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 波的折射、反射和衍射 作业设计课件--人教版物理选择性必修一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课时 波的折射、反射和衍射 作业设计课件--人教版物理选择性必修一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机械波
第3课时波的反射、折射和衍射
基础巩固
1、图中1、2、3分别代表入射波、反射波、折射波的波线,则(  )
A.2与1的波长、频率相等,波速不等
B.2与1的波速、频率相等,波长不等
C.3与1的波速、频率、波长均相等
D.3与1的频率相等,波速、波长均不等
【答案】d
【详解】波1、2都在介质a中传播,故1、2的频率、波速、波长均相等,A、B错。波1、3是在两种不同介质中传播,波速不同,但波源没变,因而频率相等,由λ=得波长不同,故C错,D对。
2、如图所示,正中有一O点是水面上一波源,实、虚线分别表示该时刻的波峰、波谷,A是挡板,B是小孔,经过一段时间,水面上的波形发生明显衍射的区域是(  )
A.阴影Ⅰ区域    
B.阴影Ⅱ、Ⅲ区域
C.阴影Ⅰ、Ⅱ区域
D.无明显衍射区域
答案] b
[详解] 水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了小孔B,与水波波长相比,小孔B的尺寸比较小,所以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水面上的波能明显进入阴影Ⅱ、Ⅲ区域;但与水波波长相比,A挡板的尺寸较大,不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所以水面上波分布于除阴影Ⅰ以外区域,故A、C、D错误,B正确。
基础巩固
3、下列关于机械波和机械振动说法正确的是( )
A.做简谐振动的物体每次经过平衡位置时,加速度一定为零
B.机械波的频率越小,经过障碍物的衍射现象就越好
C.物体做受迫振动时,驱动力的频率越高,受迫振动的物体振幅越大
D.波源振动得越快,波就传播得越快
【答案】b
【详解】A.做简谐振动的物体每次经过平衡位置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例如单摆摆动到平衡位置,具有竖直方向的向心加速度,故A错误;
B.根据 机械波的频率越小,波长越长,越容易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经过障碍物的衍射现象就越好,故B正确;
C.物体做受迫振动时,驱动力的频率越接近物体的固有频率,受迫振动的物体振幅越大,故C错误;
D.波的传播速度由介质决定,与波源振动频率无关,故D错误。
故选B。
4、某同学观察到波长不同的水波通过三个宽度相同的狭缝时的现象,在甲、乙、丙三幅照片中,波长分别是狭缝宽度的 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波通过狭缝后波长变短
B.这是水波的衍射现象,有些波不能发生衍射现象
C.此现象可以说明,波长一定, 缝越窄衍射现象越明显
D.此现象可以说明,缝宽一定,波长越长衍射现象越明显
【答案】d
【详解】A.水波通过狭缝后波长不变,选项A错误;
B.这是水波的衍射现象,衍射是波特有的性质,任何波都能发生衍射现象,选项B错误;
CD.该实验的狭缝宽度相等,波长不等,则此现象可以说明,缝宽一定,波长越长衍射现象越明显,选项C错误,D正确。
5.(2023·安徽省合肥市·月考试卷)下列关于波的衍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衍射是机械波特有的现象
B. 对同一列波,缝、孔或障碍物的尺寸比波长小时有明显衍射现象
C. 只有横波才能发生衍射现象,纵波不能发生衍射现象
D. 声波容易发生明显衍射现象是由于声波波长较大,频率较高
【答案】b
【解答】
AC.所有波都能发生衍射现象,故AC错误;
B.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是有条件的,只有缝、孔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差不多或比波长更小时,才能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故B正确;
D.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波长在1.7cm到17m之间,一般常见的障碍物或孔的大小可与之相比,所以声波容易发生衍射现象,而声波的波长越大,频率越低,故D错误。故选B。
6.(2023·上海市市辖区·期中考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波发生反射时,波的频率不变,波速变小,波长变短
B. 波发生反射时,频率不变、波长、波速均变大
C. 波发生折射时,波的频率不变,但波长、波速发生变化
D. 波发生折射时,波的频率、波长、波速均发生变化
【答案】c
【解析】解:AB、波发生反射时在同一介质中,则波速不变,波源不变,则频率不变,由v=λf可知波长不变,故AB错误;
CD、波发生折射时,介质改变,波速发生变化,振源不变,波的频率不变,由v=λf可知波长也发生变化,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7.(2023·广东省江门市·单元测试)根据波的反射和折射原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声波从空气传到平静的湖面上,声波只在水面处发生反射
B. 声波从空气传到平静的湖面上,声波只在水面处发生折射
C. 声波从空气传到平静的湖面上时既发生反射又发生折射
D. 声波从空气传到平静的湖面上时既不发生反射又不发生折射
【答案】c
【解答】波从空气传到平静的湖面上时既发生反射现象又发生折射现象,C正确,ABD错误。
8.(2023·湖北省黄冈市·月考试卷)小河中有一个实心桥墩P,A为靠近桥墩浮在水面上的一片树叶,俯视如图所示,小河水面平静。现在S处以某一频率拍打水面,使形成的水波能带动树叶A振动起来,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A. 提高拍打水面的频率
B. 降低拍打水面的频率
C. 无需拍打,A也会振动起来
D. 无论怎样拍打,A都不会振动起来
【答案】b
【解答】拍打水面时,水波中的质点上下振动,形成的波向前传播,提高拍打水面的频率,则质点振动的频率增加,波的频率与振动的频率相等,根据λ=v/f,波速不变,频率增大,波长减小,衍射现象不明显,反之降低频率,波长增大,衍射现象更明显.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拓展提升
1.观察水面波衍射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AC和BD是两块挡板,AB是一个孔,O是波源,图中已画出波源所在区域波的传播情况,每两条相邻波纹(图中曲线)之间距离表示一个波长,相邻波纹间距离与AB间距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面波经过孔后波速减小
B.水面波经过孔后波纹间距离可能变大
C.若波源频率增大,衍射现象更明显
D.如果将孔扩大,可能观察不到明显的衍射现象
【答案】d
【详解】在同一介质水中,波速不变,A错误;频率由波源决定,保持不变,由λ=可知波长不变,即水面波经过孔后波纹间距离不变,B错误;若波源频率增大,波长变短,孔的尺寸大于波长,衍射现象会变得不明显,C错误;如果将孔扩大,大于波长,衍射现象会变得不明显,可能观察不到明显的衍射现象,D正确。
2、在水槽里放两块挡板,中间留一个狭缝,水波通过狭缝的传播情况如图所示。若在挡板后M点放置一乒乓球,乒乓球没有振动起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使乒乓球振动起来,可适当增加波源的振动频率
B.为使乒乓球振动起来,可适当增加波源的振动振幅
C.为使乒乓球振动起来,可适当减小狭缝的宽度
D.乒乓球振动起来后,会随水波的传播向远处运动
【答案】c
【详解】A.增大波源的振动频率,则波长会变小,衍射现象较之前比变得不明显,故A错误;
B.适当增加波源的振动振幅,对衍射现象无影响,故B错误;
C.适当减小狭缝的宽度,衍射现象更加明显,乒乓球的振动会变得比原来更明显,故C正确;
D.乒乓球振动起来后,乒乓球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但不会向远处传播,故D错误。
故选C。
3.某横波在介质中沿x轴传播,图甲为 时的波形图,图乙为P点( 处的质点)的振动图像,那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波向左传播,波速为
B.质点L与质点N的运动方向总相反
C. 时,质点P处于平衡位置,并正在往y轴正方向运动
D.若该波波长越大,则越容易发生明显的衍射
【答案】c
【详解】A.由图乙可知,0.75s时P点向y轴的负方向运动,该波的周期T为2s,则由图甲可知,该波向左传播,该波的波长 为4m,则该波的波速为 故A正确;
B.由图甲可知质点L与质点N的平衡位置距离恰好半个波长,则质点L与质点N的运动方向总相反,故B正确;
C.由图乙可知, 时,质点P处于平衡位置,并正在往y轴负方向运动,故C错误;
D.波的波长越大,越容易发生明显的衍射,故D正确。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C。
4.如图所示,S_1、S_2为两个振动情况完全一样的波源,两列波的波长为λ,它们在介质中产生干涉现象,S_1、S_2在空间共形成了5个振动加强的区域,如图中实线所示。P是振动加强区域中的一点,从图中可看出( )
A. S_1波在该区域的传播速度比S_2波的大
B. P点到两波源的距离差等于1.5λ
C. P点此时刻振动最强,过半个周期后振动变为最弱
D. S_1、S_2连线和加强区交点等间距,间距为半波长
【答案】d
【解析】解:、由题意可知,、在空间共形成了个振动加强的区域,图中直线上各点到两个波源的距离相等,则点到两波源的距离差等于故B错误;
A、两列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则传播速度相等,故A错误。
C、点的振动始终加强,所以点此时刻振动最强,则过半个周期后,振动仍为最强。故C错误;
D、如图,、连线和加强区交点到两波源得波程差为得偶数倍,从左到右波程差分别是,,,根据几何关系可知,、连线和加强区交点等间距,间距为半波长,故D正确。
5.如图所示为两列波传播过程中某时刻的图像,这两列波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相邻实线与虚线间的距离为0.2m,波速为1m/s,在图示范围内可以认为这两列波的振幅均为1cm,C点是B、D两点连线的中点,则( )
A.图示时刻A、B两点的高度差为2cm
B. 图示时刻C点正处在平衡位置且向下运动
C. F点到两波源的路程差为零
D. 经过0.1s,A点的位移为零
【答案】d
【解析】
A.由于振幅均为,、两点为振动加强点,两点振幅均为,两点高度差为,故A错误;
B.图示时刻点为、两点连线的中点,所以点处在平衡位置,根据“上下坡”法,点正向上运动,故B错误;
C.由图可知,点为振动减弱点,点到两波源的路程差为半个波长的奇数倍,故C错误;
D.因周期,经,点由波峰回到平衡位置,位移为零,故D正确。

6.(2023·贵州省六盘水市·期末考试)一声波在空气中的波长为40cm,速度为340m/s,当折射入介质1中后,波长变为100c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空气中的频率为8.5Hz
B. 在空气中的频率为85Hz
C. 在介质1中的传播速度为85m/s
D. 在介质1中的传播速度为850m/s
【答案】d
【解析】解:AB.在空气中的频率为:f=v/λ=340/0.4 Hz=850Hz,故AB错误;
CD.根据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频率不变,进入介质1后的频率还是850Hz,则传播速度为v'=λf=1×850m/s=850m/s,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