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4张PPT)大概念四 对外关系的发展主题线索主题 隋唐至明清时期对外关系的发展阶段 史实 概况 影响隋唐时期 遣隋(唐)使 隋唐时期日本派到中国的使团。遣唐使团中的阿倍仲麻吕是留学生中的杰出人物 唐朝的先进制度、建筑技术、天文历法、文字等传到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鉴真东渡 鉴真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 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玄奘西行 玄奘在唐太宗时前往天竺求取佛经,后由弟子根据他的口述编写成《大唐西域记》 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阶段 史实 概况 影响宋元时期 发达的中外交通 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交流的主要通道,元朝时进入鼎盛时期 使中外物质、科技文化的交流进一步密切起来海外贸易 政府鼓励发展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贸易范围扩大;广州、泉州、明州都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宋元时期外贸税收所得,在政府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阶段 史实 概况 影响明朝 郑和下西洋 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七次下西洋,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发展了海上丝绸之路,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了解和友好往来,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戚继光抗倭 明朝中期,国力减弱,倭患严重。戚继光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浙东地区的倭患;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基本解除了东南沿海的倭患 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援朝战争 明朝万历年间,日本权臣丰臣秀吉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明朝应朝鲜请求,两次出兵援助,都取得了胜利 沉重打击了日本的政治军事势力,明朝的国力因此也受到削弱。这场战争对东亚政治军事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阶段 史实 概况 影响清朝 郑成功收复台湾 明朝末期,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1662年收复台湾 使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雅克萨之战 康熙皇帝两次击败盘踞在雅克萨的俄军,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从法律上明确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闭关政策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但不是绝对禁止 这种闭关自守的政策,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导致当时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2024年10月11日,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在北京举行。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人民友好是国际关系行稳致远的基础,是促进世界和平和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实现合作共赢的基本前提。主题训练材料一 如图。(1)请把材料一中的人物②③④按时序排列,并且仿照人物①介绍词的示例,任选一人写一段合适的介绍词。示例:人物①介绍词:唐朝贞观年间,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带回大量佛经,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答:排序:④②③。选择人物②:马可·波罗在忽必烈时期通过著名的丝绸之路来到中国。他的东方见闻录《马可·波罗行纪》展现了中国的富庶和先进,激起了欧洲人对中国的向往。选择人物③:明朝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选择人物④:鉴真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材料二 宋朝的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代。当然,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基础是中国前所未有的经济生产率。航海技术的改进——指南针、带有可调中心垂直升降板的平底船,以及代替竹帆的布帆的使用……因而,宋朝时的中国正朝着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摘编自杭侃《两宋:在繁华中沉没》(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朝时的中国正朝着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朝设置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名称。答:原因:宋朝商品经济发达,海外贸易发达,航海技术先进,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造船技术革新。机构名称:市舶司。材料三 (清朝)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仅限于广州一地,且管制甚严。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专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美]基辛格《论中国》(3)材料三反映了清政府实行的什么政策 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该政策。答:政策:闭关政策。评价:这种闭关自守的政策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导致当时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开放与交流”提出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观点:对外开放推动社会发展。论述: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中外交往频繁。如鉴真东渡,在日本传授佛经,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加强了唐朝在世界的影响力;玄奘西行天竺,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和中印友好交往作出了杰出贡献。综上所述,对外开放增进了中外交往,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繁荣,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的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马可·波罗是一位著名的意大利旅行家,在忽必烈时期通过著名的丝绸之路来到中国;郑和是中国明朝著名的航海家、外交家,率领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海外各国的联系和交流;鉴真是唐代高僧,他不畏艰险,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按时序排列为④②③。第二小问任选其中一位人物,依照示例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人物的事迹及影响即可。第(2)题,根据材料二“宋朝的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代。当然,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基础是中国前所未有的经济生产率。航海技术的改进——指南针、带有可调中心垂直升降板的平底船,以及代替竹帆的布帆的使用”可知,宋朝商品经济发达,海外贸易发达,航海技术先进,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造船技术革新,这些都使宋朝时的中国朝着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海外贸易规模远超前代,政府设置市舶司对海外贸易进行管理。第(3)题,据材料三“(清朝)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仅限于广州一地,且管制甚严”可知,清政府实行闭关自守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闭关自守的政策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导致当时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第(4)题属于历史小论文题。围绕“开放与交流”,可拟定观点为“对外开放推动社会发展”。然后结合所学对外交往的史实及影响进行论述,最后得出结论:对外开放增进了中外交往,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繁荣,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共11张PPT)大概念三 封建经济的发展主题线索主题 唐宋元明清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朝代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备注唐朝 ①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曲辕犁、筒车等重要的生产工具②经济作物尤其是茶叶种植有长足的发展 ①纺织品种类繁多,丝织工艺水平最为突出(如蜀锦)②陶瓷生产技术得以提升(如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③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等也有发展 ①商业繁荣,水陆交通发达,国内贸易兴盛,出现了长安等大都市②草市逐渐兴起;商品种类日益丰富③海上丝绸之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外贸易往来非常频繁 唐朝中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朝代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备注辽宋夏金元时期 ①粮食作物: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辽金时期,东北和西北地区的农业开发效果显著②经济作物:宋元时期,经济作物在南方有很大的发展,茶树、棉花等的种植区都得到增加 ①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发展迅速;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元朝时,江南棉纺织业发达,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②南宋时期,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中心;元朝时烧制的青花瓷,代表了制瓷技术的高超水平③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都有很高的水平 ①很多商业城市兴起;商业活动突破坊和市的界限;经商的时间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都市的商贸活动辐射到乡镇②北宋前期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时,纸币与铜钱并行;元朝时,纸币在全国范围内作为主币发行③宋元时期,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 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经济、自然、政治等因素)朝代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备注明清时期 ①开垦荒地,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对全国土地进行核查,编制土地文册,作为征收赋税的依据②明朝引进了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花生等作物③清朝继续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①明朝时,棉纺织业逐渐从南方向北方推广;涌现出一批手工业生产基地:松江是棉纺织业中心,苏州是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制瓷中心;手工业制品畅销海内外②清朝前期,手工业品种繁多,产品精良;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工场 ①商品贸易兴盛,形成了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商业网络②海外贸易发展,白银是百姓缴纳赋税的货币;中国经济成为全球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一环③出现了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商帮,如晋商、徽商 明朝中后期出现近似于西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早期形态的生产方式,有学者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认识 ①重视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革新,重视科技的发展;②保护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③保持安定团结的局面;④重视劳动者素质的提高;⑤坚持对外开放,发展对外贸易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国家安全基础,都离不开农业的发展。主题训练材料一 《封氏闻见记·饮茶》谈道:茶叶最初“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但自唐朝开元以后,“到处煮饮,以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北方的茶叶有很多来自江淮一带,“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种类、数量)甚多”。江南茶叶销售的地区涉及河南道、关内道,甚至还销售到了西北周边民族地区。(1)概括材料一中叙述的历史现象。答:现象:饮茶在唐朝成为风俗;北方的茶叶大多来自南方;茶叶产量大;茶叶种类多;茶叶的销售区域广;等等。材料二 右边的《耕获图》描绘了一座江南田庄从耕田到收获的全过程,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①图的上部描绘的是平整的土地,四块田里各有一人驭一牛整地。②图的右部有四名农人在踏翻车灌溉稻田。③图的左下部有挑禾的农人,还有人打稻脱粒。④画中描绘了青山绿水、片片肥田的景象。⑤图的中部描绘的是田里农人插秧的情景。(2)将材料二描绘的场景与以下结论进行对应。(填写序号,可多选)北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灌溉工具:___。宋朝时,水稻是重要的粮食:_______。犁耕技术水平高:___。江南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有发展农业的优越自然条件:___。②②③⑤①④材料三 从明朝的“苏常熟,天下足”,到清代的“湖广熟,天下足”,反映了当时湖广地区成为新的商品粮基地,农业和产粮中心都在向全国发展。外来作物的改良和推广、新经济作物的扩散,都反映了农业技术的进步。清代油菜种植及油菜花的广泛出现,不但改变了蔬菜作物的结构,还在人文与环境景观方面形成新的景观文化,与传统中国人文景象中李树的白花、桃树的红花鼎立而形成油菜黄花。——摘编自鱼宏亮《康乾时代与早期全球化:17-18世纪中西信息、知识流动与政治变迁》(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的特点,并说说农业发展的影响。答:特点:新的农业中心出现并发展;农业技术进步;农业种植品种增加;等等。影响:农业和产粮中心向全国发展;农业种植结构变化;形成丰富的人文景观。(言之有理即可)【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自唐朝开元以后,‘到处煮饮,以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概括得出,饮茶在唐朝成为风俗;根据材料“北方的茶叶有很多来自江淮一带,‘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种类、数量)甚多’”概括得出,北方的茶叶大多来自南方,茶叶产量大、种类多;根据材料“江南茶叶销售的地区涉及河南道、关内道,甚至还销售到了西北周边民族地区”概括得出,茶叶的销售区域广;等等。第(2)题,材料①中“四块田里各有一人驭一牛整地”反映了犁耕技术水平;材料②中“在踏翻车灌溉稻田”,说明北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灌溉工具;根据材料“灌溉稻田”“还有人打稻脱粒”“农人插秧”可知,②③⑤反映了南方水稻的生产和收获;根据材料“画中描绘了青山绿水、片片肥田的景象”可知,④反映了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第(3)题,根据材料“反映了当时湖广地区成为新的商品粮基地,农业和产粮中心都在向全国发展”概括得出,新的农业中心出现并发展;根据材料“都反映了农业技术的进步”概括得出,农业技术进步;根据材料可知农业种植品种增加。根据材料“反映了当时湖广地区成为新的商品粮基地,农业和产粮中心都在向全国发展”可得出,农业和产粮中心向全国发展;根据材料“清代油菜种植及油菜花的广泛出现,不但改变了蔬菜作物的结构,还在人文与环境景观方面形成新的景观文化”可得出,农业种植结构变化,形成丰富的人文景观。(言之有理即可)(共12张PPT)综合提升课大概念一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主题线索主题 隋唐至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朝代 中央 地方 发展趋势隋朝 确立了三省六部制 — ①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被削弱,最后被废除②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被削弱唐朝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草拟,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相互协调 —宋朝 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分割宰相的权力;在宰相之下又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 ①收精兵: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任用文臣管理军务;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②削实权:派文臣担任州县长官,并实施三年任期制;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③制钱谷: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朝代 中央 地方 发展趋势元朝 中书省(行政)、枢密院(军政)、御史台(监察)、宣政院(宗教和西藏地区军政事务) 实行行省制度 ①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被削弱,最后被废除②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被削弱明朝 ①明太祖废除丞相,提升六部职权,使其直接向皇帝负责;设五军都督府②成立厂卫(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①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设立三司,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权力分散②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地方清朝 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形成了奏折制度 —中国古代的政体是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君主专制主义体现的是君臣关系;而中央集权处理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一定的随意性。主题训练材料一 君主专政时代,国家权力是通过皇帝颁发诏令执行的。中书省主起草诏令,是决策机构;门下省主审议诏令;尚书省是执行机构,下辖六部,负责贯彻各项诏赦和政策。……贞观初年,太宗同意征用18岁以下的男子服兵役。中书省拟定敕文,文件到门下省后,魏征坚持认为不可,没有签署,前后来回多达四次。太宗发怒,召见并当面责备魏征……魏征以征税失信为例,劝太宗减少税赋和兵役……太宗说,我的过错很大,于是收回成命。(1)指出材料一中反映的政治制度的特点,并概括唐太宗的治国理念。答:特点: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分工明确,相互监督,相互牵制;皇权加强(或中央集权加强);等等。理念:虚心纳谏;善于用人;爱惜民力;等等。材料二 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并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2)根据材料二,指出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创新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此制度的影响。答:创新之处:设行中书省管理地方(或:在地方管理上实行行省制度);行省长官由中央官员担任(或:中央的宰相机构中书省,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事务)。影响:提高行政效率;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成为中国省制的开端;促进边疆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材料三 下图为明代赵秉忠殿试状元卷(局部)。注:赵秉忠殿试状元卷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首先,它是中国大陆仅存的一份状元卷,填补了明代宫廷档案关于科举的空白;其次,它是一件珍贵的文学作品与书法作品,其字体是明代科举规定的典型台阁体小楷,古雅、温润、工稳,其文体现了作者主张君权天授、国家权力应当集中在君主手中、要以言行作为选拔官员的标准、要按照儒家思想道德规范对百姓进行教化等思想。这是一篇典型的制策文,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摘编自孟鹏程《论赵秉忠状元卷的文学文献价值》(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材料三中图片的史料类型,概括此文物的珍贵之处。答:史料类型:实物史料。珍贵之处:赵秉忠殿试状元卷是中国大陆仅存的一份状元卷,填补了明代宫廷档案关于科举的空白;其次,它是一件珍贵的文学作品与书法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艺术价值。材料四 高度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将主体意识以强力灌输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用权力加以控制和实施,其做法使得民间很难出现自主的创造与创新,人们的思想与创造力受到普遍压抑和捆绑,个性发展的庸俗化最终使得新的思维方式不能产生、新的技术手段很难出现,而这一切均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与新生产方式建立的掣肘。——摘编自宋泽睿《浅议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之利弊》(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清朝君主专制极端强化的措施并概括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答:措施:军机处的设立、奏折制度的形成、大兴文字狱等。(任答一例即可)弊端:使得民间很难出现自主的创造与创新,人们的思想与创造力受到普遍压抑和捆绑,阻碍生产力发展与新生产方式的建立。【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贞观初年,太宗同意征用18岁以下的男子服兵役。中书省拟定敕文,文件到门下省后,魏征坚持认为不可,没有签署,前后来回多达四次”可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分工明确,相互监督,相互牵制;三省制有利于加强皇权(或加强中央集权)。根据材料描述,唐太宗听取了魏征的意见,可以得出唐太宗虚心纳谏,善于用人;根据材料,唐太宗最后决定减少税赋和兵役,可以得出唐太宗爱惜民力,以民为本。第(2)题,根据材料“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并亲自降临到地方”可知,元朝设行中书省管理地方,行省长官由中央委派官员担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行省制度的实行提高了行政效率,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对促进边疆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图片的史料类型是实物史料。据材料“赵秉忠殿试状元卷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首先,它是中国大陆仅存的一份状元卷,填补了明代宫廷档案关于科举的空白;其次,它是一件珍贵的文学作品与书法作品……”可知,赵秉忠殿试状元卷是中国大陆仅存的一份状元卷,填补了明代宫廷档案关于科举的空白,而且它是一件珍贵的文学作品与书法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艺术价值。第(4)题,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君主专制极端强化的措施有军机处的设立、奏折制度的形成、大兴文字狱等。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是使得民间很难出现自主的创造与创新,人们的思想与创造力受到普遍压抑和捆绑,阻碍生产力发展与新生产方式的建立。(共11张PPT)大概念二 民族关系的发展主题线索主题 唐朝至明清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项目 和 战唐朝 ①和亲:文成公主入藏②政策: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尊奉为“天可汗”③设置机构: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④册封: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封皮逻阁为云南王 唐太宗击败东突厥;唐高宗时,唐朝灭西突厥,中央政权完全统一西域宋朝 北宋 “澶渊之盟”;宋夏和议 评价:“岁币(赐)”虽然加重了宋朝百姓的负担,但此后很长时间,政权之间保持着和平的局面,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也促进了民族交融 澶州之战;宋夏之战;金灭北宋南宋 宋金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送钱物;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岳飞抗金项目 和 战元朝 ①在澎湖设置巡检司,加强对台湾的管理,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②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军政事务③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屯驻军队。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权④形成新的民族——回回,它是我国回族的前身 元灭南宋(文天祥等抗元)明朝 ①在黑龙江下游设奴儿干都司。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流域等地和库页岛,在明朝前期就已纳入有效管理②隆庆和议结束了明朝与蒙古近200年的敌对状态 ①明初,与蒙古各部时有战争②明末,与后金(清军)交战项目 和 战清朝 ①册封:顺治皇帝册封“达赖喇嘛”,康熙皇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②设置机构:雍正皇帝在西藏设驻藏办事大臣;乾隆皇帝在西藏设噶厦,在新疆设伊犁将军和哨所③制定法律:乾隆皇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④确立制度:乾隆时期开始实行金瓶掣签制度⑤修建庙宇:乾隆时期修建须弥福寿庙⑥1771年,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康熙皇帝三次率军亲征,打败噶尔丹;乾隆时期,清军最终平定了准噶尔部;乾隆帝平定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的叛乱认识 ①和平友好交往是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②处理民族关系的方法是多样的,恰当的民族政策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③各族人民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都作出了重大贡献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所孕育的伟大祖国、伟大民族,永远是全体中华儿女最深沉、最持久的情感所系。在这片辽阔、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各族人民都有一个共同的家园,那就是中国;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中华民族;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中国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那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题训练材料一 如图。(1)根据材料一,简述图片反映的关于唐蕃友好往来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答:历史事件:文成公主入藏。历史意义: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唐蕃的友好关系。材料二 宋朝,在辽、宋、西夏的边境地区建立了许多榷场,以供各地区贸易往来。到了明朝,南北各地各民族互惠互利、各取所需,一派“南来烟酒糖布茶,北来牛羊骆驼马”的繁荣景象。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经济联系,中原与周边民族地区自古就成为相互依存、互相促进的经济共同体。——摘编自姜金雕、陈彦龙等《中国古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的内在机理浅析》(2)根据材料二,谈谈中华民族共同体不断发展的基础。答:基础:经济上互通有无;各民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材料三 元朝建立后,民族划分早已变得模糊……许多汉人采用取蒙古名字、学习蒙古语、与蒙古人结婚等方式,使自己逐渐进入元朝的权力机构。而另一方面,许多蒙古人和其他民族也与汉人意气相投。——摘编自[德]傅海波、[英]崔瑞德《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907-1368年》(3)根据材料三,概括“民族划分早已变得模糊”的表现。答:表现:汉人取蒙古名、学习蒙古语、与蒙古人结婚等,蒙古等民族与汉人和谐相处。材料四 满洲统治者要凭借很少的人口长期统治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人口规模庞大且历史文化悠久的大国,维持国家统一和长治久安,势必要在政权结构、政治权力分享、对外体制、内部民族关系协调、区域治理及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各类资源整合上进行合理完善的制度设计,同时依据国情的变化调整和纠错。——摘编自邢广程、李大龙《清代国家统一史》(4)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两项清朝的措施,说明这些措施与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的关系。(建议选择:设置台湾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签订《尼布楚条约》等,其他也可)答:示例:设置台湾府,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乾隆帝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后,设置了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湖和葱岭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军政事务,巩固了我国的西北边疆,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任选两项措施进行说明即可)【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松赞干布塑像”“文成公主塑像”“《步辇图》(局部)”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史实,即文成公主入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唐蕃的友好关系。第(2)题,根据材料二“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经济联系,中原与周边民族地区自古就成为相互依存、互相促进的经济共同体”分析得出,经济上互通有无,各民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第(3)题,根据材料“许多汉人采用取蒙古名字、学习蒙古语、与蒙古人结婚等方式,使自己逐渐进入元朝的权力机构。而另一方面,许多蒙古人和其他民族也与汉人意气相投”概括得出“民族划分早已变得模糊”的表现是汉人取蒙古名、学习蒙古语、与蒙古人结婚等,蒙古等民族与汉人和谐相处。第(4)题,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两例建议选择的措施,回答其作用即可。(共20张PPT)大概念五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主题线索主题 隋唐至明清时期的科技文化朝代 领域 成就隋唐时期 建筑 唐朝都城长安是以隋朝大兴城为基础扩建而成的,规模宏伟。长安城分为宫城、皇城和外郭城,规划井然有序科技 雕版印刷术至少在唐朝前期已经出现;促进了世界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传播与文明的发展朝代 领域 成就隋唐时期 天文学 僧一行通过天文观测制定了《大衍历》,还组织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医药学 孙思邈所著的《千金方》,总结唐以前历代的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颁布的药典朝代 领域 成就隋唐时期 思想家 韩愈:强烈抨击佛教,主张复兴儒学柳宗元:是唐朝无神论和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杰出代表诗歌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著名的诗人有李白(“诗仙”)、杜甫(“诗圣”)、白居易等朝代 领域 成就隋唐时期 书法 颜真卿(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柳公权(字方折峻丽,笔力劲健)绘画 阎立本(代表作《步辇图》)、吴道子(代表作《送子天王图》)雕塑 敦煌莫高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朝代 领域 成就辽宋夏金元时期 科技 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西夏也出现了泥活字印刷;元朝科学家王祯对木活字技术作了系统总结并创新;元朝中期,锡活字印刷出现指南针: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指南针经过阿拉伯地区传入欧洲。指南针的发明和使用,对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为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火药:唐朝发明,唐末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宋元时期更多地用于战争,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影响朝代 领域 成就辽宋夏金元时期 天文学 沈括:北宋科学家,创制了先进的历法“十二气历”,著有《梦溪笔谈》一书苏颂:北宋科学家,主持创制了水运仪象台郭守敬:元朝科学家,研制出简仪等近20种天文仪器,主持在全国范围内天文测量,在元初编成新的历法《授时历》理学 宋代儒学在兼收并蓄的基础上形成理学。其中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成就最为突出,理学也被称为“程朱理学”朝代 领域 成就辽宋夏金元时期 宋词 词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杰出的词人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元曲 元曲的形式有散曲和杂剧。元朝最优秀的杂剧家是关汉卿,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著名的杂剧家还有马致远、王实甫等史学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了编年体通史巨著《资治通鉴》,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朝代 领域 成就明清时期 科技 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科学家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建筑 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是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北京城: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建成,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对称展开,形成了布局均衡、完整和谐的巨大建筑群朝代 领域 成就明清时期 思想家 王守仁:明中期的思想家,认为心是万物的主宰,提倡“心即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明末清初社会动荡,思想界非常活跃,代表人物有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等小说 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戏曲 明朝,昆曲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代表作有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鼎盛,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是昆曲的传世之作;道光年间,京剧逐渐形成从陕西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到四川的三星堆遗址,从遥远的甲骨文到长城脚下的每一块砖,从浙江的乌镇到江西的围屋……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传统文化像一条蜿蜒流淌的长河,源远流长。我们要充分地挖掘利用文化遗产这一宝藏,通过保护、发展、传承,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注入新的力量。主题训练【繁荣的中国文学】主题 作者 诗名 诗歌节选 可反映的史实和对史实的合理解读城市发展 白居易 《登观音台望城》注:观音台为长安城中的高台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示例】①唐都长安布局严整,规模宏大,人口众多民族交融 柳宗元 《唐铙歌鼓吹曲·高昌》 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献号天可汗…… ②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西北各族的拥戴,被尊奉为 “天可汗”。主题 作者 诗名 诗歌节选 可反映的史实和对史实的合理解读对外交往 李白 《哭晁卿衡》注:晁衡(阿倍仲麻吕)是唐朝时来华的日本人中的杰出代表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③农业发展 杜甫 《春水》 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 ④(1)某同学收集了一组唐诗,他认为这些唐诗与历史教材中提到的某些史实密切相关。请仿照表格中①的范例,帮助他把②③④填写完整。唐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日本多次派遣唐使学习唐朝文化,中日之间交流频繁。唐朝发明并推广新的灌溉工具——筒车。【伟大的发明创造】(2)图1历史人物的哪一发明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图2中的指南针最早用于航海事业开始于哪个朝代 这项发明产生了怎样的世界性影响 答:发明:活字印刷术。朝代:北宋。影响:指南针的使用,对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同时也为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优秀的科技人才】(旧药物著作)名称多杂……时珍病之。乃穷搜博采……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稿三易而成书,曰《本草纲目》。——[清]张廷玉《明史·李时珍传》 宋应星青年时曾考取举人,45岁以后不再追求科举功名,面对流民遍地的现实,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潘吉星《宋应星评传》(3)根据材料,概括李时珍和宋应星著述的共同点,并分别阐述他们的著作所具有的历史意义。答:共同点:关注现实问题,大量搜集材料,著述过程艰苦。意义:《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天工开物》一书,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4)综上所述,谈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答:价值:增加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了解;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加民族凝聚力;以史鉴今。【解析】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献号天可汗”可知,唐太宗受到西北各族的拥戴,被尊奉为“天可汗”,因而对应的史实为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西北各族的拥戴,被尊奉为“天可汗”;根据材料“晁衡(阿倍仲麻吕)是唐朝时来华的日本人中的杰出代表”可知,晁衡是遣唐使中的一员,对中日交流作出重要贡献,其对应的史实是唐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日本多次派遣唐使学习唐朝文化,中日之间交流频繁;根据材料“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并结合所学可知,唐朝发明并推广新的灌溉工具——筒车。第(2)题,据材料“毕昇”可知,北宋时期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根据所学可知,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指南针的使用,对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同时也为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第(3)题,据材料“(旧药物著作)名称多杂……时珍病之。乃穷搜博采……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稿三易而成书,曰《本草纲目》”“宋应星青年时曾考取举人,45岁以后不再追求科举功名,面对流民遍地的现实,转而探求‘致富’之术”可知,李时珍和宋应星都关注现实问题,大量搜集材料,著述过程艰苦。结合所学可知,《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天工开物》一书,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第(4)题属于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大概念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课件.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大概念三封建经济的发展课件.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大概念二民族关系的发展课件.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大概念五中国古代科技文化课件.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大概念四对外关系的发展课件.ppt