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模拟调研卷语文(四)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阅读(70分)(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所谓“算法”,原指人类解决特定问题的数理路径,今天已成为网络世界内部规则的代名词。一台计算机以什么方式、什么步骤执行任务,正是依赖算法支配。近年来,新应用层出不穷让网络生活愈发便利,新问题接二连三也让网络世界问题重重,截然不同的体验都指向了算法这只“翻云覆雨手”。一些技术人士曾提出,“算法没有价值观”,但现实证明,算法的设计或许可以在逻辑层面做到完美,可一旦缺少了正确价值观的导航,就会沦为作恶工具。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流量至上、利益至上被许多平台奉为圭桌,这一价值观的主导下,算法频频作乱。有的过度采集信息,在非必要情况下大量获取用户隐私;有的明码标价宰客,差别对待新老用户,“千人千价”坑你没商量:有的炒作这榜那榜,鼓动饭圈互撕、网友对骂,热搜一片无聊狗血:还有的打造“信息茧房”,隐蔽而高效的“议程设置”,无节制地投其所好,使得公众视野思维愈发偏狭…不夸张地说,一些平台设定算法的目标就是“留住用户的每一秒”,即使是迎合人性弱点、恶俗趣味,也在所不惜。正因如此,不少人将新一代网络信息平台的崛起形容为“电线杆式的低俗生意,裹上了算法的外衣”,话虽刺耳,却点出了症结所在。我们不得不正视这样一种现实,即进入互联网3.0时代后,当代人的生活运行建立在了各种应用之上。隐含在各种网络服务中的算法,决定了人们每天阅读哪些新闻,购买什么商品,经过哪条街道,光顾哪家餐厅。算法通过掌握人们接受、传播信息的渠道,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对于社会的理解与认知,长此以往,将进一步影响社会與论、形塑主流文化。也就是说,算法已开始脱离了工具范畴,逐渐演化成了一种引导、影响乃至支配人类社会的权力。未来学家马克·古德受曾预警:“如果你控制了代码,就可以控制整个世界。”如果任由机器中的“幽灵”狂飙,必然会对整个社会带来不可控的影响。打击算法“作恶”,不仅是维护公众权益的必要之举,也是守护社会安全的战略部署。但客观而言,破题算法治理难度不小。推荐算法直接关乎用户活跃度、留存率,平台“内部严抓”明显动力不足。更何况,不同于商品缺斤少两、以次充好带来的直观感受,算法技术专业性、不透明性强,“黑箱”普遍存在。即便将算法代码“置于阳光下”,算法本身的复杂性也决定了,其很难条条句句得以检验和解释。为此,有关方面曾尝试揭开技术面纱,对算法做到全方位、嵌入式监管。从已经普及的5G技术,到无处不在的算法应用,再到愈发成熟的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眼下科技正第1页,共8页语文(四)参考答案1.A。算法的逻辑未必完美,原文表达是“算法的设计或许可以在逻辑层面做到完美”。2.A。B,并非出于理性理解,原文相关语句是转折而非因果关系:C,“相对主义不可取”错,原文只是指出其破坏性的一面,并没有彻底否定;D,让人类远离自然不是“人本主义”,而是“人类中心主义”。3.C。材料二主要是总分式和并列式结构展开的。4.不矛盾,人本位与人类中心主义的内涵本身不同。①“人本位”强调的是技术创新要体现人本主义,算法向善,要有为人服务的价值观。②“人类中心主义”则指向科技进步带来的人造事物使人远离自然而陷入依赖技的非健康的生活样式。(每点2分,共4分》5,①首先是思想启蒙:引导人们加深对科技进步的人文理解,避免相对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带来的困境和误解:②其次是制度监督:建设有价值观导向的制度,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拒绝平台以科技“绑架”人类生活:③第三是器物变革:器物的使用要勾连科技背后应用的生活方式和融合整个社会文化,避免生搬硬套式的滑稻。(每点2分,共6分)6.D。A,都是旁观者叙述;B,并非“零度写作”,作者在文本中有抒情和议论,文本二也不是侧重表现战争的残酷,而是战争年代的温情:C,“我”与M有敬意,况且街上围观的人也非漠然与自私,更多是看客的愚味。7.B.“静”不是麻木与无奈,是接受现实命运以及经过战争锤炼的淡然与坚毅。8.①反复写我在街上走,强调“我”是近距离观察,更能体现火线外情景的真实可感;②题目为“窗边”,强调“我”是战争的旁观者和审视者,更有利于对火线外的情况以及自身所处的时代位置做出反思。(每点2分,共4分)9.认同:①以“我”为视角,观察和记录火线外真实情景,具有自传体叙事特征;②构思显得随性,记录碎片化,注重所见所闻的细节刻画,是速写素描式的呈现:③突出自我真实而细致的体验,抒情议论节制,体现客观记录特点。不认同:①所谓不折不扣的生活记录只是艺术真实创造的效果:②文本一、二看似随意,其实构思精心,文本一以“他”和“我”为双视角,既是旁观者,也是审视者,文本二几个兵士的出场,也是安排巧妙:③叙述融入情感和思考,也有不少修辞的运用,并非纯粹记录,而是匠心独运。(每点2分,共6分)10.C、D、G士方其未闻大道,沉酣势利,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矣。11.D。D项“籍”在此语境中通“藉”,意为践踏,欺凌。12.B。苏辙被贬谪至筠州之后,是为官事所累,并非操心于家庭琐事。13.(1)仰慕圣贤的万分之一,自己觉得有所不足,而想达到颜回那样的快乐,应该是做不到的了!(首尾分句各1分,第二个分句“自视缺然”1分,“而欲庶几颜氏之乐”1分。漏译、错译不得分,共4分)(2)如今我坚守仁义的主张,却遭遇乱世的祸患,这怎么能叫穷困呢?(“今丘抱仁义之道”1分,“以遭乱世之患”1分,“何…之为”1分,“穷”1分。漏译、错译不得分,共4分)第1页共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重庆市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康德调研(四)语文.pdf 重庆市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康德调研(四)语文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