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2张PPT)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第3课时: 硝酸和酸雨的防治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致老师和同学们:①由于ppt含较多高质量素材和视频,故资源比较大。②所用视频均内嵌在ppt中,不需要另外下载。本节共有3个视频,根据需要选择即时播放。视频清单①铜与浓、稀硝酸的反应②钝化现象③王水的巧用课程学习目标1.通过硝酸与不活泼金属、非金属反应,认识硝酸的强氧化性。2.通过比较浓硝酸与稀硝酸性质的差异,认识浓度、反应条件对反应产物的影响。3.知道氮的氧化物(NO2)、硫的氧化物(SO2)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及其防治措施,培养“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强水):西洋人所造,性最猛烈,能蚀五金。王怡堂先生云∶其水至强,五金八石皆能穿漏,惟玻璃可盛。此水性猛烈,不可服食。西人凡画洋画,必须镂板于铜上者,先以笔画铜,或山水人物,以此水渍其间一昼夜,其渍处铜自烂,胜于雕刻。中医书籍《本草纲目拾遗》记载:强水是什么?新课导入一、硝酸1.物理性质无色,易挥发(沸点为83℃ )、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能以任意比溶于水,常用浓硝酸的质量分数大约是69%。质量分数为95%以上的硝酸,又叫“发烟”硝酸。硝酸是无色液体,但久置的浓硝酸为什么会显黄色?刚倒出来久置后4HNO3(浓) 4NO2↑+O2↑+2H2O或光照 【思考】硝酸该如何保存?一般将浓硝酸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并放置于阴凉处。2.化学性质(1)不稳定性(久制硝酸由于NO2溶解而使其变黄色。)从物质分类和化合价的角度预测硝酸的性质物质分类化合价氢化物 单质 氧化物 酸 碱 盐+5+4+3+20-3NH3NH4+N2N2O3N2O4N2O5NONO2HNO3HNO2NH3 H2ONO-3NO-22.化学性质(2)酸的通性:HNO3 H++NO3(3)强氧化性稀硝酸和浓硝酸都有强氧化性由于HNO3中的N +5价,处在最高价,故硝酸具有较强的得电子能力……且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浓HNO3>稀HNO32.化学性质硝酸能氧化大多数金属(除金、铂外):铜与浓、稀硝酸的反应①与金属反应:现象:常温下反应剧烈,铜片溶解 ;有红棕色的气体产生;溶液变蓝。结论:Cu+4HNO3(浓) = Cu(NO3)2+2NO2↑+2H2OCu+4H+ + 2NO3- =Cu2++2NO2↑+2H2O(3)强氧化性如铜与浓硝酸的反应归纳总结反应缓慢,铜片溶解;有无色的气体产生,气体接触空气时立即变成红棕色;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现象:结论:3Cu+8HNO3(稀) = 3Cu(NO3)2+2NO↑+4H2O3Cu+8H+ + 2NO3- = 3Cu2++2NO↑+4H2OCu与HNO3 反应,浓度不同,产物不同。铜与稀硝酸的反应归纳总结足量的Cu中加入少量的浓硝酸,可能会发生什么反应 (3)反应停止后,如果在溶液中再加入足量盐酸,会出现什么情况 (1)一开始是铜与浓硝酸反应:Cu+4HNO3(浓) Cu(NO3)2+2NO2↑+2H2O(2)随着反应进行,硝酸由浓变稀,则发生:溶液中存在NO3-,它遇到H+后,会继续氧化铜。3Cu+8HNO3(稀) 3Cu(NO3)2+2NO↑+4H2O问题思考钝化大多数金属能与硝酸反应,但在常温下,铁和铝会被冷的浓硝酸、浓硫酸钝化,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了酸与内层金属的反应,故可以用铁(铝)槽车运输浓硝酸、浓硫酸2.化学性质浓硝酸中的+5价氮元素具有很强的得电子能力。浓硝酸和稀硝酸都具有很强的氧化性,且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还原剂一般被其氧化为最高价态。硝酸的还原产物浓稀极稀NO2NONH4+资料卡片①除Au、Pt等少数金属外,硝酸几乎氧化所有的金属。②常温下,Fe、Al等金属在浓HNO3中发生“钝化”。④王水(浓HNO3和浓HCl按体积比1:3配制)具有更强的氧化性,能溶解Au、Pt。③一般来说,金属与硝酸反应硝酸与金属反应规律浓硝酸→NO2,稀硝酸→NO,都无H2放出。活泼金属与极稀HNO3反应时,还原产物复杂,可为N2O、NH4NO3等。中医书籍《本草纲目拾遗》记载的“强水”其实就是“王水”。归纳总结二战时期 玻尔巧藏金奖章实验探究:王水②与某些非金属单质反应:(3)强氧化性C+4HNO3(浓) 2H2O+4NO2↑+CO2↑ S+6HNO3(浓) H2SO4+6NO2↑+2H2O△③与还原性化合物的反应如与含S2- 、SO32- 、 I- 、 Fe2+等的化合物反应。S2- 、SO32- 、Fe2+ 、I﹣等离子在酸性条件下不能与NO3-大量共存!3Fe2+ + 4H+ + NO3- = 3Fe3+ + NO↑+ 2H2OS2-→S、SO32-→SO42-、I-→I2 、Fe2+→Fe3+浓硫酸 HNO3稳定性酸的通性与Cu 反应钝化现象与C 反应吸水性 脱水性使Fe、 Al 钝化浓硝酸 使Fe、 Al 钝化有吸水性、脱水性无Cu+2H2SO4 (浓)=== CuSO4+SO2↑+2H2O△Cu+4HNO3(浓)=Cu(NO3)2+2NO2↑+2H2O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4HNO3(浓)+C=4NO2↑+CO2↑+2H2O2H2SO4(浓)+C==2SO2↑+CO2↑+2H2O△浓硫酸与硝酸的比较稳定不稳定是是归纳总结3.硝酸的用途氮 肥硝化纤维塑料炸 药染 料硝酸盐【例1】下列反应中硝酸既表现出酸性又表现出氧化性的是( )A.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红色B.与铜反应放出一氧化氮气体,生成硝酸铜C.与碳酸钠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硝酸钠D.与单质硫混合共热时生成硫酸和二氧化氮B典例精讲【例2】38.4 g Cu与适量的浓硝酸反应,Cu全部反应后,共收集到1 mol气体(不考虑NO2与N2O4的转化)。反应消耗的HNO3的物质的量是( )A.1.0 mol B.1.6 molC.2.2 mol D.2.4 molC典例精讲1.酸雨的定义:——pH小于5.6的雨。其主要是含有硫酸和硝酸。(1)SO2:(2)NxOy:硝酸工业产生的NO2、汽车发动机产生的高温使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氮氧化物等。煤和石油的燃烧、含硫金属矿物的冶炼、以及制造硫酸、磷肥等产生的废气等。成因:主要是大气中的SO2与NOx溶于水形成的。2.酸雨的来源二、酸雨及防治①酸化的地下水,危害人体健康3.酸雨的危害:损坏植物叶面导致森林死亡②直接损伤农作物,破坏森林和草原,使土壤、湖泊酸化;③加速建筑物、桥梁、工业设备、运输工具和电缆的腐蚀。(1)调整能源结构,积极开发新能源(2)对煤(其中含硫为0.3%-5%)进行处理,如选洗加工、综合开发、在煤中加入适量的生石灰、对排放的烟进行处理等(3)种植能够吸收SO2的有关树木(如臭椿、垂柳、柳杉)等(4)加强工厂废气的回收处理(5)改进汽车尾气的处理技术,控制尾气排放4.酸雨的防治【例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酸雨形成过程中有氧化还原反应发生B.煤和石油的燃烧是形成酸雨的唯一来源C.二氧化硫以及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D.燃煤时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减少废气中SO2的含量,从而减少酸雨的产生B典例精讲课堂小结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浓硝酸与足量Zn反应,生成的气体中可能有NO2、NO、H2等。( )(2)硝酸与Cu反应中,HNO3只表现强氧化性。( )(3)Fe与浓、稀硝酸在常温下均能剧烈反应生成Fe(NO3)3。( )(4)酸雨的pH<5.6,正常雨水的pH=7。( )(5)刚收集到的酸雨放置一段时间后,pH会增大。( )答案 (1)× (2)× (3)× (4)× (5)×效果检测2.下列有关酸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呈酸性的雨水都称为酸雨B.酸雨的形成只与SO2的排放有关C.煤的脱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酸雨的形成D.为了不形成酸雨,应停止使用一切化石燃料C3.将相同质量的铜分别和过量浓硝酸、稀硝酸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剧烈程度:两者相同B.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前者多,后者少C.反应生成气体的颜色:前者浅,后者深D.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总数:前者多,后者少B4.对如图所示实验的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反应相同质量的铜片所需硝酸的量相同B.右边针筒中生成红棕色气体C.该反应过程中硝酸仅体现氧化性D.左边针筒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NO+4H+===Cu2++2NO2↑+2H2OB5.下列关于硝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硝酸电离出的H+,能被Zn还原成H2B.常温下,向浓HNO3中投入Fe片,会产生大量的红棕色气体C.向装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H2SO4,可在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D.过量的Fe粉中加入稀HNO3,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C谢谢观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