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波第5课时多普勒效应教学设计--人教版物理选择性必修一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机械波第5课时多普勒效应教学设计--人教版物理选择性必修一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时教学设计
《多普勒效应》教学设计
课题 多普勒效应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
声波的多普勒效应比较常见,我们只对它做定性分析,使学生有初步的了解。多普勒效应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的多,如交通管理、医疗检查、星空探测等。给学生做介绍,可以开阔他们的眼界,增加对社会的认识,用物理的眼光审视社会现象。
2.学习者分析
声波的多普勒效应比较常见,但是学生对相关概念比较陌生,也缺少对此类现象的关注,教材以救护车鸣笛声音调的变化为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现象,用物理眼光审视生活现象。
3.学习目标确定
1.通过实验了解多普勒效应及其产生的原因,知道多普勒效应是波特有的现象。 2.知道多普勒效应的简单应用。
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能解释多普勒效应产生的原因。 难点:能解释多普勒效应产生的原因。能用多普勒效应解释有关问题。
5.学习条件支持
ppt动图、视频
6.学习活动设计
过程学习内容与教师活动(引领性问题)学生任务或学习活动设计设计意图或评价目标环节1播放视频,然后提问:从你身边疾驰而过的车辆鸣笛的音调会由高变低。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你可能觉得声音由大变小了,但是还有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声音的频率由高变低了。 思考,回答 利用实例引导学生思考 环节2这种现象是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首先发现并提出的。他有一次带着女儿在铁道旁散步时,火车鸣笛经过,使他注意到了类似的现象。 播放火车远离的视频。 总结多普勒效应定义学生查阅课本并回答多普勒效应的概念。 通过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环节3.多普勒效应成因分析: 当波源和观察者都相对介质静止时 (2)当波源不动,观察者靠近波源时 (3)当波源不动,观察者远离波源时 总结:运动和频率的关系 总结多普勒效应成因 当波源与观察者有相对运动时: (1)如果二者相互接近,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增大; (2)如果二者相互远离,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减小。 学生分组进行分析多普勒效应产生的原因。教师巡视,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有问题的小组及时给予帮助,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及时把结论记录在表格中 通过展示台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解答情况,讨论交流得出结论通过学生大胆猜想、合作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理解多普勒效应成因 理解运动和频率的关系。 环节4多普勒效应在科学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 1.多普勒测速仪 2.医用“彩超” 3.观察天体的运动阅读课本75-76页有关内容并总结学以致用,了解多普勒效应广泛应用
课堂小结:了解多普勒效应及其产生的原因,知道多普勒效应是波特有的现象。知道多普勒效应的简单应用。
7、板书设计
3.5多普勒效应 定义 成因 应用
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做课本76页课后习题
9、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演示PPT、演示实验
10、教学反思与改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