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海洋和陆地的变迁第三章 第二节中学地理探究学习展示评价表序号 要素 要素说明 评价等级 实际得分一 二 三 四 五20 16 12 8 41 精神面貌 穿着得体、神态大方、不扭捏造作、友善亲和 20 16 12 8 4 2 语言表达 流畅有感染力、声音大小适中、简洁明了 20 16 12 8 4 3 课件制作 美观清楚、无错别字、能有效的辅助讲解 20 16 12 8 4 4 论述内容 证据充分、观点明确 20 16 12 8 4 5 论述过程 科学严谨、现象描述清晰、学科语言规范、分析透彻 20 16 12 8 4 6 总分 14亿年前曾是浅海环境,由红色石英砂沉积后,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形成独特的岩层构造,后经强烈的构造隆升和多种地质作用又经千万年的流水切割、侵蚀,形成丰富而典型的地质奇观,真实记录着地球十几亿年的海陆变迁历史。想一想:雄伟壮观的太行大峡谷,以前曾经是浅海,发生了什么变化?什么原因呢?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说明海洋和陆地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感悟科学实证的方法。2.通过拼图、绘图等活动,能够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特点,解释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初步形成科学认识世界的观念,感受科学家不懈探索的精神。沧海桑田科考专家介绍说,上世纪60年代,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老前辈们第一次在这个区域科考发现了鱼龙,并为其命名为“西藏喜马拉雅鱼龙”。当时他们找到了一些脊椎、肋骨,肋骨的长度大概有1.5米。当时估算这条鱼龙长度应该超过15米,是非常巨型的鱼龙。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读课本67页内容思考:高山上为什么会有海洋生物化石呢?这说明了什么问题?沧海桑田电影《攀登者》中有这样一个镜头:吴京饰演的方五洲在给学生上课时,拿出了一块三叶虫的化石,告诉学生们,这块化石是1960年中国登山队第一次攀登珠穆朗玛峰时在山顶找到的。三叶虫是远古时期的一种海洋生物,是由海洋生物的遗体沉积到海底,然后被后续的沉积物覆盖保存才形成的。那海洋生物三叶虫化石是怎么出现在珠穆朗玛峰的呢?27000年前现在11000年前推测:图示地区的海陆分布发生了哪些变化?推测一下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归纳:海陆变迁原因含义原因由海洋变为陆地或由陆地变为海洋的变化海陆变迁地壳运动海平面升降人类活动自然原因人为原因图3-2-2拼合大陆几种古老底层的相似性海牛、鸵鸟在非洲和南美洲的分布探究:大陆漂移学说活动:读课本68页,完成活动。任务安排:结合下面地图,说一说大陆漂移学说的内容。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经过缓慢的运动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探究:大陆漂移学说观察:地球表面“现在”A.同两亿年前相比南半球的陆地面积增加B.同两亿年前相比南美大陆向东运动了C.同两亿年前相比非洲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D.同6500万年前相比,大西洋的面积增大了请参照课本69页探究:板块构造理论任务安排:说一说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并在图上找出全球板块的位置。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坚硬岩石组成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的,板块在不断的运动着。读课本71页图3-2-5比一比:谁记得快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1.从图中可知地球表面是由什么构成的?板块与海洋和陆地有什么不同?2. 板块是静止不动的吗?你能说出某一板块的运动情况吗?3.你能用板块运动来解释前面示意图所揭示的海陆分布的变化吗?(1)非洲在向东北方向运动。(2)大西洋的面积在不断扩大。4.板块运动会对板块交界处造成什么影响?5.读图,发现两大火山地震带的分布有什么特点?(1)图示地区的海陆分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上述变化?(3)这样的变化会对这一地区的地理环境或人类活动造成怎样的影响?描述现象解释现象分析影响澳门的填海造陆第二节 世界的海陆变迁位置分布描述变化形成火山、地震及高大山脉海陆性质比例大小板块运动地壳活动人类活动改变自然环境影响人类活动解释变化分析影响……收集海陆变迁的事实,进行分析并展示描述现象解释现象分析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