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课时 糖类和核酸[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从糖类的官能团微观探析糖类的结构特点,了解糖类的分类,理解糖类的化学性质。2.了解糖类在人体供能、储能等方面的作用,了解糖类的摄入和代谢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科学合理地搭配饮食。3.了解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的结构特点和生物功能。认识核酸的意义,体会化学科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一、糖类 单糖1.糖类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分子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羟基的 以及水解后可以生成 或 的有机化合物。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官能团为—OH、 或 。 (2)分类依据:能否水解以及1 mol 糖水解产生单糖物质的量的不同。2.单糖——葡萄糖、果糖(1)葡萄糖和果糖结构与物理性质的比较分子式 结构简式 官能团 物理性质 联系葡萄糖 (六碳醛糖) C6H12O6 无色晶体, 溶于水,有甜味 葡萄糖和果糖互为 果糖 (六碳酮糖) C6H12O6 无色晶体,容易吸收水分,自然界中甜度 的单糖 (2)葡萄糖的化学性质葡萄糖分子中含有—CHO和—OH,具有醛和醇的性质,可以发生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和酯化反应等。①氧化反应a.被弱氧化剂氧化——银镜反应,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实验内容 用银氨溶液检验醛基 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醛基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试管内壁出现 生成 化学方程式 CH2OH(CHOH)4CHO+2[Ag(NH3)2]OH CH2OH(CHOH)4CHO+2Cu(OH)2+NaOH 实验结论 葡萄糖(C6H12O6)分子中含有 ,属于 糖,有 性,属于还原糖 b.在人体中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在人体组织中,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进行氧化反应并放出热量,提供人体所需要的能量。c.被强氧化剂氧化葡萄糖能使酸性KMnO4溶液、溴水褪色。②加成反应(还原反应)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醛基,能够与H2发生 反应,葡萄糖可被催化加氢还原成己六醇。 ③酯化反应1个葡萄糖分子中有 个羟基,故1 mol葡萄糖可与 mol 反应生成相应的酯。 ④在酒化酶的作用下产生乙醇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糖类都属于天然高分子( )(2)糖类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3)可以用新制Cu(OH)2悬浊液检验病人是否患有糖尿病( )(4)葡萄糖和果糖都可以与H2发生加成反应,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 ( )(5)低血糖的患者可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来补充营养( )(6)葡萄糖水解可生成乙醇 ( )1.下列关于葡萄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它与果糖互为同系物B.葡萄糖在人体内发生氧化反应,释放能量C.葡萄糖既可以和钠反应,又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D.葡萄糖与果糖互为同分异构体,其分子中含不对称碳原子数相同2.从分子结构上看,糖类是多羟基醛、多羟基酮和它们的脱水缩合物。据此分析下列物质中属于糖类的是( )A.CH2OH(CHOH)2CHOB.CH3CH(OH)CH2CHOC.D.二、双糖1.蔗糖和麦芽糖的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①与新制Cu(OH)2悬浊液的反应②实验结论:麦芽糖分子中 醛基,蔗糖分子中 醛基。 (2)水解反应操作 ① ②把蔗糖溶液换成麦芽糖溶液,重复上述实验操作现象 加入银氨溶液的试管中都产生 ;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的试管中都出现 实验结论 蔗糖的水解产物分子中含有 ;麦芽糖的水解产物分子中含有 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蔗糖和麦芽糖的比较蔗糖 麦芽糖分子式 均为 ,互为官能团 不含醛基(非还原糖) 含有醛基(还原糖)化学性质 发生银镜反应, 还原新制Cu(OH)2悬浊液 能发生银镜反应, 还原新制Cu(OH)2悬浊液 水解产物(1)麦芽糖和蔗糖都能发生银镜反应( )(2)麦芽糖和蔗糖的水解产物不同( )(3)用新制Cu(OH)2悬浊液可鉴别麦芽糖和蔗糖( )(4)1 mol麦芽糖水解得到1 mol葡萄糖和1 mol果糖( )某同学向蔗糖溶液中滴加几滴稀硫酸,加热几分钟,然后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不能发生银镜反应,请分析该同学失误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下列关于蔗糖和麦芽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蔗糖与麦芽糖互为同分异构体B.蔗糖与麦芽糖的分子式都是C12H22O11C.蔗糖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D.麦芽糖能发生银镜反应,蔗糖不能发生银镜反应2.下列关于蔗糖和麦芽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麦芽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是葡萄糖的两倍B.在纯净的蔗糖溶液中加入银氨溶液,微热,不产生银镜C.在蔗糖与稀硫酸共热后的溶液中滴加银氨溶液,再水浴加热,看不到银镜生成D.在蔗糖里加入浓硫酸,可观察到颜色变黑,并有气泡出现检验蔗糖和麦芽糖 水解产物为葡萄糖时,一定要先加NaOH溶液中和做催化剂的稀硫酸,至溶液呈碱性后再加银氨溶液或新制Cu(OH)2悬浊液,否则实验会失败。三、多糖常见的多糖有淀粉和纤维素。1.淀粉与纤维素的结构与物理性质淀粉 纤维素通式关系 ①不互为同分异构体(n值不等),也不互为同系物(结构不同,且分子组成上也不相差n个CH2原子团); ②都是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结构特征 分子中含有数百个到数千个葡萄糖单元 分子中含有数千个葡萄糖单元物理性质 白色、 味、固态粉末,不溶于冷水,在热水中发生糊化作用 白色、 味、具有纤维状结构的固体,一般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 存在 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 构成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用途 制葡萄糖、酿造酒和醋,人体的能源之一 纺织,造纸,制纤维素硝酸酯、纤维素乙酸酯等2.淀粉与纤维素的化学性质(1)淀粉①水解反应操作现象 产生 结论及解释 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为 ; 化学方程式: ②淀粉遇碘溶液显 色,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淀粉的存在。 (2)纤维素①水解反应操作现象 试管内壁产生光亮的 结论及解释 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为 ; 化学方程式:②酯化反应纤维素分子中的每个葡萄糖单元中有3个 ,与硝酸发生 反应制得纤维素硝酸酯(俗名 ),与乙酸发生 反应制得纤维素乙酸酯(俗名 )等。 3.淀粉水解程度的检验用银氨溶液和碘水来检验淀粉在水溶液中是否发生了水解及水解是否已进行完全,实验步骤如下:(1)实验现象及结论:现象A 现象B 结论1 未出现银镜 溶液变蓝色2 出现银镜 溶液变蓝色3 出现银镜 溶液不变蓝色(2)实验中加入NaOH溶液的作用是 。 (1)淀粉和纤维素都可以用(C6H10O5)n表示,所以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2)淀粉是否水解完全可以用碘水来检验( )(3)糖尿病患者不宜吃粽子,因为糯米中含大量的葡萄糖会使血糖升高( )(4)淀粉、纤维素均为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且二者所含元素种类相同 ( )1.下列实验操作和结论错误的是 ( )A.用新制Cu(OH)2悬浊液可鉴别麦芽糖和蔗糖B.用银镜反应可证明淀粉是否水解为葡萄糖,但不能证明是否完全水解C.浓硫酸可使蔗糖脱水变黑,证明蔗糖含C、H、O三种元素D.淀粉溶液中滴加几滴稀硫酸,水浴加热几分钟,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煮沸没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证明淀粉不水解2.通过实验来验证纤维素水解后生成葡萄糖,其实验包括下列一些操作过程,这些操作过程的正确排列顺序是( )①取一小团棉花或几小片滤纸 ②小火微热,得到亮棕色溶液 ③加入几滴90%的浓硫酸,用玻璃棒把棉花或滤纸捣成糊状 ④稍冷却,加入过量NaOH溶液使溶液至碱性,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 ⑤加热煮沸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④⑤C.①③②⑤④ D.①②③⑤④淀粉水解程度及水解产物的检验方法四、五碳醛糖与核酸1.五碳醛糖的组成与结构核糖 脱氧核糖分子式 C5H10O5 C5H10O4链式环式作用 核糖和脱氧核糖是生命遗传物质——核酸的重要组成部分2.核酸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统称为核酸。(1)核糖核苷酸由 、 、 组成;多个核糖核苷酸分子间脱水形成 后聚合而成的核糖核苷酸链构成了核糖核酸(RNA)。 (2)脱氧核糖核苷酸由 、 、 组成;多个脱氧核糖核苷酸分子间脱水形成 后聚合而成的脱氧核糖核苷酸链构成了脱氧核糖核酸(DNA)。 (3)DNA双螺旋的结构特点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具有以下特点:DNA分子由两条多聚 链组成,两条链平行盘绕,形成双螺旋结构;每条链中的 和 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 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 作用,腺嘌呤(A)与胸腺嘧啶(T)配对,鸟嘌呤(G)与胞嘧啶(C)配对,结合成碱基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1.下列关于核糖和脱氧核糖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者含有的官能团相同,互为同系物B.二者分子式相同,互为同分异构体C.核糖为五碳醛糖,脱氧核糖为五碳酮糖D.二者均为生命遗传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2.下列关于核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两类,对蛋白质的合成和生物遗传起重要作用B.核酸完全水解产物中,含有磷酸、五碳醛糖和碱基C.DNA双螺旋的两个螺旋链是通过氢键相结合的D.核酸、核苷酸都是高分子化合物3.核糖是合成核酸的重要原料,结构简式为。下列关于核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与葡萄糖互为同分异构体B.跟氯化铁溶液作用显色C.与银氨溶液作用形成银镜D.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答案精析一、1.(1)醛或酮 多羟基醛 多羟基酮 —CHO (2)葡萄糖 果糖 核糖 脱氧核糖 2~10 蔗糖 麦芽糖 10 淀粉 纤维素2.(1)CH2OH(CHOH)4CHO —OH、—CHO 易 —OH、最高 同分异构体 (2)①a.光亮的银镜 砖红色沉淀 2Ag↓+3NH3+CH2OH(CHOH)4COONH4+H2O CH2OH(CHOH)4COONa+Cu2O↓+3H2O 醛基 醛 还原 ②加成 ③5 5 ④C6H12O62C2H5OH+2CO2↑正误判断(1)× (2)× (3)√ (4)√ (5)√ (6)×应用体验1.B [葡萄糖和果糖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A项错误;葡萄糖在人体内经酶的催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B项正确;葡萄糖分子中含有羟基,能与钠反应,但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C项错误;葡萄糖分子中不对称碳原子为4个、果糖分子中为3个,D项错误。]2.A [根据糖类的定义可知,A项是多羟基醛,属于糖类;B项是单羟基醛,C、D项是多羟基酸,它们不属于糖类。]二、1.(1)①无砖红色沉淀 产生砖红色沉淀 ②含有 不含 (2)银镜 砖红色沉淀 醛基 醛基+H2O;+H2O+2.C12H22O11 同分异构体 不能 不能 能 葡萄糖和果糖 葡萄糖正误判断(1)× (2)√ (3)√ (4)×深度思考银镜反应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故应先在蔗糖水解液中加入碱性溶液中和做催化剂的稀硫酸应用体验1.C [蔗糖与麦芽糖的分子式都是C12H22O11,结构不同,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麦芽糖分子中含有醛基,而蔗糖分子中不含醛基;蔗糖的水解产物是果糖和葡萄糖。]2.A三、1.(C6H10O5)n 无 无2.(1)①砖红色沉淀 葡萄糖 +nH2O ②蓝 (2)①银镜 葡萄糖 +nH2O ②醇羟基 酯化 硝酸纤维 酯化 醋酸纤维3.(1)淀粉尚未水解 淀粉部分水解 淀粉完全水解(2)中和稀硫酸正误判断(1)× (2)√ (3)× (4)√应用体验1.D [麦芽糖属于还原糖,而蔗糖是非还原糖,利用新制Cu(OH)2悬浊液可鉴别,A项正确;产生银镜只能说明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但淀粉是否剩余无法确定,B项正确;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使蔗糖炭化,C项正确;发生银镜反应的条件是溶液显碱性,实验中没有用碱液中和硫酸,D项错误。]2.B [纤维素在浓硫酸并加热的条件下水解,而证明水解产物是葡萄糖无论用新制Cu(OH)2悬浊液还是用银氨溶液都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进行,所以应先用过量NaOH溶液中和硫酸。]四、2.(1)环式核糖 碱基 磷酸基团 磷酯键 (2)脱氧核糖 碱基 磷酸基团 磷酯键 (3)核苷酸 脱氧核糖 磷酸 碱基 氢键应用体验1.D [1个核糖分子中含4个羟基,1个脱氧核糖分子中含3个羟基,二者均含1个醛基,不互为同系物,A项错误;核糖的分子式是C5H10O5,脱氧核糖的分子式是C5H10O4,二者分子式不同,不互为同分异构体,B项错误;核糖和脱氧核糖均为五碳醛糖,C项错误;核糖、脱氧核糖均是生命遗传物质——核酸的重要组成部分,D项正确。]2.D [核酸为高分子化合物,核苷酸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D不正确。]3.C [核糖的分子式是C5H10O5,葡萄糖的分子式是C6H12O6,二者分子式不同,不互为同分异构体,A错误;酚类物质与氯化铁溶液作用显紫色,核糖分子中不含有酚羟基,不能跟氯化铁溶液作用显色,B错误;核糖分子中含有醛基,能够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形成银镜,C正确;核糖分子中不含有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基团,D错误。](共92张PPT)糖类和核酸第2课时第2章 第3节<<<核心素养发展目标1.从糖类的官能团微观探析糖类的结构特点,了解糖类的分类,理解糖类的化学性质。2.了解糖类在人体供能、储能等方面的作用,了解糖类的摄入和代谢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科学合理地搭配饮食。3.了解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的结构特点和生物功能。认识核酸的意义,体会化学科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内容索引一、糖类 单糖二、双糖课时对点练三、多糖四、五碳醛糖与核酸糖类 单糖><一一、糖类 单糖1.糖类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分子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羟基的 以及水解后可以生成 或 的有机化合物。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官能团为—OH、 或 。醛或酮多羟基醛多羟基酮—CHO(2)分类依据:能否水解以及1 mol 糖水解产生单糖物质的量的不同。纤维素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2~10蔗糖麦芽糖10淀粉2.单糖——葡萄糖、果糖(1)葡萄糖和果糖结构与物理性质的比较 分子式 结构简式 官能团 物理性质 联系葡萄糖 (六碳 醛糖) C6H12O6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无色晶体,____溶于水,有甜味 葡萄糖和果糖互为___________果糖 (六碳 酮糖) C6H12O6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 无色晶体,容易吸收水分,自然界中甜度_____的单糖 CH2OH(CHOH)4CHO—OH、—CHO易—OH、最高同分异构体(2)葡萄糖的化学性质葡萄糖分子中含有—CHO和—OH,具有醛和醇的性质,可以发生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和酯化反应等。①氧化反应a.被弱氧化剂氧化——银镜反应,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实验内容 用银氨溶液检验醛基 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醛基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试管内壁出现___________ 生成___________光亮的银镜砖红色沉淀化学方程式 CH2OH(CHOH)4CHO+ 2[Ag(NH3)2]OH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CH2OH(CHOH)4CHO+2Cu(OH)2+NaO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 结论 葡萄糖(C6H12O6)分子中含有 ,属于 糖,有_____性,属于还原糖 3NH3+CH2OH(CHOH)4COONH4+H2O+Cu2O↓+3H2OCH2OH(CHOH)4COONa醛基醛还原2Ag↓ +b.在人体中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在人体组织中,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进行氧化反应并放出热量,提供人体所需要的能量。c.被强氧化剂氧化葡萄糖能使酸性KMnO4溶液、溴水褪色。②加成反应(还原反应)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醛基,能够与H2发生 反应,葡萄糖可被催化加氢还原成己六醇。加成③酯化反应1个葡萄糖分子中有 个羟基,故1 mol葡萄糖可与 mol 反应生成相应的酯。④在酒化酶的作用下产生乙醇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55C6H12O6 2C2H5OH+2CO2↑正误判断(1)糖类都属于天然高分子(2)糖类都能发生水解反应(3)可以用新制Cu(OH)2悬浊液检验病人是否患有糖尿病(4)葡萄糖和果糖都可以与H2发生加成反应,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5)低血糖的患者可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来补充营养(6)葡萄糖水解可生成乙醇×××√√√1.下列关于葡萄糖的叙述正确的是A.它与果糖互为同系物B.葡萄糖在人体内发生氧化反应,释放能量C.葡萄糖既可以和钠反应,又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D.葡萄糖与果糖互为同分异构体,其分子中含不对称碳原子数相同应用体验√应用体验葡萄糖和果糖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A项错误;葡萄糖在人体内经酶的催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B项正确;葡萄糖分子中含有羟基,能与钠反应,但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C项错误;葡萄糖分子中不对称碳原子为4个、果糖分子中为3个,D项错误。2.从分子结构上看,糖类是多羟基醛、多羟基酮和它们的脱水缩合物。据此分析下列物质中属于糖类的是A.CH2OH(CHOH)2CHOB.CH3CH(OH)CH2CHOC.D.应用体验√应用体验根据糖类的定义可知,A项是多羟基醛,属于糖类;B项是单羟基醛,C、D项是多羟基酸,它们不属于糖类。返回双糖><二二、双糖1.蔗糖和麦芽糖的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①与新制Cu(OH)2悬浊液的反应无砖红色沉淀产生砖红色沉淀②实验结论:麦芽糖分子中 醛基,蔗糖分子中 醛基。含有不含(2)水解反应操作①②把蔗糖溶液换成麦芽糖溶液,重复上述实验操作现象 加入银氨溶液的试管中都产生 ;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的试管中都出现___________银镜砖红色沉淀实验结论 蔗糖的水解产物分子中含有 ;麦芽糖的水解产物分子中含有_____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醛基醛基麦芽糖 葡萄糖 C12H22O11+H2O 2C6H12O6C12H22O11+H2O C6H12O6+C6H12O6蔗糖 葡萄糖 果糖 2.蔗糖和麦芽糖的比较 蔗糖 麦芽糖分子式 均为 ,互为____________ 官能团 不含醛基(非还原糖) 含有醛基(还原糖)化学性质 发生银镜反应,_____还原新制Cu(OH)2悬浊液 能发生银镜反应, 还原新制Cu(OH)2悬浊液水解产物 ______________ ________C12H22O11同分异构体不能不能能葡萄糖和果糖葡萄糖正误判断(1)麦芽糖和蔗糖都能发生银镜反应(2)麦芽糖和蔗糖的水解产物不同(3)用新制Cu(OH)2悬浊液可鉴别麦芽糖和蔗糖(4)1 mol麦芽糖水解得到1 mol葡萄糖和1 mol果糖√××√深度思考某同学向蔗糖溶液中滴加几滴稀硫酸,加热几分钟,然后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不能发生银镜反应,请分析该同学失误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故应先在蔗糖水解液中加入碱性溶液中和做催化剂的稀硫酸银镜应用体验1.下列关于蔗糖和麦芽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蔗糖与麦芽糖互为同分异构体B.蔗糖与麦芽糖的分子式都是C12H22O11C.蔗糖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D.麦芽糖能发生银镜反应,蔗糖不能发生银镜反应√应用体验蔗糖与麦芽糖的分子式都是C12H22O11,结构不同,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麦芽糖分子中含有醛基,而蔗糖分子中不含醛基;蔗糖的水解产物是果糖和葡萄糖。应用体验2.下列关于蔗糖和麦芽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麦芽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是葡萄糖的两倍B.在纯净的蔗糖溶液中加入银氨溶液,微热,不产生银镜C.在蔗糖与稀硫酸共热后的溶液中滴加银氨溶液,再水浴加热,看不到银镜生成D.在蔗糖里加入浓硫酸,可观察到颜色变黑,并有气泡出现√特别提醒检验蔗糖和麦芽糖水解产物为葡萄糖时,一定要先加NaOH溶液中和做催化剂的稀硫酸,至溶液呈碱性后再加银氨溶液或新制Cu(OH)2悬浊液,否则实验会失败。返回多糖><三三、多糖常见的多糖有淀粉和纤维素。1.淀粉与纤维素的结构与物理性质 淀粉 纤维素通式 __________ 关系 ①不互为同分异构体(n值不等),也不互为同系物(结构不同,且分子组成上也不相差n个CH2原子团); ②都是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C6H10O5)n 淀粉 纤维素结构特征 分子中含有数百个到数千个葡萄糖单元 分子中含有数千个葡萄糖单元物理性质 白色、 味、固态粉末,不溶于冷水,在热水中发生糊化作用 白色、 味、具有纤维状结构的固体,一般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无无 淀粉 纤维素存在 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 构成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用途 制葡萄糖、酿造酒和醋,人体的能源之一 纺织,造纸,制纤维素硝酸酯、纤维素乙酸酯等2.淀粉与纤维素的化学性质(1)淀粉①水解反应操作 现象 产生___________砖红色沉淀结论及解释 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为_______;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H2O葡萄糖②淀粉遇碘溶液显 色,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淀粉的存在。蓝(2)纤维素①水解反应操作 现象 试管内壁产生光亮的_____结论及解释 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为_______;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银镜葡萄糖+nH2O②酯化反应纤维素分子中的每个葡萄糖单元中有3个 ,与硝酸发生 反应制得纤维素硝酸酯(俗名 ),与乙酸发生 反应制得纤维素乙酸酯(俗名 )等。醇羟基酯化硝酸纤维酯化醋酸纤维3.淀粉水解程度的检验用银氨溶液和碘水来检验淀粉在水溶液中是否发生了水解及水解是否已进行完全,实验步骤如下:(1)实验现象及结论: 现象A 现象B 结论1 未出现银镜 溶液变蓝色 _____________2 出现银镜 溶液变蓝色 _____________3 出现银镜 溶液不变蓝色 _____________(2)实验中加入NaOH溶液的作用是 。中和稀硫酸淀粉尚未水解淀粉部分水解淀粉完全水解正误判断(1)淀粉和纤维素都可以用(C6H10O5)n表示,所以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2)淀粉是否水解完全可以用碘水来检验(3)糖尿病患者不宜吃粽子,因为糯米中含大量的葡萄糖会使血糖升高(4)淀粉、纤维素均为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且二者所含元素种类相同√××√应用体验1.下列实验操作和结论错误的是A.用新制Cu(OH)2悬浊液可鉴别麦芽糖和蔗糖B.用银镜反应可证明淀粉是否水解为葡萄糖,但不能证明是否完全水解C.浓硫酸可使蔗糖脱水变黑,证明蔗糖含C、H、O三种元素D.淀粉溶液中滴加几滴稀硫酸,水浴加热几分钟,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煮沸没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证明淀粉不水解√应用体验麦芽糖属于还原糖,而蔗糖是非还原糖,利用新制Cu(OH)2悬浊液可鉴别,A项正确;产生银镜只能说明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但淀粉是否剩余无法确定,B项正确;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使蔗糖炭化,C项正确;发生银镜反应的条件是溶液显碱性,实验中没有用碱液中和硫酸,D项错误。应用体验2.通过实验来验证纤维素水解后生成葡萄糖,其实验包括下列一些操作过程,这些操作过程的正确排列顺序是①取一小团棉花或几小片滤纸 ②小火微热,得到亮棕色溶液 ③加入几滴90%的浓硫酸,用玻璃棒把棉花或滤纸捣成糊状 ④稍冷却,加入过量NaOH溶液使溶液至碱性,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 ⑤加热煮沸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④⑤C.①③②⑤④ D.①②③⑤④√应用体验纤维素在浓硫酸并加热的条件下水解,而证明水解产物是葡萄糖无论用新制Cu(OH)2悬浊液还是用银氨溶液都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进行,所以应先用过量NaOH溶液中和硫酸。归纳总结淀粉水解程度及水解产物的检验方法返回五碳醛糖与核酸><四四、五碳醛糖与核酸1.五碳醛糖的组成与结构 核糖 脱氧核糖分子式 C5H10O5 C5H10O4链式 核糖 脱氧核糖环式 作用 核糖和脱氧核糖是生命遗传物质——核酸的重要组成部分 2.核酸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统称为核酸。(1)核糖核苷酸由 、 、 组成;多个核糖核苷酸分子间脱水形成 后聚合而成的核糖核苷酸链构成了核糖核酸(RNA)。(2)脱氧核糖核苷酸由 、 、 组成;多个脱氧核糖核苷酸分子间脱水形成 后聚合而成的脱氧核糖核苷酸链构成了脱氧核糖核酸(DNA)。环式核糖碱基磷酸基团磷酯键脱氧核糖碱基磷酸基团磷酯键(3)DNA双螺旋的结构特点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具有以下特点:DNA分子由两条多聚 链组成,两条链平行盘绕,形成双螺旋结构;每条链中的 和_____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 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 作用,腺嘌呤(A)与胸腺嘧啶(T)配对,鸟嘌呤(G)与胞嘧啶(C)配对,结合成碱基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核苷酸脱氧核糖磷酸碱基氢键应用体验1.下列关于核糖和脱氧核糖的说法正确的是A.二者含有的官能团相同,互为同系物B.二者分子式相同,互为同分异构体C.核糖为五碳醛糖,脱氧核糖为五碳酮糖D.二者均为生命遗传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体验1个核糖分子中含4个羟基,1个脱氧核糖分子中含3个羟基,二者均含1个醛基,不互为同系物,A项错误;核糖的分子式是C5H10O5,脱氧核糖的分子式是C5H10O4,二者分子式不同,不互为同分异构体,B项错误;核糖和脱氧核糖均为五碳醛糖,C项错误;核糖、脱氧核糖均是生命遗传物质——核酸的重要组成部分,D项正确。应用体验2.下列关于核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有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两类,对蛋白质的合成和生物遗传起重要作用B.核酸完全水解产物中,含有磷酸、五碳醛糖和碱基C.DNA双螺旋的两个螺旋链是通过氢键相结合的D.核酸、核苷酸都是高分子化合物√核酸为高分子化合物,核苷酸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D不正确。应用体验3.核糖是合成核酸的重要原料,结构简式为 。下列关于核糖的叙述正确的是A.与葡萄糖互为同分异构体B.跟氯化铁溶液作用显色C.与银氨溶液作用形成银镜D.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应用体验核糖的分子式是C5H10O5,葡萄糖的分子式是C6H12O6,二者分子式不同,不互为同分异构体,A错误;酚类物质与氯化铁溶液作用显紫色,核糖分子中不含有酚羟基,不能跟氯化铁溶液作用显色,B错误;核糖分子中含有醛基,能够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形成银镜,C正确;核糖分子中不含有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基团,D错误。返回课时对点练题组一 糖类的组成与分类1.下列关于糖类的说法错误的是A.糖类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如粮食中的淀粉、植物茎叶中的纤维素B.糖类又称碳水化合物,其组成一定符合通式Cm(H2O)nC.可将糖类分为单糖、低聚糖和多糖D.根据能否与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等弱氧化剂反应,可将糖类分为还原糖和非还原糖√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大多数糖类的组成符合通式Cm(H2O)n,但有些糖类的组成不符合该通式,如脱氧核糖的分子式是C5H10O4,B错误。2.下列对糖类的认识正确的是A.糖类是有甜味的一类物质的总称B.糖类都含有酮羰基,对氢氧化铜等弱氧化剂表现出还原性C.葡萄糖分子中有醛基和羟基两种官能团D.葡萄糖是分子组成最简单的糖,与果糖互为同分异构体√123456789101112131415糖类不一定有甜味,如纤维素,A项错误;糖类不一定都含有酮羰基,有一些含有醛基,含有醛基的糖能对氢氧化铜等弱氧化剂表现出还原性,B项错误;葡萄糖分子中有醛基和羟基两种官能团,是多羟基醛的结构,C项正确;葡萄糖与果糖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但葡萄糖不是分子组成最简单的糖,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3.下列物质中,属于糖类的是A.CH3CH2CHOB.C.D.√123456789101112131415题组二 糖类的性质及实验探究4.下列有关葡萄糖与果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①二者都易溶于水 ②二者都能发生银镜反应、都能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③葡萄糖能发生酯化反应,而果糖不能 ④都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六元醇 ⑤果糖是最甜的糖,而葡萄糖无甜味A.①②③ B.④⑤C.③⑤ D.②⑤√123456789101112131415二者都易溶于水,①正确;果糖虽无醛基,但仍能同葡萄糖一样发生银镜反应、能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②正确;二者都含有羟基,所以都能发生酯化反应,③错误;二者都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④正确;葡萄糖也有甜味,⑤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5.(2024·烟台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碘化钾溶液能使淀粉显蓝色B.纤维素的水解难于淀粉的水解C.用淀粉制乙醇仅发生了水解反应D.蔗糖溶液中滴加几滴稀H2SO4,水浴加热几分钟,加入银氨溶液中,没有银镜产生,证明蔗糖不水解√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只有碘单质才能使淀粉显蓝色,A项错误;纤维素比淀粉更难水解,B项正确;用淀粉制乙醇的过程:淀粉 葡萄糖 乙醇,其中反应①是水解反应,反应②是氧化还原反应,C项错误。6.淀粉经过下列变化:淀粉―→单糖―→酒精―→乙烯―→……―→草酸(HOOC—COOH),在该变化过程中,下列反应类型一定没有涉及的是①加成反应 ②氧化反应 ③还原反应 ④消去反应 ⑤取代反应 ⑥水解反应 ⑦酯化反应 ⑧加聚反应A.①③④ B.⑦⑧C.④⑤⑥ D.①④⑥123456789101112131415√淀粉―→单糖(葡萄糖)为水解反应(取代反应);葡萄糖―→酒精(H12O6―→H6O+O2)为氧化还原反应;酒精―→乙烯为消去反应;乙烯―→1,2 二溴乙烷为加成反应;1,2 二溴乙烷―→乙二醇为水解反应(取代反应);乙二醇―→乙二醛―→乙二酸为氧化反应。1234567891011121314157.(2022·广东,9)我国科学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碳循环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淀粉是多糖,在一定条件下能水解成葡萄糖B.葡萄糖与果糖互为同分异构体,都属于烃类C.1 mol CO中含有6.02×1024个电子D.22.4 L CO2被还原生成1 mol CO√123456789101112131415淀粉在酸性或酶条件下水解可得到葡萄糖,故A正确;葡萄糖与果糖的分子式均为C6H12O6,结构不同,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但含有O元素,不属于烃类,属于烃的衍生物,故B错误;1个CO分子中含有14个电子,则1 mol CO中含有14×6.02×1023=8.428 ×1024个电子,故C错误;未指明气体所处环境,不能用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其物质的量,故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题组三 核酸的组成与性质8.下列关于核酸的结构和性质说法正确的是A.天然核酸分为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B.组成核酸的元素是C、H、O、NC.核酸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D.人们跑步后肌肉酸痛是因为产生了核酸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组成核酸的元素是C、H、O、N、P,B项错误;核酸水解的最终产物有磷酸、核糖或脱氧核糖、嘌呤和嘧啶等物质,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C项错误;人们跑步后肌肉酸痛是因为产生了乳酸,D项错误。9.图1是脱氧核糖核酸(DNA)的结构片段,它的碱基中胞嘧啶的结构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脱氧核糖核酸中含有的化学键都是不同原子形成的极性共价键B.2 脱氧核糖(C5H10O4)与葡萄糖互为同系物,都能发生银镜反应C.胞嘧啶分子式为C4H5N3O,含有的官能团是氨基和酰胺基D.脱氧核糖核酸由磷酸、2 脱氧核糖和碱基通过一定方式结合而成√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脱氧核糖核酸中含有C—C键,为非极性键,故A错误;2 脱氧核糖为环状,与葡萄糖结构不同,二者不互为同系物,故B错误;由结构简式可知,胞嘧啶分子中含有酰胺基、氨基和碳碳双键等官能团,故C错误。10.(2023·合肥高二期中)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糖②利用粮食酿酒经过了淀粉―→葡萄糖―→乙醇的化学变化过程③糖尿病患者不能吃任何糖类物质④糖类、纤维素和淀粉都属于天然高分子A.1个 B.2个C.3个 D.4个123456789101112131415√11.葡萄糖在生物体内会发生分子内反应形成葡萄糖的半缩醛(如图所示),物质A和B分别为两种葡萄糖半缩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形成半缩醛时发生了取代反应B.葡萄糖半缩醛A和B的分子式均为C6H10O6C.物质A的分子不具有手性D.半缩醛的形成可看作羟基与醛基发生了加成反应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形成半缩醛时,可以看成醇羟基与醛基发生了分子内的加成反应,葡萄糖、A和B的分子式均为C6H12O6,A、B错误,D正确;物质A的1个分子中含有5个不对称碳原子,具有手性,C错误。12.2021年《Science》报道:中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全合成,合成路线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天然淀粉没有确定的相对分子质量B.人工合成淀粉的过程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C.反应②③在高温下反应速率更快D.人工合成淀粉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123456789101112131415√天然淀粉是天然高分子,聚合度n值为不确定值,所以没有确定的相对分子质量,故A正确;由转化关系可知,反应②③的催化剂都是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的酶,反应若在高温下进行,蛋白质会发生变性,酶会失去催化活性,故C错误;人工合成淀粉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实现,故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3.有机物X能实现如下转化:有机物X―→CH2OH(CHOH)4CHO―→有机物Y―→CH3CHO,下列有关判断一定错误的是A.有机物X可以是淀粉或纤维素B.有机物Y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一定发生消去反应C.有机物Y―→乙醛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D.有机物X的分子中可能含有醛基123456789101112131415√由题意可知,有机物X可以是低聚糖或多糖,其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再转化为乙醇(有机物Y),乙醇被氧化为乙醛。乙醇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可发生分子内脱水(消去反应)生成乙烯,也可发生分子间脱水(取代反应)生成乙醚,B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4.木糖的分子式为C5H10O5,属于多羟基醛,木糖在浓硫酸作用下生成糠醛(结构简式如下)。123456789101112131415(1)木糖的结构简式为 ,木糖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_____(填字母)。A.水解反应 B.还原反应 C.氧化反应D.取代反应 E.加成反应 F.酯化反应A123456789101112131415木糖在浓硫酸作用下生成糠醛,将其水解还原得木糖的结构简式为;木糖没有能水解的结构,醛基能发生还原反应、氧化反应和加成反应,羟基能发生氧化反应、取代反应和酯化反应。123456789101112131415(2)形成糠醛的过程中,1分子木糖脱去了 分子水。 (3)写出木糖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得产物称为木糖醇,它是一种理想的蔗糖替代品,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原因是 (填字母)。 A.木糖醇不受酵母菌和细菌作用,能防龋齿B.木糖醇是多羟基化合物,易溶于水C.木糖醇没有蔗糖甜D.木糖醇被食用后不提高血糖浓度3HOCH2(CHOH)3CHO+H2 HOCH2(CHOH)3CH2OHD123456789101112131415木糖醇被食用后不提高血糖浓度,故它是一种理想的蔗糖替代品,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123456789101112131415(4)写出糠醛被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 15.(2023·山东菏泽高二检测)为检验淀粉水解的情况,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试管甲和丙均用60~80 ℃的水浴加热5~6 min,试管乙不加热。待试管甲、丙中的溶液冷却后再进行后续实验。123456789101112131415实验1:取少量甲中溶液,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没有砖红色沉淀出现。实验2:取少量乙中溶液,滴加几滴碘水,溶液变为蓝色,但取少量甲中溶液做此实验时,溶液不变蓝色。实验3:取少量丙中溶液加入NaOH溶液调节至碱性,再滴加碘水,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123456789101112131415(1)写出淀粉水解的化学方程式: 。 (2)设计甲和乙是为了探究 对淀粉水解的影响,设计甲和丙是为了探究 对淀粉水解的影响。 123456789101112131415+nH2O温度催化剂123456789101112131415甲与乙的反应物均相同,但甲加热,乙未加热,所以甲、乙实验是探究温度对淀粉水解的影响;甲中有稀硫酸,而丙中无稀硫酸,所以甲、丙是探究催化剂对淀粉水解的影响。(3)实验1失败的原因是 。123456789101112131415没有加入碱中和作为催化剂的稀硫酸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是在酸性条件下进行的,而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产生砖红色沉淀时应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所以应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和酸后,再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所以实验1无砖红色沉淀出现。(4)实验3中溶液的颜色无明显变化的原因是 。 123456789101112131415氢氧化钠与碘反应加入的碘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5)下列结论合理的是 (填字母)。 a.淀粉水解需要在催化剂和一定温度下进行b.欲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最好在冷却后的水解液中直接加碘c.欲检验淀粉的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应先在水解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稀硫酸至溶液呈碱性,再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并加热d.若用唾液代替稀硫酸,则实验1可能出现预期的现象123456789101112131415abcd123456789101112131415唾液中含有淀粉酶,且接近中性,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为葡萄糖,所以用唾液代替稀硫酸进行实验1,可达到预期的现象,d正确。返回作业18 糖类和核酸 (分值:100分)(选择题1~13题,每小题6分,共78分)题组一 糖类的组成与分类1.下列关于糖类的说法错误的是( )A.糖类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如粮食中的淀粉、植物茎叶中的纤维素B.糖类又称碳水化合物,其组成一定符合通式Cm(H2O)nC.可将糖类分为单糖、低聚糖和多糖D.根据能否与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等弱氧化剂反应,可将糖类分为还原糖和非还原糖2.下列对糖类的认识正确的是( )A.糖类是有甜味的一类物质的总称B.糖类都含有酮羰基,对氢氧化铜等弱氧化剂表现出还原性C.葡萄糖分子中有醛基和羟基两种官能团D.葡萄糖是分子组成最简单的糖,与果糖互为同分异构体3.下列物质中,属于糖类的是( )A.CH3CH2CHOB.C.D.题组二 糖类的性质及实验探究4.下列有关葡萄糖与果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二者都易溶于水 ②二者都能发生银镜反应、都能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③葡萄糖能发生酯化反应,而果糖不能 ④都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六元醇 ⑤果糖是最甜的糖,而葡萄糖无甜味A.①②③ B.④⑤ C.③⑤ D.②⑤5.(2024·烟台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碘化钾溶液能使淀粉显蓝色B.纤维素的水解难于淀粉的水解C.用淀粉制乙醇仅发生了水解反应D.蔗糖溶液中滴加几滴稀H2SO4,水浴加热几分钟,加入银氨溶液中,没有银镜产生,证明蔗糖不水解6.淀粉经过下列变化:淀粉单糖酒精乙烯……草酸(HOOC—COOH),在该变化过程中,下列反应类型一定没有涉及的是( )①加成反应 ②氧化反应 ③还原反应 ④消去反应 ⑤取代反应 ⑥水解反应 ⑦酯化反应 ⑧加聚反应A.①③④ B.⑦⑧C.④⑤⑥ D.①④⑥7.(2022·广东,9)我国科学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碳循环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淀粉是多糖,在一定条件下能水解成葡萄糖B.葡萄糖与果糖互为同分异构体,都属于烃类C.1 mol CO中含有6.02×1024个电子D.22.4 L CO2被还原生成1 mol CO题组三 核酸的组成与性质8.下列关于核酸的结构和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A.天然核酸分为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B.组成核酸的元素是C、H、O、NC.核酸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D.人们跑步后肌肉酸痛是因为产生了核酸9.图1是脱氧核糖核酸(DNA)的结构片段,它的碱基中胞嘧啶的结构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脱氧核糖核酸中含有的化学键都是不同原子形成的极性共价键B.2 脱氧核糖(C5H10O4)与葡萄糖互为同系物,都能发生银镜反应C.胞嘧啶分子式为C4H5N3O,含有的官能团是氨基和酰胺基D.脱氧核糖核酸由磷酸、2 脱氧核糖和碱基通过一定方式结合而成10.(2023·合肥高二期中)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糖②利用粮食酿酒经过了淀粉葡萄糖乙醇的化学变化过程③糖尿病患者不能吃任何糖类物质④糖类、纤维素和淀粉都属于天然高分子A.1个 B.2个C.3个 D.4个11.葡萄糖在生物体内会发生分子内反应形成葡萄糖的半缩醛(如图所示),物质A和B分别为两种葡萄糖半缩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形成半缩醛时发生了取代反应B.葡萄糖半缩醛A和B的分子式均为C6H10O6C.物质A的分子不具有手性D.半缩醛的形成可看作羟基与醛基发生了加成反应12.2021年《Science》报道:中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全合成,合成路线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天然淀粉没有确定的相对分子质量B.人工合成淀粉的过程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C.反应②③在高温下反应速率更快D.人工合成淀粉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13.有机物X能实现如下转化:有机物XCH2OH(CHOH)4CHO有机物YCH3CHO,下列有关判断一定错误的是( )A.有机物X可以是淀粉或纤维素B.有机物Y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一定发生消去反应C.有机物Y乙醛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D.有机物X的分子中可能含有醛基14.(10分)木糖的分子式为C5H10O5,属于多羟基醛,木糖在浓硫酸作用下生成糠醛(结构简式如图)。(1)(2分)木糖的结构简式为 ,木糖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填字母)。 A.水解反应 B.还原反应 C.氧化反应D.取代反应 E.加成反应 F.酯化反应(2)形成糠醛的过程中,1分子木糖脱去了 分子水。 (3)写出木糖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所得产物称为木糖醇,它是一种理想的蔗糖替代品,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原因是 (填字母)。 A.木糖醇不受酵母菌和细菌作用,能防龋齿B.木糖醇是多羟基化合物,易溶于水C.木糖醇没有蔗糖甜D.木糖醇被食用后不提高血糖浓度(4)写出糠醛被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 15.(12分)(2023·山东菏泽高二检测)为检验淀粉水解的情况,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试管甲和丙均用60~80 ℃的水浴加热5~6 min,试管乙不加热。待试管甲、丙中的溶液冷却后再进行后续实验。实验1:取少量甲中溶液,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没有砖红色沉淀出现。实验2:取少量乙中溶液,滴加几滴碘水,溶液变为蓝色,但取少量甲中溶液做此实验时,溶液不变蓝色。实验3:取少量丙中溶液加入NaOH溶液调节至碱性,再滴加碘水,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1)写出淀粉水解的化学方程式: 。 (2)设计甲和乙是为了探究 对淀粉水解的影响,设计甲和丙是为了探究 对淀粉水解的影响。 (3)实验1失败的原因是 。 (4)实验3中溶液的颜色无明显变化的原因是 。 (5)下列结论合理的是 (填字母)。 a.淀粉水解需要在催化剂和一定温度下进行b.欲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最好在冷却后的水解液中直接加碘c.欲检验淀粉的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应先在水解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稀硫酸至溶液呈碱性,再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并加热d.若用唾液代替稀硫酸,则实验1可能出现预期的现象答案精析1.B [大多数糖类的组成符合通式Cm(H2O)n,但有些糖类的组成不符合该通式,如脱氧核糖的分子式是C5H10O4,B错误。]2.C [糖类不一定有甜味,如纤维素,A项错误;糖类不一定都含有酮羰基,有一些含有醛基,含有醛基的糖能对氢氧化铜等弱氧化剂表现出还原性,B项错误;葡萄糖分子中有醛基和羟基两种官能团,是多羟基醛的结构,C项正确;葡萄糖与果糖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但葡萄糖不是分子组成最简单的糖,D项错误。]3.C4.C [二者都易溶于水,①正确;果糖虽无醛基,但仍能同葡萄糖一样发生银镜反应、能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②正确;二者都含有羟基,所以都能发生酯化反应,③错误;二者都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④正确;葡萄糖也有甜味,⑤错误。]5.B [只有碘单质才能使淀粉显蓝色,A项错误;纤维素比淀粉更难水解,B项正确;用淀粉制乙醇的过程:淀粉葡萄糖乙醇,其中反应①是水解反应,反应②是氧化还原反应,C项错误。]6.B [淀粉单糖(葡萄糖)为水解反应(取代反应);葡萄糖酒精(H12O6H6O+O2)为氧化还原反应;酒精乙烯为消去反应;乙烯1,2 二溴乙烷为加成反应;1,2 二溴乙烷乙二醇为水解反应(取代反应);乙二醇乙二醛乙二酸为氧化反应。]7.A [淀粉在酸性或酶条件下水解可得到葡萄糖,故A正确;葡萄糖与果糖的分子式均为C6H12O6,结构不同,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但含有O元素,不属于烃类,属于烃的衍生物,故B错误;1个CO分子中含有14个电子,则1 mol CO中含有14×6.02×1023=8.428×1024个电子,故C错误;未指明气体所处环境,不能用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其物质的量,故D错误。]8.A [组成核酸的元素是C、H、O、N、P,B项错误;核酸水解的最终产物有磷酸、核糖或脱氧核糖、嘌呤和嘧啶等物质,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C项错误;人们跑步后肌肉酸痛是因为产生了乳酸,D项错误。]9.D [脱氧核糖核酸中含有C—C键,为非极性键,故A错误;2 脱氧核糖为环状,与葡萄糖结构不同,二者不互为同系物,故B错误;由结构简式可知,胞嘧啶分子中含有酰胺基、氨基和碳碳双键等官能团,故C错误。]10.A11.D [形成半缩醛时,可以看成醇羟基与醛基发生了分子内的加成反应,葡萄糖、A和B的分子式均为C6H12O6,A、B错误,D正确;物质A的1个分子中含有5个不对称碳原子,具有手性,C错误。]12.C [天然淀粉是天然高分子,聚合度n值为不确定值,所以没有确定的相对分子质量,故A正确;由转化关系可知,反应②③的催化剂都是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的酶,反应若在高温下进行,蛋白质会发生变性,酶会失去催化活性,故C错误;人工合成淀粉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实现,故D正确。]13.B [由题意可知,有机物X可以是低聚糖或多糖,其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再转化为乙醇(有机物Y),乙醇被氧化为乙醛。乙醇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可发生分子内脱水(消去反应)生成乙烯,也可发生分子间脱水(取代反应)生成乙醚,B项错误。]14.(1) A (2)3(3)HOCH2(CHOH)3CHO+H2HOCH2(CHOH)3CH2OH D(4)解析 (1)木糖在浓硫酸作用下生成糠醛,将其水解还原得木糖的结构简式为;木糖没有能水解的结构,醛基能发生还原反应、氧化反应和加成反应,羟基能发生氧化反应、取代反应和酯化反应。(3)木糖醇被食用后不提高血糖浓度,故它是一种理想的蔗糖替代品,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15.(1)+nH2O(2)温度 催化剂 (3)没有加入碱中和作为催化剂的稀硫酸 (4)氢氧化钠与碘反应 (5)abcd解析 (2)甲与乙的反应物均相同,但甲加热,乙未加热,所以甲、乙实验是探究温度对淀粉水解的影响;甲中有稀硫酸,而丙中无稀硫酸,所以甲、丙是探究催化剂对淀粉水解的影响。(3)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是在酸性条件下进行的,而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产生砖红色沉淀时应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所以应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和酸后,再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所以实验1无砖红色沉淀出现。(4)加入的碘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5)唾液中含有淀粉酶,且接近中性,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为葡萄糖,所以用唾液代替稀硫酸进行实验1,可达到预期的现象,d正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作业18 糖类和核酸.docx 第2章 第3节 第2课时 糖类和核酸.docx 第2章 第3节 第2课时 糖类和核酸.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