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65张PPT)高考三轮复习——回归教材实验教材实验:必修1考点:(1)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2)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常温:4Na+O2 = 2Na2O现象: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试管外壁有温热感,pH试纸变蓝pH试纸使用:将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的中部,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pH值现象:加热NaHCO3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热稳定性:Na2CO3 > NaHCO3应用:除去Na2CO3 固体( NaHCO3 ),加热加热固体,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不能换成玻璃棒(原因:玻璃中含Na2SiO3,会对实验造成干扰)“锂紫红,钙砖红,锶洋红钠黄钾铷紫,铜钡绿”注意:H2和Cl2混合,在光照条件下会发生爆炸(1)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2)有色鲜花褪色结论:Cl2没有漂白性,是HClO具有漂白性( Cl2+H2O HCl+HClO )现象:其他方法制取Cl2:2KMnO4+16HCl = 2KCl+2MnCl2+5Cl2↑+8H2OKClO3+6HCl(浓) = KCl+3Cl2↑+3H2OCl-的检验:也可以直接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产生红褐色沉淀先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4Fe(OH)2+O2+2H2O = 4Fe(OH)3Fe3+ + 3SCN- Fe(SCN)3(血红色溶液)现象1:FeCl3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再滴入KSCN,无明显现象;现象2:上层清液滴入氯水后,溶液变为血红色Cl2+2KBr=Br2+2KClCl2+2KI=I2+2KClBr2+2KI=I2+2KBr教材实验:必修2现象:品红溶液褪色, 加热后又恢复红色作用:吸收多余SO2品红溶液褪色注意:(1)反应后试管中溶液没有变为蓝色,而是产生了白色沉淀(CuSO4)(2)反应条件必须加热!!(3)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1:1(4)若要看到蓝色的溶液,将反应后的物质(含浓H2SO4)倒入水中(浓硫酸入水)SO42-的检验:注意:SO42-有序,Cl-无序无明显现象吸入空气后,注射器内气体变为红棕色振荡后,红棕色气体消失1.引发喷泉的操作:NH4+的检验:a.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纸变蓝)b.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产生白烟)(1)原理:2NH4Cl+Ca(OH)2 2NH3↑+CaCl2+2H2O(2)干燥:碱石灰(CaO与NaOH混合物)及其成分(不能用浓硫酸、无水氯化钙)(3)收集:向下排空气法(4)验满:a.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纸变蓝)b.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产生白烟)(5)尾气处理:一般在管口塞一团用水或稀硫酸浸湿的棉花球,可减小NH3与空气的对流速度,收集到纯净的NH3,同时也可避免污染空气。注意:若将氨气通入水或稀硫酸中吸收氨气,要注意防倒吸!实验室制取氨的其他方法现象:产生无色气体,与空气后变为红棕色注意:(1)NO气体不能用排空气法吸收(原因:2NO+O2=2NO2)(2)NO2尾气处理用NaOH液,NO2+2NaOH=NaNO3+NaNO2+H2O现象:溶液温度升高现象:用手触摸有冰凉感,木片上的水结成冰,木片与烧杯底部粘连在一起注意:(1)试剂滴加顺序:乙醇→浓硫酸→乙酸(2)长导管作用:导气和冷凝(3)饱和Na2CO3溶液作用:中和乙酸、溶解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离乙酸乙酯(4)饱和Na2CO3溶液不能换成NaOH(NaOH碱性太强,会使乙酸乙酯水解)(5)导管末端不能伸入液面以下,防倒吸饱和Na2CO3溶液新制Cu(OH)2制备:现象:产生砖红色沉淀银氨溶液配制:现象:试管壁上产生光亮的银镜注意:(1)银镜反应需要水浴加热;(2)试管内壁附着的银用硝酸洗常考:检验淀粉水解后的葡萄糖,必须加入NaOH溶液调至碱性后才加入新制Cu(OH)2!现象:有大量气泡产生(CO2)由此可以推测:CH3COOH > H2CO3(即CH3COOH的Ka大于 H2CO3的Ka1)阳极:2Cl- - 2e- = Cl2↑阴极:Cu2++2e- = Cu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的气体有:Cl2 、 Br2 、 NO2导管口有一段稳定的水柱两支试管都产生气泡,且速率相同加入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产生气泡速率变快(原因:形成了原电池)Zn+CuSO4=Cu+ZnSO4指针偏转锌溶解有气泡产生Zn-2e- =Zn2+2H+ + 2e- =H2↑(a)教材实验:选择性必修2析出晶体平面正方形教材实验:选择性必修3教材实验:选择性必修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