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地球在运动 课件(共33张PPT内嵌视频)中图版(北京)(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4地球在运动 课件(共33张PPT内嵌视频)中图版(北京)(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第一章 认识地球 第四节
地球在运动
2024新教材 中图版(北京) 七年级(上)册
黎明,旭日东升;黄昏,夕阳西下。
白天和黑夜交替出现,这种人们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呢
地球的自转
第1课时
地球的自转
地球绕着地轴的
旋转运动
活动-地球是如何进行自转运动的?
活动内容 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
活动准备 准备好地球仪,然后再准备手电筒用于模拟太阳的光源。
活动要求 用选定的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运动,观察地球自转运动模拟演示,说出地球自转的旋转轴、方向、周期。
活动展示 1.说明选择地球仪的理由;
2.演示地球自转运动,说出地球自转运动的基本特征。
地球自转 | 形态
观察地球自转
思考:
地球绕什么旋转?
地轴的北端指向哪里?
地球(水平侧视)的自转方向是什么?
地轴
北极星附近
自西向东
地球自转 | 方向
1. 归纳地球自转的一般特点:
运动形式 旋转中心 方 向 周 期
自转

西
地轴
自西向东
地轴
北极星
侧视图
一天
2. 从北极上空和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地球自转方向的表现有什么差异?
顺时针
逆时针
N
S
北逆南顺
北极俯视
南极俯视
N
S
逆时针
顺时针
北极上空
南极上空
地球自转 | 方向
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假定它是静止的,地球表面向着太阳的一面和背着太阳的一面各有什么现象?


昼夜
现象
太阳光
地球自转又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呢?
昼夜更替现象
太阳光


太阳东升西落
日出
日落

西


太阳为什么每天总是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
天安门广场旭日东升,国旗升起时,中国最西端帕米尔高原满天繁星,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帕米尔高原满天星斗
天安门广场旭日东升,国旗升起
北极星
地轴
地球的自转
绕转中心
地轴
周期
一天
方向
自西向东
地理现象
昼夜交替
太阳东升西落
产生时差
小结
思考:为什么恒星在天空中看起来都围绕北极星附近作圆周运动
地球自转中心是地轴,而地轴一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所以拍摄的星轨途径绕北极星作圆周运动。
地球的公转
第2课时
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运动
地球的公转
观察地球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与自转方向一致)
一年
近似圆形的椭圆
思考:找出地球公转的中心、公转的方向、公转的周期,、公转的轨道形状;
地球公转 | 特征
1.地球公转与季节变化
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即地轴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地球处在公转轨道上不同位置时,同一纬度地带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在变化,便产生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
地球公转示意图(图中二分二至日均指北半球)
思考:季节变换的原因
以北半球为例,夏至日(6月21日)前后一段时间,
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多,形成夏季;
冬至
12月22日
夏至
6月21日
秋分
9月23日
春分
3月21日
1.地球公转与季节变化
冬至
12月22日
夏至
6月21日
秋分
9月23日
春分
3月21日
春秋分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太阳光热比夏季少,比冬季多,(太阳直射赤道)分别形成春季和秋季。
1.地球公转与季节变化
冬至
12月22日
夏至
6月21日
秋分
9月23日
春分
3月21日
1.地球公转与季节变化
以北半球为例,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少,形成冬季。
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相反
春去秋来
寒来暑往

季节变换在中纬度地区表现最为明显。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人们的生产生活随着季节变换而变化。
春种
夏忙
秋收
冬藏
N
N
N
N
夏至
春分
秋分
冬至
地球的公转(侧俯视)
2.地球自转和公转与昼夜长短变化
结合教材绘图步骤和视频动画,画一条曲线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
结合教材绘图步骤和视频动画,画一条曲线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
春分(3.21)
夏至(6.22)
秋分(9.23)
冬至(12.22)
0 。
春分(3.21)





画图提升
23 。26 ' N
23 。26 ' S
昼最短
夜最长
昼夜平分
昼夜平分
描述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不同位置时地球北半球昼夜长短的情况。
昼最长
夜最短
2.地球自转和公转与昼夜长短变化
3.五带的划分
由于不同纬度地区接受太阳光热不同,太阳光热有多有少,冷热就有差别。
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
热带(太阳能够直射区域)
北温带与南温带
(无太阳直射与极昼极夜)
北寒带与南寒带
(极昼极夜出现区域)
地球上的五带
每年夏至日(6月21日),
太阳垂直照射在23.5°N,
这是太阳光线能够垂直照射的最北位置。此后太阳垂直照射位置向南移。
N
S
23.5°N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南极圈
北极圈
太阳直射点
思与学-回归线和极圈
思与学-回归线和极圈
每年冬至日(12月22日),
太阳垂直照射在23.5°S,
这是太阳光线能够垂直照射的最南位置。
此后太阳垂直照射位置北移。
N
S
23.5°S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南极圈
北极圈
太阳直射点
23.5°N和23.5°S就成了
太阳垂直照射位置“回归”的界线,所以把它们称为回归线。;
23.5 N称为北回归线;
23.5°S称为南回归线。
N
S
23.5°S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南极圈
北极圈
23.5°N
思与学-回归线和极圈
极昼:一天24小时都是白天;
极夜:一天24小时都是黑夜。
66.5°N、 66.5°S 是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最低纬度,所以把这两条纬线称为极圈。
N
S
66.5° S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南极圈
北极圈
66.5° N
思与学-回归线和极圈
本课总结
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球公转和自转
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
五带划分
季节更替
对自然地理环境有着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