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开封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开封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开封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
地理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近年来,张掖完成营造林220多万亩,祁连山保护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区域较2017年增加375%。同时,祁连山牧区兴起“借牧”,也就是牧民们在某些月份赶着牛羊下山,来到地势较低的农田放牧。如图示意张掖的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祁连山保护区的森林为张掖提供的生态服务主要是( )
A. 净化空气 B. 调节气候 C. 调节水量 D. 降低风速
2. 张掖在祁连山区植树造林选择的树种大多具有的特征是( )
A. 叶片较厚 B. 根系短小 C. 老茎生花 D. 年轮稀疏
3. 祁连山牧区牧民“借牧”的时间和主要目的分别是( )
A. 2—4月、牲畜育肥 B. 5—7月、牲畜安全过夏
C. 10月—次年2月、减轻草场压力 D. 7—9月、用粪肥肥田
锑是全球稀有的有色重金属,主要应用领域为阻燃剂、铅酸蓄电池、光伏玻璃等。湖南和广西两省区构成的湘中—桂中北成锑带是我国最重要的锑矿产区,储量约占国内总储量的50%。如图为2015—2023年全球和中国锑矿产量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湘中-桂中北成锑带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海陆位置 B. 气候特征 C. 地形地貌 D. 地质作用
5. 2015—2023年我国锑矿产量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
①实行锑矿开采总量控制②世界市场需求量锐减
③锑矿开采及加工产业链中断④环保政策趋严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6. 下列措施中最有利于提升我国在世界锑产业链中地位的是( )
A. 提高原料价格 B. 提升产品附加值
C. 提升矿石品位 D. 加大勘探力度
伊朗是中东地区的石油大国和全球主要石油出口国,南美洲的委内瑞拉与我国关系良好且近些年石油产量可观,但2024年我国从两国进口的石油极少。2024年,马来西亚的石油产量不到3000万吨。下表为2024年我国石油主要进口来源国、进口量及其相对于2023年的变化率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国家 2024年进口量/百万吨 变化率/%
俄罗斯 108.5 1
沙特 78.64 -9
伊拉克 63.83 8
阿联酋 35.54 -15
巴西 44.07 17
阿曼 40.78 4
马来西亚 70.38 28
安哥拉 26.46 -12
科威特 13.77 -44
7. 2024年伊朗和委内瑞拉对我国石油出口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 政策制约 B. 交通堵塞 C. 资源紧缺 D. 管道破坏
8. 与2023年相比,2024年马来西亚对我国石油出口量增幅显著,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原有石油储备大量输出 B. 地下石油开采量增加
C. 大型油轮数量迅速增加 D. 伊委两国的中转量增多
永暑礁是南沙群岛—大型环礁,隶属海南省三沙市。永暑礁长约26千米,宽约7.8千米,高潮时礁盘淹没在0.5至1米水深以下,低潮时礁盘大部分露出水面,西南礁盘南缘已建立了面积约2.8平方千米的人工岛,即永暑礁西南岛,简称永暑岛。永暑礁的填海计划是先对原有人工岛进行扩大,再填出两个人工岛,最后进行环岛线路建设。如图为永暑礁水域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对永暑礁进行填海的先后顺序为( )
①向中西部区域吹填②东北段吹填
③从西南角向北扩展④两个人工岛中间用宽约300米的道路连接
A. ①②③④ B. ③①②④ C. ②①④③ D. ②③①④
10. 永暑礁填海后,中部14.6~40米深的水域可以发展的产业为( )
A. 淡水养殖业 B. 海沟旅游业
C. 石油化工业 D. 海洋运输业
微塑料,指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和纺织纤维,是一种污染载体。图1示意汉江(长江最大的支流)上游段沉积物采样点分布(分布区域包括生活区、农业区和自然区),图2示意各采样点沉积物中微塑料的丰度分布。所有采样点检测出的微塑料中,透明的占47.4%,白色的占25.6%,黑色和彩色的分别占17.4%和9.6%。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各采样点中最可能位于自然区的是( )
A. S1和S5 B. S2和S6 C. S3和S7 D. S10和S11
12. 采样点检测出的微塑料颜色占比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有( )
①微塑料自然分解过程中褪色②彩色塑料不易摩擦、破损
③水生生物更偏向于摄食彩色微塑料④水生生物更偏向于摄食白色微塑料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甲醛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对人体危害较大。甲醛的自然来源以动植物为主,人为来源主要是汽车尾气、工业生产、物质燃烧和污水处理等。粤港澳大湾区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珠三角九市组成。近年来,大湾区所有城市均出现大气中甲醛含量增长现象,但香港和深圳的增长量最小。如图为粤港澳大湾区多年月平均大气中甲醛含量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粤港澳大湾区大气中甲醛含量在某些月份迅速下降主要原因是( )
A. 植物全部落叶,甲醛排放源减少 B. 降水大幅增加,甲醛被吸收
C. 汽车尾气和工业生产排放量减少 D. 太阳辐射减弱,光化学反应减弱
14. 为降低大气中甲醛含量,粤港澳大湾区可采取措施是( )
A. 加快城镇化进程,降低植被覆盖率 B. 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信息等新兴产业
C. 实施产业转移,降低经济发展速度 D.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杜绝私家车出行
华北地区部分煤炭资源枯竭型村庄依据整治措施的不同,划分为压煤搬迁型(在开采范围内压覆煤炭资源的村庄进行整体搬迁)、特色提升型和整治完善型三种类型。农户的福祉水平可从经济状况、生活条件、生态环境、社会保障和心理状况五个维度来衡量。下表示意华北地区部分煤炭资源枯竭型村庄整治前后农户福祉水平对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类型 村庄 农户福祉水平
整治前 整治后
特色提升型 白集村 0.375 0.582
刘官屯村 0.343 0.551
马庄村 0.277 0.524
压煤搬迁型 房庄社区 0.270 0.606
焦刘村 0249 0.622
栾庄村 0.359 0.532
南孔庄村 0.361 0.610
南王庄村 0.442 0.639
张庄村 0.308 0.645
小屯村 0.348 0.691
整治完善型 潘安村 0.300 0.463
西大吴村 0.276 0.534
15. 推测整治前出现大面积地面塌陷、房屋损毁的村庄是( )
A. 刘官屯村 B. 白集村 C. 房庄社区 D. 西大吴村
16. 马庄村所属类型村庄整治前后农户福祉水平变化特点的成因是( )
A. 基础设施完善,治安管理力度加大 B. 特色产业发展,带动农民经济增收
C. 在整治后得到的政府补贴相对较少 D. 农户搬迁使生活环境有较大改善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绿氢是利用可再生能源通过电解工序生产的氢气,与灰氢(利用化石燃料燃烧生产的氢气)有着明显的区别。目前,我国氢能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储运环节是制约我国氢能发展的瓶颈之一。
内蒙古地处我国北方,内连八省区。截至2025年年初,内蒙古已批复39个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绿氢产能达到3万吨,位居全国第一。如图示意内蒙古准备重点打造的“一干双环四出口”绿氢输送管网。
(1)说出内蒙古风光制氢项目中不同能源的季节分布差异,并说明原因。
(2)分析内蒙古建设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的主要区位优势。
(3)简述内蒙古建设绿氢输送管网的地理意义。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武夷山国家公园范围涉及原武夷山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多个保护区,有57种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如华南虎、金钱豹、云豹等。国家森林步道是指穿越生态系统完整性、原真性较好的自然区域,串联一系列重要的自然和文化点,为人们提供丰富的自然体验机会,并由国家相关部门负责管理的步行廊道系统。武夷山国家森林步道南起福建省武平县,跨闽赣浙三省,止于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全长1160千米,路长难行,科技在其建设和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图示意基于原保护地范围的武夷山国家公园大致分区。
(1)从地形、海拔、生物多样性三方面比较A区和C区的差异。
(2)指出A、B、C三区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主要栖息地,并说明其有利于野生动物生存和发展的条件。
(3)举例说明科技在武夷山国家森林步道建设和服务方面发挥的作用。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耕地爬坡现象是指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固定性,农民被迫将耕地向海拔更高的区域扩展的现象。长江流域农村地区存在大量土壤、地形条件优越的荒废宅基地,并广泛存在“一户多宅”现象。如图示意1990—2020年长江流域整体耕地坡度的变化。
(1)评价城镇化发展对耕地爬坡现象的影响。
(2)简述长江流域耕地爬坡现象产生的危害。
(3)请为减少长江流域的耕地爬坡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
开封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
地理 参考答案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3题答案】
【答案】1. C 2. A 3. C
【4~6题答案】
【答案】4. D 5. C 6. B
【7~8题答案】
【答案】7. A 8. D
【9~10题答案】
【答案】9. B 10. D
【11~12题答案】
【答案】11 A 12. A
【13~14题答案】
【答案】13. D 14. B
【15~16题答案】
【答案】15. C 16. 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题答案】
【答案】(1)风能:冬春季节;原因:靠近冬季风源地,风力强劲;地表植被稀疏,摩擦力小。
太阳能:夏季;原因:太阳高度角大;白昼时间长。
(2)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有国家政策支持;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靠近华北、西北等氢能消费市场,便于绿氢外运。
(3)
促进氢能产业链(制氢、储运、应用)协同发展,带动装备制造、新能源技术研发等关联产业;推动能源结构清洁化转型,改善区域空气质量;通过管网连接“三北”地区,形成跨区域氢能合作网络,提升能源工业安全;依托氢能产业发展,带动内蒙古边疆地区就业与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18题答案】
【答案】(1)A区:地形起伏较和缓,多中低山丘陵,海拔总体偏低,垂直地带性不显著,生物多样性相对较丰富但不及C区。C区:地势较高,多高山深谷,海拔跨度大,垂直带谱完整,原始森林保存更好,生物多样性更为突出。
(2)三区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主要集中于森林茂密、人迹较少的中高山地带及森林边缘地带。有利条件包括:森林覆盖率高,食物和隐蔽条件充足;人类活动干扰相对较小,栖息环境安全;气候温暖湿润,水源丰富;地形起伏大,垂直带差异利于多种生态群落形成。
(3)采用卫星定位、遥感和GIS技术进行线路规划、环境监测;利用手机App或电子标识系统,为游客提供路径导航、安全预警和科普解说;布设监测设备(如红外相机、无人机),实时观察野生动物活动并及时防范破坏行为等。
【19题答案】
【答案】(1)土地资源竞争加剧;农村人口流失;土地利用效率下降;生态环境压力增加。
(2)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破坏;农业生产风险增加;土地资源浪费。
(3)优化土地利用规划;推进宅基地复垦;加强生态保护;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强宣传教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