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机械波第4课时波的干涉基础巩固1.(多选)如图所示,波源S1在绳的左端发出频率为f1、振幅为A1的半个波形a,同时另一个波源S2在绳的右端发出频率为f2、振幅为A2的半个波形b,且f1A.两列波比较,a波将先到达P点B.两列波在P点叠加时,P点的位移最大可达A1+A2C.b的波峰到达P点时,a的波峰还没有到达P点D.两列波相遇时,绳上位移可达A1+A2的点只有一个,此点在P点的左侧【答案】 CD【解析】 因两列波波速相等,故两列波能同时到达P点,A错误;因f1λ2,故当两列波同时到达P点时,a波的波峰离P点的距离比b波的波峰离P点的距离大,因此两波峰不能同时到达P点,两波峰应在P点左侧相遇,此位置对应的位移为A1+A2,位移最大,综上所述,B错误,C、D正确。2、(多选)(2022·北京人大附中高一期末)关于机械波的干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列频率相同的波相遇时,只有波峰与波峰相遇的点才是振动加强的点B.两列频率相同的波相遇时,介质中振动加强的质点在某时刻的位移可能是零C.两列频率相同的波相遇时,振动加强的质点的位移可能比振动减弱的质点的位移小D.两列频率不同的波相遇时,因为没有形成稳定的干涉图样,所以两列波没有叠加【答案】 BC【详解】 两列频率相同的波相遇时,波峰与波峰、波谷与波谷相遇时振动都加强,A项错误;振动加强点的振幅最大,但位移是变化的,该处的位移可以最大,可以最小,也可以为零,B、C项正确;频率不同时,虽不满足干涉的条件无法发生干涉现象,但波仍然会叠加,D项错误。3.(2022·辽宁朝阳·高二开学考试)关于波的干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振动减弱区域,介质质点的位移总为零B.在振动加强区域,介质质点的振幅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C.产生干涉现象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两列波的频率相等D.两列波发生干涉时,振动加强点的位移一定大于振动减弱点的位移【答案】C【解析】A.振动减弱区域内的介质质点的位移为矢量和,当两个振幅大小不相等时,合位移不总是零。故A错误;B.在振动加强区域,介质质点的振幅不变,故B错误;C.若两列波发生干涉,则两列波的频率相等,故C正确;D.两列波发生干涉时,振动加强点的位移和振动减弱点的位移都在做周期性的运动,所以加强点的位移不一定大于减弱点的位移,故D错误。故选C。4.(2022·江苏徐州·高二期末)如图甲所示,手机小孔位置内置降噪麦克风,通过其降噪系统产生与外界噪音相位相反的声波,从而实现降噪的效果。图乙表示的是理想情况下的降噪过程,实线对应环境噪声,虚线对应降噪系统产生的等幅反相声波。则( )A.降噪过程外界噪音的能量消失了B.降噪原理是使声波发生干涉C.图乙所示,此时介质中的质点P处于平衡位置、速度最大D.图乙所示,介质中的质点P经过一个周期沿波的传播方向传播了一个波长的距离【答案】B【解析】AB.由图可以看出,降噪声波与环境声波波长相等,波速相等,频率相等,则两波叠加时候会产生干涉,由于两列声波等大反向,所以振动减弱,能起到降噪的作用,但并不是噪音声波的能量消失。故A错误,B正确;C.图乙所示,此时介质中的质点P处于平衡位置,但因为两列声波等大反向,所以合振幅为零,故质点P静止不动,速度为零,故C错误;D.因为质点P只在自己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会随波迁移。故D错误。故选B。5.(2022·广东·广州市第二中学高二阶段练习)两列沿相反方向传播的振幅和波长都相同的半波,同时从绳子的两端产生,如图(甲)所示,相遇过程某时刻如图(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波是纵波,增大抖动频率,波在绳子上传播的时间不变B.两列波相遇时,绳子中点的波峰可达原来各自振幅的两倍C.两列波相遇后各自保持原来波形独立传播D.乙图中a质点和b质点都静止【答案】C【解析】A.由甲图可知,波的传播方向与振动方向垂直,故该波是横波,故A错误;B.由乙图可得两列波相遇时,振动减弱,且合振幅为零,故B错误;C.因为波具有独立性,互不干扰,即两列波相遇后各自保持原来波形独立传播,故C正确;D.因为两列沿相反方向传播的完全相同的波,相遇后叠加产生波“消失”的现象,但乙图中a质点和b质点并不是都静止,而是这一瞬间速度为零,下一时刻又会各自振动,故D错误。故选C。6.(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两个振动情况完全一样的波源S1和S2相距6 m,它们发出的两列波在空间相遇时产生干涉,图中实线表示振动加强的区域,虚线表示振动减弱的区域。已知S1、S2间的距离等于两列波波长的整数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波源的振动频率一定相同B.虚线一定是波谷与波谷相遇处C.两列波的波长都是3 mD.两列波的波长都是1 m【答案】A【解析】A.波发生干涉的条件之一是频率相同,故A正确;B.虚线是振动减弱的区域,则一定是波峰与波谷相遇处,故B错误;CD.由题图可知波源S1和S2之间的距离为3个波长,所以两列波的波长都是2 m,故CD错误。故选A。7.如图所示,波源O1、O2以相同的频率垂直纸面振动激发出横波在纸面内沿着各个方向传播,A、B、C三点在O1、O2连线的中垂线上,t=0时刻O1、O2同时沿相同方向开始振动,经过4s的时间,与O1相距6m的A点开始振动,此后A点每分钟上下振动10次,且当A位于波峰时,B、C两点也同时位于离A点最近的两个波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波源O1激发的横波波长为9mB.波源O1激发的横波波长为18mC.O1与B之间的距离为12mD.t=12s时C点开始振动【答案】A8.将一端固定在墙上的轻质绳在中点位置分叉成相同的两股细绳,它们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在离分叉点相同长度处用左、右手在身体两侧分别握住直细绳的一端,同时用相同频率和振幅上下持续振动,产生的横波以相同的速率沿细绳传播。因开始振动时的情况不同,分别得到了如图甲和乙所示的波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两手开始振动时的方向并不相同B. 甲图中绳子的分叉点是振动减弱的位置C. 乙图中绳子分叉点右侧始终见不到明显的波形D. 乙图只表示细绳上两列波刚传到分叉点时的波形【答案】C【解析】解:AB、由图甲可得,两个横波在在分叉点相遇后叠加使振动加强了,可知两手开始振动时的方向相同,分叉点为振动加强的位置,故AB错误;CD、由图乙可得,分叉点左边两个横波水平对称,因此易得两个横波在周期上相差半个周期,即图乙中两手开始振动时的方向相反,因此两个横波在经过分叉点后叠加抵消,始终见不到明显的波形,并不是只有细绳上两列波刚传到分叉点时的波形,故C正确,D项误。故选:C。9.(2023·浙江省金华市·其他类型)一般来说现在的手机上都会有2个麦克风,一个比较大的位于手机下方,另一个一般位于手机顶部。查阅手机说明后知道手机内部上麦克风为降噪麦克风。进一步翻阅技术资料得知:降噪麦克风通过降噪系统产生与外界噪音相位相反的声波,从而实现降噪的效果。如图是理想情况下的降噪过程,实线对应环境噪声,虚线对应降噪系统产生的等幅反相声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降噪过程实际上是声波发生了干涉B. 降噪过程本质上是两列声波相遇时叠加的结果C. 降噪声波与环境噪声的传播速度一定相等D. P点经过一个周期沿波的传播方向传播的距离为一个波长【答案】D【解析】解:AB、由图看出,降噪声波与环境声波波长相等,波速相等,则频率相同,叠加时产生干涉,由于两列声波等幅反相,所以振动减弱,起到降噪作用,故AB正确;C、机械波传播的速度由介质决定,则知降噪声波与环境噪声的传播速度相等,故C正确;D、P点并不随波移动,故D错误。本题选错误的,故选:D。10.(2023·江苏省南通市·模拟题)如图所示,是两列频率相同的横波相遇时某时刻的情况,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则两列波相遇的过程中( )A. P点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始终最大B. P点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可能小于N点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C. P点和Q点的振动步调可能相同D. P点和Q点连线上的某点可能与N点的振幅相同【答案】B【解析】解:A.若P点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始终最大,那么P点就是静止的,而P点实际上是在平衡位置上下振动,还会经过平衡位置,故A错误;B.由于不知道两列波的振幅大小,因此N点的振幅可以不为零,同样在平衡位置上下振动,位移可以大于零,而P点同样在平衡位置上下振动,有时位移为零,因此P点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可能小于N点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故B正确;C.由干涉图样可知,P点为波峰与波峰相遇,Q点为波峰与波谷相遇,且两者之间的距离相差半个波长,则可知两者振动步调始终相反,故C错误;D.P点和Q点连线上各点始终为振动加强点,振幅都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和,而N点始终为振动减弱的点,振幅始终为两列波的振幅之差,因此P点和Q点连线上的某点不可能与N点的振幅相同,故D错误。故选:B。拓展提升1.如图所示为某一时刻波源S1、S2在水槽中形成的水波,其中一条线表示波峰,另一条虚线表示波谷,已知两列波的频率相同,振幅相同,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两列波的波长相同,在两波相遇的区域中会产生干涉B.从此刻再经过四分之一个周期,a、b、c、d四点的位移均为零C.a、c、d三点的振动始终加强,b点的振动始终减弱D.a、c、d三点位移始终最大,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和【答案】D【详解】A.在同一介质中波速相同,因为两列波的频率相同,所以波长一定相同,在两波相遇的区域会发生干涉,故A错误;B.从此刻再经过四分之一个周期,a、b、c、d四点的位移均为零,此时刻四点处于平衡位置,故B错误;CD.此刻a、c、d三点位移最大,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和,在这些点两列波引起的振动总是相互加强的,质点的振幅最大,但位移是时刻在变化,在b点是两列波波峰和波谷相遇点,两列波引起的振动总是相互减弱的,质点的振幅最小,振动始终减弱,故C错误,D正确。故选D。2、某横波在介质中沿x轴传播,图甲为 时的波形图,图乙为P点( 处的质点)的振动图像,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波向右传播,波速为 2m/sB.质点L与质点N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同C.若此波遇到另一列简谐横波并发生稳定的干涉现象,则该波所遇到的简谐横波频率为D.若此波遇到一直径为6m的圆形障碍物,不会发生衍射现象【答案】C【详解】A.在乙图中0.75sP点沿y轴负方向振动,根据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的关系,可知甲图中波向左传播,其波速为故A错误;B.甲图中,质点L与质点N相距半个波长,则二者振动情况相反。故B错误;C.根据公式可求出该波的频率为发生稳定的干涉现象的条件为两列波的频率相同,故该波所遇到的简谐横波频率为 。故C正确;D.若此波遇到一直径为6m的圆形障碍物,不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但会发生衍射。故D错误。故选C。3、如图所示,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振幅、频率均相同的两列波的波峰和波谷。此刻,M点是波峰与波峰相遇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M点始终处在波峰位置B.P、N两点振动始终减弱C.O点距离两个波源的位移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D.从该时刻起,经过二分之一周期,M点所在位置变成振动减弱区【答案】B【详解】A.图示时刻,M点处在波峰位置,经过四分之一周期,到达平衡位置。故A错误;B.P、N两点是波峰和波谷叠加,由于振幅相同,位移始终为零,即始终处于平衡位置。故B正确;C.如果两个波源相同,结合对称性可知,O点距离两个波源的位移差为零,故C错误;D.从该时刻起,经过二分之一周期,M点振动到波谷位置,始终是振动加强区。故D错误。故选B。4、如图所示,置于管口T前的声源发出一列单一频率声波,分成两列强度不同的声波分别沿A、B两管传播到出口O。先调节A、B两管等长,O处探测到声波强度为400个单位,然后将A管拉长 ,在O处第一次探测到声波强度最小,其强度为100个单位。已知声波强度与声波振幅平方成正比,不计声波在管道中传播的能量损失,则( )A.声波的波长B.声波的波长C.两声波的振幅之比为D.两声波的振幅之比为【答案】C【详解】CD.分析可知A、B两管等长时,声波的振动加强,将A管拉长 后,两声波在 点减弱,根据题意设声波加强时振幅为20,声波减弱时振幅为10,则可得两声波的振幅之比故C正确,D错误;AB.根据振动减弱的条件可得 解得故AB错误。故选C5.如图(a),在xy平面内有两个沿z方向做简谐振动的点波源S1(0,4)和S2(0,-2)。两波源的振动图线分别如图(b)和图(c)所示。两列波的波速均为1.00 m/s。两列波从波源传播到点A(8,-2)的路程差为________m,两列波引起的点B(4,1)处质点的振动相互__________(填“加强”或“减弱”),点C(0,0.5)处质点的振动相互________(填“加强”或“减弱”)。【答案】 2 减弱 加强【详解】 由几何关系可知两波源到A点的距离为AS1=10 m,AS2=8 m,所以两波源到A点的路程差为2 m;同理可得,BS1-BS2=0,波长λ=vT=2 m,为波长的整数倍,由振动图像知两振源起振方向相反,故B点振动减弱;两波源到C点的路程差为Δx=CS1-CS2=1 m,所以C点振动加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