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章末素养提升(课件 学案,共2份)粤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章 章末素养提升(课件 学案,共2份)粤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

资源简介

章末素养提升
物理 观念 原子的 结构 核式结构 α粒子散射实验及现象 卢瑟福原子    结构模型
能级 结构 玻尔的三个基本假设 (1)    量子化 (2)    量子化 (3)能级跃迁:hν=Em-En(m>n)
玻尔理论对氢原子光谱的解释
玻尔理论的局限性
原子核 的组成 核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
核力与 结合能 核力:短程力,只有邻近的核子间才有核力作用 结合能:原子核是核子凭借核力结合在一起的,要把它们    所需要的能量就是原子核的结合能 比结合能(平均结合能):比结合能越    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 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核衰变 与核反应 天然放 射现象 α射线He):氦核流,穿透能力    ,电离作用     β射线e):高速电子流,穿透能力    ,电离作用较强 γ射线:是一种电磁波,伴随α衰变和β衰变产生,穿透能力    ,电离作用    
原子核 的衰变 α衰变XYHe β衰变XYe
半衰期 原子核数目因衰变减少到原来    所经过的时间,由核    的因素决定,与原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无关
放射性 同位素 放射性同位素和正电子的发现 AlHePnPSie+ν
裂变和 聚变 重核的裂变UnBaKr+      轻核的聚变HH→    n
科学思维 核反应的规律 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
科学 态度 与责任 1.通过学研究微观世界的科学历史,学习科学家的探究精神 2.体会人类对物质结构的探索是不断深入的,科学的探索没有止境 3.主动关注核技术应用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例1 (2023·全国甲卷)在下列两个核反应方程中XN→YO、YLi→2X,X和Y代表两种不同的原子核,以Z和A分别表示X的电荷数和质量数,则 (  )
A.Z=1,A=1 B.Z=1,A=2
C.Z=2,A=3 D.Z=2,A=4
(1)衰变方程的左边只有一个原子核,右边出现α或β粒子,分别为α衰变或β衰变,衰变过程是自发进行的。
(2)人工转变方程的左边一般是氦原子核与常见原子核,右边也是常见元素的原子核。
(3)聚变方程的左边是轻核,右边有稍重的原子核。
(4)裂变方程的左边是重核与中子,右边有中等质量的原子核和中子。
(5)无论哪种核反应方程都满足质量数、电荷数守恒。
例2 (多选)(2023·东莞市高二期末)如图所示,一静止的原子核Th(钍)在P点发生衰变,放出一个粒子并产生新核X,它们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轨迹如图中a、b所示。已知钍核质量为m1,新核X质量为m2,粒子质量为m3,真空中的光速为c。则 (  )
A.b是新核X的轨迹
B.衰变方程为ThXHe
C.衰变释放的核能为ΔE=(m1-m2-m3)c2
D.100个Th原子核经过一个半衰期后一定只剩下50个Th原子核
1.核反应过程中满足四个守恒: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动量守恒、能量守恒。
2.静止的核在磁场中自发衰变:轨迹为两相切圆,α衰变时两圆外切,β衰变时两圆内切,根据动量守恒m1v1=m2v2和R=知,半径小的为新核,半径大的为α粒子或β粒子。
3.由动量、动能关系:p2=2mEk可知Ek1∶Ek2=m2∶m1。
4.若衰变反应释放的核能全部转化为粒子动能,则由能量守恒定律得ΔE=Δmc2=Ek1+Ek2。
例3 (2022·浙江6月选考)如图为氢原子的能级图。大量氢原子处于n=3的激发态,在向低能级跃迁时放出光子,用这些光子照射逸出功为2.29 eV的金属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10.80 eV
B.n=3跃迁到n=1放出的光电子动量最大
C.有3种频率的光子能使金属钠产生光电效应
D.用0.85 eV的光子照射,氢原子跃迁到n=4激发态
1.自发跃迁:高能级→低能级,释放能量,发出光子,光子的频率ν==。
2.受激跃迁:低能级→高能级,吸收能量。
(1)光照(吸收光子):光子的能量必须恰好等于能级差,hν=ΔE。
(2)碰撞、加热等:只要入射粒子能量大于或等于能级差即可,E外≥ΔE。
(3)大于电离能的光子被吸收,将原子电离。
例4 海水中有丰富的氘,可以充当未来的重要能源,两个氘核聚合成一个氦核(同位素)的同时放出一个中子,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若其中氘核的质量为m0,中子的质量为m1,氦核的质量为m2,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c。
(1)写出该核反应方程并求该核反应释放的核能;
(2)若两个氘核以相同大小的动能对心正碰,求反应后产生的中子与氦核的动能之比。
答案精析
核式 轨道 能量 分开 大 ΔE=Δmc2 很弱 很强 较强 更强 更弱 一半 本身 nHe
提能综合训练
例1 D [设Y的电荷数和质量数分别为m和n,根据核反应方程中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第一个核反应方程的电荷数和质量数满足A+14=n+17,Z+7=m+8,第二个核反应方程的电荷数和质量数满足n+7=2A,m+3=2Z,联立解得Z=2,A=4,故选D。]
例2 AC [根据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Bqv=可得R==,静止的原子核Th(钍)发生衰变过程动量守恒,因此新核X与衰变产生的粒子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新核X电荷量大,因此新核X的轨迹半径小,b是新核X的轨迹,故A正确;由A中分析可知,新核X与衰变产生的粒子速度方向相反,由题图可知,根据新核X与衰变产生的粒子在磁场中偏转方向及左手定则可知,新核X与粒子带异种电荷,B选项衰变为β衰变,故B错误;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可得衰变释放的核能为ΔE=(m1-m2-m3)c2,故C正确;半衰期是大量原子核有半数衰变用的时间,100个Th原子核经过一个半衰期后不一定只剩下50个Th原子核,故D错误。]
例3 B [从n=3跃迁到n=1放出的光电子能量最大,根据Ek=E-W0,可得此时最大初动能为Ek=9.8 eV,故A错误;从n=3跃迁到n=1放出的光电子能量最大,根据p==,E=hν,可知动量也最大,故B正确;大量氢原子从n=3的激发态跃迁到基态能放出=3种频率的光子,其中从n=3跃迁到n=2放出的光子能量为ΔE1=-1.51 eV-(-3.4 eV)=1.89 eV<2.29 eV,不能使金属钠发生光电效应,其他两种均可以,故C错误;由于从n=3跃迁到n=4需要吸收的光子能量为ΔE2=1.51 eV-0.85 eV=0.66 eV,所以用0.85 eV的光子照射,不能使氢原子跃迁到n=4激发态,故D错误。]
例4 (1HHHen (2m0-m1-m2)c2 (2)3∶1
解析 (1)核反应过程中,原子核的质量数与核电荷数守恒,则可写出核反应方程为
HHHen
核反应中的质量亏损为Δm=2m0-m1-m2
核反应所释放的核能为
ΔE=Δmc2=(2m0-m1-m2)c2。
(2)把两个氘核作为一个系统,碰撞过程系统的动量守恒,由于碰撞前两氘核的动能相等,其动量等大反向,因此反应前后系统的总动量为零,即mHevHe+mnvn=0
根据动能与动量的大小关系有Ek=mv2=
氦核与中子的质量之比等于质量数之比,
即有mHe∶mn=3∶1,
解得反应后产生的中子与氦核的动能之比
Ekn∶EkHe=3∶1。(共20张PPT)
DIWUZHANG
第五章
章末素养提升
再现
素养知识
物理 观念 原子的 结构 核式 结构 α粒子散射实验及现象
卢瑟福原子_______结构模型
能级 结构 玻尔的三个基本假设
(1)______量子化
(2)______量子化
(3)能级跃迁:hν=Em-En(m>n)
玻尔理论对氢原子光谱的解释
玻尔理论的局限性
核式
能量
轨道
物理 观念 原子核 的组成 核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
核子
核力与 结合能 核力:短程力,只有邻近的核子间才有核力作用
结合能:原子核是核子凭借核力结合在一起的,要把它们______所需要的能量就是原子核的结
合能
比结合能(平均结合能):比结合能越____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
爱因斯坦质能方程:__________
分开

ΔE=Δmc2
物理 观念 核衰变与核反应 天然放 射现象 α射线He):氦核流,穿透能力______,电离作用_____
β射线e):高速电子流,穿透能力______,电离作用较强
γ射线:是一种电磁波,伴随α衰变和β衰变产生,穿透能力_____,电离作用______
原子核 的衰变 α衰变:He
β衰变:e
很弱
很强
较强
更强
更弱
物理 观念 核衰变与核反应 半衰期 原子核数目因衰变减少到原来______所经过的时间,由核_____的因素决定,与原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无关
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性同位素和正电子的发现
e+ν
裂变和聚变 重核的裂变_____
轻核的聚变:n
一半
本身
n
科学 思维 核反应的规律 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
科学态度 与责任 1.通过学研究微观世界的科学历史,学习科学家的探究精神 2.体会人类对物质结构的探索是不断深入的,科学的探索没有止境 3.主动关注核技术应用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2023·全国甲卷)在下列两个核反应方程中XLi→2X,X和Y代表两种不同的原子核,以Z和A分别表示X的电荷数和质量数,则
A.Z=1,A=1 B.Z=1,A=2
C.Z=2,A=3 D.Z=2,A=4
例1

提能
综合训练
设Y的电荷数和质量数分别为m和n,根据核反应方程中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第一个核反应方程的电荷数和质量数满足A+14=n+17,Z+7=m+8,第二个核反应方程的电荷数和质量数满足n+7=2A,m+3=2Z,联立解得Z=2,A=4,故选D。
总结提升
(1)衰变方程的左边只有一个原子核,右边出现α或β粒子,分别为α衰变或β衰变,衰变过程是自发进行的。
(2)人工转变方程的左边一般是氦原子核与常见原子核,右边也是常见元素的原子核。
(3)聚变方程的左边是轻核,右边有稍重的原子核。
(4)裂变方程的左边是重核与中子,右边有中等质量的原子核和中子。
(5)无论哪种核反应方程都满足质量数、电荷数守恒。
 (多选)(2023·东莞市高二期末)如图所示,一静止的原子核Th(钍)在P点发生衰变,放出一个粒子并产生新核X,它们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轨迹如图中a、b所示。已知钍核质量为m1,新核X质量为m2,粒子质量为m3,真空中的光速为c。则
A.b是新核X的轨迹
B.衰变方程为He
C.衰变释放的核能为ΔE=(m1-m2-m3)c2
D.100个
Th原子核
例2


由A中分析可知,新核X与衰变产生的粒子速度方向相反,由题图可知,根据新核X与衰变产生的粒子在磁场中偏转方向及左手定则可知,新核X与粒子带异种电荷,B选项衰变为β衰变,故B错误;
根据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Bqv=可得R=,静止的原子核Th(钍)发生衰变过程动量守恒,因此新核X与衰变产生的粒子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新核X电荷量大,因此新核X的轨迹半径小,b是新核X的轨迹,故A正确;
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可得衰变释放的核能为ΔE=(m1-m2-m3)c2,故C正确;
半衰期是大量原子核有半数衰变用的时间,100个Th原子核经过一个半衰期后不一定只剩下50个Th原子核,故D错误。
总结提升
1.核反应过程中满足四个守恒: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动量守恒、能量守恒。
2.静止的核在磁场中自发衰变:轨迹为两相切圆,α衰变时两圆外切,β衰变时两圆内切,根据动量守恒m1v1=m2v2和R=知,半径小的为新核,半径大的为α粒子或β粒子。
3.由动量、动能关系:p2=2mEk可知Ek1∶Ek2=m2∶m1。
4.若衰变反应释放的核能全部转化为粒子动能,则由能量守恒定律得ΔE=Δmc2=Ek1+Ek2。
 (2022·浙江6月选考)如图为氢原子的能级图。大量氢原子处于n=3的激发态,在向低能级跃迁时放出光子,用这些光子照射逸出功为2.29 eV的金属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10.80 eV
B.n=3跃迁到n=1放出的光电子动量最大
C.有3种频率的光子能使金属钠产生光电效应
D.用0.85 eV的光子照射,氢原子跃迁到n=4激发态
例3

从n=3跃迁到n=1放出的光电子能量最大,根据
Ek=E-W0,可得此时最大初动能为Ek=9.8 eV,
故A错误;
从n=3跃迁到n=1放出的光电子能量最大,根
据p=,E=hν,可知动量也最大,故B正确;
大量氢原子从n=3的激发态跃迁到基态能放出=3种频率的光子,其中从n=3跃迁到n=2放出的光子能量为ΔE1=-1.51 eV-(-3.4 eV)=1.89 eV
<2.29 eV,不能使金属钠发生光电效应,其他两种均可以,故C错误;
由于从n=3跃迁到n=4需要吸收的光子能量为ΔE2=1.51 eV-0.85 eV=0.66 eV,所以用0.85 eV的光子照射,不能使氢原子跃迁到n=4激发态,故D错误。
总结提升
1.自发跃迁:高能级→低能级,释放能量,发出光子,光子的频率ν=。
2.受激跃迁:低能级→高能级,吸收能量。
(1)光照(吸收光子):光子的能量必须恰好等于能级差,hν=ΔE。
(2)碰撞、加热等:只要入射粒子能量大于或等于能级差即可,E外≥ΔE。
(3)大于电离能的光子被吸收,将原子电离。
 海水中有丰富的氘,可以充当未来的重要能源,两个氘核聚合成一个氦核(同位素)的同时放出一个中子,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若其中氘核的质量为m0,中子的质量为m1,氦核的质量为m2,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c。
(1)写出该核反应方程并求该核反应释放的核能;
例4
答案 n (2m0-m1-m2)c2 
核反应过程中,原子核的质量数与核电荷数守恒,则可写出核反应方程为n
核反应中的质量亏损为Δm=2m0-m1-m2
核反应所释放的核能为ΔE=Δmc2=(2m0-m1-m2)c2。
(2)若两个氘核以相同大小的动能对心正碰,求反应后产生的中子与氦核的动能之比。
答案 3∶1
把两个氘核作为一个系统,碰撞过程系统的动量守恒,由于碰撞前两氘核的动能相等,其动量等大反向,因此反应前后系统的总动量为零,即mHevHe+mnvn=0
根据动能与动量的大小关系有Ek=
氦核与中子的质量之比等于质量数之比,
即有mHe∶mn=3∶1,
解得反应后产生的中子与氦核的动能之比Ekn∶EkHe=3∶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