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突破:考点三古代中国科技文化 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突破:考点三古代中国科技文化 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考点三 古代中国科技文化
【考点突破】
一、科技成就
1.战国:司南,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2.西汉:出现用于书写和绘画的纸
3.东汉:①华佗,发明“麻沸散”、“五禽戏”
②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被称为“医圣”
③蔡伦改进造纸术
4.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及广泛运用
5.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6.南朝:祖冲之,圆周率精准到小数点后七位
7.唐朝:雕版印刷;发明火药并开始用于军事
8.北宋:毕昇,活字印刷术;发明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火药广泛用于战争
9.元代:王祯《农书》,发明了转轮排字法;发明了火铳
10.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二、文学艺术
1.远古时期:河姆渡使用陶器,半坡使用彩陶
2.商朝: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发现)
3.秦朝:统一文字小篆
4.西汉:司马迁《史记》记录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5.西晋:设书博士
6.三国:锺繇,独创楷书
7.东晋:王羲之,《兰亭序》行书,“书圣”
8.唐朝: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画圣”;李白、杜甫、白居易
9.两宋: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10.元朝:关汉卿,《窦娥冤》;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11.明朝: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吴承恩《西游记》
12.清朝:道光年间,京剧;曹雪芹《红楼梦》
三、思想
1.春秋:①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朴素辩证法思想
②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主张“仁”,以德治国,创办私学
2.战国:①孟子,儒家,主张仁政,民贵君轻,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
②荀子,儒家,主张“礼治”;明确尊卑等级,维系社会秩序
③庄子,道家,主张顺应自然,追求精神自由
④墨子,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⑤韩非,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
3.西汉:汉武帝采取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尊崇儒术”;佛教传入中国
4.东汉:张陵五斗米道、张角太平道
4.明朝:明太祖,八股取士,禁锢了思想,考试规范化
5.清朝:文字狱,维护集权统治
【考点练习】
1.以下是汉字“中国”演变的历程,据此可知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A.汉字的传承发生异变 B.汉字的演变趋势由简到繁
C.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 D.象形是汉字唯一造字方式
2.下图是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下列思想会记述在该帛书上的是( )
A.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
C.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且能够互相转化 D.“兼爱”“非攻”,选贤能人治理国家
3.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提出一个问题:有没有一个观念一个人一生都应该践行?孔子说有,这个观念就是“恕”。孔子认为,“恕”就是人与人相处,应该设身处地,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这表明孔子主张( )
A.无为而治 B.依法治国 C.仁者爱人 D.民贵君轻
4.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学者在齐国稷下学宫自由讲学,著书立说。作为稷下学者论文集的《管子》,属于道家黄老学派的著作,但其中的《任法》篇也说“法者,天下之至道也”“所谓仁义礼乐者,皆出于法”。这一现象说明( )
A.道家奉行以法治国思想 B.齐国私人讲学风气兴盛
C.战国思想流派彼此融合 D.法家学派受到民众推崇
5.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它不仅汇集了古代的歌谣与诗篇,更是我国古典诗歌两大源头之一。“它”是( )
A.《史记》 B.《黄帝内经》 C.《诗经》 D.《九章算术》
6.发明切脉诊法,使用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方法的名医是( )
A.张仲景 B.华佗 C.黄帝 D.扁鹊
7.汉武帝在长安为太常博士的弟子兴建太学,使他们在太学中随博士受业,经考试后,按等第录用。各地方也都设立学校。汉武帝此举旨在( )
A.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B.剥夺诸侯王的权力
C.巩固儒学主导地位 D.打击地方豪强势力
8.1933年编著的《陈氏高中本国史》中指出:“即以‘四大发明’而论,中国人不知道帮助了多少全人类的忙!”材料所指的“四大发明”中,东汉蔡伦改进的是( )
A.造纸术 B.火药 C.指南针 D.印刷术
9.中国传统医学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担负着除病济世、造福百姓的重任,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下列关于中国传统医学相关人物、事件、意义搭配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10.中学统编版语文教材中有《陈涉世家》、《鸿门宴》(节选自《项羽本纪》)等文章。“世家”“本纪”等记述方式的开创者是( )
A.司马迁 B.祖冲之 C.张仲景 D.王羲之
11.贾思勰在很多地方都用注文的形式反复交代应该这样做而不应该那样做的利弊得失关系。他还总结说,“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这反映出,贾思勰( )
A.关注民生问题 B.倡导积极劳动 C.强调勤俭节约 D.尊重自然规律
12.祖冲之是南朝宋齐之间的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方面的杰出成就是( )
A.创制历法《大明历》 B.制造出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等
C.创作绘画《女史箴图》 D.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13.北魏前期的云冈石窟佛像唇厚鼻隆,继承了印度佛像的风格:后期的龙门石窟佛像则眉目疏朗,其服饰风格开始接近当时中原地区。这种变化反映了( )
A.民族交融不断加强 B.统治区域逐步扩大
C.中印交流日渐频繁 D.文明成果相互吸收
14.下表是唐代两位著名儒学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二者的思想( )
韩愈 一方面积极反佛,另一方面把佛学对人的主体、意识研究的论点移植过来,提出“治心”论
柳宗元 一方面公开颂扬佛教,另一方面主张以儒学为主,并利用和改造佛学命题,建立无神论思想体系
A.助推儒学发展进入新阶段 B.反映出唐朝儒学地位的稳固
C.说明儒学思想流派的分化 D.实现了佛儒思想的完全融合
15.汉武帝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随着道教兴起和佛教传入,魏晋玄学盛行,唐朝佛学繁荣,传统儒学受到挑战。到了宋朝,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形成。理学的形成( )
A.丰富了中华文化的思想内涵 B.建立起儒家规范社会关系的伦理秩序
C.束缚了古代人们的精神追求 D.标志儒学开始成为封建社会主流思想
16.辛弃疾一生都在致力于抗金御敌、统一中原的大业。其词现存620余首,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据此可知,他的词作( )
A.便于歌唱 B.开创了豪放派的先河
C.风格委婉 D.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17.“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以下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①蔡伦改进造纸术
②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③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
④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8.下面为部分明代通俗小说作品情况表,表中所列居住地均属明代主要运河城市。这可以用来佐证( )
作品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隋史遗文》 《新列国志》
作者 罗贯中 施耐庵 吴承恩 袁于令 冯梦龙
居住地 浙江杭州 浙江杭州 江苏淮安 江苏苏州 江苏苏州
A.商品经济是世俗文学的基础 B.小说促进了运河城市的崛起
C.历史传统束缚了文学的发展 D.通俗小说成为江南主流文化
19.某校组织中国国家博物馆网络参观活动。
【时空定位】
材料一 下图所示为《古代中国》展厅的部分文物。
(1)将材料一中的文物填写到对应朝代的方框中。(填写序号即可)
【走进展览】
材料二 下表为《大唐风华》的虚拟展厅。
展览单元 单元介绍词
第一单元文武安天下 唐朝疆域广阔,威极四方,国祚延续近300年,其间有创建盛世的励精图治,开疆拓土的无上荣光,也有政治风云的变幻无常,戡平战乱的困苦艰辛。在治乱盛衰中,国家安定有赖能臣治理,国家动乱倚仗良将平定。层出不穷的风云人物,共同书写了这个时代的瑰丽篇章
第二单元皇室的珍宝 唐朝是当时疆域较大的国家之一和东亚文明的中心。作为强大帝国的统治者,李唐皇室在宫廷中汇聚了众多的财富和珍宝,有宫廷作坊制作的精美器具,有来自异域的奇物异产,也有地方官民进奉的金银贡品。这些遗留至今的珍宝令人惊叹不已,显示了唐朝发达的金银工艺和奢华的宫廷生活
第三单元_______ 唐朝的女性,特别是生活在长安的上层妇女,表现出不同于其他时代的自由、奔放、热情和勇敢的特点。她们修仪容,理丝竹,善吟唱,努力刻画美丽的人生;她们追求自我,胡服男装,露髻驰骋,肆意张扬着个性;她们参政议政,入释入道,舞文弄墨,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她们涉足于唐朝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欢乐之极,未始有之”
第四单元_______ 经济的繁荣、物质的丰富以及中外交流的空前频繁,使唐代社会生活呈现出开放和多种文化习俗融合的时代特色。集尚武和娱乐于一体的狩猎之风盛行,马球运动风靡全国,域外音乐歌舞的传入也为唐代艺术带来了蓬勃的活力。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大唐的社会生活增添了亮丽的色彩
第五单元_______ 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发达,吸引了由于出使结好、商业贸易、求知问学、传播宗教等各种原因远涉而来的众多域外人士,因此唐朝境内活跃着不少异乡来客。其中有的身为高官,有的为商贾平民,也有的为人奴仆。一些人入唐既久,逐渐融入社会,展现出唐朝海纳百川的胸怀
第六单元学理共归真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开放包容的朝代。传统的儒、道、释三家并重,新传入的祆教、景教、摩尼教、伊斯兰教等也各有发展。其理念虽不相同,但都反映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信仰,在当时兼容并蓄的社会中相互影响,和谐共存,共同筑就了唐朝人的精神家园
(2)将下列展览单元名称填入材料二中相应位置。(填写序号即可)
A.长安多丽人 B.骑猎散歌尘 C.大唐异乡客
(3)下列文物属于材料二中的某一展览单元,任选一件文物判断其所属单元并说明理由。
【亦观亦品】
材料三 隻立千古——《红楼梦》文化展
《红楼梦》初刻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甫一面世,大受欢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红楼梦》从浙江的乍浦港一路漂洋过海,流传到日本的长崎。随后传入朝鲜、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度、缅甸等亚洲国家。19世纪初,《红楼梦》首先由传教士传入英国,随后在俄国、德国、法国、美国、意大利、希腊、荷兰、匈牙利等西方国家流传。20世纪,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红楼梦》的世界性传播急剧加速。目前,《红楼梦》有100多种译本,世界各地拥有千百万读者,成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载体。进入21世纪,《红楼梦》不但成为世界性经典,还成为西洋歌剧、舞剧的改编创作素材。走向世界的《红楼梦》,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财富。曹雪芹是中华民族的骄傲,《红楼梦》是人类文化的瑰宝
——摘编自中国国家博物馆官网
(4)有学者指出:“《红楼梦》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观点。
【反思提升】
(5)结合自己参观博物馆的经历,谈谈博物馆对学习生活的作用。
20.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材料 下面是中国古代科技发明比较表(部分)。
科技发明 发明时间 贡献
活字印刷术 北宋 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为书籍的传抄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印刷术传到欧洲后,为欧洲的科学从中世纪漫长黑夜之后突飞猛进发展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物质条件
指南针 北宋 对航海探险活动影响很大,这令贸易、探险等的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扩充,对军事、经济、航海意义重大,推动近代的地理大发现
火药 唐朝 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欧洲,动摇了西欧的封建统治,昔日靠冷兵器耀武扬威的骑士阶层日渐衰落了。也令战争模式得以发生质的改变,由以前的冷兵器时代变为了热兵器时代。是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重要支柱之一
(1)根据材料,指出促进世界航海技术发展的发明。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从甲骨文到金文到小篆到隶书,汉字“中国”的字形有相似之处,其演变是一脉相承的,C项正确;从材料可知,汉字的传承没有发生异变,排除A项;从材料可知,汉字的演变趋势由繁到简,排除B项;汉字的造字方式有象形、指事、会意等,排除D项。故选C项。
2.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主张“无为而治”,顺应自然;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双方能够互相转化。C项正确;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的儒家思想,排除A项;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是韩非的法家思想,排除B项;“兼爱”“非攻”,是墨子的墨家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
3.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孔子认为,“恕”就是人与人相处,应该设身处地,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体现了仁者爱人的思想内涵,C项正确;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排除A项;法家主张依法治国,排除B项;孟子主张民贵君轻,排除D项。故选:C。
4.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思想相互影响和融合,形成了一些跨学派的思想。属于道家黄老学派的著作《管子》受到了法家的影响,体现了思想流派的融合,C项正确;道家学派的核心思想是自然无为,强调顺应自然,而不是以法治国,排除A项;齐国私人讲学风气兴盛描述的是稷下学宫的学术氛围,但并不是道家黄老学派的著作《管子》中有法治思想现象的原因,排除B项;法家学派在战国时期受到了一些统治者的重视,但并不是普遍受到民众的推崇,排除D项。故选C项。
5.答案:C
解析:据题干“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它不仅汇集了古代的歌谣与诗篇,更是我国古典诗歌两大源头之一”和所学知识可知,《诗经》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之一。《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11篇,保存了丰富的先秦史料,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C项正确;《史记》是西汉司马迁著作的纪传体史书,不是诗歌总集,排除A项;《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经典著作,总结了先秦时期的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它主要关注医学领域,不是诗歌总集,排除B项;《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张苍、耿寿昌所撰写的一部数学专著,不是诗歌总集,排除D项。故选C项。
6.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扁鹊发明切脉诊法,使用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方法,D项正确;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排除A项;华佗擅长外科手术等,排除B项;黄帝是传说中的人物,虽有医学相关传说,但与切脉诊法的发明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7.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汉武帝在长安为太常博士的弟子兴建太学,使他们在太学中随博士受业,经考试后,按等第录用。各地方也都设立学校”和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此举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巩固儒学主导地位,C项正确;汉初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即指的是在大动乱、大变革之后所采取的减轻人民负担,恢复生产,安定社会秩序的措施,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推行削藩策和推恩令剥夺诸侯王的权力,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地方豪强,无法得出其发展状况,是否受到打击,排除D项。故选C项。
8.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出现了纸,东汉时期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使得纸原料易得、造价低廉,人称“蔡侯纸”,A正确;唐朝末年火药用于军事,排除B;宋朝时期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排除C;隋唐时期发明雕版印刷术,北宋时期发明活字印刷术,排除D。
9.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关于中国传统医学相关人物、事件、意义搭配正确的是”和所学可知,东汉名医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B项正确;《黄帝内经》并不是黄帝本人编订,而是战国至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著作汇编,排除A项;华佗发明“麻沸散”主要用于外科手术时起麻醉作用,华佗创编的“五禽戏”有助于帮助人们强身健体,排除C项;明朝时期李时珍编写出《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排除D项。故选B项。
10.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以本纪、书、表、世家、列传五体叙述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故选A。
11.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认为,农业生产要顺应天时地利,就用力少而收获多;如果对现实情况有所违背,即使有劳动也不会有收获,这种观点包含了农业生产从总体上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D项正确;题干描述的是农业生产要尊重规律,与关注民生和倡导积极劳动无关,排除AB项;勤俭节约是指反对铺张浪费,与题干描述的农业生产要尊重规律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2.答案:D
解析:祖冲之是南朝宋齐之间的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数学方面:他在三国刘徽基础上,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缀术》)。
13.答案:D
解析:据题干关键信息“继承了印度佛像的风格”“服饰风格开始接近当时中原地区”可知,南北朝时期的石窟既吸收了古代印度佛教,又吸收了中原文化,说明了文明成果相互吸收,D符合题意。ABC说法均片面,不符合题意。故选:D。
14.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中期儒学受到佛、道的冲击。依据材料中韩愈和柳宗元的思想可知,二人都尝试将佛学与儒学相结合,这种结合不仅丰富了儒学的内涵,还推动了儒学在思想上的创新,故A正确。由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中期儒学受到佛、道的冲击,其地位受到挑战,故B错误;韩愈和柳宗元虽然对佛教的态度不同,但他们并未形成完全对立的儒学流派,而是都在试图融合儒学与佛学,C说法错误,排除;D中“完全”一说错误,排除。
15.答案:A
解析:分析材料信息可知,理学的形成在继承前代儒学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它吸收了其他思想(佛道思想)体系中的有益元素,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和深刻内涵的儒学新形态,因此它的形成丰富了中华文化的思想内涵,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故A正确。题干强调的是儒学的发展历程及理学的形成,而非伦理秩序的建立,排除B;C在题干中体现不出来,排除;汉武帝尊崇儒术,使儒学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故D错误。
16.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弃疾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国家分裂的时代。他的词作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这正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时代特征,D正确。A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B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李清照的词风格委婉,辛弃疾的词气势豪迈,排除C。
17.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蔡伦改进造纸术是在东汉时期,不符合题意,①错误;北宋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促进我国印刷术的发展,②正确;战国时期发明司南,宋代制成指南针,北宋末年开始用于航海,③正确;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是在唐末,不符合题意,④错误;综上所述,②③正确,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18.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运河城市的商品贸易相对发达,而通俗小说的作者居住地多在运河城市,说明商品经济是世俗文学的基础,A正确;运河城市的发展促进了通俗小说的诞生,排除B;表格内容无法体现历史传统的影响,排除C;D说法材料无从体现,排除。
19.答案:(1)
(2)第三单元A;第四单元B;第五单元C。
(3)如选取文物①:文物①彩绘黑人立俑属于材料二中第五单元,憨态可掬的彩绘黑人立俑见证着当时中非的友好往来。如选取文物②:文物②蹀躞带胡服女立俑属于材料二中第三单元,蹀躞带胡服女立俑,头梳双髻垂于两侧,头顶及右髻上残留描金的花饰,朱唇轻抿,面带微笑,是唐朝长安的丽人。如选取文物③:文物③鎏金飞廉纹六曲银盘属于材料二中第五单元,③鎏金飞廉纹六曲银盘吸收西方古代银器上的神兽纹,通过中西技法的融合,达到技术与美感的完美统一,是唐代金银器中的精品。
(4)《红楼梦》是清朝曹雪芹创作的,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红楼梦》首先流传到亚洲国家,然后传入西方国家,《红楼梦》不仅成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载体,也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财富。
(5)博物馆在人们生活中有社会教育作用,可以提高人们的素质;博物馆在各城市、各区域文化之间起到交流的作用,可以促进城市与城市之间的沟通;博物馆在人们生活中成为旅游、娱乐的地方,可以使人们了解当地风情和历史文化。
20.答案:(1)指南针。
(2)观点1: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论述: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先后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和东南亚及欧洲,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先秦以来文献中已记载指南工具“司南”,宋代制成罗盘。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后来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唐朝时中国人发明了火药并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宋元时期,火药更多地用于战争,后来经由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综上所述,宋元时期我国科技成就领先世界,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步,影响深远。
观点2:中国的科技发明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论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发明了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四大发明。北宋时期,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宋元时期,活字印刷术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沿丝绸之路传入西亚和欧洲,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北宋时期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阿拉伯人又将指南针传入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综上所述,宋元时期我国科技成就传到欧洲后,对欧洲文化传播、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极大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