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房山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一模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京市房山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一模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房山区2025年高三年级第一次综合练习化学学科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A D A B C B B
题号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B C B D C D D
15(9分)
(1)3d64s2
(2)Fe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后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6,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3d5半充满结构,体系能量较低,相对稳定不容易失电子,所以I3-I2<I4-I3
(3)①共价键、离子键
②sp2
①正四面体
②4
16(10分)
①Ca2SiO4 + MgO+ 3CO2=2CaCO3+MgCO3 +SiO2
(Ca2SiO4 + 2CO2=2CaCO3 +SiO2和MgO+ CO2=MgCO3)
②随着反应进行,Ca SiO 、MgO表面被固体产物覆盖,与CO 的接触面积减少。
①阳
②CO2 + 2NO- 3 + 18H+ + 16e- === CO(NH2)2 + 7H2O
(3)① I
② 主反应为放热反应,副反应为吸热反应,150~250℃时,随温度升高主反应平衡逆向移动的程度大于副反应平衡正向移动的程度
17(13分)
(1)羟基、醚键
(2)
(3)
a
①酯基的吸电子作用使得酯基相连的C-H键极性增强,易断裂

(6)加入K2CO3与生成的HCl反应,使c(HCl)降低,促进J + K 反应正向进行,提高呋喹替尼产率;与J中酚羟基反应,促进J与K的反应正向移动。
18(12分)
(1)研磨
(2)4Fe2++O2+4H+== 4Fe3+ +2H2O;4FeO+O2+12H+==4Fe3++6H2O
(3)① O、N
② 加入H2SO4,使Cu2+ + 2HRCuR2 + 2H+逆向进行,Cu2+进入水层
(4)① Na+ + 3Fe3+ + 2SO42 +3MgO + 3H2O == NaFe3(OH)6(SO4)2↓+ 3Mg2+
或Na+ + 3Fe3+ + 2SO42 + 6H2O == NaFe3(OH)6(SO4)2↓+ 6H+
(5)b
(6)H2SO4、萃取剂(HR)、O2
19(14分)
Cu+4HNO3(浓)=== Cu(NO3)2+2NO2 +2H2O
(3)①2NO+O2=2NO2
②溶液无色、pH=1.1
(4)①3HNO2===HNO3 +2NO+H2O
②取两支试管,向第1支试管中加入2mL实验2-1(或实验2-2)中的溶液,向第2支试管中加入2mL实验1-2中的溶液。分别向两支试管中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第1支试管中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第2支试管中高锰酸钾溶液未褪色。则说明反应过程中产生了HNO2。(或利用亚硝酸不稳定性设计实验等合理答案)
(5)二氧化氮与水反应分两步进行,第一步生成硝酸和亚硝酸反应速率快,第二步亚硝酸分解反应速率慢。升高温度,亚硝酸分解速率加快。
冷的浓氢氧化钠溶液房山区2025年高三年级第一次综合练习
化 学
本试卷共11页,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14题,每题3分,共42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我国在新型储能电池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锂硫电池因高能量密度成为研究热点。下列关于锂硫电池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硫单质是金属晶体
B.放电过程锂元素发生氧化反应
C.电池隔膜材料聚丙烯,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D.锂硫电池单位质量储能比钠硫电池高
2.下列表示不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8的碳原子:
B.H2O的VSEPR模型:
C.过氧化氢的电子式:
D.基态24Cr原子的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淀粉水解生成乙醇,可用于酿酒
B.油脂在碱性溶液中水解,生成的高级脂肪酸盐常用于生产肥皂
C.氨基酸、二肽、蛋白质均既能与强酸又能与强碱反应
D.DNA双螺旋结构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作用互补配对
4.下列方程式能准确解释相应事实的是
A.浓硝酸存放在棕色试剂瓶中:4HNO3(浓) = 4NO↑ + 3O2↑ + 2H2O
B.常温下0.1 mol L- 1NaClO溶液的pH约为9.7:ClO-+ H2O HClO+OH-
C.用过量的氨水吸收SO2:NH3·H2O + SO2 = NH4+ + HSO-3
D.金属钠着火不能用CO2灭火器灭火:Na2O + CO2 = Na2CO3
5.完成下述实验,装置和试剂均正确的是
实验室制Cl2 实验室制取NH3 实验室收集O2 干燥NH3
A B C D
6.回收某光盘金属层中少量Ag的方案如下(其他金属含量过低,可忽略)。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中NaClO作氧化剂
B.②中加入氨水的作用是调节溶液pH
C.③中若X是乙醛溶液,生成Ag的反应为
CH3CHO + 2[Ag(NH3)2]OH CH3COONH4 + 2Ag↓+ 3NH3 + H2O
D.操作a和操作b均为过滤
7.下列对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增大压强使容器容积减小,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多
B.向反应体系中加入相同浓度的反应物,使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
C.升高温度,使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
D.加入适宜的催化剂,使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
8.从微观视角探析物质结构及性质是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下列对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实例 解释
A 原子光谱是不连续的线状谱线 原子的能级是量子化的
B 键角:NH3 > H2O 孤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的斥力小于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斥力
C 沸点:CO > N2 CO为极性分子,N2为非极性分子
D 酸性:CF3COOH>CH3COOH 电负性F>H,CF3COOH羧基中羟基的极性更大
9.用放射性同位素 标记酪氨酸,可达到诊断疾病的目的。标记过程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I元素位于周期表p区
B.和互为同位素
C.酪氨酸苯环上的一碘代物有4种
D.标记过程发生了取代反应
10.科学家研发了“全氧电池”,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极a是负极
B.离子交换膜a为阴离子交换膜
C.电极b的反应式:O2 + 4e + 4H+== 2H2O
D.酸性条件下O2的氧化性强于碱性条件下O2的氧化性
11.实验小组探究SO2与Na2O2的反应。向盛有SO2的烧瓶中加入Na2O2固体,测得反应体系中O2含量的变化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O2生成推测发生了反应:2Na2O2 + 2SO2 == 2Na2SO3 + O2
B.bc段O2含量下降与反应O2 + 2Na2SO3 == 2Na2SO4有关
C.c点剩余固体中含有Na2SO3
D.实验过程中Na2O2仅体现氧化性
12.不对称分子刷(聚合物C)在分子自组装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其合成路线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聚合物A的单体结构为:
B.推测HO-T-H在空气中放置可被氧化
C.反应①和②的反应类型相同
D.聚合物C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产物不完全是小分子
13.通过理论计算发现,CH2=CH—C≡CH与HBr发生加成反应时,通过不同的路径都可以生成有机物④,其反应过程及相对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物经过渡态2生成中间体发生的是1,4-加成
B.推测物质的稳定性顺序为:④>③>②
C.反应路径1中最大能垒为45.6kcal·mol-1
D.CH2=CH—C≡CH+HBr CH2=CH—CBr=CH2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14.某同学检验海带中是否含有碘元素,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Ⅰ:灼烧干海带得到海带灰;
步骤Ⅱ:将海带灰加蒸馏水溶解、过滤,得到海带灰浸取液;
步骤Ⅲ:取少量浸取液于试管中,加入淀粉溶液,溶液未变蓝;再加入10% H2O2溶液(硫酸酸化),溶液变为蓝色;
步骤Ⅳ:将10% H2O2溶液(硫酸酸化)替换为氯水,重复步骤Ⅲ,溶液未变蓝;
步骤Ⅴ:向步骤Ⅳ所得溶液中通入SO2,溶液迅速变为蓝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步骤Ⅰ中,灼烧干海带的目的是除去有机化合物,获得可溶性碘化物
B.步骤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2O2 + 2I-+ 2H+===== I2 + 2H2O
C.若将步骤Ⅴ中的SO2替换为KI溶液,也可能观察到溶液变为蓝色
D.对比步骤Ⅲ、Ⅳ和Ⅴ中实验现象,说明该条件下H2O2氧化性比氯水强
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5题,共58分。
15.(9分)磷酸亚铁锂(LiFePO4)是一种电极材料,广泛应用于新能源等领域。
(1)基态Fe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式是 。
(2)Fe元素的各级电离能数据(用I1、I2……表示)如下表所示,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I3-I2<I4-I3的原因 。
元素 电离能/(kJ mol-1)
I1 I2 I3 I4 ……
Fe 762.5 1561.9 2957 5290 ……
(3)LiFePO4的制备流程:
① FeSO4晶体中存在的作用力类型有_____。
② FeC2O4·2H2O的结构如下图所示,中C原子的杂化方式是 。
(4)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中,正极材料晶胞的组成变化如下图所示。
① 由于PO3-4的空间构型为_____,且磷氧键键能较大,锂离子嵌入和脱出时,磷酸亚铁锂的空间骨架不易发生形变,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② 若LiFePO4全部转化为FePO4,则平均每个晶胞脱出_____个Li+。
16.(10分)CO2含量的控制和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1)烟气中CO2的捕集可通过下列转化实现。
捕集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捕集过程CO2吸收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1所示。解释CO2吸收速率逐渐降低的原因________。
图1 图2
(2)通过电催化法将CO2和NO-3合成尿素[CO(NH2)2],有助于解决含氮废水污染问题。电解原理如图2所示。
① 电极b是电解池的 极。
② 电解过程中生成尿素的电极反应式是 。
(3)催化加氢合成甲醇是重要的CO2转化技术。
主反应:CO2(g)+3H2(g) CH3OH(g)+H2O(g) ΔH<0
副反应:CO2(g)+H2(g) CO(g)+H2O(g) ΔH>0
在密闭容器中,维持压强和投料比不变,平衡时和CO在含碳产物中物质的量分数及的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3所示:
① 图中代表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为 (填“I”或“II”)。
② 150~250℃范围内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原因是 。 图3
17.(13分)呋喹替尼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种抗癌药物。其合成路线如下:
(1)D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 。
(2)NBS的结构简式是 ,B→D的化学方程式是 。
(3)D→E的过程生成乙酸,试剂a的结构简式是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设计反应A→B和G→I的目的是保护羟基
I分子中含有两个六元环
J中有手性碳原子
(5)已知:
① 中α-H键易断裂,原因是 。
② F→G经历下列过程
F 中间产物1中间产物2G
中间产物1的结构简式 G的结构简式 。
(6)J + K 生成呋喹替尼时,加入K2CO3能提高产品产率,请分析原因 。
18.(12分)从低品位铜镍矿(含有Fe2O3、FeO、MgO、CuO等杂质)资源中提取镍和铜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资料:一些物质的Ksp(25 ℃)如下。
物质 Fe(OH)2 Fe(OH)3 Mg(OH)2 Ni(OH)2
Ksp 4.9×10 17 2.8×10 39 5.6×10 12 2.1×10 15
(1)上述流程中,加快反应速率的措施是________。
(2)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浸出过程中通入O2的目的________。
(3)萃取时发生反应:Cu2+ + 2HR CuR2 + 2H+(HR、CuR2在有机层,Cu2+、H+在水层)。
① 某种HR的结构简式为,该分子中可能与Cu2+形成配位键的原子有______。
② 解释反萃取时H2SO4的作用:_______。
(4)生成黄钠铁矾[NaFe3(OH)6(SO4)2]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5)第二次使用MgO调节pH使Ni2+沉淀完全(剩余离子浓度小于1.0×10-5mol L- 1),宜将pH调节至_____(填序号)。
a.6~7 b.9~10 c.11~12
(6)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 。
19.(14分)某小组同学制备NO2,并探究不同条件下NO2与H2O的反应。实验装置如图(夹持装置略)。
(1)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将收集装置B补充完整。
(3)用以上方法收集两试管NO2气体(均为12 mL),分别倒置在盛有热水(80℃)和冰水(0℃)的两只水槽中,观察实验现象,10分钟后记录如下(忽略温度对溶液pH及气体体积的影响):
实验编号 实验1-1(热水) 实验2-1(冰水)
剩余气体 无色,3 mL 几乎无气体
溶液状态 无色,pH=0.7 无色,pH=1.1
①检验实验1-1中剩余气体的方法:向试管中充入少量空气,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检验的反应原理 。
②甲认为实验2-1中NO2几乎全部溶于水,过程中未发生化学反应。证明甲同学猜想不成立的实验证据是 。
(4)将上述实验静置一天后观察:
实验1-2(热水):剩余气体4mL,溶液无色,pH=0.6,无气泡生成。
实验2-2(冰水):剩余气体1mL,溶液无色,pH=0.9,有无色细小气泡生成。
查阅资料:2NO2+H2O===HNO3+HNO2 ,HNO2易分解。
① 用方程式解释实验2-2有无色细小气泡生成的原因________。
② 设计实验,证实NO2与H2O反应过程中产生了HNO2: (补充实验操作及现象)。
(5)从反应速率的角度,分析不同温度下NO2与水反应现象差异的原因 。并对装置C中吸收NO2尾气所用试剂及条件提出建议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