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9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课件(共1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9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课件(共18张PPT)

资源简介

(共18张PPT)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 9 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当时有哪些政权?它们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
英勇壮烈杨令公
深明大义佘太君
智勇双全杨六郎
巾帼英雄穆桂英
新课导入
杨家将故事年画《四郎探母》
  一、并立中交往
  学习任务一
  了解辽与西夏建立的基
本史实,初步认识当时各族
的交往概况。
  活动 1
  观察图片,说说契丹人
的生活状况。
游牧生活
新课学习
辽墓壁画契丹人引马图
  活动 2
  结合教材内容,了解辽、北宋、西夏建立的史实,填写下表。
政权 建立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所处 地区 建立
民族
契丹(辽)
北宋
西夏
916 年
960 年
1038 年
耶律
阿保机
赵匡胤
元昊
上京
东京
(开封)
兴庆府
北方
中原
西北
契丹

党项
新课学习
辽、北宋、西夏形势图(1111 年)
契丹文字
学习中原
友好交往
材料一
新课学习
  活动 3
  依据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辽、西夏巩固统治的措施有何相似之
处,并思考原因。
材料二
  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辽史·百官志》
西夏文敕牌
契丹货币
西夏货币
  二、交往中交流
  学习任务二
  了解辽、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活动 1
  观察右图,找出辽与北宋接
壤的位置,这里对辽与北宋的关
系有什么影响?
辽、北宋、西夏形势图(1111 年)
新课学习
新课学习
辽、北宋、西夏形势图(1111 年)
燕云十六州
石敬瑭
辽太宗
“儿皇帝”
“父皇帝”
新课学习
  活动 2
  阅读教材,梳理北宋与辽的关系演变。
辽太宗时期
辽占领燕云十六州,与中原冲突加剧
宋太祖晚期
双方保持友好关系
宋太宗时期
北宋对辽从进攻到防御
宋真宗时期
双方发生澶州之战,签订“澶渊之盟”
新课学习

   北宋大臣王旦
  理由:较于用兵之费,
不及百分之一。
支持
  北宋大臣王钦若
  理由:城下之盟,古
人耻之。
反对
  对“澶渊之盟”的不同看法
新课学习
  活动 3
  阅读下列材料,小组讨论,分析“澶渊之盟”的影响。
材料二
  祖宗虽徇契丹岁输五
十万之数,然复置榷场与
之为市,以我不急,易彼
所珍,岁相乘除,所失无几。
   ——《茅斋自叙》
材料一
  自此(“澶渊之盟”)河湟百姓,几四十年不识干戈,……当国大臣,议和之后,武备皆废……
   ——《上河北守御十三策》
新课学习
  面对宋夏战争中的这种情况,北宋有何做法?
西夏
元昊亲率军队进攻,屡屡获胜
北宋
被动挨打,节节败退
订立和约
 
新课学习
  活动 4
  阅读教材,完成填空。结合《知识拓展》思考: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和约,对社会经济和民众生活有什么共同影响?
  ______ 年,北宋与辽议和,双方皇帝以 ______ 相称,北宋每
年送给辽钱物,称为“______”。此后很长时间,宋辽间保持着______ 局面。
  ______ 年,北宋与西夏进行和
谈,订立和约,元昊向宋 ______ ,
宋给西夏钱物,称为“______”。
议和后,宋夏虽时有战事,但关系
一直较为 ______ 。
1005
兄弟
和平
岁币
1044
称臣
岁赐
稳定
  三、交流中交融
  学习任务三
  充分感受当时的民族交融。
  活动
  找一找:本课教材中还有
什么内容能够见证当时的民族
交融?对其作简单介绍。
新课学习
经济
契丹货币
西夏货币
文化
契丹文字
  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辽史·百官志》
政治
西夏文敕牌
应县木塔
器物
文化认同
新课学习
契丹货币
西夏货币
应县木塔
  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辽史·百官志》
契丹文字
西夏文敕牌
制度
文字
课堂小结
辽、北宋、西夏形势图(1111 年)
课堂小结

辽建立
916 年
北宋建立
960 年
“澶渊之盟”“
1005 年
西夏建立
1038 年
宋夏和约
1044 年
辽灭亡
1125 年
北宋灭亡
1127 年
西夏灭亡
1227 年



有战有和,以和为主
课后任务
  拓展作业(二选一)
  1. 资料查找,绘小报展华彩
  辽宋夏金时期多政权并立,这些政权共同书写此时期历史,展现中
华文明的包容性。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这一时期的政权并立情况,并以
“历史小报”的形式呈现,和你的同学分享。
  要求:查找相关资料,绘制“历史小报”,图文并茂,史实准确。
课后任务
  2. 文物赏析,撰解说传交融
  本节课提到了大量反映当时民族交融的文物,选择其一,为它书写
一篇解说词。可以从它的出土地(或制作地点)、外形、工艺、象征意
义等多角度展开,如有相关传说或故事也可以加入其中。
  要求:语言生动、精炼,能体现当时的民族交融,200 字左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