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静电场的描述 章末检测试卷(课件 练习,共2份)粤教版(2019)必修 第三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章 静电场的描述 章末检测试卷(课件 练习,共2份)粤教版(2019)必修 第三册

资源简介

章末检测试卷(第一章)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4·深圳市高二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电荷是电荷量的基本单位,其大小为1 C
B.点电荷是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最小带电体
C.物体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
D.摩擦起电使原本没有电子和质子的物体中产生了电子和质子
2.(2024·阳江市高二期中)下面是某同学对电场中的一些概念及公式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
A.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式E=可知,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与试探电荷所带的电荷量成反比
B.由UAB=可知,电势差与检验电荷电量q成反比、与电场力做功成正比
C.根据真空中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公式E=k可知,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与场源电荷所带的电荷量无关
D.根据电势差的定义式UAB=可知,电荷量为1 C的正电荷,从A点移动到B点克服电场力做功为1 J,则A、B两点间的电势差为-1 V
3.(2024·梅州市高二月考)如图所示是物理实验——“静电章鱼”,把塑料膜一头打结,另一头剪成小条,双手带上绝缘手套。先用毛皮分别摩擦塑料条和塑料管使二者带电,然后将塑料条抛向空中,塑料条会张开,就像一只张牙舞爪的“章鱼”,再用带电的塑料管靠近“章鱼”,它就会在空中游来游去。关于“静电章鱼”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章鱼”带正电,塑料管带负电
B.“章鱼”在空中张牙舞爪是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C.空气越潮湿,实验现象越明显
D.“章鱼”远离塑料管的过程中,二者组成的系统电势能增大
4.(2023·湖北卷)在正点电荷Q产生的电场中有M、N两点,其电势分别为φM、φN,电场强度大小分别为EM、E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φM>φN,则M点到电荷Q的距离比N点的远
B.若EMC.若把带负电的试探电荷从M点移到N点,电场力做正功,则φM<φN
D.若把带正电的试探电荷从M点移到N点,电场力做负功,则EM>EN
5.两个点电荷电场的部分电场线如图所示,一带电粒子仅在电场力的作用下由a点运动到c点的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粒子带负电
B.正电荷的电荷量小于负电荷的电荷量
C.粒子在b点的电势能大于在a点的电势能
D.粒子在a点的加速度大于在b点的加速度
6.(2023·天津市崇化中学高二期中)如图所示,直角坐标系xOy中,M、N两点位于x轴上,G、H两点坐标如图所示。M、N两点各固定一等量负点电荷,一电荷量为Q的正点电荷置于O点时,G点处的电场强度恰好为零。静电力常量用k表示。若将该正点电荷移到G点,则H点处电场强度为(  )
A.,沿y轴正方向 B.,沿y轴负方向
C.,沿y轴正方向 D.,沿y轴负方向
7.(2023·广州市高二期末)图中虚线所示为静电场中的等势面1、2、3、4,相邻的等势面之间的电势差相等,其中等势面3的电势为0。一带正电的点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运动,经过a、b点时的动能分别为26 eV和5 eV。当这一点电荷运动到某一位置,其电势能变为-8 eV时,它的动能应为(  )
A.8 eV B.13 eV
C.20 eV D.34 eV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8.(2024·东莞市高二学业考试)如图所示,空间有一圆锥OBB′,点A、A′分别是两母线的中点。现在顶点O处固定一带正电的点电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A′两点的电场强度相同
B.将一带负电的试探电荷从B点沿底面直径移到B′点,其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C.平行于底面且圆心为O1的截面为等势面
D.若B′点的电势为φB′,A′点的电势为φA′,则BA连线中点C处的电势φC小于
9.(2023·广东省高二联考)空间存在某静电场,在x轴上各点的场强E与坐标x的分布规律如图所示,规定x轴的正方向为电场强度E的正方向。一个带电粒子在x轴上以坐标原点O点为对称中心做往复运动。已知粒子仅受电场力作用,运动中电势能和动能的总和为A,且坐标原点O处电势为零。则(  )
A.该粒子带负电
B.该粒子在坐标原点O两侧分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C.x=x0处的电势为-E0x0
D.若该粒子带电荷量的绝对值为q,则粒子运动区间为(-,)
10.(2024·广州市高二期中)如图所示,在匀强电场中有边长为5 cm的等边三角形ABC,三角形所在平面与匀强电场的电场线平行。O点为该三角形的中心,D、E、F分别为AB、BC和AC边的中点。三角形各顶点的电势分别为φA=2 V、φB=4 V、φC=6 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O点电势为4 V
B.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为80 V/m,方向由A指向C
C.将电子由E点移到F点,电子的电势能增加了1 eV
D.在三角形ABC内切圆的圆周上,D点电势最低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4分)
11.(8分)(2023·肇庆市高二月考)某物理兴趣小组探究影响电荷间静电力的因素,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2分)带正电的小球A固定不动,带正电的小球B通过绝缘丝线系在铁架台上,小球B会在静电力的作用下发生偏离。把系在丝线上的带电小球B先后挂在图中横杆上的P1、P2、P3等位置,实验时通过调节丝线长度,始终使A、B两球球心在同一水平线上,待小球B平衡后,测得丝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为θ,A、B两球球心间的距离为r,小球B的质量为m,当地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A、B两球之间的静电力大小为________。(用题中涉及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2)(2分)通过分析A、B两球之间的静电力大小与A、B两球球心间的距离r的关系可知:两小球所带电荷量不变时,两小球间的静电力________。
(3)(2分)以上实验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A.微小量放大法 B.控制变量法
C.等效替代法 D.理想实验法
(4)(2分)若实验中小球A、B的电荷量分别为q1和q2,则静电力常量可表示为k=________。(用题中涉及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12.(6分)如图所示,在绝缘水平面上的O点固定一电量为+Q的电荷,在O点正上方高为r0的A处由静止释放某带电量为+q的小液珠,开始运动的瞬间小液珠的加速度大小恰好等于重力加速度g。已知静电力常量为k,两电荷均可看成点电荷,不计空气阻力。则:
(1)(4分)小液珠开始运动瞬间所受库仑力的大小F=________和方向____________;
(2)(2分)运动过程中小液珠速度最大时其离O点的距离h=________。
13.(12分)(2023·西南大学附中高二期中)如图所示,虚线为某电场的5个等势面,相邻等势面间电势差相等。一电子只在电场力作用下在电场中运动(轨迹未画出),已知电子经过等势面1时动能为5 eV,经过等势面4时动能为20 eV,等势面2的电势为+3 V,求:
(1)(4分)电子从等势面1运动至等势面4过程电场力做的功;
(2)(4分)等势面1的电势;
(3)(4分)电子经过等势面5时具有的电势能。
14.(12分)如图所示,水平绝缘光滑轨道AB的B端与处于竖直平面内的四分之一圆弧形粗糙绝缘轨道BC平滑连接,圆弧的半径R=0.4 m。在轨道所在空间存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E=1.0×104 N/C。现有质量m=0.1 kg的带电体(可视为质点)放在水平轨道上A点处,A、B两点距离x=1.0 m,由于受到电场力的作用带电体由静止开始运动,当运动到圆弧形轨道的C端时,速度恰好为零,已知带电体所带电荷量q=8.0×10-5 C,取g=10 m/s2,求:
(1)(4分)带电体在水平轨道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及运动到B端时的速度的大小;
(2)(4分)带电体运动到圆弧形轨道的B端时对圆弧轨道的压力大小;
(3)(4分)A、C两点之间的电势差和A到C过程中产生的热量。
15.(16分)(2024·广州市高二期末)为研究一均匀带正电球体A周围静电场的性质,某同学在干燥的环境中先将球A放在一灵敏电子秤的绝缘托盘上,如图(a)所示,此时电子秤的示数为N1;再将另一小球B用绝缘细线悬挂在一绝缘支架上,使其位于球A的正上方点P,电子秤稳定时的示数减小为N2。缓慢拉动绝缘细线,使质量为m的小球B从点P沿竖直方向逐步上升到点Q,用刻度尺测出点P正上方不同位置到点P的距离x,并采取上述方法确定该位置对应的场强E,然后作出E-x图像,如图(b)所示,x轴上每小格代表的距离均为x0,已知绝缘细线上点M和点Q到点P的距离分别为5x0和10x0,小球B所带电量为-q,且q远小于球A所带的电量,球A与球B之间的距离远大于两球的半径,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1)(5分)求图(b)中E0的值及点M处由球A所激发的电场的场强大小。
(2)(5分)小球B位于点M时,电子秤的示数应为多大?
(3)(6分)实验过程中,当小球B位于点Q时,剪掉细线,小球B将由静止开始运动,估算小球B落回到点P时动能的大小。
章末检测试卷(第一章)
1.C 2.D
3.B [经毛皮摩擦后,“章鱼”、塑料管均得到电子而带负电,故A错误;“章鱼”在空中张牙舞爪是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B正确;空气越潮湿,越不容易发生静电现象,实验现象越不明显,故C错误;“章鱼”远离塑料管的过程中,电场力做正功,二者组成的系统电势能减小,故D错误。]
4.C [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降低,根据正点电荷产生的电场特点可知若φM>φN,则M点到电荷Q的距离比N点的近,故A错误;电场线的疏密程度表示电场强度的大小,根据正点电荷产生的电场特点可知若EM5.C [带电粒子做曲线运动,受力方向指向轨迹凹侧,则粒子在b点受到的电场力水平向右,受力方向与电场线方向相同,粒子带正电,故A错误;正电荷附近电场线比负电荷附近电场线密集,即正电荷附近场强更大,正电荷的电荷量大于负电荷的电荷量,故B错误;粒子从a点到b点,电场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夹角为钝角,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即粒子在b点的电势能大于在a点的电势能,故C正确;b点电场线更密集,场强更大,粒子所受电场力更大,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更大,故D错误。]
6.B [正点电荷在O点时,G点电场强度为零,即两负点电荷在G点的合电场强度大小为E1=,方向沿y轴正方向。由对称性知,两负点电荷在H点处的合电场强度大小为E2=E1=,方向沿y轴负方向。当把正点电荷放在G点时,正点电荷在H点处产生的电场强度大小为E3=,方向沿y轴正方向。所以H点处电场强度的大小E=E2-E3=,方向沿y轴负方向,故选项B正确。]
7.C [由题意,点电荷经过a、b点时的动能分别为26 eV和5 eV,动能减小21 eV,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电势能增加21 eV,而相邻的等势面之间的电势差相等,点电荷在相邻等势面间运动时电场力做功相等,电势能变化量相等,动能变化量也相等,则点电荷从等势面3到等势面4时,动能减小7 eV,电势能增大,等势面3的电势为0,点电荷经过b时电势能为7 eV,又由题,点电荷经b点时的动能为5 eV,所以点电荷的总能量为E=Ep+Ek=7 eV+5 eV=12 eV,其电势能变为-8 eV时,动能应为20 eV,故选C。]
8.BD [根据点电荷电场的分布特点,可知A、A′两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不同,A错误;
场源电荷为正点电荷,将一带负电的试探电荷从B点沿底面直径移到B′点,试探电荷先靠近场源电荷,后远离场源电荷,则电场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则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B正确;
点电荷的等势面是以场源电荷为圆心的一系列同心球面,因此平行于底面且圆心为O1的截面不是等势面,C错误;
令B′A′连线中点为C′,根据点电荷电场线分布特征,可知B′C′间任一点的电场强度均比A′C′间任一点的电场强度小,根据U=Ed,可知UA′C′>UC′B′,又由于UA′C′=φA′-φC′,UC′B′=φC′-φB′,解得φC′<,根据点电荷电场线分布特征有φC′=φC,则有φC<,D正确。]
9.AC [由题图可知在O点右侧的电场线水平向右,在O点左侧的电场线水平向左,假设粒子带正电,则粒子在O点右侧向右运动时一直做加速运动因此不会做往复运动,因此粒子不可能带正电,当粒子带负电时向右侧运动时做减速运动,减速到零反向加速过O点后继续减速运动,做的是往复运动,因此粒子带负电,故A正确;
由题图可知该电场不是匀强电场,粒子的受力会发生变化,因此不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E-x图像与x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电势差,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因此根据φ=0-E0x0,得x=x0处电势为φ=-E0x0,故C正确;
粒子的总能量为A,且O点的电势能为零,则O点的动能为A,粒子向x轴正向运动的最远距离时速度为零,能量转化为该点的电势能,由能量守恒可知A=q·x·x,得x=,故D错误。]
10.AC [三角形所在平面与匀强电场的电场线平行,F为AC边的中点,则有φF==4 V,可知B、F两点的电势相等,则BF线为等势线,O点在BF线上,则O点电势为4 V,A正确;
BF线为等势线,可知电场强度方向垂直于BF斜向上,由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公式,可得电场强度大小为E== V/m=80 V/m,方向由C指向A,B错误;
因为φE== V=5 V,因此将电子由E点移到F点,电场力做功为WEF=qUEF=q(φE-φF)=-1 eV,由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关系ΔEp=-WEF,可得电场力做负功,电子的电势能增加,则有将电子由E点移到F点,电子的电势能增加了1 eV,C正确;
由题意可知,过圆心O,作平行于AC的电场线,内切圆上相交的两点分别为电势最高点和最低点,最低点交点不是D点,因此在三角形ABC内切圆的圆周上,D点电势不是最低,D错误。]
11.(1)mgtan θ (2)随A、B两球球心间的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3)B
(4)
解析 (1)对小球B受力分析,小球B受力平衡,则有tan θ=,即A、B两球之间的静电力大小
F=mgtan θ
(2)结合实验可知,两小球所带电荷量不变时,两小球间的静电力随A、B两球球心间的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3)实验中应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故选B。
(4)根据题意,结合库仑定律有=mgtan θ,解得静电力常量k=。
12.(1) 竖直向上 (2)r0
解析 (1)根据库仑定律有F库=,方向竖直向上。若方向竖直向下,则开始运动瞬间的加速度大于g,与题意不符。
(2)开始运动瞬间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库-mg=mg,解得F库=2mg;速度最大时,加速度为零,则有F库′=mg,即F库′=F库=,解得h=r0。
13.(1)15 eV (2)-2 V (3)-18 eV
解析 (1)由动能定理得电子从等势面1运动至等势面4的过程电场力做的功为W14=Ek4-Ek1=20 eV-5 eV=15 eV
(2)等势面1、4间的电势差为
U14==-15 V
由题意U12=φ1-φ2=U14
解得φ1=-2 V
(3)由题意U25=φ2-φ5=U14=-15 V
解得φ5=18 V
电子在等势面5具有的电势能为
Ep=qφ5=-18 eV。
14.(1)8 m/s2 4 m/s (2)5 N
(3)1.4×104 V 0.72 J
解析 (1)设带电体在水平轨道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qE=ma,解得a=8 m/s2
设带电体运动到B端的速度大小为vB,根据匀变速直线的规律有2ax=vB2
解得vB=4 m/s
(2)当带电体运动到圆轨道B端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N-mg=m
解得FN=5 N
再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带电体运动到圆弧形轨道的B端时对圆弧轨道的压力大小5 N。
(3)A、C两点的电势差UAC=E(x+R)
解得UAC=1.4×104 V
带电体A到C过程,根据动能定理qE(x+R)+W摩-mgR=0
解得W摩=-0.72 J
A到C过程中产生的热量Q=0.72 J。
15.(1) 
(2)0.8N1+0.2N2
(3)x0+10mgx0
解析 (1)小球B位于P点时,所受电场力为FP=N1-N2,故小球A在P点激发的电场场强大小为10E0=,则E0=
由题图(b)可知球A在M点所激发的电场的场强大小约为2E0,故M点的场强大小为EM=2E0=
(2)小球B在M在所受电场力为FM=qEM=
故此时电子秤的示数应为NM=N1-FM=0.8N1+0.2N2
(3)由题图(b)可知,每一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所代表的电势差为U0=E0x0,在0~10x0之间这一段E-x图线与x轴所围成的面积等于P、Q两点的电势差,上述图形中,小正方形数约29(28~30)个,故P、Q间电势差为UPQ=29U0=x0,设小球运动到P点时的动能为Ek,对于小球B从Q点运动到P点的过程,根据动能定理有qUPQ+mgh=Ek,解得Ek=x0+10mgx0。(共45张PPT)
章末检测试卷(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2024·深圳市高二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电荷是电荷量的基本单位,其大小为1 C
B.点电荷是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最小带电体
C.物体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
D.摩擦起电使原本没有电子和质子的物体中产生了电子和质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量,其大小为1.6×10-19 C,A错误;
点电荷是理想模型,不是真实存在的,B错误;
物体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C正确;
摩擦起电是电荷发生了转移,不是使物体产生了电子和质子,D错误。
13
14
15
2.(2024·阳江市高二期中)下面是某同学对电场中的一些概念及公式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E= 为场强的定义式,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由电场本身决定,跟试探电荷所带的电荷量无关,故A错误;
电势差由电场本身决定,跟检验电荷电量q及电场力做功无关,故B错误;
根据真空中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公式E= 可知,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与场源电荷所带的电荷量有关,这里的Q就是场源电荷所带的电荷量,故C错误;
根据电势差的定义式UAB= 可知,电荷量为1 C的正电荷,从A点移动到B点克服电场力做功为1 J,则A、B两点间的电势差为-1 V,故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2024·梅州市高二月考)如图所示是物理实验——“静电章鱼”,把塑料膜一头打结,另一头剪成小条,双手带上绝缘手套。先用毛皮分别摩擦塑料条和塑料管使二者带电,然后将塑料条抛向空中,塑料条会张开,就像一只张牙舞爪的“章鱼”,再用带电的塑料管靠近“章鱼”,它就会在空中游来游去。关于“静电章鱼”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章鱼”带正电,塑料管带负电
B.“章鱼”在空中张牙舞爪是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C.空气越潮湿,实验现象越明显
D.“章鱼”远离塑料管的过程中,二者组成的系统电势能增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经毛皮摩擦后,“章鱼”、塑料管均得到电子而带
负电,故A错误;
“章鱼”在空中张牙舞爪是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故B正确;
空气越潮湿,越不容易发生静电现象,实验现象越不明显,故C错误;
“章鱼”远离塑料管的过程中,电场力做正功,二者组成的系统电势能减小,故D错误。
14
15
4.(2023·湖北卷)在正点电荷Q产生的电场中有M、N两点,其电势分别为φM、φN,电场强度大小分别为EM、E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φM>φN,则M点到电荷Q的距离比N点的远
B.若EMC.若把带负电的试探电荷从M点移到N点,电场力做正功,则φM<φN
D.若把带正电的试探电荷从M点移到N点,电场力做负功,则EM>E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降低,根据正点电荷产生的电场特点可知若φM>φN,则M点到电荷Q的距离比N点的近,故A错误;
电场线的疏密程度表示电场强度的大小,根据正点电荷产生的电场特点可知若EM若把带负电的试探电荷从M点移到N点,电场力做正功,则是逆着电场线运动,电势增加,故有φM<φN,故C正确;
若把带正电的试探电荷从M点移到N点,电场力做负功,则是逆着电场线运动;根据正点电荷产生的电场特点可知EM13
14
15
5.两个点电荷电场的部分电场线如图所示,一带电粒子仅在电场力的作用下由a点运动到c点的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粒子带负电
B.正电荷的电荷量小于负电荷的电荷量
C.粒子在b点的电势能大于在a点的电势能
D.粒子在a点的加速度大于在b点的加速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带电粒子做曲线运动,受力方向指向轨迹凹侧,
则粒子在b点受到的电场力水平向右,受力方向
与电场线方向相同,粒子带正电,故A错误;
正电荷附近电场线比负电荷附近电场线密集,即
正电荷附近场强更大,正电荷的电荷量大于负电荷的电荷量,故B错误;
粒子从a点到b点,电场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夹角为钝角,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即粒子在b点的电势能大于在a点的电势能,故C正确;
b点电场线更密集,场强更大,粒子所受电场力更大,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更大,故D错误。
14
15
6.(2023·天津市崇化中学高二期中)如图所示,直角坐标系xOy中,M、N两点位于x轴上,G、H两点坐标如图所示。M、N两点各固定一等量负点电荷,一电荷量为Q的正点电荷置于O点时,G点处的电场强度恰好为零。静电力常量用k表示。若将该正点电荷移到G点,则H点处电场强度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7.(2023·广州市高二期末)图中虚线所示为静电场中的等势面1、2、3、4,相邻的等势面之间的电势差相等,其中等势面3的电势为0。一带正电的点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运动,经过a、b点时的动能分别为26 eV和5 eV。当这一点电荷运动到某一位置,其电势能变为-8 eV时,它的动能应为
A.8 eV
B.13 eV
C.20 eV
D.34 eV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由题意,点电荷经过a、b点时的动能分别为26 eV和
5 eV,动能减小21 eV,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电势能
增加21 eV,而相邻的等势面之间的电势差相等,点
电荷在相邻等势面间运动时电场力做功相等,电势能
变化量相等,动能变化量也相等,则点电荷从等势面
3到等势面4时,动能减小7 eV,电势能增大,等势面3的电势为0,点电荷经过b时电势能为7 eV,又由题,点电荷经b点时的动能为5 eV,所以点电荷的总能量为E=Ep+Ek=7 eV+5 eV=12 eV,其电势能变为-8 eV时,动能应为20 eV,故选C。
13
14
15
二、多项选择题
8.(2024·东莞市高二学业考试)如图所示,空间有一圆锥OBB′,点A、A′分别是两母线的中点。现在顶点O处固定一带正电的点电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A′两点的电场强度相同
B.将一带负电的试探电荷从B点沿底面直径移到B′点,其电
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C.平行于底面且圆心为O1的截面为等势面
D.若B′点的电势为φB′,A′点的电势为φA′,则BA连线中
点C处的电势φC小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根据点电荷电场的分布特点,可知A、A′两点的电
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不同,A错误;
场源电荷为正点电荷,将一带负电的试探电荷从B点
沿底面直径移到B′点,试探电荷先靠近场源电荷,
后远离场源电荷,则电场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则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B正确;
点电荷的等势面是以场源电荷为圆心的一系列同心球面,因此平行于底面且圆心为O1的截面不是等势面,C错误;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令B′A′连线中点为C′,根据点电荷电场线分布特征,可知B′C′间任一点的电场强度均比A′C′间任一点的电场强度小,根据U=Ed,可知UA′C′>UC′B′
13
14
15
9.(2023·广东省高二联考)空间存在某静电场,在x轴上各点的场强E与坐标x的分布规律如图所示,规定x轴的正方向为电场强度E的正方向。一个带电粒子在x轴上以坐标原点O点为对称中心做往复运动。已知粒子仅受电场力作用,运动中电势能和动能的总和为A,且坐标原点O处电势为零。则
A.该粒子带负电
B.该粒子在坐标原点O两侧分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由题图可知在O点右侧的电场线水平向右,在
O点左侧的电场线水平向左,假设粒子带正电,
则粒子在O点右侧向右运动时一直做加速运动
因此不会做往复运动,因此粒子不可能带正电,
当粒子带负电时向右侧运动时做减速运动,减速到零反向加速过O点后继续减速运动,做的是往复运动,因此粒子带负电,故A正确;
由题图可知该电场不是匀强电场,粒子的受力会发生变化,因此不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0.(2024·广州市高二期中)如图所示,在匀强电场中有边长为5 cm的等边三角形ABC,三角形所在平面与匀强电场的电场线平行。O点为该三角形的中心,D、E、F分别为AB、BC和AC边的中点。三角形各顶点的电势分别为φA=2 V、φB=4 V、φC=6 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点电势为4 V
B.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为80 V/m,方向由A指向C
C.将电子由E点移到F点,电子的电势能增加了1 eV
D.在三角形ABC内切圆的圆周上,D点电势最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增加,则有将电子由E点移到F点,电子的电势能增加了1 eV,C正确;
由题意可知,过圆心O,作平行于AC的电场线,内切圆上相交的两点分别为电势最高点和最低点,最低点交点不是D点,因此在三角形ABC内切圆的圆周上,D点电势不是最低,D错误。
三、非选择题
11.(2023·肇庆市高二月考)某物理兴趣小组探究影响电荷间静电力的因素,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带正电的小球A固定不动,带正电的小球B通过绝缘丝线系在铁架台上,小球B会在静电力的作用下发生偏离。把系在丝线上的带电小球B先后挂在图中横杆上的P1、P2、P3等位置,实验时通过调节丝线长度,始终使A、B两球球心在同一水平线上,待小球B平衡后,测得丝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为θ,A、B两球球心间的距离为r,
小球B的质量为m,当地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
A、B两球之间的静电力大小为________。(用题
中涉及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mgtan θ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对小球B受力分析,小球B受力平衡,则有tan θ= ,即A、B两球之间的静电力大小
F=mgtan θ
13
14
15
(2)通过分析A、B两球之间的静电力大小与A、B两球球心间的距离r的关系可知:两小球所带电荷量不变时,两小球间的静电力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随A、
B两球球心间的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结合实验可知,两小球所带电荷量不变时,两小球间的静电力随A、B两球球心间的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3)以上实验采用的方法是_____。
A.微小量放大法 B.控制变量法
C.等效替代法 D.理想实验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实验中应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故选B。
B
(4)若实验中小球A、B的电荷量分别为q1和q2,
则静电力常量可表示为k=________。(用题中涉及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2.如图所示,在绝缘水平面上的O点固定一电量为+Q的电荷,在O点正上方高为r0的A处由静止释放某带电量为+q的小液珠,开始运动的瞬间小液珠的加速度大小恰好等于重力加速度g。已知静电力常量为k,两电荷均可看成点电荷,不计空气阻力。则:
(1)小液珠开始运动瞬间所受库仑力的大小
F=_______和方向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竖直向上
(2)运动过程中小液珠速度最大时其离O点的距离h=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3.(2023·西南大学附中高二期中)如图所示,虚线为某电场的5个等势面,相邻等势面间电势差相等。一电子只在电场力作用下在电场中运动(轨迹未画出),已知电子经过等势面1时动能为5 eV,经过等势面4时动能为20 eV,等势面2的电势为+3 V,求:
(1)电子从等势面1运动至等势面4过程电场力做的功;
答案 15 eV 
由动能定理得电子从等势面1运动至等势面4的过程电场力做的功为W14=Ek4-Ek1=20 eV-5 eV=15 eV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等势面1的电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2 V 
解得φ1=-2 V
(3)电子经过等势面5时具有的电势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8 eV
由题意U25=φ2-φ5=U14=-15 V
解得φ5=18 V
电子在等势面5具有的电势能为
Ep=qφ5=-18 eV。
14.如图所示,水平绝缘光滑轨道AB的B端与处于竖直平面内的四分之一圆弧形粗糙绝缘轨道BC平滑连接,圆弧的半径R=0.4 m。在轨道所在空间存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E=1.0×104 N/C。现有质量m=0.1 kg的带电体(可视为质点)放在水平轨道上A点处,A、B两点距离x=1.0 m,由于受到电场力的作用带电体由静止开始运动,当运动到圆弧形轨道的C端时,速度恰好为零,已知带电体所带电荷量q=8.0×10-5 C,取g=10 m/s2,求:
(1)带电体在水平轨道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及运动
到B端时的速度的大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8 m/s2 4 m/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设带电体在水平轨道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qE=ma
解得a=8 m/s2
设带电体运动到B端的速度大小为vB,根据匀变速直线的规律有2ax=vB2
解得vB=4 m/s
(2)带电体运动到圆弧形轨道的B端时对圆弧轨道的压力大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5 N 
解得FN=5 N
再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带电体运动到圆弧形轨道的B端时对圆弧轨道的压力大小5 N。
(3)A、C两点之间的电势差和A到C过程中产生的热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4×104 V 0.72 J
A、C两点的电势差UAC=E(x+R)
解得UAC=1.4×104 V
带电体A到C过程,根据动能定理qE(x+R)+W摩-mgR=0
解得W摩=-0.72 J
A到C过程中产生的热量Q=0.72 J。
15.(2024·广州市高二期末)为研究一均匀带正电球体A周围静电场的性质,某同学在干燥的环境中先将球A放在一灵敏电子秤的绝缘托盘上,如图(a)所示,此时电子秤的示数为N1;再将另一小球B用绝缘细线悬挂在一绝缘支架上,使其位于球A的正上方点P,电子秤稳定时的示数减小为N2。缓慢拉动绝缘细线,使质量为m的小球B从点P沿竖直方向逐步上升到点Q,用刻度尺测出点P正上方不同
位置到点P的距离x,并采取上述
方法确定该位置对应的场强E,
然后作出E-x图像,如图(b)所示,
x轴上每小格代表的距离均为x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已知绝缘细线上点M和点Q到点P的距离分别为5x0和10x0,小球B所带电量为-q,且q远小于球A所带的电量,球A与球B之间的距离远大于两球的半径,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求图(b)中E0的值及点M处由球A所激发的电场的场强大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小球B位于P点时,所受电场力为FP=N1-N2
(2)小球B位于点M时,电子秤的示数应为多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0.8N1+0.2N2 
故此时电子秤的示数应为NM=N1-FM=0.8N1+0.2N2
(3)实验过程中,当小球B位于点Q时,剪掉细线,小球B将由静止开始运动,估算小球B落回到点P时动能的大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由题图(b)可知,每一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所代表的
电势差为U0=E0x0,在0~10x0之间这一段E-x图
线与x轴所围成的面积等于P、Q两点的电势差,
上述图形中,小正方形数约29(28~30)个,
设小球运动到P点时的动能为Ek,对于小球B从Q点运动到P点的过程,根据动能定理有qUPQ+mgh=Ek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