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4张PPT)陋室铭刘禹锡1、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2、了解“铭”的特点,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朗读、背诵并默写全文;3、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高尚情操以及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教学目标: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文体知识这种文体一般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作者介绍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白居易称之为“诗豪”。永贞年间,与柳宗元等人参与王叔文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为和州(今安徽和州县)通判。写作背景唐穆宗时期的刘禹锡再次被贬安徽和州通判。按照唐朝那时的规定,朝廷的公务员县衙应该给安置住房。就是公寓房的话标准是三室三厅。可以,知县大人认为刘禹锡被贬至此,给你随便安置一下不错了。这样就安排刘禹锡在和州城南一个面江的别院。刘禹锡感到很满足,安居之时写下“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的楹联,以表庆贺吧!写作背景但知县大人知道后,大为不满,安置你住在城南不满意,你去城北吧!刘禹锡搬家到城北,住房由三间变成一间半。但刘禹锡看到新宅一面临河,河岸杨柳绿绿,环水依依,感觉不错的环境,触景生情诗意大发,又随笔撰写居所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写作背景这事又有人给知县通报,知县大人对刘禹锡的如此傲慢的态度,心生不快。知县就在城中给他安排一间仅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理由是为了他方便工作。半年多的时间,刘禹锡三次搬家,住所面积一次小于一次,最后只有斗室半间。刘禹锡难免心中有气,感觉和州人真不地道,愤然捉笔写下了《陋室铭》,并请石匠刻下来,立于房子旁边。咬准字音划分节奏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疏通文意疏通文意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显得灵验。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主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疏通文意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读书人一般有功名)。疏通文意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疏通文意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整体把握本文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整体把握第一层(从开头至“惟吾德馨”):文章开篇四句,简洁有力。山可以不在高低,水可以不在深浅,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芬芳馥郁。以类比的方式开头,引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也为后面歌颂陋室埋下了伏笔。整体把握第二层(“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描写居室环境与日常生活。先以“苔痕”二句写“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再以“谈笑"四句写室内生活情趣之高雅,“无丝竹”二句则含有对比的意味,突出了室主人超尘绝俗的胸襟。远离嘈杂的音乐,远离伤神的公务,这种既像隐士,又居于尘世的生活方式,是道德高尚之士羡慕的,也是凡夫俗子们向往的,让我们看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整体把握第三层(“南阳诸葛庐”至“何陋之有”):运用类比手法,连举三位古人来证明“陋室”不陋。作者借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屋舍来对比自己的陋室,有引诸葛亮与扬雄为自己同道的意思,也表明了作者以这二人为自己的偕模,说明自己也有他们一样的德操与才能。最后一句引用孔子的话,更具有雄辩的力量。“何陋之有"一句,语出《论语·子罕》,原话是“君了居之,何陋之有?”作者截取后一句,一方面暗含着以“君子”自居的意思,另一方面巧妙地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一句——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即本文开头所说的“惟吾德馨”。走进陋室1、作者写陋室,是怎样开篇的?以比兴手法开篇。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也可因主人品德好而名和灵的性质。走进陋室2、粗读课文后,同学们对陋室总的印象如何(你认为陋室简陋吗?)何陋之有?陋室不陋3、“陋室”为什么“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4、在这8个字中,哪两个字最为关键?德馨走进陋室5、文中用哪些句子体现了“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走进陋室6、说一说,你从哪个字、哪个词、哪个句子读出了“陋室不陋”?走进陋室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景环境清幽幽雅走进陋室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人人物不俗儒雅走进陋室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事情趣高雅高雅走进陋室7、作者已经写明“陋室不陋”,为何还要写“诸葛庐”“子云亭”?作者借此来和自己的陋室对比,举例论证“陋室不陋”,同时亦是以古代圣贤对比,表明陋室主人也有远大志向,暗示“陋室不陋”的原因。走进陋室8、作者在文末引用孔子的话有何作用?孔子作为万世师表,他的话语更具有雄辩的力量。作者引用孔子的话是为了引证“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在文中起画龙点睛、总结全文的作用,有力表现陋室主人甘居陋室而不以为陋的品质。写法分析朗读课文,说说这篇文章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特点。这篇文章是骈散结合。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找找文中的骈句有哪些?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写法分析写法分析表明自己的志向,作者却并不直白地表述,而是以“陋室”为喻,写得比较含蓄,这样的写法叫做什么?托物言志写法分析托物陋室(陋室的环境及主人日常生活)言志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整理结构托物言志当堂练习翻译句子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③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④孔子云:“何陋之有?”课后作业背诵全文及翻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