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课件(共35页PPT)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2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课件(共35页PPT)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思维
第十课 推动认识发展
10.2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
CONTENTS
contents
目录
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01
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02
认同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的矣系·
政治认同
正确认识感性具体的含义和局限性·正确认识思维抽象的含义和环节,理解感性具体、思维抽象丶思维具体的矣系·提高思维能力,培养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
在实际生活中正确地运用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的矣系·做到遵纪守法
法治意识
PART 02
核心素养
善于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实现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升华。
公共参与
必备知识
感性具体的含义与局限性:思维抽象的含义与环节;思维具体的内涵;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的环节。
关键能力
掌握思维抽象的环节;掌握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的环节。
学习目标
我们初到高中,看到它的教室、宿舍、食堂、操场、花草树木,接触一些新的老师和同学,了解这所学校的规模以及它的周围环境,于是在头脑中形成了关于这所学校的一个比较完整的印象。
思考:你对我们学校、老师、同学的最初印象是什么?现在的看法又是怎样的?
学校是一个由教室、宿舍、食堂、操场、花草树木、能接触到的同学和老师等组成的单位,在头脑中形成了关于学校的完整印象。对校园外在形象的整体反映就是感性具体,这些感性具体的认识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
经过两年的校园生活,现在知道了某个教师的授课风格,体会到这所学校的校风,深刻认识到了学校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更接近学校的本质。从最初的印象到现在的看法,就是认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发展过程。
PART 04
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01
1.感性具体
(1)含义:感性具体的认识,是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是事物多种多样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
(≠正确反映)
(2)局限性:虽然是对事物整体的认识,但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没有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没有把握本质与现象相统一的事物整体,因而它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完全。
2.思维抽象
(1)含义:思维抽象是指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
(2)目的与内容:
实践的需要不同,抽象的目的和内容也就不同
既可以从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部分,抽取事物某一方面质的规定性,也可以从事物个性中抽取某种共性,等等。(整体→部分;个性→共性)
如何理解抽象:
(1)当作动词使用:
指一种思维活动,指人的思维从事物整体中提取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或者从事物个性中抽取其共性的活动。例:这朵花是红色的,将“红色”这种属性从这朵花的多种属性中提取出来,至于这朵花的其他属性,如形状、气味等被思维舍弃了。
(2)当作名词使用:
作为上述思维活动的结果而得出的某个概念(如红色)或判断(如这朵花是红色的),我们也可称为抽象
(3)当作形容词使用:
例:这是一种抽象的认识/你的话太抽象。
抽象是相对于具体而言的
(3)思维抽象的环节:
分离、提纯、简略化和理想化
①分离
A.地位:是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 。
B.含义:就是暂时不考虑研究对象与其他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各式各样的联系,而将其与其他对象分割开来、从与其他对象的联系中抽离出来。
小明是一个高中生。是将“高中生”这种属性从小明的多种属性中抽取出来,至于小明的其他属性,如小明在性别、年龄、籍贯、性格等许多方面的属性已经被思维舍弃了,这就是思维抽象中的分离,强调把研究对象与其他对象分割开。
②提纯
A.地位: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
B.含义:就是在思想中排除那些干扰人们认识的因素,以便在某种单一的状态下研究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和规律。
小明是一个高中生。如果我们研究小明成绩下降的原因,单纯研究其在家学习的状态,发现其自从拥有了自己的手机之后,回家后有绝大部分时间都未能放下手机进行有效的学习活动,这就是思维抽象中的提纯,强调在单一状态下研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③简略化
A.地位:表述思维抽象结果的环节。
B.含义:是对单一状态下的认识事物的结果进行简要化处理,或对认识结果的一种简略表达。
C.形式:即将抽象出的结果,用概念和判断的形式固定下来。
④理想化
A.地位:思维抽象的一种特殊形式理想化。
B.含义:是在思维中对认识对象存在状态的纯然构想。
C.(补充)解读:在自然状态中,思维所抽象的那种事物的理想化状态并不存在,但在思维中设想这种状态,有利于人们揭示认识对象的本质和规律
在几何学中,“点”没有大小,“线”没有宽度,“面”没有厚度。
在流体力学中,“理想液体”既不可压缩又没有黏滞性。
在分子物理学中,“理想气体”对分子本身的体积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是忽略不计的。
小结:思维抽象的环节及其关系
分离
提纯
简略化
理想化
思维过程上
的抽离性
思维目标上的纯粹性
思维表达上的简洁性
起始环节
关键环节
表述结果环节
贯穿其中
(4)在几何学中没有大小的“点”,在流体力学中不可压编又没有黏滞性的“理想液体”。这样的物体只有在思维中才可能存在,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存在的。
以下事例分别体现了思维抽象的什么特征?
思维过程上的抽离性
思维目标上的提纯性
思维表达上的简略化
理想化
(1)人们可以从复杂的人性中抽出道德品性,从不同的思维内容中抽象出共同的形式结构等。
(2)我们在讨论概念的外延关系时,只是单纯地考察不同概念形式上的关系,而并不考虑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之间实际上具有哪些关系。
(3)伽利略只用公式s=1/2gt (s表示物体在真空中的坠落距离,t表示坠落的时间,g表示自由落体加速度)就表达了落体定律。
(4)思维抽象的局限性
人们通过思维抽象形成的是对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认识,还不能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认识不能停留在思维抽象阶段。要在思想中再现活生生的、内容丰富的具体事物,认识必须发展到思维具体。
PART 04
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02
1.思维具体的含义和特征
⑴含义:在理性认识的层次上反映事物具体整体的认识,是人们在思维中把事物各个方面的本质规定按照其内在联系综合起来,形成关于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2)特征(表现):思维具体是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在思维中的再现,表现为具有丰富内涵的科学概念。思维具体是思维活动的结果,而不是起点。
2.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的环节
(1)环节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上升起点
这样的起点应是某一认识领域里最简单、最基本的概念,是对研究对象的基本单位的反映。
(2)环节二:上升的起点,往往是某一认识对象的矛盾焦点
随着认识的发展,起点中所包含的种种矛盾会逐一展现出来。这些一一展现出来的矛盾是认识发展的环节,也是思维从抽象逐步走向具体的桥梁。
(3)环节三:终点
思维从最一般的抽象规定开始,通过各个上升环节,达到再现事物多样性的统一。最终完成的思维具体是飞跃的终点,它是对认识对象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小结】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环节:选择起点 → 矛盾展现 → 再现事物多样性统一
(起点)
(桥梁)
(终点)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把“商品”作为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逻辑起点,通过对“商品”的内在矛盾的分析,引出了“货币”的概念,货币出现以后,发展到一定阶段会转化为资本。在进一步发展中,由资本而产生剩余价值,社会财富大量集中,必然加剧劳动与资本之间的矛盾,促使社会主义革命不可避免的到来。马克思就是经过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性。
商品
货币
资本
剩余价值
逻辑起点
从多样性统一中把握了资本主义社会整体的本质和规律
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剥削的本质
思维具体
劳动与资本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革命不可避免
资本主义社会的细胞。
最简单、最基本的概念。
思维抽象
思维的不同阶段
感性具体 思维抽象 思维具体
含义 通过感官感知到的认识对象的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 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 在理性认识的层次上反映事物具体整体的认识
特点
要求
①认识的起点、初级阶段。
②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没有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
①认识的上升阶段。
②形成的是对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认识
①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②是对事物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在思维中的再现
认识要向前发展,
上升到思维抽象
认识要从整体上全面地、更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质,要在思想中再现活生生的、内容丰富的具体事物,必须上升到思维具体
思维运动到达以思维具体为标志的逻辑终点,完成了一个运动周期。但认识是无限的,在此基础上开启更广更深的思维运动
3.感性具体、思维抽象与思维具体之间的关系
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思维过程的这两个阶段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是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基础)
意义:理解肯定与否定、抽象和具体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掌握这种辩证思维方法,对于我们获得对事物全面而具体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注意】区分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
感性具体是起点、是对事物外部形象的认识;
思维抽象是桥梁、对事物本质规定的认识(还没达到本质和现象统一);思维具体是终点、是对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区别 内容 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局限性 感性具体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还没有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没有把握本质与现象相统一的事物整体,因而它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完全。 人们通过思维抽象形成的是对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认识,还不能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
环节 分离、提纯、简略化、理想化 起点、桥梁、结果
结果 思维抽象是对事物某一方面、某一部分或某种共性的认识 思维具体是飞跃的终点,是对认识对象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
联系 目的在于把握客观对象的整体及其发展规律。思维过程的这两个阶段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提醒】感性具体能够上升为思维具体,但这并不意味着认识的终结,认识还要在此基础上不断深化、不断发展。
把握思维过程的两个阶段
PART 02
知识小结
PART 02
课堂练习
1.对于苹果、脐橙、香蕉、菠萝,我们可说它们是“水果”,或“植物的果实”;对于大雁、海燕、丹顶鹤、天鹅,我们可说它们是“飞禽”,或“鸟纲”。这说明( )
①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
②感性具体能上升到思维抽象
③人们能从个性中抽取共性
④有了感性具体也就有了思维抽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从思维角度看,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岭”“峰”是感性具体
②“各不同”是对外部形象的认识
③“庐山真面目”是对庐山本质的认识
④对“庐山真面目”的认识受实践的制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3.事物是多样性的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人们通过感官感知到的认识对象总是具体的。感性具体( )
①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
②是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具有局限性
③是事物各种各样的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
④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完全,是对部分的认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4.量子芯片是在传统半导体工业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量子力学效应,实现高效率并行量子计算的核心部件。搭载量子芯片的计算机比传统硅基芯片计算机快百万倍,常被应用在天气预测、加密解密、空间探测、生物研究等领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量子芯片赋予芯片新的规定性,是对以前半导体材料芯片的辩证否定
②对搭载量子芯片计算机的用途分析,属于确定“有多少”的定量分析
③从硅基芯片到量子芯片的飞跃,有利于提高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效率
④人们对量子芯片的认识,是一个从思维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辩证思维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5.《资本论》是德国思想家马克思创作的政治经济学著作,它突破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局限性,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实际,选取“商品”作为研究起点并分析其内在矛盾,上升到对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的认识,进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经济运行规律。这表明,在《资本论》创作中( )
①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实际,归纳出其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
②坚持辩证否定观,对古典政治经济学进行批判地继承和革命地改造
③通过思维具体,形成了对资本主义社会内在联系和普遍规律的认识
④把握抽象与具体的辩证统一,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