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七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重庆市七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 学年下期高 2024 级第一次月考考试题
化学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Cu 64
第I卷 选择题(共42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个小题,每题3分,共42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物理小识》中记载:“青矾(主要成分为FeSO4·7H2O)厂气熏人,衣服当之易烂,栽木不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常温下,FeSO4·7H2O为绿色固体 B.青矾厂气有臭鸡蛋气味
C.青矾厂气中含有硫元素 D.青矾厂气的大量排放会导致形成酸雨
2.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
A.在强酸性溶液中:K+、、、Cl
B.在含有大量的溶液中:Ba2+、Na+、Cu2+、 Cl-
C.在含有大量OH-的溶液中:、Na+、Cl-、[Al(OH)4]-
D.在含有大量Fe2+的溶液中:OH-、Na+、Cl-、
3.硫和氮都是化工生产中重要的非金属元素。已知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LSO3中含有SO3分子数为NA
B.1molNH3和1mol,含有的电子数均为10NA
C.足量Cu与含2molH2SO4的浓硫酸共热反应,生成SO2(标准状况)的体积为22.4L
D.1molN2与足量的H2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6NA
4.短周期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且X、W最外层电子数相等;Y、Z和W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可以两两相互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简单原子半径:Y>Z>W>X
B.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和W的氧化物反应生成的是最高价含氧酸盐
C.X单质和Y单质发生反应的产物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2∶1
D.X分别与Y、W均可形成具有漂白性的化合物,且漂白原理相同
5.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将通入溶液中:
B.水中通入NO2气体:H2O + 3NO2 = 2HNO3 + NO
C.用醋酸溶解水垢:
D.过量铁与稀硝酸反应:
6.将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通入、、的混合溶液中反应回收,其物质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图示的转化中,化合价不变的元素只有铜
B.回收的总反应为
C.根据图示可知、均能氧化
D.在图示的转化中发生的反应有
7.通过高中化学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组成结构等。可以帮助我们形成基本概念,理解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下列实验装置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验证氧化性:Cl2>Br2>I2 B.制备NaHCO3
C.都能形成喷泉 D.用于制备SO2
A.A B.B C.C D.D
8.下列实验结论与实验操作及现象相符的一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某溶液中滴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B 向某溶液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C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原溶液中一定有
D 向某溶液中滴加酸性溶液,紫色褪去 原溶液中一定含
A.A B.B C.C D.D
9.计算机模拟催化剂表面水煤气产氢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过程Ⅰ、Ⅱ均需要吸收能量 B.过程Ⅲ既有共价键断裂;又有共价键形成
C.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D.由图可知比CO稳定
10.研究表明,在一定条件下,气态HCN(a)与HNC(b)互变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NC比HCN更稳定
B.HCN的电子式为
C.只有在加热条件下,HCN才能转化为HNC
D.1molHCN(g)转化为1molHNC(g)需要吸收59.3kJ的热量
11.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化学沉淀法去除100gNaCl质量分数为87.75%的粗盐中的、和,实验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已知:20℃时,的溶解度为3.89g/100g水,的溶解度为35.7g/100g水。
A.试剂a、试剂b分别为溶液、NaOH溶液
B.滤渣c的主要成分为、、和
C.从成本和除杂效果考虑,工业生产中常用溶液代替溶液
D.不考虑实验损耗,最终获得的NaCl的物质的量为1.5mol
12.以叶蛇纹石[主要成分是,含少量等]为原料提取高纯硅的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操作1为过滤
B.反应2中焦炭过多,会生成副产物SiC
C.反应3和反应4的副产物可循环利用
D.上述流程中四个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13.已知X、Y、Z、W(含同一种短周期元素)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若W为强酸,X为氢化物,则X至少有两种,且两种物质的水溶液可以发生反应
B.若W为弱酸,X为单质,则X至少有两种,且两种单质可以相互转化
C.若W为强酸,X为氢化物,W与X反应生成固体,该固体为硝酸铵
D.若W为强碱,则X只能为金属单质,且化合物Z中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
14.将6.08 g Cu和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反应生成的NO和NO2的混合气体,当Cu完全溶解时,共产生2.24 L气体(标准状况下),则产生的NO和NO2物质的量之比为( )
A.3:7 B.9:11 C.4:1 D.2:3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8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个小题,共58分。
15.(14分)硫酸工业在生活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硫酸也是许多物质的制备原料,工业上以黄铁矿为原料制备绿矾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已知炉渣中主要含有和极少量:)
(1)黄铁矿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在焙烧之前将黄铁矿粉碎的目的是 。
(2)写出由炉渣得到浸渣时发生的主要离子反应方程式 。
(3)写出由得到的化学方程式 ,工业制硫酸时,为提高吸收效率,通常用下列哪种物质 吸收。
A.蒸馏水 B.98.3%的浓硫酸 C.70%的浓硫酸 D.稀硫酸
(4)流程中的物质甲可以是 。
①铁粉 ②铜粉 ③硫化钠 ④氨水 ⑤氯气
(5)由溶液B得到绿矾的系列操作为蒸发浓缩, ,过滤,洗涤,干燥。
(6)工业制备出的硫酸中还含有少量尾气,为防止污染需净化尾气。已知我国排放标准限值为,工业常用氨水接触法吸收生成一种酸式盐,若尾气中的含量为,则处理每立方米尾气至少需要的氨水 L
16.(14分)短周期主族元素Q、T、U、V、W、X、Y、Z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T与U、V同周期,W与X、Y、Z同周期,U和Y同族;元素Q的某种核素没有中子;元素T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0;Q与U形成的气态化合物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0.76g/L;工业上通过分离液态空气获得V的单质,且该单质的某种同素异形体是保护地球地表环境的重要屏障;W、X、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两之间都能反应,且W、X、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W的原子序数。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V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为 。元素W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
(2)沸点: (填 “>” 或 “<” ),判断依据是 。
(3)写出X、Z两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T、U、V形成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顺序为 。(填化学式)
(5)是非氧化性干燥剂,下列气体不能用浓硫酸干燥,可用该物质干燥的是 。(填序号)
a. b.HI c. d.
(6)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QZ的形成过程 。
17.(15分)工业上常利用含硫废水生产,实验室可用如下装置(略去部分加持仪器)模拟生成过程。
烧瓶C中发生反应如下:
();
();
()。
(1)仪器组装完成后,关闭两端活塞,向装置B中的长颈漏斗内注入液体至形成一段液柱,若 ,则整个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E中为 溶液。
(2)为提高产品纯度,应使烧瓶C中和恰好完全反应,则烧瓶C中和物质的量之比为 。
(3)装置B的作用之一是观察的生成速率,其中的液体最好选择 。
a.蒸馏水 b.饱和溶液 c.饱和溶液 d.饱和溶液
实验中,为使缓慢进入烧瓶C,采用的操作是 。
(4)已知反应()相对较慢,则烧瓶C中反应达到终点的现象是 。
(5)反应后期可用酒精灯适当加热烧瓶A,实验室用酒精灯加热时必须使用陶土网的仪器还有 。
a.烧杯 b.蒸发皿 c.试管 d.锥形瓶
(6)还原性较强,在溶液中易被氧化成,常用作脱氯剂,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18.(15分)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必须脱除才能排放。一定条件下,与反应可转化为无污染物质,某小组在实验室模拟了该过程。
(1)氨气的制备:
①仪器C的名称为 。
②实验室制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若要制备和收集纯净、干燥的氨气,应该选择如图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为 (填序号),其中C中试剂为 (填试剂名称)。
(2)氨气与氮氧化物的反应(已知:。)
①在硬质玻璃管中加入少量催化剂,将和的混合气体注入管中,关闭。
②打开,将注射器中的缓慢注入中,此时观察到的现象为 ,写出其中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③待装置恢复到室温,打开,同时向中注入适量空气,试分析注入适量空气的原因 。
④若氨气恰好能将混合气体进行无毒化处理,则混合气体中和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024-2025 学年下期高 2023 级第一次月考考试题参考答案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个小题,每题3分,共42分)
1—5 BCBAD 6—10 BCBDD 11—14 BDCB
第II卷(非选择题)
解答题 (本题共4个小题,共58分)
15.(14分 除备注分值外,其余每空各2分)
(1) (1分) 增大接触面积(1分)
(2)
(3) B (4)① (5)降温结晶 (6)
16.(14分 除备注分值外,其余每空各2分)
(1) 6 (1分) 第三周期第A族(1分)
(2) > 分子之间形成氢键
(3) (4) (5) b (6)
17.(15分 除备注分值外,其余每空各2分)
(1) 液注高度保持不变 (1分) NaOH (2) 2:1
(3) c 控制滴加硫酸的速度 (4)溶液变澄清(或浑浊消失)
(5) a、d (6)
18.(15分 除备注分值外,其余每空各2分)
(1) 球形干燥管 (1分) ACDF 碱石灰
(2) 试管气体颜色褪去 将一氧化氮氧化为二氧化氮,同时将二氧化氮排到装置Z中和氢氧化钠反应 1:3
答案第1页,共2页
H+Ci:→H:Ci: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