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地理月考试卷答案选择题1—5 ACBBD 6-10 DACCC11-15 ADABC 16-20 BADBD综合题21.(1)②③ 酒泉(2)(28.14°N,102.01°E) 低(3)北 昼变长夜变短(4)季节的变化等(言之有理即可)22.(1)中南 南(2)波斯 苏伊士(3)畜牧业 D(4)地中海气候(5)南南合作23.(1)旱地 水土流失(2)水源更加充足(3)油菜(4)二 山地 甲 甲路线等高线稀疏,坡度缓24.(1)停止开荒,建立自然保护区(2)A 干旱 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3)旅游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言之有理)(4)牦牛 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对农业生产不利,利用温室栽培和地膜保温等农业技术可以缓解热量不足的劣势。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第一次综合练习(地理)试题本试卷包括二道大题,共24道小题,共8页,满分50分,考试时间为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照考试要求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 20 道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 1 分,共 20 分)下图为某同学用铁丝、乒乓球制作简易地球仪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铁丝弯成的角①的度数应为 ( )A.66.5° B.45° C.30° D.23.5°2.乒乓球上线条②代表的是 ( )A.最长的经线 B.0°经线 C.最长的纬线 D.东西半球分界线地球仪是我们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右图为地球仪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3.甲点的经纬度位置是 ( )A.(30°N,30°W) B.(30°N,30°E)C.(30°S,30°W) D.(30°S,30°E)4.关于乙点位置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极圈上 B.位于甲点西南方C.位于西半球 D.位于北温带地区“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听到这首《亚洲雄风》,我们的脑海中会呈现出一幅亚洲壮丽山河的画卷。据此完成5—6题。5.“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这里的“山”如果是世界的“头”,那么这座“山”是A.天山博格达峰 B.唐古拉山各拉丹冬峰 ( )C.喀喇昆仑山乔戈里峰 D.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6.下列示意图能正确反映亚洲河流流向的是 ( )A. B. C. D.读中南半岛区域图,完成下面7—9题。7. 中南半岛的山河大势是 ( )A. 山河相间,纵列分布B.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C. 远看是山,近看是川D.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8.随着中国与东南亚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经中老泰铁路输往中国的农产品最不可能的是 ( )A.天然橡胶 B.油棕C.苹果 D.榴莲9.修建中老泰铁路的建设者说:“中老泰铁路不是铺出来的,而是挖出来的、架出来的”。以下自然因素中,修建中老泰铁路时需要克服的困难有 ( )①高寒缺氧 ②河流众多 ③地形崎岖 ④流动沙丘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读巴西人口、农业和资源分布图,完成10—11题。10. 下列关于巴西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②首都圣保罗分布在大西洋沿岸③亚马孙平原上热带雨林广布④全部位于南半球,主要位于热带⑤热带沙漠气候广布,气候干旱⑥最显著的人口特征是混血种人数量多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③④⑥11. 中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附近投资建设钢铁厂,当地的优势主要包括 ( )①海运便利 ②矿产丰富 ③科技发达 ④棉花产量大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世界最大冰山(代号“A23a”),在南极洲威德尔海底“搁浅”约 30 年后,正加速漂离南极海域,科学家预测这座冰山脱落很可能属于自然变化过程,但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确也在加快南极冰盖的流失速度。读极地地区图,完成12—13题。12. “A23a”冰山所在的南极地区 ( )A. 每年7~9 月份是暖季 B. 自然特征是冷湿和烈风C. 矿产资源匮乏 D. 有“冰雪高原”之称13. 从全球背景看,“A23a”冰山加速漂离南极海域的主要原因是 ( )A. 全球气候变暖 B. 科学考察增多C. 南极风力强劲 D. 南极海域扩大下图为我国北回归线部分标志塔分布图,读图,完成14—15题。14. 下列城市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是 ( )A. 昆明 B. 南宁 C. 福州 D. 台北15. 我国北回归线部分标志塔自西向东依次分布在 ( )A. 云、粤、闽、台 B. 台、粤、桂、滇C. 云、贵、粤、台 D. 云、桂、粤、台2022年6月16日,和田至若羌铁路开通运营,形成世界首个沙漠铁路环线。读塔里木盆地简图,完成16—17题。16. 关于塔里木盆地的地理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油气资源都集中在盆地内部 B. 城镇、绿洲多沿盆地边缘分布C. 该地区全年高温多雨,森林茂密 D. 环沙漠铁路的修建只是为了运输油气资源17. 影响塔里木盆地铁路线呈环状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 水源 B. 地形 C. 土壤 D. 植被当前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带货成为“新农活”,卓玛通过“直播带货”助推藏货出藏。读青藏地区主要农作物分布图,完成18—20题。18. 卓玛直播带货的青藏特产最可能是 ( )A. 竹笋 B. 葡萄干 C. 柑橘 D. 牦牛肉干19. 青藏地区的农作物一般分布在河谷地带的主要原因是 ( )A. 临近河流,水能丰富 B. 海拔较低,热量较充足C. 土层深厚,黑土肥沃 D. 纬度较高,热量较充足20. 为保护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当地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植树种草 ②采矿挖沙 ③开垦荒地 ④合理放牧 ⑤全面禁猎A. ①②④ B. ①②⑤ C. ①③④ D. ①④⑤二、综合题(本题包括4道小题,每空1分,共30分)2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7分)材料一:2024年4月25日20时59分,神舟18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发射任务圆满成功。材料二:图1为我国四大卫星发射中心位置示意图,图2为地球公转示意图。(1)神舟 18 号载人飞船发射当日,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示意图中的序号 之间。此日四大卫星发射中心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2)西昌的经纬度位置是 ,从纬度位置来看,西昌处于 纬度地区。(3)从神舟18号载人飞船发射到5月7日,太阳直射点一直在向 (方向)移动,西昌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为 。(4)写出一条地球公转为你的生活带来的影响 。2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8分)材料一:2023年10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强调共建“一带一路”,关键是互联互通,它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发展。材料二:小明沿海上丝绸之路对各地进行了地理概况调查,请结合“一带一路”示意图,帮他完善下列资料。(1)河内所在半岛为 半岛,沿海上丝绸之路由河内到新加坡,需经过我国海。(2)到达马斯喀特时,会发现其所在的中东地区石油资源非常丰富,该地区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 湾及其沿岸地区,该地石油资源要运往欧洲西部、北美洲,最近的海上航线要经过 运河。(3)到达杜伊斯堡时,发现其所在的欧洲西部地区农业部门以 为主。下列对欧洲西部旅游资源搭配正确的选项是 。①在法国巴黎游览卢浮宫博物馆 ②在挪威参观奥林匹克遗址公园③在意大利参观罗马古斗兽场 ④在西班牙地中海沿岸沐浴阳光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4)到达威尼斯时,发现当地具有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的特点,可知该地气候类型为 。(5)我国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俄罗斯有许多贸易往来,两国间的互助合作、经济商谈可以被称为“ ”。23. 梯田,诞生于山河之间,是大地上最美的等高线,用无声的语言讲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奇迹。读我国主要梯田分布图及梯田景观图,完成下列问题。(8分)(1)黄土高原梯田的耕地类型以 为主,这里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植被稀疏,降水集中,梯田赋予了新的使命,治理了该地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2)与黄土高原的梯田相比,南方山区的梯田在水源方面的优势为 。(3)婺源人设计了水稻与该地主要油料作物— 轮作的方式,改善了土壤肥力。云南哈尼梯田是哈尼族人1300多年来生生不息“雕刻”出的山水田园风光画,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4)尼梯田位于云南省,地处我国地势第 级阶梯。上图为哈尼梯田局部景区等高线地形图,其所示主要地形类型是 ;该景区修建了多条小路,甲和乙两条小路中,较为省力、适合老年游客的是 ,原因是 。24. 读万卷书,行万里无路,最美的课堂在路上。小亮畅游美丽中国收获颇丰,同时发现了一些突出的环境问题,并在旅游札记本上做了记录,呼吁大家保护美丽家园。据此,回答下列问题。(7分)小亮旅游札记:①见到了沃野千里的黑土地。②凭良心讲,骑骆驼真的是很恐怖的记忆,尤其是从骆驼背上落地,仿佛是突然从二楼降到一楼。③在这里游览了“梦里水乡”乌镇和“人间天堂”西湖,我感觉这里的旅游业真发达啊。④参观了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1)札记①中的黑土地是我国最大的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通过大面积开荒“北大荒”变成“北大仓”,但却导致湿地锐减,生态环境恶化。为保护环境,请提出合理建议: (一条即可)。(2)札记②中小亮所去的区域是 (填字母),该区域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为 ,本区域油气资源丰富,西气东输工程将这里的资源运到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请列举西气东输工程对新疆的意义: 。(3)札记③中小亮所提到的地区旅游业发达,试分析该地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一条即可)。(4)札记④中“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所在B区域见到了“高原之舟” 。近年来,当地利用温室栽培和地膜保温,大力发展种植黄瓜、西红柿、火龙果、花卉、菌菇等经济作物,实现了蔬菜自给、瓜果飘香。试从自然环境角度,分析当地需要充分利用温室栽培和地膜保温等农业技术的原因: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地理练习.docx 地理练习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