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修文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选择性考试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修文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选择性考试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修文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一第1次质量监测考试
地理试卷 (选择性考试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C C D C A B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B B C B A
二、综合题。
17题.
(1)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农村收入低、就业机会少、基础设施落后;城市就业机会多,经济发展水平高,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改革开放的推动,国家政策的驱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多。(任答3点,共6分)
(2)差异:空间差异较大,新疆、西藏、内蒙古等西部和东北回流意愿低,中部、西南部、东部沿海回流意愿较高。(2分)
原因:云南、贵州省气候适宜,第三产业发展快,就业机会多;西部大开发政策使两地创业的政策优惠多;云南、贵州近年基础设施建设较快;云南、贵州省是少数民族聚集地,由于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该区域流出的流动人口更愿意回到自己的家乡。(任答3点,共6分)
(3)返乡人员多为青强壮年劳动力,为乡村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为农村发展注入创新活力;可通过开展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等推动本地区的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有效缓解留守儿童和人口老龄化问题。(任答3点,共6分)
18题.
(1)人口分布不均衡;南部人口相对稀疏,北部人口相对稠密。(共4分)
(2)特点:资源环境承载力低。(2分)自然原因:地形崎岖,耕地不足;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任答2点,共4分)
(3)水资源较丰富;土地资源较丰富;风俗习惯相近。(任答2点,共6分)
19题.
(1)A>B>C。(2分)A地位于市中心,交通通达度好,地租最高。(共4分)
(2)D地。(2分)靠近文化区;地势较高;邻近森林公园,处在上风地带,环境优美;处在河流上游,水质较好;交通比较便利。(任答2点,共4分)
(3)地处郊区,距离市中心较远,地价低;靠近火车站,且有公路连接火车站,交通便捷。(共4分)修文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一第1次质量监测考试
地理试卷(选择性考试试卷)
分值:100分 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或温馨提示:
亲爱的同学,欢迎你参加这次高一的地理学科学习回溯之旅.在近一个月里,你肯定有又着许多新奇的发现和独特的体验.这一次段考又是你大显身手的好机会哟!我们相信,在这紧张而又愉快的时间里,你一定会有更好的表现!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世界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的陆地面积和人口占洲总面积及总人口的比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人口占洲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是( )
A.大洋洲 B.南美洲 C.亚洲 D.欧洲
2.图示信息显示,世界人口分布的趋向是( )
A.集中于地势低平地区 B.集中于中低纬度地区
C.集中于沿海地区 D.集中于交通便利地区
人口分布基尼系数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分布均衡度的指标,其数值在0~1之间,数值越大,表示人口空间分布越不均衡。下表示意我国2000—2020年人口分布基尼系数的变化。据此完成问题。
区域 2000年 2010年 2020年
全国 0.711 0.718 0.735
胡焕庸线两侧 东南半壁 0.517 0.534 0.566
西北半壁 0.754 0.748 0.752
四大地区 东部 0.365 0.398 0.427
中部 0.302 0.305 0.336
西部 0.773 0.765 0.771
东北 0.449 0.459 0.504
3.导致胡焕庸线东南半壁人口分布基尼系数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
A.新农村建设 B.城市新区建设 C.区域经济差异 D.海洋运输发展
4.2000—2020年我国人口分布基尼系数的变化反映了( )
A.胡焕庸线西侧人口占比增大 B.我国人口跨省迁移量增大
C.我国人口分布趋于集中 D.东北地区人口显著减少
从2024年综合运输春运工作专班获悉,2月10日至17日(农历正月初一至初八,春节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22.93亿人次。近年来,参加“反向春运”(流动方向与主流方向相反)的群体越来越多。完成下面小题。
5.我国春节假期前后跨区域人员的流动方向主要是( )
A.先由南向北,后由北向南 B.先由北向南,后由南向北
C.先由西向东,后由东向西 D.先由东向西,后由西向东
6.我国每年春节期间都有大量人口跨区域流动,其根本原因是( )
A.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B.春节假期时间长
C.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D.人口分布不平衡
7.参加“反向春运”的群体主要包括( )
①去大城市过节的老年人 ②为体验不同节日氛围的年轻人
③去大城市求学的学生 ④坚守在一线岗位的服务工作者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资源、环境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据测算,我国某省耕地资源可承载约7600万人;农村和城镇建设用地分别可承载约5800万农村人口和5700万城镇人口;水资源可承载约9600万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目前该省的人口最高容量约是( )
A.5800万 B.7600万 C.5700万 D.9600万
9.为提高该省人口容量,可以( )
①加速围湖造田,扩大耕地规模 ②提高地区开放程度
③发展农业技术,提高粮食单产 ④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下图为东南某古村落示意图,该村姓氏单一,聚族而居。图中各类建筑主要建造于清朝时期。木结构建筑为历史上“大户人家”居住地。建设宜居的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地政府计划对该村落进行重构改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下列关于古村落的推测正确的是( )
①民居一般就地取材,可以节约建设成本
②图中建筑密度大,推测该村在平原
③大户人家购买木料,建造更为舒适、形式多变的房屋
④该村经济落后,村中没有宗族祠堂等公共建筑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1.从木结构建筑所在位置推测该地河流总体流向是( )
A.由东北流向西南 B.由西南流向东北 C.由东南流向西北 D.由西北流向东南
12.为改善人居环境,当地计划修建一小广场用于村民公共活动,最可能位于(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剪纸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之一,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图示意一帧剪纸作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上图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
A.四川盆地 B.黄土高原 C.云贵高原 D.东北平原
14.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 )
A.川剧 B.豫剧 C.秦腔 D.京剧
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西部的诸葛八卦村,被世人称为“天下第一村”,是迄今发现的诸葛亮后裔的最大聚居地。村落布局呈“八阵图”格局,至今保存了大量明清古民居,是国内仅有、举世无双的古文化村落。下图为诸葛村落布局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影响诸葛村呈“八阵图”格局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河流 D.土壤
16.诸葛村以太极钟池为中心按“八阵图”布局体现的地理思想是( )
A.因地制宜 B.人定胜天 C.天随人愿 D.逐水而居
二、综合题。(本题3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小题。(20分)
“民工潮”是农民纷纷外出打工所形成的潮流,20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民工潮”现象凸显。但是近年来,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发布后,乡村振兴的推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回乡创业,这种人口从城市向农村回流的现象称为“城归”,越来越多的“城归”人员将为乡村发展带来巨大影响。图为近年来“流出地流动人口回流意愿的空间差异”图。
(1)分析导致20世纪90年代出现大规模民工潮现象的原因。(6分)
(2)指出图中人口回流意愿的空间差异,并推测云南贵州两省人口回流意愿较高的原因。(8分)
(3)分析“城归”现象对乡村地区产生的积极影响。(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西海固”地处宁夏南部,是革命老区、贫困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该区域山大沟深,年均降水量仅300m,蒸发量却在200mm以上。1972年西海固地区被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确定为全球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1982年宁夏开始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将居住在西海固的居民,分期分批迁移到生态环境相对良好的宁夏北部。2020年11月16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宣布固原市西吉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这标志着曾有“苦甲天下”之称的西海固地区全部“摘帽”,从此告别绝对贫困。
(1)推测宁夏人口空间分布的特点。(4分)
(2)指出西海固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特点,并分析自然原因。(6分)
(3)从自然资源、文化角度,说明西海固“生态移民”迁入地应具备的条件。(6分)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优越的地理环境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读我国某城市规划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图示信息,比较A、B、C三地地租高低,并说明判断依据。(6分)
(2)请在A、B、C、D四地中,选择高级住宅区的最佳建造位置,并简析理由。(6分)
(3)某电商企业计划在该市B处建设仓储物流中心,请解释其原因。(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