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保密★启用前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下册期中测试卷(苏教版)数学考试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Ⅰ卷 客观题阅卷人 一、单选题(本大题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得分1.下面年份不是闰年的是( )年。A.1984 B.1990 C.2000 D.20082. 根据估算,下列算式中结果正确的是( )。A.84×39=2416 B.84×25=210 C.39×51=19893.25×3的积( )A.一定是三位数B.一定是四位数C.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4.5月最多有( )个星期日。A.4 B.5 C.65.用4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 )厘米和( )平方厘米。A.16 4 B.8 8 C.10 46.下面算式中, 乘积小于1500的是( )。A.31×53 B.48×28 C.42×417.食堂为全校同学准备午餐,有29个班,每班大约有41人,你会准备( )份。A.1200 B.1300 C.14008.到今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好建国( )周年。A.74周年 B.75周年 C.76周年9.笔算21×22,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2乘21,得42,这个表示( ) 。A.42个一 B.42个十 C.42个百 D.42个千10.65×27的积的最高位是( )A.十位 B.百位 C.千位阅卷人 二、判断题(本大题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得分11.估算结果一定比准确结果大。( )12.下午6:00用24时计时法是18:00。( )13.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14.如果今天是4月30日,那么明天是4月31日。( )15.57×68的计算结果一定比4200小。( )阅卷人 三、填空题(本大题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得分16.下午7时是 时,22时25分是晚上 时 分。17.□7×26的积是三位数,□里最大应填 ;□÷□=37……6,被除数最小是 。18.2013年的2月份有 天,2013年的第三季度有 天。19. 一根绳子第一次用去了一半,第二次用去了剩下的一半,还剩39米,这根绳子原来长 米。20.15 吨-6000 千克= 吨 8分米= 毫米21.小明每天下午1时到校,3时50分回家,用24时计时法表示是 到校, 回家。小明下午在校时间是 分钟。22.6000千克= 吨 9000克= 千克 2 千克= 克 1吨= 千克23.用2、3、4、5四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数字不能重复使用),得到的积最大是 。24.邳州市艾山景区每天开放时间是7:30﹣17:30,开放时间从上午 到下午 ,这一天共开放了 小时。25.填上合适的单位。小汽车汽车每小时行驶80 一袋水泥重50 徐州苏宁广场主楼高266 一头恐龙大约重45 阅卷人 四、计算题(23分)得分26.直接写出得数。140×5= 16×50= 320÷4= 36×25×0=42×37≈ 29×29≈ 41÷6≈ 723÷9≈27.用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56×80= *23×24=46×25 *63×76=阅卷人 五、解决问题(本大题7个小题,共42分)得分28.少年正是读书时,为了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阅读热情,学校准备开展“书香校园”主题活动。小慧坚持每天看书2小时,一周(7天)看了154页,小慧平均每小时看多少页 29.一只猴子一个星期要吃37根香蕉,公园里养了58只猴子,饲养员准备了2400根香蕉,够它们吃一个星期吗 请计算说明。30.森林音乐厅有75 个座位,每张票15元,(1)已售出42 张票,收入多少元 (2)剩余的票按每张12元出售,最多还可收入多少元 31.4月23 日是世界读书日,学校开展“振兴阅读”活动。书架上每层可以放36本书,每个书架有5层,3个书架一共可以放多少本书 32.学雷锋活动月,301班有26位同学参加捐书活动,每人捐了12本图书,其它4个班级共捐了630本图书,三年级5个班共捐多少本图书 33.一个队列共32列,每列人数相同,阳阳排在第15列,前面有21人,后面有11人。这个队列一共有多少人 34.节约用纸就是保护森林,保护环境。据统计,回收 1 吨废纸约能生产800 千克再生纸,可以少砍 17 棵大树。(1)照这样计算,回收21吨废纸约能生产多少千克再生纸?(2)照这样计算,回收 21 吨废纸可以少砍多少棵大树?答案解析部分1.B解:A:1984÷4=496,是闰年;B:1990÷4=497……2,是平年;C:2000÷400=5,是闰年;D:2008÷4=502,是闰年。故答案为:B。用年份除以4(整百年份除以400),如果能整除就是闰年,不能整除就是平年。2.C解:39×51=1989 ,算式中结果正确的是39×51=1989。故答案为:C。84×39=3276,84×25=2100,能估算就估算,不会估算的可以通过计算来判断。3.A解:假设□里面是最小的数0,25×30=750,积是三位数;假设□里面是最大的数9,25×39=975,积是三位数。故答案为:A。分别假设□里面是最小的数0,或者最大的数9,分别求出积后都是三位数。4.B解:31÷7=4(星期)......2(天);4+1=5(个)所以 5月最多有5个星期日。故答案为:B。5月是大月,有31天,假设第一天星期日,30+7=4(星期)......2(天),所以最多有4+1=5个星期日。5.C解:拼成后长方形的长是4厘米,宽是1厘米,它的周长是:(4+1)×2=5×2=10(厘米)拼成后长方形的面积等于4个小正方形的面积:1×4=4(平方厘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0厘米,面积是4平方厘米。故答案为:C。用4个边长是I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拼成长方形的方法只有一种,拼成后长方形的面积和四个小正方形的面积相等,求出拼成后长方形的长和宽,可求出其周长。据此解答。6.B解:A项:31×53=1643,1643>1500;B项:48×28=1344,1344<1500;C项:42×41=1722,1722>1500。故答案为:B。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相同数位对齐,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再用十位上去乘第一个因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分别计算出结果后与1500比较大小。7.A29→30,41→40,30×40=1200,29×41=1189。故选A。本题考查学生对整数的乘法及应用及应用理解,而且关键学生思维要灵活。8.B解:2024-1949=75(周年)。故答案为:B。到今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好建国的周年数=今年的年份-1949年。9.C解:笔算21×22时,先算2×21=42,再算20×21=420,表示42个百,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故答案为:C。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相同数位对齐,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再用十位上去乘第一个因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10.C解:65×27=1755,积的最高位是千位。故答案为:C。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相同数位对齐,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再用十位上去乘第一个因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11.错误解:估算结果可能比准确结果大,也可能比准确结果少。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错误。估算的数比原数小,估算的结果就比准确结果小,估算的数比原数大,估算的结果就比准确结果大。12.正确解:因为6+12=18,所以下午6:00用24时计时法是18:00。故答案为:正确。普通计时法化成24时计时法:上午时刻不变,去掉“早晨、上午”等词语;下午时刻加12时,同时去掉“下午、晚上”等词语。13.正确解: 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说法正确。故答案为:正确。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边长单位为厘米、面积单位对应的为平方厘米,本题据此判断即可。14.错误解:如果今天是4月30日,那么明天是5月1日;故答案为:错误。四月为小月,只有30天。15.正确解:因为57<60,68<70,所以57×68<4200,原题干说法正确。故答案为:正确。60×70=4200,因为57<60,68<70,所以57×68<4200。16.19;10;25解:7时+12时=19时;22 时25分 -12时=10 时25分 ;故答案为:19;10;25。把24计时法转化成普诵计时法时,上午时刻不变,只在时刻前加上“早晨、上午”等词语即可:下午时数减12时,同时加上“下午、晚上”等词语即可。把普通计时法转化成24计时法时,上午时刻不变,只要去掉“早晨、上午"等词语即可;下午时数加12时,同时去掉“下午、晚上"等词语即可。17.3;265解:17×26=44227×26=70237×26=96247×26=1222所以,积是三位数□里可以填1、2、3,其中最大是3;37×7+6=259+6=265故答案为:3;265。两位数乘两位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先用一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与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这个因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与因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的得数加起来;根据余数与除数的关系:余数必须小于除数,可以知道:除数>6,即除数可以是7、8、9、10……,而被除数要最小,除数就要最小,即除数是7,再根据被除数=商×除数+余数即可计算出最小的被除数。18.28;92解:因为2013÷4=503……1,所以2013年是平年,2月份有28天;31+31+30=62+30=92(天)所以2013年的第三季度有92天。故答案为:28;92。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100的倍数时,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因此,公历年份不是100倍数的,年份÷4如果有余数是平年,没有余数是闰年;公历年份是100倍数的,先将年份中末尾的两个0去掉再除以4,有余数是平年,没有余数是闰年;一年分为四个季度,从1月开始每三个月是一个季度,所以第三季度是7月、8月和9月,7月和8月有31天,9月有30天,求它们的和即可解答。19.156解:39×2×2=78×2=156(米)这根绳子原来长156米。故答案为:156。本题采用倒推法,还剩的长度×2=第一次用去了一半的长度,第一次用去了一半的长度×2=这根绳子原来长。20.9;800解:15吨-6000千克=15吨-6吨=9吨;8×100=800(毫米),所以8分米=800毫米。故答案为:9;800。1吨=1000千克,1分米=100毫米,据此单位换算。21.13时;15时50分;170解:12时+1时=13(时);12时+ 3时50分 = 15时50分 ;3时50分-1时=2时50分=170分钟;故答案为:13时;15时50分;170。把普通计时法转化成24时计时法,上午时刻不变,只要去掉“早晨、上午”等词语即可;下午时数加12时,同时去掉“下午、晚上”等词语即可;在校时间直接用放学的时间减去到校的时间即可;1小时=60分钟。22.6;9;2000;1000解:6000千克=6吨;9000克=9千克;2千克=2000克;1吨=1000千克。故答案为:6;9;2000;1000。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据此单位换算。23.2236解:5>4>3>2,最大的积:52×43=2236。故答案为:2236。两位数乘两位数,最大的数字和最小的数字组成最大的两位数,剩下的两个数字组成最大的两位数,此时他们的积最大。24.7时30分;5时30分;10解:7:30=上午7时30分;17:30=下午5时30分17时30分-7时30分=10小时。故答案为:7时30分;5时30分;10。把24时计时法转化成普通计时法,上午时刻不变,只要在时刻前加上“早晨、上午”等词语即可;下午时数减12时,同时加上“下午、晚上”等词语即可;把普通计时法转化成24时计时法,上午时刻不变,只要去掉“早晨、上午”等词语即可;下午时数加12时,同时去掉“下午、晚上”等词语即可;这一天共开放的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25.千米;千克;米;吨解:小汽车汽车每小时行驶80千米;一袋水泥重50千克;徐州苏宁广场主楼高266米;一头恐龙大约重45吨。故答案为:千米;千克;米;吨。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等,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吨、千克和克等;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单位的大小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26.140×5=700 16×50=800 320÷4=80 36×25×0=042×37≈1600 29×29≈900 41÷6≈7 723÷9≈80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乘数中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整十、整百、整千或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可以先用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得到结果后,再在后面添0,被除数有几个0就添几个0。注意,当0前面的数不够除时,就要用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一位数,这时在商的末尾添的0就要比被除数末尾的0少1个;整数乘法估算:先找最接近乘数的整十、整百数,再用整十、整百数相乘;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把被除数看成最接近除数倍数的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数进行估算。27.解:56×80=448023×24=552验算:46×25=115063×76=4788验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乘数中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两位数乘两位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先用一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与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这个因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与因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整数乘法验算:交换因数的位置重新计算一次,如果两次计算结果一致则计算结果正确,如果不一致则计算结果错误。28.解:154÷7÷2=22÷2=11(页)答:小慧平均每小时看11页。看了的总页数÷天数=平均每天看的页数,看了的总页数÷天数÷每天看书的时间=平均每小时看的页数。29.解:37×58=2146(根)2146<2400答:够它们吃一个星期。一只猴子一个星期要吃香蕉的根数×58只=58只猴子一个星期要吃香蕉的根数,58只猴子一个星期要吃香蕉的根数<2400根,说明够它们吃一个星期。30.(1)解:42×15=630(元)答:收入630元。(2)解:(75-42)×12=33×12=396(元)答:最多还可收入396元。(1)收入的钱数=出售的张数×门票的单价;(2)最多还可收入的钱数=(森林音乐厅共有座位的个数-已经出售的张数) ×现在门票的单价。31.解:36×5×3=180×3=540(本)答:3个书架一共可以放540本书。先用每层书架可以放的本数乘每个书架的层数求出每个书架可以放的本数,再乘书架个数即可求出一共可以放的本数。32.解:26×12+630=312+630=942(本)答:三年级5个班共捐942本图书。三年级5个班共捐图书的本数=301班 参加捐书的人数×平均每人捐书的本数+其它4个班级共捐图书的本数。33.解:32×(21+1+11)=32×33=1056(人)答:这个队列一共有1056人。这个队列一共的人数=列数×平均每列的人数,其中,平均每列的人数=阳阳前面的人数+阳阳自己1人+阳阳后面的人数。34.(1)解:800×21≈16000(千克)答:回收21吨废纸约能生产16800千克再生纸。(2)17×21=357(棵)答:回收21吨废纸可以少砍357棵大树。(1)从“大约”可以看出是要求估算,用1吨废纸能生产再生纸的质量乘21,估算时把21看作20估算出能生产再生纸的质量;(2)用回收1吨废纸可以少砍树的棵数乘21即可求出回收21吨废纸可以少砍树的棵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