大导致玻璃炸裂,D正确。15.钠硫电池以熔融金属钠、熔融硫和多硫化钠(Na2Sx)分别作为两个电极的反应物,β Al2O3陶瓷(可传导Na+)为电解质,反应原理为2Na+xS===Na2Sx(x=3~5,难溶于熔融硫),其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极为电池的负极B.电池放电时,Na+由b极向a极移动C.该电池适宜在较高温度下工作D.β Al2O3陶瓷的作用是传导离子和隔离钠与硫单质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放电时,Na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a极作负极、b极作正极,电解质中Na+由a极向b极移动,故A正确、B错误;原电池工作时,控制的温度应满足Na、S为熔融状态,则该电池适宜在较高温度下工作,故C正确。20答案16.海洋植物如海带、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且所含碘元素以碘离子的形式存在。实验室里从海藻中提取碘的流程如图所示:(1)指出制取碘的过程中有关实验操作的名称:① ,② 。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非选择题过滤萃取分液操作①是过滤,操作②是萃取分液。(2)操作②中可供选择的有机试剂是 (填字母)。 A.甲苯、乙醇B.四氯化碳、苯C.汽油、乙酸D.汽油、甘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非选择题B由于乙醇、乙酸和甘油都与水互溶,故不能用作提取碘的萃取剂。(3)现需做使海藻灰中的碘离子转化为有机溶液中的碘单质的实验,实验室里有烧杯、玻璃棒、集气瓶、酒精灯、导管、圆底烧瓶、石棉网、滤纸以及必要的夹持仪器、药品,尚缺少的玻璃仪器是 、 。 非选择题普通漏斗分液漏斗为使海藻灰中的碘离子转化为有机溶液中的碘单质,需经过溶解、过滤、氧化、萃取分液这几个步骤。在过滤时缺少普通漏斗,在进行萃取分液时缺少分液漏斗。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4)要从碘的苯溶液中提取碘和回收苯,还需要经过蒸馏操作。进行蒸馏操作时,需使用水浴加热,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最后晶态碘在 中聚集。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非选择题使蒸馏烧瓶均匀受热,控制温度不过高蒸馏烧瓶苯的沸点为80.5 ℃。使用水浴加热的目的是使蒸馏烧瓶均匀受热,控制温度不过高(水浴加热时的温度不会超过100 ℃)。最后晶态碘在蒸馏烧瓶中聚集。17.已知X、Y、Z、W、Q、P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如图所示,横坐标表示原子半径相对大小,纵坐标表示化合价(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回答下列问题:(1)Y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Y的单质化学性质稳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非选择题20答案第2周期ⅤA族氮气分子中存在氮氮三键,键能较大Y为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2周期ⅤA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非选择题20答案(2)Q的单质与P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PZ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l+2OH-+6H2O===2[Al(OH)4]-+3H2↑化合物PZ为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为 。(4)将PX投入水中,可得到X的单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非选择题20答案NaH+H2O===NaOH+H2↑PX为氢化钠,投入水中,可得到氢气和氢氧化钠。(5)Z与W相比较,非金属性较强的是 (填元素符号),设计实验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非选择题20答案Cl将氯气通入硫化钠溶液中,生成淡黄色沉淀,说明氯气的氧化性大于硫,证明非金属性氯大于硫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Z与W相比较,非金属性较强的是Cl。18.(2024·潍坊高一期末)某学习小组利用草酸(H2C2O4)溶液与KMnO4溶液的反应探究“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如下实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非选择题20答案实验序号 实验温度/K 有关物质 试剂X 0.02 mol·L-1 KMnO4溶液 0.1 mol·L-1 H2C2O4溶液 3.0 mol·L-1 H2SO4溶液 H2O 紫红色褪去所需时间/sV/mL V/mL V/mL V/mL ① 298 2 4 1 1 无 t1② T1 2 3 V1 V2 无 t2③ 313 2 4 V3 V4 无 t3=8④ 313 2 V5 2 V6 无 t4<8⑤ 313 2 4 1 1 有 t5已知:5H2C2O4+2Mn+6H+===10CO2↑+2Mn2++8H2O。(1)通过实验①②,可探究 的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其中T1= ,V2= 。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非选择题20答案H2C2O4溶液浓度2982观察实验①②中有关物质的浓度和体积可知,实验①②可探究H2C2O4溶液浓度的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故需要控制温度和其余物质的浓度相同,则T1=298、V1=1、V2=2。(2)通过实验 (填实验序号)可探究pH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由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非选择题20答案③④pH减小,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增大观察表中数据,实验①③可探究温度的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则V3=1、V4=1;实验③⑤探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③④可探究pH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则V5=4、V6=0,由表中数据知溶液的pH越小,紫红色褪去所需时间越短,由此可得出的实验结论为pH越小,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越快。(3)实验③中,0~8 s内v(H2C2O4)= (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非选择题20答案1.56×10-3mol·L-1 s-1实验③中消耗KMnO4的物质的量为0.02 mol·L-1×2×10-3 L=4×10-5 mol,根据反应2Mn+5H2C2O4+6H+===2Mn2++10CO2↑+8H2O,消耗H2C2O4的物质的量为4×10-5 mol×=10-4 mol,则0~8 s内v(H2C2O4)=≈1.56×10-3mol·L-1 s-1。(4)草酸溶液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机理如图所示。高锰酸钾与Mn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为验证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⑤中试剂X最好选用 (填字母)。 a.1 mL 0.1 mol·L-1 MnCl2溶液b.1 mL 0.1 mol·L-1MnSO4溶液c.MnCl2粉末d.MnSO4粉末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非选择题20答案Mn+Mn2+===Mn+Mn3+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非选择题由反应机理知,KMnO4与Mn2+反应生成K2MnO4和Mn3+,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Mn2+===Mn+Mn3+;由反应机理可知,Mn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由于KMnO4具有强氧化性,酸性条件下能将Cl-氧化,故不选用MnCl2,根据变量控制法,实验⑤中试剂X最好选用MnSO4粉末(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故选d。20答案19.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当前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1)人类对能源的利用经历了柴薪、煤炭和石油时期,现正向新能源方向高质量发展。下列有关能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填字母)。 A.木材与煤均含有碳元素 B.石油裂化可生产汽油C.燃料电池将热能转化为电能 D.太阳能光解水可制氢(2)下列不能用于设计成原电池的化学反应是 (填字母),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2HCl+CaO===CaCl2+H2O B.2CH3OH+3O2===2CO2+4H2OC.4Fe(OH)2+2H2O+O2===4Fe(OH)3 D.2H2+O2===2H2O非选择题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A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没有电子转移非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能用于设计成原电池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才能形成电流,A中的反应没有电子的转移,不是氧化还原反应。20答案(3)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①写出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25 ℃,100 kPa时生成或断裂1 mol化学键所放出或吸收的能量称为键能。已知键能数据如下:非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H4+2O2 CO2+2H2O化学键 C—H O==O C==O O—H键能/(kJ·mol-1) 414 497 803 463计算1 mol甲烷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kJ。 808(4)为提高能量转化效率,常将甲烷设计成燃料电池,装置示意图如图(其中A、B为石墨电极)。①B电极是该电池的 (填“正”或“负”)极。CH4在该装置中的作用是 ,KOH溶液的作用是 。 非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正作负极反应物作离子导体B极通入的是空气,起到提供氧气的作用,B极为正极;A极通入的是甲烷,A极为负极; KOH溶液的作用是作离子导体。②已知甲烷与氧气完全氧化时每生成1 mol液态水释放能量约为400 kJ,又知该甲烷燃料电池每发1 kW·h电能生成216 g水,则该电池的能量转化率为 (1 kW·h=3.6×106 J)。 非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75%该电池的能量转化率为×100%=75%。20.(2024·菏泽高一期末)很多重要的工业原料来源于石油化工,结合下图回答有关问题:(1)丙烯酸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 。 (2)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为① 、③____(填字母,下同)。 a.氧化反应 b.加成反应c.取代反应 d.加聚反应e.酯化反应非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羧基ca(3)丙烯酸乙酯可能发生的反应类型有 。 ①加成反应 ②水解反应 ③加聚反应 ④中和反应A.①③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①②③④非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非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由转化关系中,B氧化生成C,且二者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则B为乙醇,C为乙酸,而A与H2O发生反应得到乙醇,则A为乙烯,乙醇与丙烯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丙烯酸乙酯,丙烯酸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丙烯酸;苯与液溴在Fe催化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丙烯被氧化生成丙烯酸,据此解答。丙烯酸乙酯中含有碳碳双键和酯基,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加聚反应,酯基能发生水解反应,故选B。(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丙烯酸+B→丙烯酸乙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H2==CH2+H2O CH3CH2OHCH2==CH—COOH+CH3CH2OH CH2==CH—COOCH2CH3+H2OnCH2==CH—COOH非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A为乙烯,B是乙醇,乙烯与H2O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故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CH2==CH2+H2OCH3CH2OH;丙烯酸与乙醇在浓硫酸存在条件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丙烯酸乙酯和水,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CH—COOH+CH3CH2OH CH2==CH—COOCH2CH3+H2O;非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反应④是丙烯酸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丙烯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CH2==CH—COOH。(5)烃A中,当有一个H原子被甲基取代后,最多有 个原子共面。碳原子数与丙烯酸乙酯相同的烷烃的结构有 种,其一氯代物共有 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非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738非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A为乙烯,当其中一个H原子被—CH3取代后生成CH2==CH—CH3,乙烯分子是平面分子,该物质也可以看作是甲烷分子中的一个H原子被乙烯基(CH2==CH—)取代生成的,CH4分子是正四面体结构,一个平面通过几何中心,最多有2个顶点与该原子共平面,则CH2==CH—CH3分子中最多有7个原子共平面;丙烯酸乙酯有5个碳原子,所以与其碳原子数相同的烷烃是非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戊烷,有3种同分异构体,分别是CH3CH2CH2CH2CH3、CH(CH3)2CH2CH3、C(CH3)4,其对应的等效氢的种数分别是3种、4种、1种,所以其一氯代物共有8种。(6)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石蜡油中含有A和丙烯等小分子烃b.聚丙烯酸能够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有机物B、C均属于烃类物质d.有机物B与二甲醚(CH3—O—CH3)互为同分异构体非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d非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石蜡油是多种烷烃、环烷烃的混合物,不含有乙烯、丙烯等不饱和烃,a错误;聚丙烯酸分子中无碳碳双键,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因此不能使其褪色,b错误;有机物B是乙醇,C是乙酸,它们都是含有C、H、O三种元素的化合物,属于烃的衍生物,c错误;非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是乙醇,分子式是C2H6O,结构简式是CH3CH2OH,二甲醚的分子式也是C2H6O,它们的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因此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d正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模块综合试卷.docx 模块综合试卷.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