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我们一起来制造 (第3课时)(课件 20张ppt+教案+练习+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节 我们一起来制造 (第3课时)(课件 20张ppt+教案+练习+视频)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节 我们一起来制造(第3课时)
核心概念聚焦
1.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以下关于陶与瓷的区别,正确的有( )
①原料不同:陶器,粘土、砂土;瓷器,高岭土;
②烧制温度:陶器低,瓷器温度要求高;
③硬度:陶器低,瓷器高;
④吸水性:陶器有吸水性,瓷器密实不透水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手工制陶工艺中,下列工序是在窑炉里完成的是( )
A.烧结 B.混合 C.成型 D.干燥
3.陶瓷瓶的制作过程正确的是( )
A.陶土→揉泥→成型→高温烧制→装饰 B.陶土→揉泥→装饰→成型→高温烧制
C.陶土→揉泥→成型→装饰→高温烧制 D.陶士→揉泥→高温烧制→装饰→成型
4.制造陶瓷器时,要进行“揉泥”。其主要目的是( )
A.排空泥料中的气泡 B.使陶土变得更细腻些
C.使陶土韧性更好些 D.使陶土不那么松散
5.烧制陶器的温度与烧制瓷器的温度相比( )
A.烧制陶器的温度较高 B.烧制瓷器的温度较高
C.烧制陶器和瓷器的温度一样高 D.无法确定
6.陶瓷制作中,适用于制作大型器皿的成型方法是下列方法中的( )
A.手工拉坯 B.泥条盘筑 C.压模成型 D.轮制成型
7.陶瓷的烧制过程中,最为关键的阶段是( )
A.干燥 B.预热 C.高温烧制 D.冷却
8.陶瓷是三大硅酸盐材料之一,与水泥、玻璃材料一样,三者都是以硅酸盐矿物为主要成分,
通过不同的工艺制备成各种成品,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制造等领域。下列关于陶和瓷的
说法,正确的是( )
A.生产陶器的高岭土原料分布广泛,其烧制条件和要求
较低,故出现得更早
B.图示两种陶瓷器皿一般采用拉坏成型技术,再经自然
晾干后烧制而成
C.陶器和瓷器的色泽不同,主要是由烧制温度决定的
D.制坏前进行揉泥的目的是增加其黏性,以减少于燥炼制时的破裂变形
9.越窑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青瓷窑系,其主要产地是唐代明州余姚上林湖(今浙江省宁波市
慈溪市上林湖)一带,因五代时划归越州而得名“越窑”。东汉时,中国最早的瓷器在
越窑的龙窑里烧制成功,因此,越窑青瓷被称为“母亲瓷”。下图为瓯窑制作的主要工
序,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碎石和泥 B.塑型晾干 C.绘画纹饰 D.入窑烧制
核心素养提升
10.陶瓷器制造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其主要制造过程有揉泥、制坯、干燥、素烧、施釉、
烧制等主要步骤。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揉泥阶段的目的是 。
(2)在泥揉妥之后即可开始制坯,依据最终的器型做出大致的坯体。下列是常见的制坯
工艺,其中属于艺术品创作的工艺有 (填序号,下同),适合工业化批量生产
的工艺有 。
①手工制坯:通过手工揉捏陶土或瓷土,将其塑造成所需的形状
②拉坯:将陶土放在转盘上,通过手工或机械的方式逐渐拉伸出所需的形状
③压坯:通过挤压机将陶土挤压成所需的形状
④注射成型:将陶土注人模具中,通过压力和温度的作用形成所需的形状
⑤模制(模具)成型:使用特制的模具来制作陶瓷坏体
(3)坯体成型后需进行干燥,选择合适的干燥方法对于保证陶瓷产品的质量至关重要。
不当的干燥方法可能导致坯体开裂、变形等问题,影响最终产品的外观和性能。下
列干燥方法中,可行的是 。
①自然风干或自然晾干 ②提高环境温度进行加热干燥
③利用热风对坯体进行烘干 ④利用辐射热对坯体进行干燥
(4)烧制陶瓷的窑炉有柴窑、煤窑、气窑、电窑。要炼制精美的成品,需要精准控制温
度和烧制时间。上述四种窑中,较容易控制温度的是 。
11.我们日常所用的物品都是用金属、陶瓷、塑料等不同材料制造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
是( )
A.无论是金属制品还是陶瓷、塑料制品,制作工艺中都必须采用各种成型技术
B.常用铝铜等金属制造导线是由其导电性能、机械性能、耐腐蚀性、环保、成本等多种
因素决定的
C.注射成型技术常用于生产管、板、软片等管状、丝状、条状物品
D.随着科技的发展,工业轴承与滚珠、发动机汽缸、人体关节等都可采用陶瓷材料来制造
创新素养应用
12.新型发光陶瓷是将高科技蓄光材料融入传统陶瓷釉料中,经高温改变矿物结构而形成。它
吸蓄光能后,可在阴暗环境中自行发光。如图是其部分生产流程,分析并回答问题。
(1)练泥机的搅拌桨是将水和坯料充分调和,则搅拌桨相当于实验仪器中的 。
(2)研磨坯料的目的 。
(3)生产蓄光材料需要在稀有气体环境中进行,利用稀有气体的性质是 。
(4)上述设备中,一定有化学变化发生的是 (填设备名称)。
(5)景德镇的瓷器名扬天下。瓷器的颜料成分之一有石绿[主要成分Cu2(OH)2CO3],标
出石绿中铜元素的化合价 。
(6)若坯料中铁粉未被除去,经化学反应烧制的陶瓷会出现黑点,推测此“黑点”可能
是 (选填“氧化铁”、“四氧化三铁”)。
参考答案
核心概念聚焦
1.D 2.A 3.C 4.A 5.B 6.B 7.C 8.B 9.D
核心素养提升
10.(1)排空泥料中的气泡 (2)①② ③④⑤ (3)①②③④ (4)电窑
11.C
创新素养应用
(1)玻璃棒(2)增大接触面积(3)化学性质很稳定(4)烧成炉(5)+2(6)四氧化三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节 我们一起来制造(第3课时)
【核心概念】
12.技术、工程与社会
【学习内容与要求】
12.2 技术与工程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④举例说明重大的技术发明会给人类社会友展带来深远影响(如工业革命、信息技术革命);知道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需要考虑伦理问题,关注并讨论一些有伦理争议的技术与工程问题。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了解陶瓷制品的制造技术;了解陶器和瓷器的主要区别;了解陶瓷制作的主要工序。
2.科学思维:理解陶瓷制品的广泛使用对生活的影响。
3.探究实践:通过读图等方法了解陶瓷制品的制造技术;能设计制作一件陶艺作品。
4.态度责任:体会陶瓷制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树立动手动脑参与制造的习惯。
【教材分析】 本节为浙教版七下第五章第2节的内容《我们一起来制造》的第3课时,主要介绍陶器与瓷器的区别,制作陶瓷制品的主要工序,引导学生设计制作一件陶艺作品,并了解这些制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体现,感受科技是为了服务于人类,感受陶瓷的艺术。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明确问题 陶瓷是一种器具吗? 图片展示陶器和瓷器: 陶器是由黏土捏制成形后烧制而成的器具;瓷器是由陶器发展而来的。 引入课题
陶瓷制品的制造 视频:陶瓷的制作 情境展示1: 问题探究:陶器和瓷器有什么区别? 思考交流: 归纳提升:陶土含有较多氧化铁,瓷土氧化铁含量低、氧化铝含量高;焙烧陶器时,温度约为900 ℃,瓷器焙烧温度在1200 ℃以上;因此,陶器表面无釉或只有低温釉,而瓷器表面则有高温釉。 继续探究:中国瓷器的发展情况如何? 思考交流: 归纳提升:中国瓷器驰名世界,被西方人誉为“瓷器之国”。中国瓷器经历了由陶器到瓷器、由青瓷到白瓷、由白瓷到彩瓷的发展过程。古时候中国瓷器通过陆上和海上的“丝绸之路”传到西亚和南亚,再由这些国家传到欧洲各国。 思考与讨论 1.陶器与瓷器的特性有哪些不同?它们的特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参考: (1)主要特性不同点: ①质地与外观:陶器质地粗糙、色暗淡;瓷器手感细滑柔润,光洁、优雅; ②吸水性:陶器断面有很强的吸水性;瓷器胎质质地坚硬,均不透水; ③重量:瓷的密度比陶高,形状相同的陶瓷,瓷器比陶器重实; ④声音:用手指轻敲陶瓷,声音沉闷的是陶器,声音清脆的则是瓷器; ⑤透光性:陶器不透光;瓷器具有半透明的特性; ⑥硬度:陶的硬度比瓷要低许多。 (2)影响特性的因素: ①制作材料:瓷器用质地致密的瓷土制作;陶器成分复杂的陶土制作; ②烧制温度:陶器烧制温度一般为800℃到1100℃,瓷器烧制温度一般为1200到1400℃; ③釉料使用:陶器有施釉或不施釉,挂釉的陶器釉料在较低的烧成温度时即可熔融 ;瓷器的釉料有两种,既能在高温下与胎体一次烧成,也能在高温素烧胎上再挂低温釉,第二次低温烧成。釉料的使用影响着器物的外观和防水性等。 2.古代陶瓷器有哪些用途? 参考:(1)日常生活用具: 饮食器具,储存容器。 (2)艺术与装饰 :工艺品 ,装饰品。 (3)宗教与礼仪 :宗教用具 , 礼仪用品 。 (4)贸易与文化交流: 贸易商品 ,文化传播。 情境展示2: 问题探究:制造一个陶瓷品需要有哪些工序? 思考交流: 归纳提升:陶瓷器制造主要有揉泥、制坯、干燥、素烧、施釉及烧制等步骤。 釉就是陶瓷表面那层光亮、类似玻璃的物质。釉的原料一般是矿物的粉末,用水调和成釉浆。施釉即将釉浆均匀地加在坯体表面,以待烧制时釉能熔在坯体表面。施釉的方法有浸釉法、淋釉法、刷釉法、荡釉法及喷釉法等。 烧制陶瓷的窑炉有柴窑、煤窑、气窑、电窑。陶器烧制温度低于瓷器。目前,人们通过精确地控制温度,使釉料在特定温度下发生化学变化而烧制出精美的成品。 继续探究:陶瓷品有哪些用途? 思考交流: 归纳提升:陶瓷用途广泛,用陶瓷可制造日用餐具、卫生器具、建筑瓷砖、绝缘体、火花塞、耐酸碱的化工器皿等。 近年来,人们制造了更精密的陶瓷材料,具有坚硬、耐磨、耐高温、耐腐蚀和优异的光、热、电、磁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微电子与电气工业、机械与汽车工业、医疗器材制造、通信工程与军事国防工业。 思考与讨论 举例说明陶瓷在各领域的应用,分析陶瓷对人类生活及社会发展的影响。 参考: 应用: ①日常生活领域,如,餐具与卫浴用品,装饰与艺术品,等; ②工业制造领域,如,耐火材料、工具与机械部件、; ③科技能源领域:如,传感器与燃料电池、电子器件,等; ④建筑与环保领域:新型建筑材料、环保应用,等; ⑤生物医学领域:生物相容性材料,等。 影响:①提升生活品质; ②推动工业与科技发展; ③促进文化与经济发展;④促进可持续发展,等。 工程实践 设计与制作一件陶艺作品 1.展开想象,设计具有创意的陶瓷日常用品,画出草图。 2.选用图5.2-21中的一种方法,将设计概念加工成型,制作出你所喜爱的陶艺作品。 (1)手捏成型:通过双手对陶泥的揉捏,制作陶瓷坯体,如图5.2-21甲。 (2)土条成型:将陶土制作成一条条的土条,再利用一圈圈的土条,一层层堆高,制作出陶瓷坯体,如图5.2-21乙。 (3)压片成型:先将陶土擀成片状,然后制作成型,如图5.2-21丙。 4.投票选出最具创意的陶艺作品。验收标准: 通过展示器具,分辨特性,有利于认识。 对照标准,评价自己和同伴的作品,有利于提高。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0张PPT)
第2节 我们一起来制造
(第3课时)
浙教版 七年级下
创设情境
最早的陶器
精美的瓷器
陶瓷是一种器具吗?
陶器是由黏土捏制成形后烧制而成的器具;瓷器是由陶器发展而来的。
探究实践
探究实践
陶器和瓷器的制造工艺接近,成品却截然不同。《天工开物》对造瓷工序有详细记载。
因此,陶器表面无釉或只有低温釉,而瓷器表面则有高温釉。
焙烧陶器时,温度约为900 ℃
瓷器焙烧温度在1200 ℃以上
陶土含有
较多氧化铁
瓷土氧化铁含量低、氧化铝含量高
探究实践
中国瓷器驰名世界,被西方人誉为“瓷器之国”。中国瓷器经历了由陶器到瓷器、由青瓷到白瓷、由白瓷到彩瓷的发展过程。
古时候中国瓷器通过陆上和海上的“丝绸之路”传到西亚和南亚,再由这些国家传到欧洲各国。
探究实践
1.陶器与瓷器的特性有哪些不同?它们的特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1)主要特性不同点:
①质地与外观:陶器质地粗糙、色暗淡;瓷器手感细滑柔润,光洁、优雅;
②吸水性:陶器断面有很强的吸水性;瓷器胎质质地坚硬,均不透水;
③重量:瓷的密度比陶高,形状相同的陶瓷,瓷器比陶器重实;
④声音:用手指轻敲陶瓷,声音沉闷的是陶器,声音清脆的则是瓷器;
⑤透光性:陶器不透光;瓷器具有半透明的特性;
⑥硬度:陶的硬度比瓷要低许多。
思考与讨论
(2)影响特性的因素:
①制作材料:瓷器用质地致密的瓷土制作;陶器成分复杂的陶土制作;
②烧制温度:陶器烧制温度一般为800℃到1100℃,瓷器烧制温度一般为1200到1400℃;
③釉料使用:陶器有施釉或不施釉,挂釉的陶器釉料在较低的烧成温度时即可熔融 ;瓷器的釉料有两种,既能在高温下与胎体一次烧成,也能在高温素烧胎上再挂低温釉,第二次低温烧成。釉料的使用影响着器物的外观和防水性等。
探究实践
(1)日常生活用具: 饮食器具,储存容器。
(2)艺术与装饰 :工艺品 ,装饰品。
(3)宗教与礼仪 :宗教用具 , 礼仪用品 。
(4)贸易与文化交流: 贸易商品 ,文化传播。
2.古代陶瓷器有哪些用途?
探究实践
陶瓷器制造主要有揉泥、制坯、干燥、素烧、施釉及烧制等步骤。
揉泥:排除气泡,确保坯体质量
干燥:自然晾干,准备素烧过程
制坯:根据设计成型,塑造器物外观
素烧:提高坯体强度,便于后续施釉
烧制:完成陶瓷的最终形态
施釉:赋予陶瓷表面光泽与色彩
探究实践
釉就是陶瓷表面那层光亮、类似玻璃的物质。釉的原料一般是矿物的粉末,用水调和成釉浆。施釉即将釉浆均匀地加在坯体表面,以待烧制时釉能熔在坯体表面。
施釉的方法有浸釉法、淋釉法、刷釉法、荡釉法及喷釉法等。
施釉可使陶瓷更实用、美观。
探究实践
烧制陶瓷的窑炉有柴窑、煤窑、气窑、电窑。
目前,人们通过精确地控制温度,使釉料在特定温度下发生化学变化而烧制出精美的成品。
陶器烧制温度低于瓷器。
探究实践
陶瓷用途广泛,用陶瓷可制造日用餐具、卫生器具、建筑瓷砖、绝缘体、火花塞、耐酸碱的化工器皿等。
近年来,人们制造了更精密的陶瓷材料,具有坚硬、耐磨、耐高温、耐腐蚀和优异的光、热、电、磁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微电子与电气工业、机械与汽车工业、医疗器材制造、通信工程与军事国防工业。
探究实践
举例说明陶瓷在各领域的应用,分析陶瓷对人类生活及社会发展的影响。
应用: ①日常生活领域,如,餐具与卫浴用品,装饰与艺术品,等;
②工业制造领域,如,耐火材料、工具与机械部件、;
③科技能源领域:如,传感器与燃料电池、电子器件,等;
④建筑与环保领域:新型建筑材料、环保应用,等;
⑤生物医学领域:生物相容性材料,等。
思考与讨论
影响:①提升生活品质; ②推动工业与科技发展;
③促进文化与经济发展;④促进可持续发展,等。
探究实践
设计与制作一件陶艺作品
工程实践
目标
了解陶瓷制作过程,制作具有创意的陶艺作品。
器材
如图5.2-20所示。
过程
1.展开想象,设计具有创意的陶瓷日常用品,画出草图。
2.选用图5.2-21中的一种方法,将设计概念加工成型,制作出你所喜爱的陶艺作品。
各种器具
迁移应用
(1)手捏成型:通过双手对陶泥的揉捏,制作陶瓷坯体,如图5.2-21甲。
(2)土条成型:将陶土制作成一条条的土条,再利用一圈圈的土条,一层层堆高,制作出陶瓷坯体,如图5.2-21乙。
(3)压片成型:先将陶土擀成片状,然后制作成型,如图5.2-21丙。
陶瓷坯体徒手成型加工方法
探究实践
陶艺作品的成型方法
土条成型涉及将陶土揉制成条状,然后通过层层堆叠的方式构建出陶瓷坯体。这种技术允许艺术家构建出具有复杂结构和层次感的作品。
土条成型的步骤与效果
在基本成型方法的基础上,配合其他加工技术,如刮削、打磨、装饰等,可以进一步完善和提升陶瓷作品的外观和质感。
配合其他加工方法完善作品
手捏成型是通过双手对陶泥的揉捏,直接塑造出陶瓷坯体的一种方法。这种技术依赖于艺术家的触觉和直觉
手捏成型的技巧与特点
压片成型首先需要将陶土擀成片状,然后根据设计需求切割和拼接,最终形成陶瓷坯体。这种方法适合制作具有平滑表面和精确几何形状的作品。
压片成型的制作流程
3.配合陶瓷制作的其他加工方法,将最后成品制作出来。
探究实践
4.投票选出最具创意的陶艺作品。
迁移应用
1.手工制陶工艺中,下列工序是在窑炉里完成的是( )
A. 烧结 B. 混合 C. 成型 D. 干燥
A
2.陶瓷瓶的制作过程正确的是( )
A. 陶土→揉泥→成型→高温烧制→装饰
B. 陶土→揉泥→装饰→成型→高温烧制
C. 陶土→揉泥→成型→装饰→高温烧制
D. 陶士→揉泥→高温烧制→装饰→成型
C
板书设计
第2节 我们一起来制造(第3课时)
陶瓷器的制造
陶器:含氧化碳较多的黏土,
900℃,无釉或低温釉
陶瓷器
制作步骤
揉泥、制坯、干燥、素烧、施釉、烧制
瓷器:氧化铝含量高的黏土,
1200℃,高温釉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