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4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核心素养目标2022课标:通过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认识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1.通过观察图文、分析史料,了解我国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以及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2.通过学习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成就,分析宋元时期科技发达和文化繁荣的原因。(唯物史观、历史解释)3.通过分析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感受中国先贤们不懈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唯物史观、家国情怀)导入新课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1.雕版印刷材料1:宋太祖时由官方主持刻印的《大藏经》,耗时12年、雕版13万块,印完后堆积如山的雕版派不上用场。当时一个熟练刻工一天只能刻四五十个字,一本六万字的书需要三、四年才能刻完。一个版200个字,刻工已经成功的刻制了199个字模,即将大功告成,刻工很兴奋,结果最后了个字一激动刻坏了,导致前功尽弃。活字印刷术发明前——雕版印刷术敦煌发现的雕版印刷品唐咸通九年《金刚经》弊端:①费工费时,成本高、利用率低。②刻好的版只能印制一种书籍。③不易修改;木质版不易保存等。必须改进2.活字印刷术(1)发明:毕昇(约970—1051)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2)流程:胶泥刻字烧制字模排字固版印刷拆版材料: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与雕版印刷术相比,活字印刷术“活”在哪里?两个“变”:变死字为活字 , 变死版为活版。省工省时省料、可重复使用、利用率高、效率高。3.活字印刷术的发展雕版印刷术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泥活字)王祯发明转轮排字法隋唐时期北宋元代元朝中期锡活字印刷发明木活字出现泥活字4.印刷术的传播及影响活字印刷术东南亚地区丝绸之路波斯欧洲蒙古西征朝鲜半岛日本材料1:“正是有了宋版书,当时的绝大部分著作以及到宋代尚流传的更早著作得以保留至今。”——谢和耐《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材料2:北宋的活字印刷术发明,大大节省了人力,缩短出书周期,这是印刷史上又一次重要的技术革命。该技术传到欧洲后,从根本上改变了欧洲的社会文化环境,对当时欧洲资产阶级的兴起和思想文化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摘编自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材料3:如果没有从中国引进活字印刷,欧洲就可能要长期停留在手抄本状态,书面文献就不可能如此广泛流传……——美国学者罗伯特①加快图书普及,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播。②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1450年前后,德国的古登堡受中国活字印刷的影响,用合金制成了拼音文字的活字,用来印刷书籍。二、指南针、火药的应用1.指南针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司南: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用天然磁铁矿石琢成一个杓形的东西,放在一个光滑的盘上,盘上刻着方位,利用磁铁指南的作用,可以辨别方向,是现在所用指南针的始祖。司南之杓,投之於地,其柢指南。——汉王充《论衡·是应》罗盘:北宋时期,人们把带有磁性的钢针安置在刻有度数的盘中,就制成了罗盘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北宋《萍洲可谈》指南针: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指南针的传播及影响:(1)传播:指南针经过阿拉伯地区传到欧洲。阿拉伯国家欧洲中国阿拉伯人(2)影响:对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同时它也为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和发现新大陆(北美洲)2.火药阅读课本,梳理不同时期火药的发展变化。发明火药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火药更多地用于战争唐朝时期唐朝末年宋元时期元朝发明火铳人类从冷兵器时代开始进入热兵器时代。火药是在炼丹过程中发明的宋代火器(模型)元代火铳火铳:世界上最早的金属管形火器,小口径火铳是枪的前身,大口径火铳是火炮的前身。传播:中国欧洲阿拉伯地区影响:材料:如果没有火药,世界也许会少受点痛苦,但另一方面,中世纪欧洲……而我们的社会可能还处在封建统治之下。——德克·海德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影响(冷兵器→热兵器)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封建→资本主义)知识拓展四大发明的影响材料1:“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样东西,已经改变了世界面貌,由此又引发无数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培根材料2: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的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马克思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三、天文学的发展1.概况北宋:沈括北宋:苏颂 主持创制了水运仪象台,比欧洲同类仪器早了数百年。元:郭守敬创制了先进的历法“十二气历”。著有《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在我国和世界科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制简仪,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定新的历法《授时历》,对指导农业生产有很多帮助。他测定的一年为365.2425天,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约300年。沈括郭守敬苏颂2. 沈括:宋元时期,古人对星空、天体的仰望观测取得了新的发展。1.创历法“十二气历”2.著有《梦溪笔谈》综合了我国古代主要是北宋时期的许多科技成就,也包括他自己的不少科学创见。有利于农事安排在我国和世界科技史上有重要地位把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完全统一起来,以立春为元旦,按节气定月份,大月31天,小月30天,大小月相间。北宋科学家 沈 括《梦溪笔谈》是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尤以其科学技术价值闻名于世。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梦溪笔谈》具有世界性影响。日本早在19世纪中期排印这部名著,20世纪,法、德、英、美、意等国家都有学者、汉学家对《梦溪笔谈》进行系统而又深入的研究。3. 苏颂:水运仪象台水运仪象台是十一世纪末中国杰出的天文仪器,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钟,比欧洲同类天文仪器早了数百年。主持创制水运仪象台集天文观测、天文演示和报时系统为一体的大型自动化天文仪器。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富于创造的精神。北宋中期科学家 苏颂水运仪象台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发明的一种大型天文仪器,由北宋天文学家苏颂、韩公廉等人创建。 它是集观测天象的浑仪、演示天象的浑象、计量时间的漏刻和报告时刻的机械装置于一体的综合性观测仪器,实际上是一座小型的天文台。这台仪器的制造水平堪称一绝,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富于创造的精神。标志着中国古代天文仪器制造史上的高峰,被誉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钟。4.郭守敬:元朝科学家 郭守敬测定的一年为365.2425天,与现行公历的取值几乎相同,比现行公历确立早约300年简仪研制、发明了简仪等近20种天文仪器,主持在全国范围内天文测量。1.制订出《授时历》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对指导农业生产有很大帮助;《授时历》的实施也促进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和互动,对东亚地区的文化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2.研制仪器3.测定年时四、理 学1、儒学的发展历程春秋战国秦朝西汉汉武帝魏晋南北朝隋唐晚唐宋代孔子创立孟子荀子继承发展焚书坑儒尊崇儒术吸收佛道思想三教合一的挑战韩愈儒学复兴运动兼收并蓄形成理学理学的含义:是宋代儒学在兼收并蓄的基础上形成的。2、北宋代表人物:程颢程颐朱熹程朱理学3、北宋代表人物的主张①认为理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②将天理与传统的伦理道德联系起来,要求人们为人行事必须遵循天理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伦理道德“三纲五常”。“三纲”指的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则是指仁、义、礼、智、信。4、南宋代表人物及主张南宋代表人物:地位:主张:影响:朱熹(xī)理学的集大成者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朱熹强调存天理、灭人欲,要求人们遵从传统的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逐渐成为我国古代官方的统治思想程朱理学的评价:积极:丰富了中华文化的思想内涵;消极:强调封建礼教,束缚了人们的精神追求料史接链二十四孝故事郭巨埋儿 郭巨,晋代人,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会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挖坑时,在地下忽见一坛黄金,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贞节牌坊的背后是血泪材料2:民国初年,北京《中华新报》曾登了一则新闻,有一女子唐氏19岁,许配张家,还未嫁过门,未婚夫就死了,为了做烈女,唐氏选择自杀殉夫,历尽了喝符灰水、吞金、上吊、投河及三次绝食,最后服用砒霜结束了年轻的生命。材料1:在封建统治者的倡导下,在理学卫道士的鼓吹下,节妇烈女越来越多。据记载,清代仅安徽休宁县就有2200多个“节烈”妇女。这些妇女不仅有夫亡不嫁,从一而终的“节妇”,还有丈夫死后,以死尽节的“烈妇”;不仅有未婚夫死不嫁他人的“望门寡”,还有未出嫁的男方死亡以自杀表明贞节的“烈女”。中国的“节烈”文化,要求妇女为男子守节,守得越苦越好,节得越惨烈越佳。死了以后那些卫道士的父母还附掌大叫:“死得好,死得好!”五、宋词和元曲1.宋词宋词有哪些代表人物?具有怎样的特点?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在唐朝时已经出现。词是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词人 生活时代 派别 风格情怀北宋气势豪迈,雄健奔放两宋之交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南宋倾吐对山河分裂的悲痛和收复中原的壮志婉约派豪放派豪放派南宋多抒发爱国情怀苏轼李清照辛弃疾陆游豪放派长短不一参差不齐风格多样内容广泛繁荣原因:①商业发展;②城市繁荣;③市民数量不断增加;④宋词适应市井生活需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人物链接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唐宋八大家”之一(古文创作),宋诗大家、豪放派代表,与其父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他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他的词风豪迈而飘逸,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代表作:《念奴娇 赤壁怀古》、《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辛弃疾,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南宋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诩,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李清照,生活于两宋之交,号易安居士。她的作品以北宋灭亡为界限,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李清照南渡后的词和前期相比也迥然不同。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2.元曲杂剧元曲……散曲宋朝和金朝已有各种戏曲演出。元朝在前代说唱、戏曲艺术的基础上形成了元曲。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元曲四大家阅读材料,说说元曲有何特点?至其(指元曲)体则全与诗词别,取直而不取曲,取俚而不取文,取显而不取隐。盖此乃叙古人之言语,使愚夫愚妇共见共闻,非文人学士自吟自咏之也。——徐大椿《乐府传声》元代戏曲壁画语言通俗易懂,反映社会现实。了解民众疾苦,熟悉民间语言,又常与艺人交往,甚至亲自登台演出。《窦娥冤》讲述了一个与婆婆相依为命的年轻女子窦娥,遭受无赖陷害,反被受贿的贪官判处死刑的故事。窦娥无处申冤,临死发出誓愿:要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三年大旱。她的誓愿感天动地。关汉卿用艺术的手法,愤怒地鞭挞了黑暗势力;同时对备受凌辱的妇女寄予深切的同情。知识链接关汉卿——《窦娥冤》血溅白绫六月飞雪天下大旱六、司马光和《资治通鉴》《资治通鉴》作者:体例:主要内容:地位:阅读教材,说说《资治通鉴》的相关内容。司马光北宋史学家、政治家(1019——1086)《资治通鉴》司马光编年体通史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与《史记》并列为我国史学不朽巨著,“史学两司马”。宋神宗所赐,意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资治通鉴》《史记》被称为“史学双壁”。知识拓展宋元时期的书法和绘画书法绘画代表人物:苏轼、黄庭坚、米芾(1)代表人物:赵孟頫、倪瓒、黄公望等黄庭坚《松风阁诗帖》(局部)赵孟《秋郊饮马图》(局部)(2)题材:山水、花鸟和风俗画(3)特点: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技巧成熟小组讨论:结合下列材料及所学知识辽宋夏金元时期科技文化繁荣的因素有哪些?材料一:(东京)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习鼓舞,斑白之老,不识干戈。……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华录·序》材料二: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摘自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材料三:……市民的富足、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的高度繁荣。——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元朝实现大一统,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为科技文化成就奠定了物质基础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中外交往频繁隋唐文化的辉煌成就为宋元科技的发展奠定基础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新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的一个优良传统。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历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习近平习声回响课堂小结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指南针、火药的应用传播:13世纪传入朝鲜,后传入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经过蒙古人的西征等途径传入欧洲发明历程: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木活字、转轮排字法、锡活字印刷天文学的发展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理学宋词和元曲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影响:促进教育发展和文化传播;推进世界文化发展指南针:战国司南、宋代罗盘并用于航海;促进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世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火药:唐朝发明,唐末用于军事,宋元广泛用于战争;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人物、时期、成就、影响代表人物及其主张:程颐程颢、朱熹影响:积极和消极宋词:苏轼、辛弃疾、李清照;诗歌:陆游元曲:元曲四大家、特点、关汉卿《窦娥冤》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